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这首诗.把人与山的孤独.写的如此凄楚:唐诗赏评原创.作者:潭影

这首诗.把人与山的孤独.写的如此凄楚:唐诗赏评原创.作者:潭影

时间:2019-08-29 17:01:57

相关推荐

这首诗.把人与山的孤独.写的如此凄楚:唐诗赏评原创.作者:潭影

李白的父亲叫李客,这个“客”字有可能是本地人对外来人的一种称呼。据《上安州裴长史书》的记载来看,李白的父亲应当是个成功的商人,至少是一个腰缠万贯的大巨贾。按当下的话来说,李白在当时至少是富二代。

既然李白的才华横溢,为什么一生没有参加科举考试呢?有人推测可能和其父的商人身份有关。因为《唐六典》有规定:“凡官人身及同居大功已上亲,自执工商,家专其业,皆不得入仕。”其意思:凡是是商人家的孩子和商人近亲,皆不得入仕,因为有这样的典规,所以李白就没有资格参加科举考试。

这样一来李白就没有资格参加科举考试,然而李白又非常热衷于仕途功名,于是只能想办法另寻捷径。起初他广泛结交达官贵人,写过不下五百首的“干谒”之作。后来他也尝试当过隐士,也曾当过道士。但他既不是为了寄情山水,求道也不是为了真心炼丹,真实的做法就是暂且归隐,以待时机求禄做仕之意。李白所有这些努力带来的结果是:他的诗名越来越大,不但惊动整个诗坛,甚至连对艺术有深厚造诣的唐玄宗也惊动了。于是,天宝元年,四十二岁的李白在玄宗亲信的荐引之下来到了长安,来到了玄宗的身边。

然而,造化也会捉弄人,这个放荡不羁、不懂政治的李白,又开始飘飘然了,自以为具有超一流政治家的才能,竟然有点怀才傲世之态,这种做派自然在官上场四处碰壁。

李白在奉诏入京两年后,没有被朝廷录用,最后朝廷以“赐金放还”的体面方式,让李白离开了曾为之魂牵梦绕的朝堂。又大约过了八年,5于天宝十二年,这一年的秋天李白游宣(今安徽宣城)时,李白写了这首著名的小诗《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在长期的飘泊生活中,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滋味,也看透了世态炎凉的凄苦,此刻静坐在“敬停山”对面,更加增添了孤独寂寞之感,从内心滋生出对现实的不满情绪,感觉自己怀才不遇,孤独与寂寞之情逾加煎熬着诗人,为了寻求心理上的解脱,索性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寻求一份心灵的安慰。

可以想象李白独坐在敬亭山之上,但见鸟儿们自由的飞翔,有在高天上的飞鸟渐渐远去,从他的视线中消失了;辽阔的天空上有一片白云飘逸,却也和鸟儿们一样,不愿作片刻的停留,慢慢地云彩也越飘越远了。此时此刻,诗人感觉到天地间的万物都似乎在厌弃着自己。一、二两句看似是写眼前之景,实则写出了诗人透入骨髓的那份寂寞孤寂之情。 一个“尽”字,把诗人的心境渲染淋漓尽致,道尽了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一个“闲”字有承上启下之妙,既承上句孤寂之情,又引出下文看山的闲适之趣。

李白在敬亭山游览观望已久,慢慢地,疑惑顿然冰释。倏然之间,李白眼中的敬亭山,已不再是一个清冷冰的客观存在,似乎成为了一个温情脉脉的老者。于是,在诗的三、四两句,诗人运用拟人手法和饱含柔情的笔触写下他心目中的敬亭山。我看那山不厌,山看我也不厌,也许在这个世上,此刻只有这座山最合适与我为陪伴。

这里有更为深层的蕴含:如果眼前的山愈是“有情”,则是反衬出人的“无情”。李白自感,为怀才不遇而郁闷淤积,落得一个孤独落寞的境地。

诗人笔下,不见敬亭山秀丽的山色、溪水、小桥,并非敬亭山无物可写,因为敬亭山“东临宛溪,南俯城闉,烟市风帆,极目如画”。从诗中来看,无从知晓诗人相对于山的位置,或许是在山顶,或许在空阔地带,然而这些都不重要了。这首诗的写作目的不是赞美景物,而是借景抒情,借此地无言之景,抒内心无奈之情。诗人在被拟人化了的敬亭山中寻到慰藉,似乎少了一点孤独感。然而,恰恰在这里,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之情被表现得更加突出。人世间的深重的孤独之情,李白人生悲剧的气氛弥漫在整首诗中,也把他此刻孤独寂寞冷的心境,描写的如此空寂凄美。

修改于.6.19.

潭影: (单明录)建筑工程师;有过军旅的历练,喜欢写散文游记诗歌,在军报刊物,网络微刊发表;也喜欢写歌词,有一百多首发表在中国词曲;以文字为犁在生活的土壤里耕耘,抒发自己的情感;酷爱书法,参加中国书法家协会每年的书法考级,通过了九级。

编辑于.6.20.

如果觉得《这首诗.把人与山的孤独.写的如此凄楚:唐诗赏评原创.作者:潭影》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