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人间地狱”宁古塔 是清朝流放犯人的地方 到底为何如此可怕?

“人间地狱”宁古塔 是清朝流放犯人的地方 到底为何如此可怕?

时间:2023-04-03 06:35:28

相关推荐

“人间地狱”宁古塔 是清朝流放犯人的地方 到底为何如此可怕?

清朝犯人往往谈宁古塔色变,若严重触犯刑法者往往都会得到皇帝一句“发往宁古塔与披甲人为奴,永世不得入关”。在清人眼里,宁古塔就如人间炼狱,可以说被发配到宁古塔的犯人,虽不是死刑,但却比死刑还痛苦。

有的犯人就算当场自杀也不愿前往宁古塔,不仅仅是宁古塔地区的环境气候人文不适合人居住,就连去往宁古塔地区的路上也危机四伏,或许还未到达目的地就已经在路途中闭上眼睛了。

其实,宁古塔并不只指一座塔,它也并不是从一开始就如同犯人心中所恐惧的一样,他曾是吉林一带广大区域的军事、政治、经济中心。

那宁古塔到底在何处?宁古塔又究竟可怕在哪里,为何清朝犯人一听发配到宁古塔与披甲人为奴就崩溃了呢?披甲人又是什么人?给披甲人做奴隶有那么恐怖么?带着这些问题,接着往下读。

宁古塔在何处,皇帝为何要将犯人流放至此?

其实宁古塔是一个地名,宁古塔位于今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市长汀镇古城村,它是古代清朝廷管辖东北边疆区域的重镇,清派宁古塔将军在此管辖和指挥。所以,现在此地设有宁古塔将军旧址和宁古塔历史文化博物馆。

宁古塔可以说是清朝皇族的起源地,因为满族就起源于此。关于宁古塔地名的由来,据《宁古塔记略》中吴桭成记载“相传昔有兄弟六个,各占一方,满洲称六为宁古,个为塔,其言宁古塔,犹华言六个也。”,即宁古塔意思为“六个”。

因清朝“四大狱案”科场案流放到宁古塔的翰林侍讲——方拱干曾将宁古塔与黄泉路作比。常人往往觉得黄泉路阴森恐怖,但若到过宁古塔,就算再有十个黄泉路也都不怕了,可见清人眼中的宁古塔是极其恐怖的。

由于宁古塔地处东北边疆地区,纬度高,常年冰封。吴兆骞曾描述:“宁古寒苦天下所无,自春初到四月中旬,大风如雷鸣电激咫尺皆迷,五月至七月阴雨接连,八月中旬即下大雪,九月初河水尽冻。雪才到地即成坚冰,一望千里皆茫茫白雪”,可见宁古塔气候之恶劣,人烟之稀少。

就因为常年冰封,所以宁古塔不仅不适合居住,更不适合农作物的生长,在这里的流民往往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生活苦不堪言。被发配到这里的犯人作为奴隶,可能随时都会被冻死、饿死、折磨死,可以说“不死也得脱层皮”。

但是清朝皇帝又为何会挑选宁古塔作为流放犯人的接受地呢?一般认为,有两方面的考虑。

1、表面上看,将流放到如此恶劣的古宁塔可以达到惩恶扬善的目的。让这些凡人到关外去受罚,既可以让他们悔过,又可以告诫其他人莫要知法犯法,触碰到统治阶层的利益。

2、深入分析,清朝廷的这一举动达到了发展建设宁古塔的目的。宁古塔地区作为满人的起源地,也就是清皇族的老家,将那些文人政客流放至此,不仅达到了开荒种地、铺路修桥的目的,还给宁古塔带去了更为发达的技术和文化,让当地的农耕经济得到了发展。

披甲人是何人?

披甲人是宁古塔的土著居民,在清朝是社会食物链最底层的群体。披甲人一般指受降后为统领他们的人披甲上阵征战戍边的人。他们是努尔哈赤在此战斗期间的最底层兵卒,地位比一般的军人还低,在满人眼里,他们的地位只比奴隶高一点。

那为何清朝统治者要给披甲人分配奴隶呢?原来这与女真族部落的历史有关。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后,当时的社会形态并不发达,还依靠各种严苛的阶层等级制度来维系社会的稳定。

而披甲人作为他作战时期的中坚力量,地位又低下,为了防止他们起义反抗,所以便给他们分配一些流放至此的囚犯作为奴隶,以此来抚定披甲人群体。

其实在古宁塔的披甲人不是人人都暴躁难处的,根据《宁古塔记略》中的描述,披甲人虽不会讲汉语,但他们大多淳朴善良、诚实讲义气。就算有自己的奴隶逃跑,大多也不会向官府举报。

宁古塔的披甲人平时耕田打猎,战时披甲征战。虽然生活极其贫寒,但他们本领高强,平时主要靠在雪地里打猎为生,打猎技巧高超,无论是什么凶悍猛物遇到他们都只能成为盘中餐。有战事是还要戍边参战,十分英勇,深得统治者的喜爱,这也是清皇帝将罪犯流放至此听他们的差遣的原因。

总的来说,披甲人大多淳朴善良、英勇顽强、豪放忠诚,他们只是一群在封建帝制下被利用欺凌,在清统治者统治下被打上“阶级低下”标签的普通百姓而已。

流放至此比死刑还可怕的原因

根据查阅资料,清朝犯人之所以认为流放古宁塔比死刑还恐怖的原因可总结如下:

1、犯人的身体条件

顺治年间起,清朝廷才开始将触犯重律的犯人流放至此,流放至此的犯人包括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诗人吴兆骞、金圣叹和吕留良家属等。

可以看出,流放到古宁塔的犯人很多都是南方人,大部分属于文弱书生或者是在京城享受过锦衣玉食大半辈子的年老官员,这些人因为自身的原因,本来早已远离了艰苦的底层生活。但由于触犯律法,来到这关外的苦寒之地做奴隶,存活几率大大降低。

宁古塔处于清朝廷东北关外几千公里的边疆地区,地势偏远,流放犯人自然没有任何交通工具,只有步行前往。

一路的长途跋涉,饿了只能吃点馒头野菜,累了只能躺在野地里,半路饿死的大有人在。所以对于那些身体素质本来不高的流放犯人来说,通往宁古塔的路就是通往死亡之路。

2、宁古塔的自然环境

宁古塔冬季的气温常常低至零下三四十度,那时的人民没有任何有效的御寒方式,只能采取烤火这样原始的方式取暖,一般人根本就无法在此生活。

宁古塔的自然环境如此恶劣,而流放的犯人往往都是文人政客,在京城过惯了锦衣玉食的生活。到了宁古塔,作为犯人水土不服又往往吃不饱穿不暖,所以一到冬季宁古塔就会冻死大批流民和奴隶。

宁古塔地处偏僻,人烟稀少,大片地区根本没有人能生存,人员都聚居在古宁塔附近,其余区域遍布森林、沼泽、野兽。所以到了宁古塔根本没有逃跑的机会,出逃的结果只有两种:迷失在白茫茫的雪地里,最后冻死、饿死后被野兽吞下饱餐一顿。

进入宁古塔后唯一能活着回到关内的方法就是,得到皇帝的赦免,当地驻军将你护送到关内。

3、前往宁古塔即为披甲人的奴隶

流放到宁古塔后,身份就是披甲人的奴隶。但披甲人可不是人人都是慈悲心肠,披甲人本来地位就很低,在这种艰苦环境下讨生活造就了一些人残暴的性格,所以作为披甲人的奴隶就相当于在宁古塔食物链的最底端。

犯人们每天都会被派去做如开山凿石、修桥铺路、烧炭打围等这样高强度的劳动,没有半刻空闲日子,平时又食不果腹,所以过不了多久,犯人们就会变得如文人吴兆骞记载的那样,“官庄人皆骨瘦如柴”。

到了宁古塔,无论你在京城是什么位高权重之人,你只能无条件地服从,作为奴隶的犯人们往往会受到披甲人的虐待,但在这里无人会为你申冤,所以犯人的日子过得难上加难了。

那些在宁古塔混得风生水起的犯人

但并非所有的犯人在古宁塔都毫无出头之日,其中也有一些人被流放到宁古塔后,慢慢适应了宁古塔的流放生活,混得风生水起。

诗人吴兆骞因为丁酉科场案被流放到古宁塔。来到古宁塔之后,他并未因时运不济而郁郁官宦,反而在宁古塔发挥了自己的文学特长,在宁古塔开馆授收徒,就连当地的官员都成为他住所的常客。

后来巴海将军将其招募为幕僚,吴兆骞平日里就陪其迎来送往,吟诗作对。后来吴兆骞找了京城中的同僚帮忙,后筹资将其赎回。回到京城的吴兆骞反而想念宁古塔的单纯肆意的生活。

回到家乡后的吴兆骞反而郁郁寡欢,仅仅三年便因病逝世了,临终前还想吃一口宁古塔的蘑菇。

还有一人名叫杨越,一家流放到宁古塔后竟与妻子开起了一家售卖家乡美食的店铺,在边疆之地能吃到南方的美味小吃,自然生意好得不得了。

有了资本后的杨越开始扩宽自己的经营范围,他将当地的人参、貂皮收购出售,又将男方的布匹拿到当地售卖。杨越慢慢在当地成了有名的商人,不仅自己在宁古塔混得风生水起还带动了当地经济。

所谓“是金子到哪里都会发光”,这些流放到宁古塔的犯人中很多都是当时他们各自领域的顶尖人才,到了宁古塔后他们不畏艰苦环境,继续发挥自己的行业优势,给宁古塔的发展带来了生机。

结语

虽宁古塔是文人政客心中最大的噩梦,但正是由于那些文人政客流放至此,才将中原文化传播至此,让南北人民的文化得以融合沟通,改变了当地流民的原始生活方式,使当地的农耕经济得到了发展,让宁古塔得到了建设和发展!

如果觉得《“人间地狱”宁古塔 是清朝流放犯人的地方 到底为何如此可怕?》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