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当代“草圣”林散之:没有九死一生的游学经历 就不会有我的今天

当代“草圣”林散之:没有九死一生的游学经历 就不会有我的今天

时间:2022-04-29 01:27:45

相关推荐

当代“草圣”林散之:没有九死一生的游学经历 就不会有我的今天

中国的书法与绘画艺术,历来强调不仅要师法古人,更要师法自然,方能提高,故有“师古人、师造化”一说,这是一种既简单而又非常精辟的一种绘画与书法理论。

所谓“师”,即学习、效法的意思。“造化”这里指的不是运气,而是指被造之物,即万物自然。善于学习借鉴一切好的东西,才能成就自己的艺术。“师古人、师造化”就是从临摹入手吸取古人多年积累的创作经验,然后到大自然(造化)中去发现素材与艺术审美。

在当代“草圣”林散之的自传中,曾经谈到自己的学书经历时说:

“余学书,初从范先生,一变;继从张先生,一变;后从黄先生及远游,一变;古稀之后,又一变矣。惟变者为形质,而不变者为真理。”

从这一段话中可以看出林散之既“师古人”,也“师造化”。而其中说到的“远游”正是他青年时期一段鲜为人知的孤身游历经历,几次命悬一线。

林散之16岁拜范培开为师学书法,20岁随张栗庵习古诗文,30岁负笈上海,拜名师黄宾虹学艺三年,书画精进。黄宾虹告诉林散之,书法和绘画,必须重传统,博取古人精华,同时还要具有创新胆识,要游历以壮耳目。

1934年,37岁的林散之为“师造化”孤身游历大半个中国。但正是这次危险的人生经历,给他的书法和绘画艺术都带来了巨变的变化!林散之坦言:“没有37岁那年九死一生的孤身游学经历,就不会有后来的成就。”

在传统审美观念上,以“师古人”为基础,又讲究“师造化”, 如果一味地师从古人,不如向大自然学习。三十年代的中国,时逢乱世。林散之孤身游历,途中屡屡遭遇强盜、黑店、瘴毒,甚至还误入XX禁区被捕,几次命悬一线,幸得遇到好心的村妇、高僧、道人,最终化险为夷。

“识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任何伟大的艺术成就都离不开学习、借鉴和提高。眼界越开阔,艺术创新越有胆识。据林散之自传记载,此次游历“历时八个月,经苏、皖、鲁、晋、豫、陕、川、湘、鄂、赣十省,行程一万六千余里,得画八百余幅、诗一百六十四首,游记五万余言。”

37岁以前的林散之,基本上属于“书斋式”地学习,37岁这一年的游历生涯,虽然九死一生,但却给他的艺术带来了转折。他揽天下名胜,搜尽奇峰,道法自然,为其后来的书画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使他的艺术风格走向更加成熟,也使他实现从“学徒”到“书画家”的华丽转身。

如果觉得《当代“草圣”林散之:没有九死一生的游学经历 就不会有我的今天》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