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中医的阴阳法则⑤-何谓“不盛不虚 以经取之”

中医的阴阳法则⑤-何谓“不盛不虚 以经取之”

时间:2023-03-07 02:00:58

相关推荐

中医的阴阳法则⑤-何谓“不盛不虚 以经取之”

《灵枢·经脉》在论述十二经脉循行及所主病证后,其治疗原则概括为:“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这个“经”字,《难经·六十九难》释之日:“经言虚者补之,实者泻之,不实不虚,以经取之,何谓也?然: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当先补之,然后泻之,不实不虚,以经取之,是正经自生病,不中他邪也,当自取其经,故言以经取之。”,故而很显然“经”乃经脉的意思,内经其实都是讲针刺法,因此以经取之即经刺之意

何谓“经刺”?《灵枢·官针》中:“经刺者,刺大经分经也。”可是当今不少的专家学者们对“经刺”提出异议,他们根据“通其营输,乃可传于大数。大数日:盛则徒泻之,虚则徒补之,紧则灸刺且饮药,陷下则徒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所谓经治者,饮药,亦日灸刺。”认为此“经”乃指常规治疗大法而已,包含针、灸、方药的治病大法,并非指针刺法,于是“经刺”从一个明确的刺法概念虚化成了治疗原则,再也无法指导实践了,中医就是这样被这群专家教授搞得一塌糊涂。“经治”是“经刺”吗?经治包含药灸针,但是经刺只是针刺,如果“经”已包含药灸针,又如何理解“经刺”一词?这里还是反映了这些专家学者的“断章取义”,骨子里的“高高在上”,“超越了扁鹊”的自大狂妄心理在作祟。

我们只有在完全接受扁鹊说法的前提下,结合内经才可能真正搞懂“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的内涵。不盛不虚既非生我之“母”病,也非我生之“子”病,故而是“我”的正经自病。于脉诊而言,其分为五邪:正邪,虚邪,实邪,微邪,贼邪。《五十难》曰:“自病为正邪”,风雨寒暑之邪乃他邪,因此云“不实不虚,以经取之,是正经自生病,不中他邪也”。所谓“他邪”见下例:

对于自病,《四十九》难曰:“有正经自病,有五邪所伤,何以别之?然,忧愁思虑则伤心,形寒饮冷则伤肺,恚怒气逆上而不下则伤肝,饮食劳倦则伤脾,久坐湿地强力入水则伤肾,是正经自病也。”《调经论》“夫邪之生也,或生于阴,或生于阳。其生于阳者,得之风雨寒暑;其生于阴者,得之饮食居处,阴阳喜怒”《邪传》曰“;忧思伤心;重寒伤肺;忿怒伤肝;醉以入房,汗出当风,伤脾;用力过度,若入房汗出浴,则伤肾。”可见“自病”与“五邪”乃分阴阳而论,阳为无形之五邪,阴为有形。不管正邪自病也好,外邪病也好,都再分虚实而论:

阳病(风雨寒暑之五邪)气

阳虚则外寒。阳受气于上焦,以温皮肤分肉之间,今寒气在外则上焦不通,上焦不通则寒气独留于外,故寒栗

阳盛则外热。上焦不通利,则皮肤致密,腠理闭塞,玄府不通,卫气不得泄越,故外热

阴病(正经自病)血

阴虚则内热。有所劳倦,形气衰少,谷气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胃气热,热气熏胸中,故内热

阴盛则内寒。厥气上逆,寒气积于胸中而不泻,不泻则温气去寒独留则血凝泣,凝则脉不通,其脉盛大以涩,故中寒

正经自病在内经中不同于它邪引起的血气盛虚变化(这种血气盛虚变化,分气血阴阳来讲就是是动所生病,详见前篇),而是表现为五脏的“有余不足”。《调经论》中“黄帝问曰余闻刺法言有余泻之,不足补之。何谓有余?何谓不足?岐伯对曰有余有五,不足亦有五,帝欲何问?帝曰愿尽闻之。岐伯曰神有余有不足,气有余有不足,血有余有不足,形有余有不足,志有余有不足,凡此十者,其气不等也。”此神气血形志皆五脏所藏,属于阴病。

治疗正经自病,《邪传》云“治之奈何?岐伯曰:察其所痛,以知其应,有余不足,当补则补,当泻则泻,毋逆天时,是谓至治。”在《调经论》更加具体“帝曰:神有余不足何如?岐伯曰:神有余则笑不休,神不足则悲。帝曰补泻奈何?岐伯曰,出血勿之深斥,无中其大经,神气乃平。神不足者,视其虚络,按而致之,刺而利之,无出其血,无泄其气,以通其经,神气乃平。”营血为阴,治阴病有余不足,乃刺营血,故经文云补泻络血也。我们已经知道内经理论是需要与子午流注结合来理解的,因此正经自病的治疗原则已经在内经中讲了,那么具体针刺穴位就要在子午流注中寻找。在《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中,手少阴心经井穴-少冲穴(丁未)可治:五痫,心痛,热病,胸满气急,手挛臂痛,掌热。虚悲惊;实喜笑。针刺遵从子午流注规则是“毋逆天时,是谓至治”也。

至于具体补泻手法,《七十八难》曰:针有补泻,何谓也?然:补泻之法,非必呼吸出内针也。知为针者,信其左,不知为针者,信其右。当刺之时,必先以左手厌按所针之处,弹而怒之,爪而下之。其气之来,如动脉之状,顺针而刺之得气。推而内之,是谓补,动而伸之,是谓泻。《七十六难》曰:“当补之时,何以取气?当泻之时,何以置气?然:当补之时,从卫取气,当泻之时,从营置气。其阳气不足,阴气有余,当先补其阳,而后泻其阴,阴气不足,阳气有余,当先补其阴,而后泻其阳,营卫通行,此其要也。”结合《子午流注针经指微赋》就容易理解:

刺阳经者,可卧针而取;卫者属阳,皮毛之分,当卧针而刺之。若深刺伤阴分,伤荣气也。

夺血络者,先俾指而柔。夺血络者,取荣气也。荣气者,经隧也。《灵枢》曰∶经隧者,五脏六腑之大络也,故言血络。凡刺之者,先以左手捻按所刺之穴,候指下气散,方可下针,取荣家之气,不能损卫气也。经云∶刺荣无伤卫,刺卫无伤荣也。

呼为迎而吸作补,泻者迎之,补者随之,有余则泻,不足则补。泻者,吸则内针,无令气散,静以久留,无令邪布,后呼尽乃去,大气皆出,是名曰泻。补者,扪而循之,切而散之,推而按之,弹而弩之,抓而下之,外引其门,以闭其神,呼尽内针,静以久留,以气至为故,候吸引针,气不得出,各在其处,推合其门,令神气存,大气留止,故名曰补。

可见理解阴阳方法论,可以让你进入中医的大门,但是对于那些否定“阴阳”认识方法的人来讲,内经的大门就对他关闭了,其也必不得门而入也。

如果觉得《中医的阴阳法则⑤-何谓“不盛不虚 以经取之”》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