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神农续说:茵陈 茵陈蒿 家茵陈

神农续说:茵陈 茵陈蒿 家茵陈

时间:2021-04-02 11:58:22

相关推荐

神农续说:茵陈 茵陈蒿 家茵陈

茵陈,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上品。《名医别录》中陶氏则以“茵陈蒿”名之。后世或以茵陈或以茵陈蒿名之,在本草书籍中二者杂见。关于“茵陈”与“茵陈蒿”,有学者认为二者用意有别,古“茵陈”为“因陈”,意为因旧苗而生,所以称为因陈。因旧而生者不唯茵陈一物,尚有其他类似植物。故而,古代药用茵陈的基质来源或许不仅限于茵陈。《吴普本草》所载茵陈“生田中,叶如蓝”明显就不是茵陈。陶氏自始,之所以在茵陈之后加蒿字,就是为了将茵陈蒿独立出来,因此茵陈蒿有别于茵陈。但也有学者认为自《名医别录》至《本草纲目》所记载的茵陈蒿,采收时间均为“五月及立秋采”,因此有理由认为《本经》所载茵陈也如此,所以明代之前的茵陈与茵陈蒿应为一物,均系成熟之老苗,而非初生幼苗。至于说茵陈以幼苗入药,是在清代《本草述钩元》才开始使用,其载“茵陈,...三月可采”。

关于茵陈蒿,唐代陈藏器在《本草拾遗》中也有解释:“后加蒿字也,今又详此非菜中茵陈也。”也就是说之所以将茵陈加一蒿字,就是为了与做菜用的茵陈相区别。陈氏所讲“菜中茵陈”又为何物呢?显然此种“茵陈”可以作为菜品使用。在《本草纲目》中也有载“茵陈昔人多莳为蔬,故入药用山茵陈,所以别家茵陈也。”李时珍的记载与陈藏器所讲如出一辙,陈氏笔下的“菜中茵陈”与李氏所说的“家茵陈”是为一物。这种家茵陈,在北宋苏颂《本草图经》中也有提及“江南所用,茎叶都似家茵陈而大,高三、四尺,气极芬香,味甘、辛。俗又名龙脑薄荷。”苏氏在此提到“龙脑薄荷”这种唇形科植物形似“家茵陈”。南宋郑樵《通志》中有载:“香薷亦名茵陈。”香薷恰好是唇形科植物,而且香薷菜用也多,南朝陶弘景、唐代苏敬均讲香薷“处处有此,惟供生食”。因此,陈藏器、苏颂、李时珍所讲的“家茵陈”也就是香薷了。

总结以上,《神农本草经》中首载“因陈”,到了南北朝《名医别录》开始以“茵陈蒿”为名。因陈者,因旧而生,故有此名。此因陈或包含但不限于后世所用的茵陈,也或许就是后世所用的茵陈。《名医别录》则开始用“茵陈蒿”为名,茵陈蒿为现今版《药典》中提及的茵陈,其基质来源为菊科植物滨蒿、茵陈蒿。但是自陶氏至李时珍,药用茵陈蒿均为成熟的老苗,也就是现今版《药典》中提及的秋季采割的“花茵陈”,而春季采收习称为“绵茵陈”者在明代之前并不入药,而是在清代时期才开始使用的。另外,陈藏器《本草拾遗》、苏颂《本草图经》、李时珍《本草纲目》中都提到了“家茵陈”,这种家茵陈实际则是香薷。如此,古典本草中所见茵陈、茵陈蒿、家茵陈的历史渊源也便清晰了。

(茵陈蒿)

(香薷)

如果觉得《神农续说:茵陈 茵陈蒿 家茵陈》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