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血小板聚集+颗粒减少 怎么破?

血小板聚集+颗粒减少 怎么破?

时间:2022-01-07 15:05:11

相关推荐

血小板聚集+颗粒减少 怎么破?

前 言

血小板计数是血常规参数中重要的一项,是止血、凝血检查最常用的筛查实验之一,方法是测定单位容积的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

血液分析仪法测定速度快、重复性好、准确性高,但不能完全排除非血小板有形成分及血小板聚集的干扰。当血小板结果明显异常时,仍需显微镜复查血小板数量。[1]

因血小板聚集而引起的假性血小板减少通过复检血涂片镜检比较容易识别,但近期遇到的这两个病例却有些特别。

案例经过

患者为中年男性,耳鼻喉科送检血常规,第一次上机结果:

散点图:

血小板减少触发复检规则,自动推片染色。按照步骤先低倍镜下仔细观察片尾和边缘部位,但并未发现有聚集的血小板。初步认为血小板没有聚集,进行第二步转油镜评估血小板数量[2]。

油镜下却发现有成簇分布的浅灰色团状物,而且数量还不少,这是什么?

经过仔细辨认,认为是成堆聚集的血小板,这些血小板颗粒减少或缺失,在低倍镜下不易发现。

好险!差点漏掉这一例假性血小板减少。查询LIS系统,患者一周前查过血常规,血小板为221✕109/L,并不少。先不管什么原因导致的血小板聚集,既然已经识别,就要想办法纠正。

稳妥起见,以稀释模式采患者末梢血复查:

结果正常,审核、发出报告。又化解了一次血小板聚集引起的假性血小板减少,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不过有些疑惑的是血小板聚集的原因没有找到,因为平时遇到的血小板聚集都比较典型,并没有颗粒的减少或缺失,低倍镜下比较容易辨别。直到遇到了下面这个病例解开了疑惑。

案例分析

这一次患者为肝胆外科老年男性,血常规结果:

血小板减少触发复检规则,自动推片染色。低倍镜下在片尾发现大量成团分布的浅灰色团状物:

油镜下:

血小板成团聚集比上一病例更严重,所以低倍镜下即可发现。颗粒减少、缺失也更明显,有的团块完全就是一抹灰蓝色,已没有了血小板的形态结构。

两个病例,镜下形态基本相同。这种现象怎么解释?灰血小板?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EDTA-PTCP)?

灰色血小板综合征: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主要表现为出血,血小板减少,但一般症状较轻。血小板、巨核细胞形态异常,细胞质颗粒明显减少,瑞氏染色血涂片上血小板呈灰色,又名“α-贮存池病”[3]。既然是一种遗传性血小板形态异常,以第一个病例上一次正常结果基本可以排除。

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成因复杂,但在实际工作中并不少见,有文章报道的临床发生率约为0.09%~0.21%。同理,如为EDTA-PTCP,为何上一次结果正常?

简单分析,我想我大概明白了血小板聚集的原因,联系病房再送检血常规复查,还是采用EDTA抗凝管,立即上机检测:

结果正常,审核、发出报告。

总结与心得

通过这两个病例,我想此类血小板聚集并颗粒减少的原因如下:

1、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EDTA-PTCP),不过此类应为时间依赖型,随着时间延长,血小板活化、颗粒释放。如能立即上机检测,则可化解。

2、抽血过程不顺利,或混匀不充分,引起了血小板轻微聚集,并引发血小板活化、颗粒释放。这类聚集没有形成大的凝块,肉眼不易分辨,甚至低倍镜下也不易觉察。这两个病例复查后血小板数值大幅升高,验证了这一因素的可能性。

实验室血小板计数的准确离不开检测前的质量控制:

1、采血是否顺利:采血时血流不畅可导致血小板破坏,使PLT假性减低。避免血小板被激活、破坏,避免杂物污染。

2、选用的抗凝剂是否合适:EDTA钾盐抗凝血标本取血后1小时内结果不稳定,可引起血小板聚集,1小时后趋于平稳。

3、储存温度及时间是否适当:血标本应保存于室温,低温可激活血小板,储存时间过久可导致PLT偏低[1]。

假性血小板减少原因多种多样,这就需要我们睁大眼睛,转动脑筋,识别并消除此类隐患。为患者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刘成玉,罗春丽主编,临床检验基础,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 尚红,王毓三,申子瑜主编,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3] 张之南,郝玉书,赵永强,王建祥主编,血液病学,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END

说明:本文为原创投稿,不代表检验医学新媒体观点。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原创作者姓名和单位。

编辑:唐强虎 审校:而 东

如果觉得《血小板聚集+颗粒减少 怎么破?》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