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关注|脑力劳动者如何更健康?

关注|脑力劳动者如何更健康?

时间:2023-08-08 22:14:29

相关推荐

关注|脑力劳动者如何更健康?

◆长期从事IT、科技、教育、医疗、财贸、法律、管理、文艺等领域工作的人员,由于工作不规律、肌肉活动少等原因,身心健康屡亮“红灯”

◆一份调查显示:863名高知人群中,疾病检出率90.37%,检出的前5种疾病或指标异常依次为高血压、高血脂、心电图异常、脂肪肝和糖尿病

◆脑力劳动者在产出高质量成果的同时,该如何避免积劳成疾甚至遽然病逝?

◆社会又能为他们做些什么?

原题《脑力劳动者如何更健康》

文/《了望》新闻周刊记者 王昆 秦婧

4月11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实验医学科医生唐江涛在踢球时突发心梗,不幸离世。

医院悼念文章显示,未满40岁的唐江涛“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科技厅和四川省卫生健康委课题各1项,作为主要成员参与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1项四川省科技厅课题项目”。显然,如果不是猝死,以唐江涛的科研能力,他完全可能做出更多贡献。

令人痛心惋惜的不止唐江涛。近年,用生命践行航空报国的优秀代表罗阳、开创山区扶贫新路的“太行山愚公”李保国……这些重脑力劳动者的英年早逝,不断敲响该群体的健康警钟。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持续进步,脑力劳动者越来越成为我国劳动力的主体。这些长期从事IT、科技、教育、医疗、财贸、法律、管理、文艺等领域工作的人员,由于工作不规律、肌肉活动少等原因,身心健康屡亮“红灯”。脑力劳动者在产出高质量成果的同时,该如何避免积劳成疾甚至遽然病逝?社会又能为他们做些什么?

与工作压力、生活方式有关

虽然目前尚缺乏全国性数据,但一些针对脑力劳动者的调查显示,他们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重庆医学》刊发对重庆10所高校343名高知人士的健康调查结果——《重庆高校高知人群健康调查及特征分析》。调查显示,重庆高校高知人群生理健康总评和健康总评较低,女性、40岁以上、正高职称、博士、重点本科、文科等亚群体的健康状况更差。

此前,《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曾刊发针对北京林业大学863名高知人群的健康调查。结果显示,高知人群疾病检出率90.37%,检出的前5种疾病或指标异常依次为高血压、高血脂、心电图异常、脂肪肝和糖尿病。

脑力劳动者的健康状况,与其工作压力、生活方式密切相关。

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教授甄志平领导的课题组对北京学院路地区八大院校的调查发现,高校科技工作者平均每日工作时长为8.6小时,最长工作时间每天16小时。博士学历的科技工作者每日平均工作时间最长,为9.29小时,每周运动时间不到5小时,明显少于其他学历群体的运动时间。

河北农业大学教授张立峰告诉本刊,当前高校教师面临繁重的科研任务和工作压力,论文、创新技术、科技奖励成为硬指标,他们不得不努力工作,有时难免忽略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生活方式: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被不少脑力劳动者忽视。

“不仅是我,包括我们张北实验站的5位常驻专家,健康锻炼意识方面都有很大欠缺。”张立峰说,自己和同事们的饮食搭配大都按照大众常识进行,尽可能做到荤素搭配,但没有考虑营养元素的配比等。

河北营养师服务协会会长雷敏表示,脑力劳动者一旦进入忘我的工作状态,容易忽视饮食健康。他们所需要的营养与摄入的食物不匹配,导致体质下降、慢性病高发。

一些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表示,他们加班加点是工作常态,主要的锻炼方式则是走路或跑步,大多没有参与过持轻器械练习,或是有一定强度的有氧运动等。

▲ 4月7日,自行车选手在浙江省安吉县递铺街道古城村举行的比赛中骑行,享受明媚春光 翁忻旸摄

甄志平说,在体育运动方面,脑力劳动者参与率较低,健身的方法和效率也存在锻炼效益差等问题。

此外,脑力劳动者在竞争压力、完美主义等外部和内在因素影响下,容易出现情绪低落、焦虑、抑郁、失眠等问题,这些也困扰着脑力劳动者的心理健康。

雷敏认为:“高脂血症、脂肪肝、高血压、高尿酸血症、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代谢性疾病在脑力劳动者中患病率较高,与他们运动不足、饮食结构不合理、睡眠不足等密切相关。”

健康素养待提升

脑力劳动者的健康状况,反映出该群体健康素养的不足。

业内人士表示,脑力劳动者,特别是重脑力劳动者忙于钻研业务,无暇顾及社会逐渐普及的健康管理知识,造成该群体在专业领域的“高峰”和健康素养的“洼地”并存。但一个普遍共识是,自己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因此,脑力劳动者亟需具备必要的健康素养,并身体力行。

比如,了解并重视自己身体的变化,定期进行健康体检。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园艺科技学院教授张立彬原先身体不错,现在心脏出了点毛病。但张立彬几乎从不把这些“小毛病”放在心上,朋友和家人屡次劝他去医院检查治疗都遭到拒绝。

唐山滦州市鸡冠山现代农业生态产业园园区项目负责人武铁友担心地说:“张立彬教授确实是一心想着为老百姓服务,但也不能如此消耗自己的身体啊。”

武铁友每年都会接待七八个专家团队入园指导工作。他感觉专家团队的工作人员都非常敬业,工作起来跟拼命三郎一样,但就是“对自己的身体不负责任”。

脑力劳动者需要提升的健康素养,还包括尊重并重视临床医生的诊断。

1998年,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李保国在单位体检时首次查出重度糖尿病。,李保国又被诊断为重度疲劳性冠心病、血管弥漫性堵塞。

李保国的妻子郭素萍向本刊记者回忆,“医生曾建议做搭桥手术,但保国担心做完手术后成为废人,无法上山为农民兄弟现场传授技术,最终选择保守治疗。”

4月,58岁的李保国因抢救无效去世。

郭素萍虽然理解丈夫并非不爱惜身体,只是痴迷科研,宁愿牺牲自己也要把老百姓的事干好,但她时不时也会想,如果当初听了医生的建议,爱人是否不会走得这样早。

“如果李保国老师再多活,就能为国家做出更多贡献。”“李保国山区开发与林果产业创新团队”负责人齐国辉感慨道,高级知识分子工作能力强、工作经验丰富,如果寿命再长一些,他们所做出的贡献远远大于一时拼命所创造的价值。

推行“8-1>8”

在提升自身健康素养的同时,专家也建议有关单位对脑力劳动者进行吃动平衡的综合性干预,引导他们改变生活方式,加强运动技能与习惯、慢病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一是推行“8-1>8”的工作理念。“如果每天在上班8个小时中利用1个小时锻炼,其工作效率肯定大于8个小时。”河北农业大学体育工作部主任刘春明说,河北农业大学教职工正常下班时间为下午6点,学校出台规定提前半小时下班,由体育工作部组织教职工开展各类体育锻炼,帮助教职工养成运动、锻炼的习惯。

二是在脑力劳动者聚集的场所设置体质健康促进中心。刘春明建议,国家在高校、科研院所、写字楼等脑力劳动者密集的区域设立体质健康促进中心,针对每个人的不同体质,由运动专家为其提供合适的运动项目和场地,精准开出运动处方,增强身体素质,减少疾病发生。

三是对脑力劳动者,特别是“拼起来不要命”的重脑力劳动者实施强制性健康维护,如定期体检等。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副研究员杨玉春建议体检中心开设高端人才体检项目,统计保存高端人才体检信息,协助高端人才形成个人健康管理档案,实行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健康管理与服务。LW

刊于《了望》17期

如果觉得《关注|脑力劳动者如何更健康?》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