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从明清小说 笔记及诗文看中国古老的蹴鞠运动

从明清小说 笔记及诗文看中国古老的蹴鞠运动

时间:2023-12-21 04:47:37

相关推荐

从明清小说 笔记及诗文看中国古老的蹴鞠运动

从明清小说、笔记及诗文看中国古老的蹴鞠运动[/2/15 14:25:00 | By: zyj]

作者:张英基

关键字:足球源于中国 明清 小说 笔记蹴鞠

明代任翰林院修撰的钱福有一首题为《蹴鞠》的诗,描写了女子蹴球比赛的场景:“蹴鞠当场二月天,仙风吹下两婵娟。汗沾粉面花含露,尘扑蛾眉柳带烟。翠袖低垂笼玉笋,红裙斜曳露金莲。几回蹴罢娇无力,恨杀长安美少年。”诗中描写女性蹴鞠细致入微。从诗中可以看出,时值春光二月的花季,两个少女踢球玩得“汗沾粉面花含露,尘扑蛾眉柳带烟。”全诗以花季、花露、翠柳、玉笋、金莲等花卉、花姿,描绘少女生活和优美的神态,形象、生动。把少女如月似花的美态写得天然纯真。

明代金陵妓女马如玉也写了一首《踢球》诗,同样是观看女子蹴球比赛而作的:“腰肢袅袅力微微,滚滚红尘指羽衣。偃月鬓边星欲坠,石榴裙底凤比飞。”

明代公安派袁宏道的《袁中郎随笔·尺牍卷》记载:“人生何可一艺无成也。作诗不成,即当专精下棋,……又不成,即当一意蹴踘搊弹,如世所称查八十、郭道士等是也。”

明张岱《陶庵梦忆·祁止祥癖》载:“人无癖不可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交,以其无真气也。余友祈祁止祥有画癖,有蹴踘癖,……”(卷四);《陶庵梦忆·扬州清明》载:“扬州清明日,城中男女毕出,……一切好事之徒,无不咸集。长塘丰草,走马放鹰;高阜平冈,斗鸡蹴踘;茂林清樾,劈阮弹筝。……浪子相扑,童稚纸鸢,……”(卷五)。

明清小说诸如“三言二拍”、《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红楼梦》《聊斋志异》等小说中,也均有关于蹴鞠运动的种种描写。

陈汝稀《说唐》第十二回与《隋唐演义》第十七回中均有“柴绍圆情(蹴鞠)”之描写。柴绍在蹴球之前问秦叔宝等人曰:“是诸兄内那一位上去,还是小弟过论”;《西游记》第七十二回,写盘丝洞蜘蛛精蹴鞠的情景:“拿头过论有高低,张泛送来真又楷……请老爷过论,小弟丢头,伙家张泛伏侍你老人家”,云云。这里所谓“过论”,亦作“打论”,均指蹴球事。唐敦煌变文《父母重经讲经文》曰:“贪欢逐乐无时歇,打论樗蒲更不休。”又据宋·陈元靓《事林广记·戊集》卷二“齐云社规”载:“才下场,他人打论,来复接住气球”云云,均指蹴球事。

据清徐珂《清稗类钞·戏剧类·蹴踘》载:“蹴踘,游戏之事。踘,亦作鞠,毛丸也,相传起于黄帝之时,分左右曹以踢之。……”并引陈迦陵《咏美人蹴踘》词,描绘女子蹴踘的种种情态,有“算白打秋千和格五,总然无意绪。且水晶帘畔,斜穿鞠域……”等句。

《清稗类钞·戏剧类·足球》又载:“足球,与蹴鞠相类,盖效西法也,宣统时盛行之。其质料为印度橡皮或涂橡皮胶之帆布,鼓气令满,外裹以皮囊,圆径约八九寸。游戏时,人分两组,偕入长三百三十尺阔百六十尺之广场。场之两端,各立长十八尺阔六尺之木架为门,以球能踢入对面之门者为胜。”

《清稗类钞·技勇类·邱尊谦使大刀》载:“邱尊谦,徐州沛县人。能使大刀,重许十斤,人呼为邱大刀。……驰驱齐鲁,……蹴踘为乐,……”;《清稗类钞·技勇类·冯氏女发袖箭》又载:“冯氏女,籍登州,……女美丰姿,工挟弹走马,及秋千、蹴踘、高縆诸技,……”。

《红楼梦》第二十八回写焙茗“一径往东边二门前来,可巧门上小厮在甬路底下踢球……”此处写的是踢石球。据清末《北京民间风俗百图》第六十四图《踢石球》中,有踢球之法:二人以二石球为赌,用些碎砖瓦块铺地,用一球先摆一处,二球离七、八尺远,每人踢两次,踢中为赢。末代皇帝溥仪的四弟爱新觉罗·溥任,从小在亲王府中生活,曾看到太监踢石球,所踢的球类似握在手中揉动筋骨的健身球,踢的方法是先用脚尖踩住球,然后用力向前踹,以击中对方为胜。无论是图画记载,还是老人的描述,均为用脚“踹”球,不是现代足球运动的踢球。踢石球实际是“踹”球,踢石球游戏经过挖掘整理后,正式成为群众比赛的运动项目时,用了“蹴鞠”的“蹴”字,定名为蹴球。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卷七·小翠》中,描写了虞氏小翠蹋蹴的情景:“第善谑,刺布作圆,蹋蹴为笑。着小皮靴,蹴去数十步,给公子奔拾之,公子及婢恒流汗相属。……”云云。其《聊斋志异·卷三·汪士秀》,详细描写了汪氏父子善于蹴鞠的神奇故事:

汪士秀,庐州人。刚勇有力,能举石舂。父子善蹴鞠。父四十馀,过钱塘没焉。积八九年,汪以故诣湖南,夜泊洞庭。时望月东升,澄江如练。方眺瞩间,忽有五人自湖中出,携大席,平铺水面,略可半亩。纷陈酒馔,馔器磨触作响,然声温厚,不类陶瓦。已而三人践席坐,二人侍饮。坐者一衣黄,二衣白;头上巾皆皂色,峨峨然下连肩背,制绝奇古,而月色微茫,不甚可晰。侍者俱褐衣,其一似童,其一似叟也。但闻黄衣人曰:“今夜月色大佳,足供快饮。”白衣者曰:“此夕风景,大似广利王宴梨花岛时。”三人互劝,引釂竞浮白。但语略小,即不可闻。舟人隐伏,不敢动息。汪细审侍者叟,酷类父,而听其言,又非父声。

二漏将残,忽一人曰:“趁此明月,宜一击球为乐。”即见僮汲水中,取一圆出,大可盈抱,中如水银满贮,表里通明。坐者尽起。黄衣人呼叟共蹴之。蹴起丈馀,光摇摇射人眼。俄而訇然远起,飞堕舟中。汪技痒,极力踏去,觉异常轻软。踏猛似破,腾寻丈,中有漏光,下射如虹,蚩然疾落。又如经天之彗,直投水中,滚滚作沸泡声而灭。席中共怒曰:“何物生人,败我清兴!”叟笑曰:“不恶不恶,此吾家流星拐也。”白衣人嗔其语戏,怒曰:“都方厌恼,老奴何得作欢?便同小乌皮捉得狂子来,不然,胫股当有椎吃也!”汪计无所逃,即亦不畏,捉刀立舟中。倏见僮叟操兵来,汪注视,真其父也,疾呼:“阿翁!儿在此!”叟大骇,相顾凄断。僮即反身去。叟曰:“儿急作匿。不然,都死矣!”言未已,三人忽已登舟,面皆漆黑,睛大于榴,攫叟出。汪力与夺,摇舟断缆。汪以刀截其臂落,黄衣者乃逃。一白衣人奔汪,汪剁其颅,堕水有声,哄然俱没。方谋夜渡,旋见巨喙出水面,深若井。四面湖水奔注,砰砰作响。俄一喷涌,则浪接星斗,万舟簸荡。湖人大恐。舟上有石鼓二,皆重百斤。汪举一以投,激水雷鸣,浪渐消。又投其一,风波悉平。汪疑父为鬼,叟曰:“我固未尝死也。溺江者十九人,皆为妖物所食,我以蹋圆得全。物得罪于钱塘君,故移避洞庭耳。三人鱼精,所蹴鱼胞也。”父子聚喜,中夜击棹而去。天明,见舟中有鱼翅,径四五尺许,乃悟是夜间所断臂也。(王阮亭云:“此条亦恢诡。”)

小说写汪士秀之父四十馀在钱塘江溺水而死。后来汪士秀南游洞庭湖,夜泊湖畔,思父之死,不能入睡。忽见五人从湖中出,铺大席于水面,饮酒作乐。酒后拿出一个晶体透明的球,“共蹴之。蹴起丈馀,光摇摇射人眼”。汪士秀见那会踢球的老叟象其父,便坐起在舟中观看。这时,恰巧那球落在他的身傍。汪士秀一时技痒,便起脚踢了回去,那老者见状惊呼道:“此吾家流星拐”之踢法。谁知汪士秀一脚踢的过猛,把球踢破了,霎时间湖上人、球俱杳。原来那四人是鱼精。他父亲溺水被鱼精拯救留作仆役,踢的球是鱼膘做成。蒲松龄在写球被踢破下落时,说道:“中有漏光,下射如虹,蚩然疾落;又如经天之彗,直投水中,滚滚作沸泡声而灭。”

我国古代的蹴鞠运动,历经几千年,在汉唐、宋元明时代,曾发出过彗星般的闪亮光辉,但到了清代,却逐渐走向衰微,“直投水中,滚滚作沸泡声而灭。”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应该是中国足球重振复兴的时候了!

参考文献:

《袁中郎随笔》,作家出版社 1995年版;

《陶庵梦忆》,作家出版社 1995年版;

《清类稗钞》,中华书局 1986年版;

《聊斋志异》,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管子学刊》,第3期;

《足球起源地探索》,中华书局版。

.02.15

张英基-11-3收集整理稿

如果觉得《从明清小说 笔记及诗文看中国古老的蹴鞠运动》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