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精神分析笔记曾奇峰

精神分析笔记曾奇峰

时间:2022-11-08 09:09:52

相关推荐

精神分析笔记曾奇峰

1、需要:{a性,广义快乐、b攻击,动力学理论}

2、精神分析的历史:经典精神分析(三元,三角关系)--客体关系(自我和我的关系)--自体心理学

3、精神分析的特点:{a宿命论,强迫性重复,6岁以后无新鲜事,20%人格弹力的部分可作为。b意识的分区,意识、前意识、潜意识}

4、人格层面的骄傲是让人进步的-赏识教育。

5、研究潜意识的技术:自由联想、口误、笔误、成功与失败、语言的模式。

6、道德绑架-满足自恋、双重勒索。

7、精神分析是一门观察的学科,看到别人的内心世界告诉别人。

8、精神分析的满与病人要求的快的矛盾?

病人要求的快是父母的否定、不接纳自己和内化的父母,把父母的关系移情至治疗师,想让医生尽快的改变自己。

9、一个器官的压抑会致使另一个器官的过渡使用。

10、一个女人的性得到满足后,对待生活的态度是宽容的。

11、压抑:在潜意识层面里,意识不到的需要。

12、压制:在意识层面不能得到满足的需要。

13、一个人的人格是父母塑造的,所有的问题是关系的问题。

.01.30曾奇峰经典精神分析--第二天

1、初始访谈所占精神分析全程的20%。

2、遵守设置即保护了病人又保护了咨询师。

3、初始访谈;

a目前的求医动机、要解决的问题、什么时候加重、什么时候缓解、诱因、求医经过、为什么是现在、事件地点......以症状和问题为核心和平台提问。

b回到过去的事件进行收集。

c过去和现在串联。

d把治疗目标拉到将来的平面。

4、在治疗中治疗师要有抱持的态度,使用节制的技术(医生学会倾听、病人学会说话)。

5、精神化的层次:a躯体化-低级的表达方式

b行动-初低级的表达方式

c图象-次高级的表达方式

d语言-高级的表达方式

6、躯体化:头-对父的不满乳-对母的不满

脖子、颈椎-关系的问题

糖尿病-对爱的持疑

晕车晕船-控制强度大

7、自卑的本质是自己瞧不起自己。

8、别人对待我们的态度部分是我们自己教会了他们。

9、不能表扬孩子的父母人格不完整,批评孩子是父母满足自恋的需要。

10、成功之后幸福的指标有多大,决定着对成功后的自我攻击的程度。

11、心理治疗实际是为来访者提供没有惩罚的人际冒险--抱持性环境。

12、人格在舒展、松弛下各种能力、直觉就会出来。

13、给穿小鞋的孩子长大后就会被法律来惩罚的强迫性重复。

14、失败:引诱世界给自己的惩罚。

15、曾医生对精神分析个案督导中的提议:a具体化、b开放式提问c先被动后主动d精分强调的是关系、e人就是矛盾,就是一个人待着也是有人际需要,f咨询师和咨客要互补、好与坏,g咨询的节奏要慢,慢慢的回答问题,有深度,快节奏也是一种防御,m共情不是单纯的技术而技术,是发自内心的感受。

.02.01曾奇峰经典精神分析第三天《移情、反移情、阻抗》

1、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向外投射就变成了人际关系。

2、移情:关系的转移。(强迫性重复)

3、反移情:医生在病人的刺激下产生的反应,反移情是探索别人内心世界最好的工具;(督导就是就是反移情-别人刺激的或者也有医生的移情-自己带进去的)

4、滑:用反移情推移情。

5、自我分析--自我攻击--没有新的经验进入--孤独自闭

6、自我觉察--自我接受

7、我们对一个人的看法、态度、情感、行为,部分是由别人教会我们的。

8、反移情『一致性反移情:治疗师感受着咨客的感受。

互补型反移情:治疗师感受着咨客父母的感受。(察觉后,寻找一致性)』

9、阻抗:一切阻碍自我了解分析潜意识、回避潜意识发掘的言行。

每个人在他成长的过程中,都会发展出一套保护自己的措施,这些措施可以是强大的、成熟的、也可以是不成熟的、脆弱的,心理治疗所作的就是帮助来访者,将这些措施变成成熟、坚固的。同时看一个人也是看他如何保护自己的。

一方面他在保护自己,另一方面他也在阻抗治疗。

10、防御机制就是阻抗。

11、别太快把病人治好,也是保护病人的一种方式--继发性获益。

12、我们每个人都保持着对过去的忠诚,是对童年的忠诚。

13、个案督导:自闭是不和别人发生关系而与别人发生关系,用不理别人而与别人发生关系。

14、心理治疗就是加强防御机制。

15、成人地攻击需求象征化如:金钱、地位、名誉、学问。

16、个案督导:一个男人在该出色的时候未出色,是性压抑的表现。权利是最好的春药;成功、地位、金钱是男人的性器官。

17、强迫症是对内不和谐,对外和谐;人格障碍是对外不和谐,对内和谐。

18、治疗师感觉到受控制和有权利的斗争甚至感到有无力感、挫败感,可考虑是人格障碍。

19、个案督导:别人值不值得信任对你有那么重要吗?(潜意识的需要信任,而意识才认为别人都不信任。自我功能软弱的人需要别人的信任和善良。)

20、心理事实:病人心理怎样的认为就是事实。

21、性幻想是寻找快乐,而你生活中有什么快乐的事情吗?

22、医生询问病人的性事情:一是暗示可以畅所欲言;二是可以建立移情的关系。

.02.02曾奇峰经典精神分析--第四天《防御机制》

1、如果人一秒钟没有防御机制那么他一天都活不下。

2、训练感觉:探索对方内心有利的工具。

3、防御机制:投射、压抑、被动攻击、反向形成、情感隔离、逆转、转移、禁欲、理智化、否认(人格发展的低)、认同、升华、利他、幽默、分裂、原始理想化、见诸行动。

4、道德沉底:人格极大程度的松弛,在堕落中成长。

5、对父亲有性幻想的女儿,往往找的第一个男人都很糟糕。

6、认同:和别人不一样时,会产生焦虑,一旦和别人一样了,就会坦然,是成长的必然过程。

7、不能发展新的关系,是对原始关系的效忠。

.02.03曾奇峰经典精神分析第五天《防御机制》

1、投射性认同:『类型关系姿态元信息传递诱导反应』

a依赖无助我活不下去照顾

b权利控制你活不下去无能

C情欲性爱我能够在性方面让你满足性兴奋

d迎合自我牺牲你欠我的感激和赞赏

2、防御机制的深度是人格的深度,使用不成熟的防御机制在特殊的现实情况下可能失败;使用成熟的防御机制失效的可能性要小的多;对防御机制的解释要以人格的基本稳定为前提。了解病人的防御是了解病人处于什么水平上。

3、母亲的温柔的一推(0岁就开始做好分离的准备):孩子自己做主、有别的精神寄托、相处时间减少不断的孩子对自己做法的感受),母亲要做到的不带敌意的坚决和不带诱惑的深情。

4、父亲的缺席和软弱,导致孩子和母亲分离不了。

5、儿子把人际关系搞得很糟是向妈妈的效忠,青春期儿子与父母没话说是种成熟的表现。

6、父亲打女人会传递性信息。

7、一辈子不结婚没有亲密关系是恋母情结;和妈妈的关系不好是用不好的关系与妈妈保持连接。

8、对孩子有过多的倾注、性诱惑、过度的亲密会造成俄狄浦斯情结。

9、交流的性质是由交流的形式决定的,人对形式的需要是本质里面的。

10、精神分裂病人就像一座城堡,治疗师进不去;人格障碍病人会把治疗师拉进去,两个人玩;神经症病人表现的很可怜,让治疗师同情。

.02.04曾奇峰经典精神分析第六天《设置》

1、设置就是工作的框架。

2、不要长时间的对视病人的眼睛,长时间的对视意味着注入感情,目光会打扰病人的潜意识。

3、咨访双方在信息获取上面是不平等的。

4、自我暴露是最少的,不要正确的回答咨客的问题,要了解咨客问的这个问题背后的动机和潜意识是什么。

5、登记:人无论做任何事情都会在心灵里注册。比如讨价还价、占便宜等会在灵魂中注册,时间长了人格会降低、自我攻击、产生无力感。

6、自己看到起自己,才会越来越强。

7、当一个人能够激起你的愤怒,那么这个人已经离你很近了。行为--情绪--边界(太容易生气了,就是和别人的边界不清)

8、治疗师在想自己准备说什么的时候,要做的就是把嘴捂住。

9、治疗师对病人所说的话:

你觉得我该怎么做对你会最好?

你有没有想过有什么好的治疗师,能够如何治好你的病?(每个人都是知道自己最需要什么)

你对今天的谈话有什么感觉,或你对我有什么感觉?(了解病人的投射、对咨询师的反馈、还有什么需要等等)

10、孩子的长大意味着对父母的抛弃。

.02.21上午曾奇峰精神分析《客体关系》

1、经典精神分析『内驱力:性需求和攻击力的需求(生物方面)』

2、客体关系约等于人际关系,客体特指别人、对象,而在治疗的层面指内心世界内化的客体。

3、人的人格是由过去经历形成的。

4、精神分析的历史:经典精神分析(弗洛伊德)(父母子三角关系)--客体关系(克莱因)(母子两元关系)--自体心理(治疗自恋)--依恋关系(治疗婚恋)

5、男人需要女人『内驱力解释:男人需要女人是为了用女人来证明男人的存在,有了女人,才能证明男人的价值;

客体关系解释:因为有了客体才有主体的存在。』

6、孩子看到父母做爱,对孩子是心理创伤『内驱力解释:别人可以满足性的需求,而自己不能满足性的需求。

客体关系解释:别人都有关系,而自己没有关系,自己是孤独的。』

7、人格的形成『内驱力:攻击的表达和力比多(口欲期、肛欲、性蕾期)的投注的顺利满足的与否;

客体关系:父母是良好客体关系的制造者,儿童会快乐的成长。』

8、父母是什么样的人比父母做什么要重要的多,而青少年的问题要附注与家庭治疗。

9、人类行为的动力『内驱力:寻找快乐(依恋的关系如:不快乐是与原始客体的不快乐保持连接)

客体关系:寻找关系、对客体的寻找』

10、人的第一客体是母亲和乳房。

11、客体:『客体这个词汇来源于弗洛伊德,从本能来讲客体是个体力比多投注的对象,包括任何人和物。

客体关系里面讲的客体是指一个人,对一个人格影响较大的客体。』

12、对性变态、恋物癖和自恋的解释:力比多与攻击的投注受挫,会转移到投注对象所用的物品上;不能向替代投注力比多时会逆转而投注到自己身上。

13、婴儿早期和他们所偏爱的客体建立的关系导致了不切实际的、幻想的内在世界的发展并影响到他后来的人际关系,(心理现实和客观事实),孩子认为母亲是怎样的比母亲实际是怎样的要重要的多,幻想比现实重要。

14、理论的焦点:将精神分析理论中的器官为基础的发展阶段转移到强调到个体在人际关系发展中早期幻想角色的重要性。{内驱力:口欲期是满足口腔的需要、肛欲期是满足控制权的需要、性蕾期是争夺爱、嫉妒。

客体关系:幻想、心理现实(乳头的喂养)

孩子刚饿就喂奶,孩子认为(幻想)我有能力,反复重复,孩子会认为我无所不能;

孩子饿了才喂奶,孩子认为(幻想)我没有能力,挫败感。

15、和母亲的关系怎样导致怎样的人格结构。

16、核心的人格18个月就形成了。

17、客体:人格是自己和自己的关系,也是内化了的孩子与母亲的关系,内化的客体。

18、用病人和治疗师的关系把原来的内化了的客体改变一下,置换成新的客体。

19、用关系和身体来记忆童年,一切记忆会寻求表达。

20、母亲过度控制儿子是发泄攻击的需要。

21、父母认为孩子是什么样的人,会成为孩子人格的一部分。

22、父母的成功与孩子的不成功:父母亲对失败的害怕投射到孩子的身上,孩子就呼应了;父母亲潜意识的堕落,投射到孩子的身上;父母潜意识的希望孩子的失败,是争夺控制权的满足;

23、用极大的成功来掩饰对失败的恐惧。

如果觉得《精神分析笔记曾奇峰》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