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病例报告】躯体化障碍认知行为治疗一例

【病例报告】躯体化障碍认知行为治疗一例

时间:2019-08-02 23:06:52

相关推荐

【病例报告】躯体化障碍认知行为治疗一例

点击标题下「蓝色微信名」可快速关注

文章来源:中华精神科杂志,,52(6): 424-426

作者:宋红燕 李占江

摘要

采用自编躯体化障碍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CBT)手册对1例躯体化障碍患者进行12次CBT。采用躯体症状严重程度量表、广泛性焦虑筛查量表-7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症状和情绪变化。12次CBT后焦虑评分下降,躯体症状缓解,社会功能恢复。CBT对躯体化障碍有效。

躯体化障碍(somatoform disorders,SD)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以持久担心或相信躯体症状的优势观念为特征。患者常因质疑医学检查结果而反复就医,占用了大量医疗资源[1],病程呈慢性波动性,社会功能受极大困扰,导致临床治疗存在较大困难。有研究显示,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 behavioural therary,CBT)对改善有关健康的歪曲认知及行为模式、缓解焦虑具有肯定的临床疗效[2,3,4,5,6]。但国内关于CBT普及不够,有关躯体化障碍CBT个案研究报道较少,特别缺乏在手册指导下进行CBT。我们在自编躯体化障碍CBT治疗手册指导下,对1例典型案例的治疗过程及要点进行介绍,为同行提供必要的临床操作参考。

临床资料

患者男,32岁,高中学历,汉族,未婚,从事物流行业。因"尿频、尿急和尿不净8年余"于8月就诊于我院。患者自诉8年前因尿频、尿急、尿不净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尿路感染",服用多种抗感染药效果不佳(具体名称及剂量不详),症状持续存在,对工作生活影响较小。近1年症状加重,频繁出现排尿次数增加,并伴下腹间断疼痛,工作效率下降,患者内心非常困扰,就诊多家综合医院临床科室,均未见器质性问题,但仍质疑检查结果。在内科医生建议下,就诊精神专科医院,诊断为"躯体化障碍",服用奥氮平、阿立哌唑、帕罗西汀等(剂量不详),自觉症状缓解,但药物依从性差。近半年在我院焦虑门诊规律服用盐酸舍曲林最大量200 mg/d,焦虑症状缓解明显,但尿路刺激感仍频繁出现,尿频、尿急和尿不净未见明显好转,为求进一步治疗,经精神科医生转介,求助心理治疗。家族史:父亲患有抑郁症,目前服药(具体名称及剂量)不详,症状控制较好。临床评估及诊断:精神检查示意识清,定向力完整,言谈切题,能主动诉及自己的病情,但谈及疾病神色显焦虑不安,自知力完整。患者症状反复出现且多变,既往虽诊断"尿路感染",但药物效果欠佳,且无法控制焦虑。广泛性焦虑筛查量表-7(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7,GAD-7)评分15分;躯体症状严重程度量表(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15,PHQ-15)评分25分。根据DSM-Ⅳ,由1名精神科主治医师进行SCID-Ⅰ评估,诊断为"躯体化障碍"。

CBT治疗过程:采用课题组自编躯体化障碍CBT手册,参照前期治疗经验和国内外研究编制而成。该操作手册由心理评估、认知干预、行为干预、压力管理构成。患者将轻微躯体不适赋予负面评价,焦虑唤起,激活自主神经系统,躯体不适明显,而躯体不适让患者更焦虑,反复求医,形成"歪曲认知-焦虑-过分关注躯体不适-更焦虑"的恶性循环。运用认知和行为干预矫正歪曲认知,减少过分关注行为,降低求医次数,缓解焦虑情绪。

治疗目标:矫正排尿(排尿量、持续时间)的歪曲认知,减少关注。治疗过程:治疗总次数12次,1~4次开始阶段,4~10次中间阶段,11~12次结束阶段。前10次1周1次,11~12次每2周1次,每次治疗时间60~80 min,时间和地点固定。经患者同意,每次治疗录音,所有录音均受保护,仅用于督导。

治疗方案:第1~3次:收集资料,建立关系,制定治疗目标。评估躯体症状性质、严重程度,建立初步个案概念化。第4~10次:(1)认知干预阶段:见表1。针对情绪困扰程度最大(98%)的想法寻找正反证据,支持证据:排尿不彻底会刺激膀胱出现尿路刺激感,增加尿路刺激感的出现频率;反对证据:只有足够量的残留尿才会导致尿路刺激感出现,并且越忙越感受不到,但越焦虑越能感觉到。患者意识到过分夸大了危险,矫正旧想法后焦虑减轻,排尿频率降低。但坚信程度仍为80%,采用行为试验进一步干预。(2)行为干预阶段:为干预后歪曲认知的相信程度降到50%,但排尿中肌肉无法放松。采用呼吸和肌肉渐进式放松训练[8],1周后逐渐学会顺其自然排尿。第11~12次:压力管理,预防复发,引入压力模型,进行压力管理。总结与反馈,正常化症状波动,强化积极的改变。

治疗质量控制:心理治疗师为硕士学历,具备2~3年心理治疗工作经验,接受系统CBT培训(不少于320学时);已提交2份完整躯体化障碍CBT案例(治疗次数>8次),经督导审核合格后进入研究。

经CBT治疗后,患者诉最大改变是排尿顺其自然,不刻意关注。其次,尿路刺激感冲动减轻,下腹痛以及肛门坠痛消失。GAD-7评分8分;PHQ-15评分15分。

讨论

本个案提供躯体化障碍CBT过程,以CBT模型为理论基础,采用自编CBT手册为工具进行12次治疗。躯体症状缓解约80%,社会功能恢复,初步验证CBT对躯体化障碍的治疗效果。在该案例的CBT中需要注意如下几个因素。1.良好治疗联盟的建立和心理评估:患者常感到无法被周围人理解,这些真实症状被认为是想象的[7],为证明是躯体问题而非心理问题反复求医。CBT治疗主要目标是处理焦虑,这种目标的差异导致治疗联盟建立困难。在初期,针对躯体还是心理进行辩驳,往往让患者感到不被理解,出现高脱落率[8]。本个案中同样面临困难,患者否定心理问题,为避免破坏治疗关系,CBT治疗师认可其对躯体症状的理解,在评估躯体症状中引导患者觉察心理因素,如尿频、尿急和尿不净在什么情境下频率增加?尿路刺激感持续加重,还是时好时坏?这种变化是否与紧张情绪相关?Tatlor和Asmundson[9]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帮患者学习真实的医学事实,客观看待异常躯体感受。在治疗手册中主要在躯体感受和焦虑情绪的关系上,通过心理教育缓解患者治疗初期的部分焦虑。2.案例概念化准确应用:躯体化障碍患者存在对疾病的固定信念,总担心患病,对生病保持警惕,会通过各种行为确认健康以减少担忧[10,11,12,13],而这些行为使躯体不适持续存在。患者夸大排尿异常的危险,出现病理性焦虑,继而刺激交感神经系统,躯体感觉扩大化,对排尿时间更警觉,如此形成歪曲认知、焦虑情绪、适应不良行为和躯体不适的恶性循环。有研究表明,个体不良的情绪处理方式,如回避、情感压抑、述情障碍等也是致病的一个关键因素[14]。在中国文化背景下,情感表达含蓄而间接,用躯体化表达情绪感受是文化接纳的方式,这一点在本个案中有所体现。纵向案例概念化中,患者经历了很多与健康相关的人生事件,受"男儿有泪不轻弹"家庭文化的影响,很多负面情绪无法直接表达,最终用躯体化表现出来。3.基于案例概念化的CBT干预:觉察和矫正想法是认知干预的关键环节,但本个案并不顺利,患者将想法与情绪混淆,将结果或解释视为思维。把"我很担心" "我会频繁去上厕所"误认为思维。通过命名情绪,区分想法和情绪,患者逐渐准确识别思维。采用寻找正反证据矫正想法,患者容易找到支持证据,很难找到反对证据。通过引入恶性循环图,发现夜间患者更担心尿不净加重尿路刺激感,刻意关注排尿,形成"认知-情绪-行为-生理"的恶性循环。寻找反面证据后,歪曲认知的相信程度仍为80%。采用行为试验进一步干预,奇数日子努力排尿,延长时间,评估焦虑,在偶数日子顺其自然。2周后患者果断放弃安全行为,相信程度下降至50%。这与之前躯体化障碍CBT保持一致[15],相对其他方法,如暴露与反应阻止(exposure and response prevention,ERP),患者对行为试验好奇和感兴趣,相对简单提醒放弃安全行为和改变认知,行为试验更直观,疗效更明显和积极。4.系统规范的CBT手册指导:心理治疗极具个体差异,保证CBT治疗标准化是心理治疗考虑的因素。标准化CBT治疗程式,可操作性手册及治疗师对操作手册的依从度和忠实度是个体因素和CBT治疗标准化平衡的关键。在本个案中每次CBT录音,同时由具有精神科背景和CBT治疗经验的上级治疗师逐次督导,心理评估、心理健康教育、CBT技术和个案概念化基本按操作手册开展,但仍不吻合,如针对述情障碍,在组内讨论经大部分人同意将其纳入纵向案例解析中,患者逐渐接纳和表达负面情绪。通过规范各种事件保证CBT的相对标准化。本个案中仍有不足,尽管对该个案CBT有效,尚不清楚结果是否推广到所有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确切疗效还需要大样本的随机对照研究。其次,精神科药物在治疗中稳定存在,症状改善可能是CBT,也可能是精神科药物疗效,未来应对个案进行随访,研究CBT对躯体化障碍人群的适用性。最后,有研究表明,躯体化障碍共病抑郁焦虑和人格障碍CBT效果差[16],而本个案中患者有更少的心理症状和人格障碍,有较好的社会支持,因此效果较好,这提示在CBT治疗早期做好心理诊断和评估是提高CBT效果的重要前提。

参考文献(略)

↓↓↓详情可点击文末下方阅读原文

如果觉得《【病例报告】躯体化障碍认知行为治疗一例》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