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自说自画】童衍方:恩师教诲常记心

【自说自画】童衍方:恩师教诲常记心

时间:2022-09-18 19:07:39

相关推荐

【自说自画】童衍方:恩师教诲常记心

自说自画·童衍方恩师教诲常记心

童衍方(1946— ),号晏方。浙江宁海人。斋名爱竹庐生、宝甓斋、元凤砚斋、凤甓斋石佛龛等。现为上海中国画院画师、国家一级美术师、西泠印社副社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会委员、上海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会副主任和秘书长、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客座教授等。

我涉足金石书画艺术,是从篆刻开始,最初也只勤抚秦汉古玺及流派印章,直至有幸至来楚生先生门下,方渐知篆刻艺术之真谛。来先生是一位艺术风格鲜明,身兼书、画、印三绝的艺术家;又是位循循善诱的导师。来公耳提面命之景,至今历历在目。先生在授艺中常论及“印外求印”、“广博与专精”、“传统与创新”等艺术要则,一直给我很大的启示。

来楚生(1903—1975),原名稷勋,号然犀、楚凫、负翁等,晚年易字初生,亦作初升,别署安处楼、然犀室。浙江萧山人。19,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国画,结识了潘天寿。毕业后在杭州组织“莼社”。后移居上海,曾执教于上海美专、新华艺专。擅长阔笔花鸟,偶写山水人物,宗徐渭、朱耷、李复堂、赵之谦诸家,兼取吴昌硕、齐白石画法,以篆、隶笔法及秦汉古玺意境入画,造型简略得神。善治印,初宗吴让之、吴昌硕,远追秦汉,晚年更融会贯通,虚实开合,自具风情。著作有《然犀室印学心印》、《来楚生画集》、《来楚生》、《来楚生书集》、《来楚生肖形印》、《来楚生印集》等。曾为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美协上海分会理事、上海中国书法篆刻研究会会员、西泠印社会员、上海文史馆馆员。

“印外求印”已被印坛奉为圭臬。但对金石文字的借鉴,不只能以简单的摹仿、搬套为满足。要根据自己的艺术禀性来灵活运用。如晚清的篆刻家黄牧甫和吴昌硕,有时虽同取法金文、汉砖文、瓦当,但其作品风貌却有明显区别。前者呈现了挺拔明快、清新遒劲的刀风,而后即体现了雄浑苍茫,乱头粗服的笔意。可见艺术的生命价值在于艺术家的推陈出新,一切借鉴只是手段而已。我向喜古朴凝重的印风,就注意多从碑碣造像、石阙摩崖、汉砖瓦当中去吸到营养。我刻的如“万岁不败”白文印,“万岁”二字着意端凝稳重,某些部分的并笔更增强其厚重感;“败”字的反文取法汉砖文,奇特而富有节奏感,使印面较为生动。前人谓“古佳印有一笔二笔人妙者,用之得当,则通章生色”。就启示后人要善解善用。“赍天”朱文印,是取瓦当文字入印,又以汉简文字之法镌刻,这也是一种多头探索。“赍”字末笔的长竖,及“天”字的隶意,使此印颇有气势。镌刻此印时,因章法已定局,就要求用刀刚柔相济,若断基续,富有笔意。因对金石拓片有着特殊的感情,多年来,我一直注意搜集对我有益的金石文字资料,金文有“毛公鼎”、“散氏盘”、“曶鼎”等;刻石有“五凤刻石”、“莱子侯刻石”、“三老讳字忌日碑”、“石门颂”等。有些拓本还有黄小松、陈介祺、赵之谦、何子贞等题跋和印记,对我拓开眼界和心胸是大有益处的。我还择要做些考证,写些文章,力求使“印外求印”的内涵更丰富些。

童衍方 万法皆空一诚为实

童衍方 元化翰墨

从广博到专精,再以专精带动广博,这样的反反复复、学术上谓之“博、约”。苏东坡日:“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在书画篆刻艺术上同样如此,金石书画贵其通,晚清的杰出艺术家赵之谦、吴昌硕等能在诗文、绘画、书法、篆刻等方面,都有独特的风格和杰出的成就,就是做到了巧妙地掌握通感,结合自己的艺术个性,发挥才情,独创新格。我初执铁笔时,即心存广博,凡秦汉古玺、元押及邓石如、吴让之、钱松、吴昌硕等名家之印都系统地下过功夫。在赴日访问交流期间,为考察传世最大的古玺印“日庚都萃车马”,三赴京都,仔细端摹此印,发现印面多处不平、印文较浅等在印蜕上难以现出的特点,写了研究文章并选石临之。我虽以篆刻为主,但书法是基础、灵魂。据此,我着重学习与篆刻关联较大的篆隶书。我常临习如“楚公钟”这样瑰异凝重、雄奇恣放的金文,也常临习如“汉祀三公山碑”那样纯古遒厚、笔势雄宕的刻石,还临习汉简牍书法。简牍书法,古朴雄劲,自由奔放,与各碑互参,可出新意。我背临时常将有特点的字混集于一纸再行组合,亦常以此形式进行创作,并移用印章边款中。我还十分欣赏清代书家金农藏巧于拙,刚柔相济的书风。常临习以体验其计白当黑,窒而不息的结体,和酣畅淋漓的笔势。我还偶尔画些意笔花鸟,以体验书画同源的趣味。前人谓“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我虽不敏,亦当广见力行,以期有进。

童衍方 拟汉简 1982年

童衍方 恭俭自修

书画篆刻艺术中的传统和创新,是一个弥久长新,无所不在的永恒话题。历来有成就的艺术家均能把握好传统与创新的关系,植根传统,勇于创新。幼年的兴趣爱好,坚实刻苦地研习书画并治兼及诗文学术、熔金石碑版于一炉等都是创新的基础。前人谓“其知弥精,其所取弥精;其知弥粗,其所取弥粗”,是十分有道理的。我幼即与书法篆刻有不解之缘,对于传统的理解也是随着年龄和阅历的不同进一步深化的。传统和创新是密切关联的,在学习前人的优秀技法时即可联想到怎样创新,而在创新求变的过程中,也不忘恰当地借鉴传统。总之,学习传统时要踏踏实实,如唐韩愈所言“根之茂者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学传统为创新,创新贵在独出心裁,富于创造性,沿袭前人,亦步亦趋,是难出佳作的。要时时保持进取锐气,保持鲜明个性,如前人所云:“意匠如神变化生,笔端有力任纵横。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创新即风格,继承是前提。我只有锲而不舍,勤耕不辍,以传统为基础,以前贤为超越目标,才能有希望获得更大成功。

童衍方 肖形印 武士

童衍方 篆书七言联

|

来楚生要走自己的。老走吴昌硕的路,也不通老走八大的路,不通

如果觉得《【自说自画】童衍方:恩师教诲常记心》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