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广州的国保文物(二):余荫山房

广州的国保文物(二):余荫山房

时间:2020-10-22 12:08:26

相关推荐

广州的国保文物(二):余荫山房

余荫山房是清代四大古典私家园林之一,位于市区南村镇,始建于清同治六年(1867年)。笔者从《邬氏家谱》和墓碑中了解到,原园主人邬彬(1824—1897年),字燕天,年间因纳粟获任内阁中书,任职不久即在大选中被选用为员外郎,签分刑部主事。五年(1855年),因“克襄王事”有功,被帝诰授为通奉大夫,从二品官衔。八年(1858年),以母年迈为由,乞假归隐乡里,料理家业。同治六年(1867年),乡试中举,同年族人将建造祠堂所剩余的土地赏给邬彬建园。同治十年(1871年),余荫山房建成。为纪念和永泽先祖福荫,取“余荫”二字作园名,又因这所园林地处偏僻的坊岗地之下,故用“山房”这个朴素名称,以示谦逊。

邬彬在京任职期间,正值园林发展大潮,北方的统治阶级,的官宦文人营造宫署,私家之风甚盛。在这股造园风潮的影响下,邬彬感触殊深,心想有朝一日,辞官返乡,筑一园林,过归隐闲逸生活,实属人生一大快事,遂请苏杭画师绘制园林景观图纸,以待日后退职回乡实施。八年(1858年)邬彬归隐乡里后,一面全心料理家业,一面又勤奋读书。同治六年(1867年),乡试中举,同年族人将建造潜居邬公祠和善言邬公祠所剩下来,面积约为三亩的土地赏给邬彬。邬彬便参考画师绘制的园林景观图纸和在京任职时获贝勒王爷赠送的一幅水粉画,又借鉴了“海山仙馆”的造园技法,利用这块土地因地制宜地建造余荫山房。经过五年时间,耗资白银三万两,于同治十年(1871年)落成,从而在大地上,继梁园、清晖园、可园之后,又增添了一颗岭南园林的瑰丽明珠,她以“嘉树浓荫,藏而不露,缩龙成寸,小巧玲珑”的娇姿,被世人誉为岭南园林小型宅园的代表作。

余荫山房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近代优秀建筑单位,体现其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它优美的艺术形象,建筑与园林相互辉映,不但表现它与古代建筑有着相同的基本特点,而且还有着自己鲜明的地方特色。其造园有四巧:一是嘉树浓荫,藏而不露。满园绿树遮蔽,荫凉幽静,显现“余荫”意境。二是缩龙成寸,小中见大。它传承了岭南庭院小巧玲珑风格,园地面积仅为三亩,但内部设计巧妙得当,亭、堂、楼、榭与山、石、池、桥搭配自如,建筑布局紧凑而有条不紊。而且园中有园,景中有景。三是以水居中,环水建园。园林建筑分设于周边,游人环水而行,深浅曲折,峰回路转,常有似尽未尽之感。四是书香文雅,满园诗联,文彩缤纷。由南门步入园中,迎面《抽象龟纹》砖雕照壁一幅,右转月门,一幅《五福临门》灰塑照壁映入眼帘。一连两道照壁,既是装饰,更为风水而设。沿窄道而行,可见二门一对联“余地三弓红雨足,荫天一角绿云深”,既主宰全园景色,又暗喻造园宗旨。园内一座将园景分成东西两部的“浣红跨绿”桥廊,为卷棚歇山顶建筑,造型别致,它是岭南园林最经典的造型和余荫山房标致性景观,廊下的挂落弯曲自如,图案复变,横披全是用蚝壳制成的云母片装饰,古典气氛浓厚,将沉闷的灰色屋顶衬托得富有生机。因园地面积狭小,其叠山理水不完全采取园林的传统做法而另成一格。在庭院东部和西部分别建一八角形水池和方形水池,两池相互贯通,玲珑水榭建于八角形水池之上,占据了池面的大部分空间,三座小型石山分设于池岸周边。方池石砌,轴线明显,形式规则,这是吸收西方造园艺术的例证,又是因地制宜的范例。桥下设置拱形桥洞,与水中的倒影组成一个完整的椭圆形,堪称静态美的典范。而透过廊桥,隐约看到水榭、叠石与树木,层层景色,增添了园内迷离幽邃的效果。

现在我们看到的余荫山房实际上由五个部分组成:1.潜居邬公祠;2.善言邬公祠;3.苑(建的现代仿古园林);4.真正的余荫山房(面积约三亩左右);5.瑜园(即后园,19所建)。

潜居邬公祠是邬氏宗族的祠堂,余荫山房便是利用修筑祠堂所剩的三亩土地建成的。现在余荫山房景区的大门一进去,便是潜居邬公祠。

这是在潜居邬公祠门口回看景区大门:

潜居邬公祠的大门:

“蕴芳”侧门:

门前的庭院:

善言邬公祠与潜居邬公祠并排,在其南面(面向祠堂大门,善言邬公祠在潜居邬公祠的左面)。当时没有留意二者的区别,估计是兄弟二家分别弄了个祠堂。

门前的下联“名列晋卿”,大概是指邬氏始祖来源于春秋时晋国的大夫邬臧。

“诵芬”侧门:

在庭院中回望大门:

余荫山房官网的介绍:

余荫山房既是岭南园林文化精品,又是岭南宗祠文化、书院文化的代表,它是寓宗祠、书院、园林文化为一体的文化实体。从祠堂的规模、构件、对联、匾额的内容等等,都体现其具有浓厚的宗族文化色彩。

善言邬公祠对联“惟孝友乃可传家,兄弟休戚相关则外侮何犹而介入;舍诗书无以贻后,子孙见闻不俗虽中材未至为非耕”,两边侧门“扬烈”、“诵芬”匾额和青云巷的“凤起”、“蛟腾”匾额,以及祠堂大门上的六国大封相、封神榜故事人物木雕装饰等,都是宗族文化的体现。

善言邬公祠的建筑布局是面宽三间,进深三间,大门两侧有包台(鼓乐台),凡迎接贵宾或有盛大喜庆活动,鼓乐手分立包台,敲锣打鼓,呜金奏乐。门前有象征宗族权力和门弟高贵的石鼓。大门分设上下两层,不设槛闸。平常只开启脚门,族人进入祠堂必须弓身,以示对祖先的尊敬。当有喜庆活动时大门才开启,欢迎贵宾,族人则只能从两侧青云巷进入。在享堂前为五级台阶,大堂正厅两侧门顶用金钱图案装饰,邬氏家族的权威可见一斑。

善言邬公祠除了堂内的布局考究外,屋脊上也用大量的灰塑装饰,图案精美,寓意深刻。门厅正脊东面的“康宁图”寓事业有成,安宁;向西面的“天伦图”寓龙凤呈祥,幸福家园;向南面的“喜鹊竹子”寓喜报平安;享堂正脊东面的“高冠富贵图”寓升官发财,衣锦荣归;向西面的“春魁报喜图”寓父子登科,双喜临门之意等等。

大堂的右侧厅:

苑是的:

园中一泓碧水,令人心澄:

虽是秋日,依旧杨柳依依:

有亭翼然:

余荫山房官网的介绍:

挂榜山是与阁遥相呼应,相辅相成的景物。昔日阁、魁星像、挂榜山三者巧妙结合为一体,成了读书人的向往之地。登阁,拜魁星,眺望挂榜山,仿佛“金榜题名”就在眼前。这一民间习俗,自古以来,也就成为地区一项民俗活动。挂榜山高8米,山体宽宏,群峰突起,雄奇峻峭,有危径、洞壑、石崖、绝壁、飞瀑流泉,境界多变。闲趣亭联:“滴翠山头,云青青兮欲雨;飘香湖畔,水澹澹兮生烟”,正点明了苑的山水,是以山为血脉,以植物为毛发,以烟云为神采的叠山理水技巧。挂榜山游人可拾级而登,也可穿壑而过,洞口顶部筑成“穹”形,状如钟乳垂挂,颇为壮观。

在挂榜山上看八角亭:

远处隐隐是飞阁:

余荫山房官网的介绍:

阁为一座风格的园林建筑,着意展示岭南园林文化具有多元和兼容的特点。阁高15.4米,外观呈八角形,采用貌似四层实为三层的空间分隔,既加强了立面景观美,又符数寓意吉祥。整座建筑高耸挺拔,直上凌空,飞檐优美,翼角起翘,气势不凡。每当风起,梵玲叮当,令人心旷神怡。殿内天花藻进绘有人物、花卉、鸟兽、山水等,画工精细,生动引人。阁两侧,回廊天花,亦满布地方风情彩绘和催人奋进的民间故事连环画,寓教育于园林中。

挂榜山后面的房舍:

绕至善言邬公祠的巷道:

当年邬彬所建的余荫山房在苑的南面,善言邬公祠的西南。

余荫山房官网的介绍:

深柳堂是园主会客之所,取名源自唐诗“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它是余荫山房主体建筑,形制歇山,堂外开阔檐廊和庭阶直透池面,外表华丽,内部装饰精细,富有岭南建筑的风格特色。夏日,池中荷花盛开,田田荷叶,翠盖红裳。与装饰华丽的深柳堂相互辉映,景色分外妖娆。深柳堂内书香浓郁,珍品极多,木雕精品琳琅满目,名家墨宝闪耀清华。在珍贵的檀香木雕屏上刻有晚清三大才子梁山舟、张船山、翁方纲等人的诗句和乾隆大学士刘墉的书法手迹。两件“松鹤延年”、“松鼠葡萄”木雕大花罩,工艺精湛,巧夺天工。还有三十二幅桃木扇画和进口彩色玻璃窗,把深柳堂装饰得堂皇富丽,大雅含宏,极具岭南建筑风格特色。在空间组织上,两幢花罩把室内分隔成流通的两“厅”。分别利用碧纱橱和格扇分隔成封闭的,私密性很强的完整的一“室”两“间”,从而使内部空间充满魅力。

上文说的“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出自盛唐诗人刘昚虚描写隐居读书生活的五律《阙题》。

余荫山房官网的介绍:

池北的“深柳堂”是全园的主体建筑,更是文化遗产,其工艺装饰富有岭南建筑风格,为岭南园林建筑中高级别的歇山顶建筑,瓦顶轻巧飘逸。堂内布局,大雅含宏,超凡脱俗。堂前满开的窗格,图案精美,色彩缤纷。室内两幅镂空大花罩“松鹤延年”和“松鼠葡萄”,栩栩如生,不仅使室内空间摆脱了单调呆板的气氛,而且增加了层次感,使整个厅堂呈现玲珑剔透的景象。用来分隔空间的两旁间壁的三十二扇格和四幅碧沙橱双面屏风,尽藏昔日名人诗画,扇格、屏风均选用优质檀香木、桃木镶嵌,四周雕刻各种花鸟图案,刀法细腻,巧夺天工,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天花藻井也有木雕顶饰,中雕蟠龙,四角雕麒麟瑞兽,悬吊花灯,协调得体。堂内家具摆设,古色古香,与花罩、扇格、藻井构成一幅完美的画图。堂前对联:“鸿爪为谁忙,忍抛故里园林,春花几度秋花几度;蜗居容我寄,愿集名流笠屐,旧雨同来今雨同来”,这是园主内心世界的表露。堂前左右花坛栽植的两株古老榆树,形态奇特,各展风姿,园主人手植的炮仗花,干粗如树,蟠龙绕柱,花开时节,宛如一帘红瀑,绚丽悦目。

深柳堂的外观(门朝南):

内景:

门前左望,隐隐有一座曲桥:

门口右边墙上的岭南风格砖雕:

余荫山房官网的介绍:

“深柳堂”右侧的“卧瓢庐”为硬山顶风火墙建筑,是园主人安排客人小憩之所,庐内陈设虽然简朴,但它的窗户却很有特色,后面是一排百叶窗,既能通风又可采光。前面是一排满洲窗格,窗格上镶嵌着蓝白相间的玻璃,室外的阳光透过玻璃窗,使室内呈现出五光十色的环境,给人以一种美的享受。在室内透过蓝色的玻璃看出窗外,就好像冬天的雪景,一片白茫茫,若把两扇窗重叠起来,透过蓝色玻璃往外望,窗外一片通红,仿佛到了深秋季节见到秋风红叶一样。若把窗户全部打开,看出去是自然的春夏季节景象,这种巧妙的建筑装饰艺术,不仅给这座庭园平添不小雅趣,而且使室内空间增添生动的自然景色,使欣赏者通过联想和想象进入情景之中,追求诗情和画意,从而体现了环境艺术与文学意境的共融。

很可惜,当时没有留意到卧瓢庐。留待二度重访。

余荫山房官网的介绍:

临池别馆,原是书斋,为硬山顶建筑,前临四方荷池。古时候的文人雅士以墨砚为“池”,蘸砚挥毫称为“临池”。因此用“临池”来命名这馆舍真是精妙绝伦。馆内朴素简洁,与深柳堂形成鲜明对照。外观新颖,明间以细密的冰纹花隔断涂金假窗装饰。为适应岭南地区台风频袭的特点,屋顶不陡,屋面线平直,以减少受风面,建筑形象简朴中显出典雅。廊檐柱联:“别馆恰临池洗砚有时鸥可狎,回廊移步月寻诗不觉鹤相随。”想当年,园主人在月色溶溶,风送荷香的清夜,广邀文友,寻诗觅句,是何等惬意!

余荫山房官网的介绍:

隔池相对的“临池别馆”,为硬山顶建筑,它原为书斋,以木构花纹图案镶玻璃为门壁,甚为精美,馆内装饰朴素简洁,与“深柳堂”相比,一简一繁,形成鲜明对照。馆前檐廊紧贴池边,长栏偎傍,潇洒自然。栏河采用卍字图案,寓万福之意。两旁花窗楣额塑有“吞虹”、“印月”字样,蕴含“步月寻诗、凭栏钓影”的意境。别馆门联:“好作风月主人,邀来池畔鸥盟,领略诗情画意;莫放光阴过客,唤起花间蝶梦,相量红瘦绿肥”这是文人的自然情趣。

临池别馆与深柳堂隔池相望:

内景:

近旁的一些砖雕:

窗饰:

余荫山房官网的介绍:

浣红跨绿廊桥是岭南园林最经典的造型,桥廊高于堤廊,形制歇山。桥廊全场只有20米,将桥、廊、亭、栏巧妙地构成一体,十分精致。水中睡莲平卧,半圆拱桥,回光倒影恰似正圆,堪称静态美的典范。廊桥飞架南北,将园景分成东西两部分,西片红雨,东片绿云。建筑物绕池而建,突出了以水为中心的园林布局。

此廊桥将深柳堂和临池别馆边接起来:

从各个不同的角度看廊桥:

左为深柳堂:

右为临池别馆:

余荫山房官网的介绍:

玲珑水榭,这座建筑为八角卷棚歇山顶建筑。窗户八面开启,玲珑通透,又置身水中,故又称玲珑水榭,是园主人邀集骚人墨客挥毫雅叙的地方。因使用功能需要,所以体量较大,反映了岭南园林文化的特点。榭内设八条檐柱四条金柱,均用坤旬木制成,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和研究价值。

水榭造型华美,玲珑通透,景内有景,置身榭中,可观赏八面景色:丹桂迎旭日,杨柳楼台清,腊梅花开盛,咫尺形,虹桥清晖映,卧瓢听琴声,果坛兰幽径,孔雀尽开屏。

余荫山房官网的介绍:

园林东面,中央为一八角形水池,池中建“玲珑水榭”,卷棚歇山顶建筑,为园主人诗钟文酒,吟风弄月之处。水榭呈八角形,八面设置明亮的细密花格长窗,图案不俗,繁琐之间却有谐调美感,窗下用大幅铜钱纹装饰,寓“财源滚滚来”之意。白昼开启门窗,可见外面散置的景点叠石和压檐的花树,千姿百态。月夜时分,里暗外明,修竹长影,有若国画,美不胜收。面对眼前佳景,园主抚今忆昔,写下:“每思所过名山,坐看奇石皺云依然在目;漫说曾经沧海,静对明漪印月亦足莹神”佳句,以作榭中对联。尽管这座水榭与周围山石水景相比,显得体量过大,但其所处位置,将东部空间掩映其中,令人产生曲径通幽的感觉。而且水榭四面环水,这就使游人与建筑之间保持一定距离,使体量较大的水榭感觉上不太大,可见园主人对玲珑水榭的设计的确是独具匠心的。

只可惜当时对玲珑水榭不太重视,只拍了一张照片。

余荫山房官网的介绍:

瑜园,是园主邬彬后人于19添建的息居之所。它传承了岭南建筑风格,无论在建筑外貌上还是在室内装饰上都与余荫山房融为一体。园内迂回曲折,桥、亭、池、馆工艺精奇,门窗造型千姿百态。俯瞰瑜园,屋顶参差,高低错落,树丛簇拥,花木争妍。瑜园为两层楼房建筑,面积435平方米,游人可以登楼游玩,俯览余荫山房的景色。

余荫山房官网的介绍:

瑜园为两层建筑,是园主人的第四代孙邬仲瑜于19添建的,以用作息居宴客之所,其子女亦曾在瑜园居住过。首层船厅用“竹报平安”木雕花罩分隔为前后两舱,建筑平面迂回曲折,桥、亭、池、馆布局紧凑,工艺精奇。厅堂采用中西结合的方式设置,墙上用拱形窗,窗上装饰花卉图案,拱形顶部设白色的窗楣灰塑,设计巧妙得体,富有南国风味,其中观音堂、罗汉堂的灰塑砖雕乃骄人之作。内庭花木争妍斗丽,观鱼桥与船厅相映成趣,游人及此无不驻足流连。

这个窗饰非常精巧:

典型的岭南家具,不知是不是紫檀木做的:

精美的砖雕:

这一道门甚为讲究:

古典与现代相结合的窗饰:

后院:

华美之门,令人叹为观止:

二楼:

余荫山房官网的介绍:

夹墙翠竹是余荫山房著名绿化景观之一。苏东坡在“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令人俗”的《咏竹》诗中,点出竹类的崇高地位。园林广泛植竹,体现了“雅”的风格。园主将竹子植于两墙之间,不仅经济利用土地,而且表达园主富足之意。并以竹子通直、虚心的风格警示后人,要像竹子那样正直向上,虚怀若竹,才能富足长久。

余荫山房虽然比不上江浙一带的园林,然而亦有自身的特点,特别是浓郁的岭南风情。当年有这样一处隐居读书之所,实属难能可贵。不难想象,在月白风清之夜,临池展卷,是何等地惬意!倘若一时福至心灵,即时成咏,更添佳兴。反观当今,校园虽美,然而人声鼎沸,诸君更为稻梁所困,已容不下一张书桌。每念至斯,情何以堪。

如果觉得《广州的国保文物(二):余荫山房》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