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如何打磨一篇让读者喜欢的文章

如何打磨一篇让读者喜欢的文章

时间:2019-08-08 01:21:38

相关推荐

如何打磨一篇让读者喜欢的文章

读者为什么会喜欢你的文章?

当然答案是这篇文章能解决他的问题!

所以,写一篇文章前你要跟读者有对话感,在写作时,要像跟你的读者有对话感,知道你的读者是谁。

这个是读者喜欢的前提,避免给错的人表错了白。

而在标题,就是筛选读者最好的方式,如果对写作没有困惑的人,不会对这篇文章有兴趣一样,解决问题类的文章,直接用表述要解决问题的需求来做标题最好。

而在内容上,让读者喜欢还有三大要点:

►要点一,读者喜欢的心理公式:喜欢=熟悉+意外

这条公式,是读者视角的套路的公式化。

怎样理解?这个内容公式揭示的是内容的组合:一半读者知道的+一半读者不知道的,或一个现代的+一个古代的,或一个国内的+一个国外的,这样混搭。这样的内容能让读者有收获感,熟悉能读下去,还发新了新知识,有意外收获,这样的内容,读者更容易喜欢上。

比如,你说一个故事,先说一个读者熟悉的,比如说你要讲微博的历史,大家都很熟悉微博和美团,然后再说其实微博是仿美国的Twitter,团购的鼻祖是Groupon,因为不是很多读者知道,会有更多收获感和新鲜感。

你也经常看到很多文章在讲故事和材料时,通常会说到当今的某一种现象,在古代早已有之这种很扩展你新知的内容。

比如,在罗辑思维罗振宇《时间的朋友》的跨年演讲后,网络上爆出大量的文章说罗振宇在制造和贩卖焦虑,这种文章一直有,而在得到APP里开讲过《中国史纲50讲》的施展老师就发文有过这么一段论述:

罗胖是通过贩卖焦虑而成功的吗?

我的答案很明确,当然不是。

焦虑是当下这个时代本来就有的。所谓焦虑是怎么来的?来自于人们对于环境的陌生感,来自于意义参照系的丧失。只要是一个高速变迁的时代,社会结构、人际结构都在高速变化,人们一定会形成对于环境的陌生感,感觉到既有意义参照系的失效,于是就会焦虑。

这种状况在历史上多极了。

公元前六到三世纪的轴心时代,实际上就是东西方各大文明区都陷入礼崩乐坏,高手开始努力重建意义框架的结果,你以为当时的人不焦虑吗?不焦虑就没有轴心文明的出现。

后来西方罗马崩溃,东方在汉末天下大乱,你以为当时的人不焦虑吗?不焦虑就没有基督教神学的兴盛和魏晋玄学。

后来地理大发现,让欧洲内部秩序天翻地覆,你以为当时的人不焦虑吗?不焦虑就没有后来的启蒙运动。

后来西方打过来,中国所熟悉的传统秩序天崩地坼,你以为当时的人不焦虑吗?不焦虑就没有晚清至今的一系列知识启蒙。

现在互联网的时代,社会变迁速度如此之快,尤其在中国,基于其规模效应,进一步放大了互联网对于社会结构的改变速度,往往几年之间,我们就会发现我们所熟悉的秩序已经面目全非。这种时候如果说人们内心里没有焦虑,那这些人的情绪也太稳定了。

在大变迁的时代,焦虑是个大的时代背景,它是内在于一般人心里的。如果你仅仅因为一个胖子说了几句话,就能被忽悠得很焦虑,那你实际上需要的不是罗胖,还真就是权健。

罗胖的高明之处在于,他敏锐地发现了这样一种社会焦虑的存在,并且把它给明确地表达出来了,然后又从中发现了一种商业模式。

如果你说罗胖对于焦虑表达得不对,或者说他给出的药方有问题,那是可以讨论的;但如果你说是罗胖忽悠出了这个时代的焦虑,那可真就太高看罗胖了,也太小看这个时代了。

你看到没,这样的一段拓展你对中外历史认知的论述,是很有说服力的,你可以不喜欢,但你不得不承认这样的论述有理有据。最终你会同意文章的论述观点:让罗胖的归罗胖,时代的归时代。

这样的让喜欢的更喜欢,让不喜欢的也说不出什么话来。内容的套路逻辑,都是公式:喜欢=熟悉+意外。

►要点二,写文章通过7个假设来修改文章,规避炫技自嗨

这7个假设是:

假设读者懒惰而无耐性(所以所提供的知识应简单化);

假设读者只有常识而无知识(所以内容应简单易懂);

假设读者健忘而无记性(所以重点内容加粗飘红,反复提示);

假设读者感性直觉优先,理性居后(所以文字应从感觉入手);

假设读者喜欢个悠闲,讨厌说教(所以文字风格应该轻松)

假设读者三心二意,喜新厌旧(所以内容应有差异求新);

假设读者从众跟随以保安全(所以内容应符合大众价值观)。

这7个假设,是读者在传播过程中最应该注意的假设框架,是最有读者视角的的,具体我就不一一举例了,你都懂。

在这里辉哥给你再补充一个知识,所谓读者视角,我给它下过一个定义:读者视角,就是读者的共同认知。比如,70-80后的都知道香港四大天王,谈四大天王,70-80后都懂,因为是共同的记忆,共同的认知。

那么符合了这两大特点就可以了吗?我们还应该做到一件事:让读者记住你。

►要点三,打造符合自己个性鲜明的内容产品

读者不但喜欢你的文字,还喜欢一个有温度的,价值观鲜明的,有态度的作者。

我读过台湾诚品书店“御用写手”文案天后李欣频的全套作品集,她教你的都是如何在生活中去体验,去提升你的感受力,并把这种感受力中的灵感的一瞬间用笔记下来,配上相应的场景,别人也会体验到他能体验的感觉。

这种高手教你写的文字是有情绪的,有态度的,有灵气的,有共鸣的,有生命力的。

在她们的眼中,文字就是艺术,文案人就是手艺人。

什么叫手艺人?就像你去佛山张槎或景德镇看看那些人玩泥巴,同样的道具同样的泥巴,老师傅跟学生同时捏,同样两个师傅捏,都不可能一毛一样,差别还很大。

手艺人的意思是淋漓尽致把自己个性表现在一个作品上的人,作品就是人的个性,个性的特质总和就是作品。

所以,如果为了写而写,作品就没灵魂。如果找不到自己的特质,灵魂还无处安放。

一篇有灵气,充满个性的文字,会吸引喜欢这种灵气和个性的人,不必将就所有人。

那么,你应该很懂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你希望你的作品代表你的价值观,你的个性特点,是有逻辑严谨的,还是活泼调皮的;是充满灵气的,还是沉着儒雅的;是充满悬疑的还是直白爽朗的......

这些都是你的个性赋予你的文字有独特的个性。比如像我,就喜欢逻辑结构,步调沉稳,带有一些调皮的样子。你呢?

如果觉得《如何打磨一篇让读者喜欢的文章》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