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北宋张伯端《悟真篇》在道家文化中的历史地位

北宋张伯端《悟真篇》在道家文化中的历史地位

时间:2021-10-21 23:07:28

相关推荐

北宋张伯端《悟真篇》在道家文化中的历史地位

如果要确认《悟真篇》的历史文化地位,那么,需要首先第一确认道家文化发展史的本质,然后第二,确认这部文献的思想影响力。

第一,先来看道家文化发展史的本质。

在研究学习道家思想的过程中,我发现一个基本的情况,这就是道家思想从上古到民国,其实存在一个主线。表面上看,唐宋之后,内丹是道家文化的主题,魏晋之前,黄老才是道家文化的主题,其实,这两个主题,都涉及一个主题:从世界范围看,道家以及后来发展变化而成的道教,是唯一面向活人追求极致的文化。追求什么极致呢?用通俗易懂的话讲,就是“成仙得道”,就是追求活人身心灵魂的升华,这是核心。

应当说,这个目标,是道家文化修行的中心。可以肯定的是,最晚在老庄时期,道家文化形成了主流意见:追求如何身心在“大道”中的自由和解脱。证据就是:《老子》《庄子》《列子》《文子》等等道家文献,本质上都围绕着这个核心在呈现。这个思想,导致“黄老体系”成为当时道家文化的主流形态。当然了,这个体系的思想来源,不是老庄完全自创的,或许是从巫术的时代,中国人对人体身心的变化有所认识,逐渐内核定型,如此才形成“黄老”的实修思想,也顺带形成了《黄帝内经》等医疗思想。总之,从表面形式上看,上古的时候,画符念咒、祭祀拜忏、外丹炼药、炼气导引、医药卫生、窜蹦跳跃,等等等等,办法很多;其实,这些办法,都是在追求同一个核心:活人的身心升华,甚至长生不老。这些方法,肯定包括秦汉之后民间流传的服食外丹术。外丹服食,必定是实现“灵魂身心生活”目标的众多形式之一,而不是唯一。

历史问题是:黄老在汉代,被升级了。在浓缩《周易参同契》精华的六篇文章中我反复说明,虽然《参同契》没有提出内丹这个词,但却建立了内丹修行的思想体系,是内丹文化的鼻祖。我在那里强调,本质上《参同契》中的丹道,来源于对黄老法门的改造升级。因为,《参同契》围绕个人身心,把黄老思想中神秘、模糊的东西,用规范化的外丹化学术语,予以准确描述,这就形成了内丹“术”。就是说,内丹术并不是完全的创新,它继承了古人身心修炼的内核,创新的则是对内核周边技术的表述。

历史角度看,上古吃货巫师的“服食”文化、先秦两汉的黄老体系、汉末的内丹体系,道家修行文化基本上是沿着这条道路发展的。主题内核同一,都是追求活人的身心灵魂升级与自由,但是,上古到魏晋,都是以黄老的形态发展;隋唐之后,这个主题转型成功,开始以内丹的形态发展。当然,在我看来,造成这个转型的,就是东汉的魏伯阳,是他通过《参同契》,开创了新形态。

明确了这一点,道家文化发展史的本质就能明确了。整个全部的道家文化发展史,站在后人的角度看,可以说就是内丹为主线的发展史。一切道教史,都是内丹史。

第二,下面讲讲《悟真篇》的影响力所在及历史文化地位。

如果觉得《北宋张伯端《悟真篇》在道家文化中的历史地位》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