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艺苑杂谈丨“重识读”——书画的另一种格调

艺苑杂谈丨“重识读”——书画的另一种格调

时间:2023-04-02 14:07:15

相关推荐

艺苑杂谈丨“重识读”——书画的另一种格调

“重识读”

——书画的另一种格调

向彬作品

文丨向彬

当前,很多书家将书法定义为“纯艺术”,有的甚至将书法提到了“当代艺术”的层面,似乎只有这样才能为当代书法谋求新的发展空间,认为只有这样才将书法从沉重的“文化枷锁”中解脱出来,彰显了书法的艺术特性,成为纯粹的艺术。这种观念下的书法创作只着重考虑作品的点画线质、字形结构和章法布局,不关心书写内容究竟为何人所写,也不在意书写诗文的风格与书法作品的关系,更不会为书法创作而自撰诗文,书写技法成为了他们追求书法艺术表现力的核心甚至全部。

一件书法作品,虽然最先引起注意的是作品中的字形字势或艺术风格,但细细欣赏时,人们自然会识读作品的书写内容。“重识读”,是书法审美与欣赏不可缺少的环节。如果一件书法作品的书写内容没有一定的文义,这件作品的文化精神与艺术品格都会受到质疑,满纸的点画线条与字形章法也就成为了没有意义的空洞形式,甚至可以视为没有灵魂的艺术躯壳。从书家创作的层面考虑,书家选取什么样的诗文内容创作书法作品,是对书法家文化素养的考评。如果书法家书写的诗文都是一些司空见惯的内容,尽管这些诗文内容非常经典,也很难凸显书法家的文化素养。若书法家书写自作诗文,且所撰诗文具有极好的文采,可想而知,这位书法家就不是普通层面的“抄手”或书写“工匠”了。而且,注重书写内容从来都不会降低书法创作的艺术表现,只会增加书法作品的文化含量与人文精神。

同样,文人画之所以具有意境,其主要原因是画者本身是文人,其文化素养和审美境界远高于一般意义上的专业画家,文人对画作的理解不是停留在作画的技法层面,也不是以画面的真实程度来衡量作品的优劣,而是通过笔墨技法与灵趣体现画作的人文精神与审美情趣,让内心的诗意形成可观可赏的画面,让凝聚情感的笔墨所写成的画作体现文人特有的闲情逸趣与品格精神。文人画家笔下的竹,大多以体型不大的青竹、紫竹或湘妃竹之类为创作题材,这类竹清瘦而有气节,正直而坚韧不拔,不畏严寒酷暑,不惧风雨雪霜,既有守节虚心的品格,又有卓尔凌云的志向,具有令世人倾慕的君子之风。

在我看来,要画出真正具有文人气格的中国画,书法是非常重要的基础,也是表现文化画中特有线质必不可少的技法要求,因此,古代很多文人画家落款时常常用“写”这个字,这不仅仅在表明写意,也是作画过程中对书法用笔的书写性阐释。赵孟頫题《枯木竹石图》云:“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这是非常著名的题画诗,也是最能说明书画同源或者说以书入画的诗句。文徵明也有“时将书法作画法,墨花洒出皆神工”的题画诗句。“书画同源”或“以书入画”是古代文人画家独到的“绘画秘笈”,也是文人画家为什么注重诗书画同步发展最终融为一体的根源所在。我学习书法与写诗差不多是同时起步的,都是从初中时期开始。但那时写的诗词不懂格律,直到攻读硕士学位修了《诗词格律》课程才知道格律的规则。书法学习的情况也大致如此,虽然初中时期就开始写毛笔字,但到了攻读硕士才真正理解笔法的内涵。正因为有了书法的基础,我学习国画时才可以相对自如地运用毛笔写出不同质感的线条,而且我作画时更多地是运用书法的书写性表达画面中的点线特征。我的画作多是以线为主的兰竹梅等题材,块面的画作比较少,这应该跟我的书法很有关联。我画梅花的树干和树枝,或者画竹竿、竹枝甚至竹叶时,都会很自然地运用书法的线条和发力方式,尤其是画兰叶时,书写性特征更加明显,力求每一片兰叶的线条中寓含非常丰富的变化,而且都会呈自然的状态。

我最终的理想就是在画作中体现诗心、书境和画意,使诗书画三者的风格得到完美的融合,让诗风、书风和画风都体现内心的审美追求,体现读书人应有的清新俊逸和儒雅之气。为了实现这个艺术目标,我会倾一生之心血,积一生之学养,练一生之功力,写一生之诗心,让自己的学识、灵感、才情、美感与境界都在诗书画的融合中得到充分展示。

如果觉得《艺苑杂谈丨“重识读”——书画的另一种格调》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