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读片时间】第1262期:鼻腔动脉瘤样骨囊肿

【读片时间】第1262期:鼻腔动脉瘤样骨囊肿

时间:2020-01-02 06:05:33

相关推荐

【读片时间】第1262期:鼻腔动脉瘤样骨囊肿

鼻腔动脉瘤样骨囊肿

【临床资料】

男,26岁,鼻塞伴流涕2个月余,面部肿胀半个月;专科检查:双侧鼻腔内新生物,触之易出血,鼻前庭及三角区明显肿胀。

图1鼻腔动脉瘤样骨嚢肿

A. CT平扫横断面;B. T1WI横断面;C. T2WI横断面压脂;D. T1WI增强横断面;E.T1WI增强横断面;F.T1WI增强横断面;G.HE×100【影像学表现】

图1A~C示肿块位于双侧鼻腔及鼻前庭,向前下生长贴于上颌骨表面占据上唇皮下;形态不规则,境界尚清,范围约4.9cm×6.3cm×3.8cm,其内信号/密度均匀,CT平扫呈软组织密度,T1WI呈等信号,T2WI上信号不高,与脑皮质信号相仿。增强后肿块可见轻度强化(图1D~F)。双侧鼻甲结构分界不清;部分层面鼻中隔骨质显示欠连续。

【手术所见】

穿刺可见大量暗红色血液流出;取囊壁少许组织行病理活检。

【病理】

镜下可见大量扩展扭曲的血窦,间隔为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和组织细胞构成,无明显核分裂,囊肿中的间隔似飘带状。病理结果:(鼻腔)动脉瘤样骨囊肿,WHO I级。

【分析与讨论】

动脉瘤样骨囊肿(aneurysmal bone cyst,ABC)为WHO I级,是一种少见的骨源性肿瘤样病变,1942年由Jaffe和Lichtenstein等首次报道;ABC好发于10~20岁,女性略多于男性,好发部位为四肢长管状骨的干骺端、脊柱及胸、盆骨,发生在头颈部的ABC罕见,仅占2%,发生在鼻腔内的动脉瘤样骨囊肿则更为罕见;根据有无基础骨病,ABC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较为少见;ABC病因尚不完全明确,多数人认为是骨内静脉阻塞或动静脉交通而使静脉压持续增高,血管床扩张,因而受累骨骨质吸收,并发生反应性修复。病理上,囊肿有一薄壁囊状骨壳组成,病灶主要有大小不等的血池组成,内为暗红色缓慢流动的血液,血池间有棕红色的纤维结缔组织间隔,其中有时见到纤维性小梁,可有含铁血黄素沉着及吞噬细胞和巨细胞;本例ABC发生在鼻腔,类似于鼻腔内肿瘤或息肉,无鼻腔骨肿瘤及外伤史,故为原发性ABC。影像学诊断要点:①CT平扫示肿物呈膨胀性生长,正常骨结构消失,由大小不等的囊状血窦代替,显示多囊性低密度区。MRI呈蜂窝状多囊性改变,瘤体周边的菲薄骨壳呈低信号边界,边缘完整,呈挤压形态,囊内呈膨胀性骨破坏并分叶状肿块。②液-液平ABC的特征性表现,病灶内液-液平面可以是单一宽大的,也可以是多发小液平;在充满含血液囊腔的病灶中,T1WI上可清楚显示液-液平面,其下层为沉降的血细胞和铁质所致的等或低信号区,上层为高信号的液体。③增强扫描肿块实性部分呈明显强化。④临床表现:女性略多于男性,20岁以下多见,鼻腔动脉瘤样骨囊肿以鼻塞为首发症状。

【鉴别诊断】

①鼻息肉:鼻息肉多见于成年人,主要由变态反应和长期慢性炎症引起黏膜充血、极度水肿;影像上平扫鼻息肉表现为鼻腔内均匀软组织影,增强扫描一般无强化(图2),周围骨质呈膨胀吸收改变,与ABC易于鉴别。②鼻腔内巨细胞肉芽肿:巨细胞肉芽肿常发生于颞颌关节,通常有明确的外伤史,较少累及鼻腔,与动脉瘤样骨囊肿不同,巨细胞肉芽肿MR平扫T2WI像上通常为低信号,液-液平表现也不常见。③骨纤维异常增殖症:骨纤维异常增殖症通常累及额骨及筛骨,单发鼻腔内的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少见,影像学上,与ABC不同,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很少见到液-液平改变(图3)。

图2鼻息肉(鉴别诊断)

A. CT平扫横断面;B. CT平扫横断面

图3骨纤维异常增殖症(鉴别诊断)

A.增强横断面;B.骨窗

如果觉得《【读片时间】第1262期:鼻腔动脉瘤样骨囊肿》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