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苏轼《一丛花·初春病起》审美赏析

苏轼《一丛花·初春病起》审美赏析

时间:2022-06-27 11:08:56

相关推荐

苏轼《一丛花·初春病起》审美赏析

苏轼《一丛花·初春病起》全词抓住了“初春”和“病愈初起”这一特殊情景和特有的心理感受,以此描写了词人“初春病愈”后既喜悦又疏慵的心绪。可以说,全词景物描写与心理感受有机结合。全词如下:

今年春浅侵年,冰雪破春妍。东风有信无人见,露微意、柳际花边。寒夜纵长,孤衾易暖,钟鼓渐清圆。朝来初日半衔山,楼阁淡疏烟。游人便作寻芳计,小桃杏、应已争先。衰病少悰,疏慵自放,惟爱日高眠。

上片叙事兼写景,而景物的描写注重虚笔。词人写道:“今年春浅腊侵年,冰雪破春妍。”进入了春天,而春寒犹重。词人用“腊侵”和“雪破”来描写,这与王弯在《次北固山下》中所说的:“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接着写道:“东风有信无人见,露微意、柳际花边。”这里承接上而来,进一步刻画“今年春浅”的特色。“信”即信用。也就是按时而来了。唐代的李益写了《江南词》。词人写道:“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其中的“信”就是信用。也就是说潮水按时而来。苏轼这里说,不但春来得迟,而且即使“有信”也“无人见”。此时的春天只“柳际花边”露了此“微意”。词人在此表现了今年初春的异常之态。

接下去写道:“寒夜纵长,孤衾易暖,钟鼓渐清圆。”意思是说,初春时节,纵然夜寒且长,但已是大地春回,“孤衾易暧”了,就连那报时钟鼓,也觉其音韵“清圆”悦耳。我们从这几句可以看出,在初春来到之时,词人所表现出来的兴奋之情。之所以如此感受,就是与词人冬来身体不适,久病在床有着一定的关系。而今,春天来了,暖和多了,自然身体好些了,也能感受到大自然给人带来的舒适了。

词人在下片写景兼叙事,重点写了初春晨景,也写了“病起”到楼阁所见所感。词人写道:“初日半衔山,楼阁淡疏烟。”这景象不那样阔大,但色调明丽,充满生机。这样的景象给词人以清新之感。其中的“半”和“淡”很妙,写出了初春时节自然的特点,真是清新可人。在此情景下,词人说:“游人便作寻芳计,小桃杏、应已争先。”词人由己及人,不但由眼前所见美景想到游人寻芳,也由此而联想到“小桃杏应已争先”。层层推进,联想自然得体。“争先”即先于其他花卉而开放。这是词人的推想(联想),没有实在看到,但却扣住了“初春病起”,可以说,词人对此写得生动活泼,很富有情趣美。

最后三句“衰病少悰,疏慵自放,惟爱日高眠。”前面都是在写景,无论实写,或者虚写,都与初春相联系。而这里,词意转到“病起”,紧扣标题。其中,“衰病”、“少悰”、“疏慵”,“高眠”这些词,不但表明了“病起”的特点,而且也暗示了自己打算准备去“寻芳”。可以说,喜悦之情蕴含其中。

在艺术上,这首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虚实结合,意境高远。其次,情景结合,意蕴深厚。再次,随境兴怀、因题而著。第四,刻画细腻,真切动人。

如果觉得《苏轼《一丛花·初春病起》审美赏析》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