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苏轼《满庭芳·归去来兮》审美赏析

苏轼《满庭芳·归去来兮》审美赏析

时间:2022-04-30 03:40:43

相关推荐

苏轼《满庭芳·归去来兮》审美赏析

苏轼《满庭芳·归去来兮》是写于因“乌台诗案”而谪居黄州,而五年之后又奉命由黄州移汝州(今河南临汝)时候。在整个词中,不但在含蓄地表现了激愤不平之情,而且也表现了与黄州父老之间所产生的真挚情谊。同时,我们从词作中也能感受到词人坎坷以及不幸的人生经历。全词如下:

元丰七年四月一日,余将去黄移汝,留别雪堂邻里二三君子,会李仲览自江东来别,遂书以遗之。

归去来兮,吾归何处?万里家岷峨。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坐见黄州再闰,儿童尽、楚语吴歌。山中友,鸡豚社酒,相劝老东坡。云何,当此去,人生底事,来往如梭。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好堂前细柳,应念我,莫剪柔柯。仍传语,江南父老,时与晒渔蓑。

词作的小序告诉我们词人写作这首词的缘由。从意思来说,就是说,在元丰七年(1084)四月一日,词人将离开黄州,移居汝州时候,雪堂的两三位邻居来告别,恰好李仲览从江东也来告别,于是写了这首词赠给他。

首句写道:“归去来兮。”“来兮”即助词无义。这里是借用了陶渊明《归去来辞》中的句子。其意思是说,回家去吧!词人开门见山,非常贴切地表达了自己思归故里的心愿。然而,“吾归何处?万里家岷峨。”是的,自己身处在他乡,相距万里,而今自己回归哪里?接下来写道:“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自己已经过了五十了,后来的日子自然也就不多了。词人漂泊他乡,仕途艰辛,而今已经老大不小了。这里,词人说年岁,实则是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在词人看来,时光易逝,人已老朽,自然自己也没有什么作为了。可以说,“来日苦无多”就是对自己长期失意、无所作为的感叹。词人面对现实处境,伤感之情溢于言表。然而,即使这样,词人也着力解脱。于是,词人接着写道:“坐见黄州再闰,儿童尽、楚语吴歌。”“再闰”是说苏轼于元封三年(1080)二月到黄州,元封三年闰九月,六年闰六月,故之。意思是说,自己来到黄州已经两个闰年了,那时出生的孩子都学会了此地的语言。我们从苏轼的话语中,可以感受到词人所暗示的生命短促、人生无常以及为之而产生的伤感。在苏轼看来,即便自己多次贬谪,但来到黄州,却得到黄州百姓的关爱。词人情不自禁地写道:“山中友,鸡豚社酒,相劝老东坡。”“鸡豚社酒”中,“豚”即猪。“社酒”即祭祀神祗时所用的酒。意思是说,在黄州,山中的邻里拿出了祭祀用的鸡和猪肉,与我聚会宴饮,互相劝酒。这里,不但表现了黄州人民的朴实热情,也表现了与黄州百姓之间情谊的纯真。从词人的情绪看,明显发生了变化,即从词人对蜀中故里的思念转变到对黄州邻里父老的惜别之情。

接着进入下片。词人写道:“云何,当此去,人生底事,来往如梭。”“云何,当此去”应为“当此去,云何”的倒装。“底事”即何事。意思是说,我在与黄州父老告别时,该说什么呢?人生就是这样到处奔走,好似织布的梭子一样往来不停。其实,这是词人在叹息人生无定,就如来往不停的织布梭子一样。我们稍微注意一下,这话语中,也不能不包含了词人人生坎坷,仕途失意,以及命运难控的无奈。接着词人写道:“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洛水”即洛河。意思是说,我马上就要到汝州去了,我可以悠闲自在地观赏秋风中的洛河,欣赏那秋风中微微荡起清澈涟漪。这是词人的想象。恰是这样的想象,词人用这样的自适情怀取代了离愁与心忧之苦。特别是一个“闲”字,不但将愁怀顿然化开,而且也表达了词人旷达的胸怀。好风好景,怎不叫人释怀呢?词人接着写道:“好堂前细柳,应念我,莫剪柔柯。仍传语,江南父老,时与晒渔蓑。”“莫翦柔柯”意思是说,不要砍伐柔嫩的枝条。整个几句的意思是说,好在堂前有柳树,应会想念我,请不要砍伐那柔弱的柳条。也请转告江南的父老,要不断为我晾晒所穿的蓑衣,我一定还会再回来的。至此,词人所表达的情感已经达到极致。通过对黄州雪堂的留恋之情,再次表达了对邻里父老的深厚感情。特别是通过希望不要折断堂前细柳,恳请父老要时时为我晒渔蓑的生活总结的描写,这样的情感更具生活意义。可以说,是希望,也是恳请;是留念,也是不舍。情感蕴含在叙事中,真诚地表现了对黄州的留恋,对黄州人们的感激。可以说,整个词的下片,词人将宦途失意之怀与留恋黄州之意对写,更加突出了达观豪放的性格。

在艺术上,这首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对照手法运用;其次,含蓄委婉,意蕴丰富;再次,注重细节,情真意切。第四,起笔有力,结尾独到。第五,前呼后应,口吻鲜明。

如果觉得《苏轼《满庭芳·归去来兮》审美赏析》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