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审美赏析

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审美赏析

时间:2024-06-02 08:07:29

相关推荐

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审美赏析

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大概作于元丰三年(1080)。词作反映了苏轼被贬谪后的苦闷心情,以及感叹人生之短促,壮志难酬的情怀。全词如下: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词的上片寓情于景。词人首先写道:“世事一场大梦。”首句把人世喻为梦境。梦总是空虚的,转瞬即逝的。这里的“人世”与“梦”恰如《西江月·平山堂》中说的“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是梦”一样。词人借梦抒怀,以此感叹人生的虚幻与短促。接着第二句写道:“人生几度新凉。”其中,一个“新”与“几度”搭配,更好地表现了人生坎坷,人生的短暂,似如过客一样来去匆匆。可以说,词人在此感时伤怀。于是,词人接着写道:“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这里两句紧承“世事一场大梦”而来,进一步通过时令风物,来表现时光匆匆而引起心中的惆怅。从意思来说,前一句说秋风吹来,树叶零落,在回廊上发出声响。这是从视觉来写的,表现出了“秋风扫落叶”的凄凉。下一句写人,写人对“秋风扫落叶”景象感受。悲秋,就是因为秋催人老去而伤感。词人把自然之景与人的感受结合起来,不但表现了季节的转换,而且也表现出时光易逝、容颜将老的无奈之感。

下片借景抒情,主要的就是感世道之险恶,悲叹人生之寥落。词人写道:“酒贱常愁客少。”从字面看有三层意思,喝的是价格低贱的酒,心中的忧愁不断,朋友(客人)来的也很少。其实,我们从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就已经感觉到这样的苦闷,苏轼说:“念无与为乐者……到承天寺寻张怀民。”张怀民也是被贬谪的人,和词人苏轼是同病相怜的人。受到贬谪,来往的人就少了,也许在这样的处境中,哪怕是原来最好的朋友也不敢来,更何况还有很多的势利小人了,真是“门可罗雀”,世态炎凉。可以说,孤独,痛苦与寂寞常伴随着苏轼。接着词人说:“月明多被云妨。”意思是说,而如今,明月也多被云朵遮住了。在中国古代诗文中,云朵遮月,往往有所寓意,多指统治者被小人或奸臣蒙蔽。根据苏轼的处境和朝廷的现实,词人就借此表现自己被小人以及奸臣的陷害,落得这样的处境的。最后词人写道:“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孤光”即孤独的光,单独的光。多指日光或月光。意思是说,在这中秋时节,孤独的我能与谁一起享受呢?没办法,只好凄然地端着酒杯面对着北方。“北望”就是朝着北方望去。因为苏轼被贬是到南方,他“北望”就是向着朝廷而望,暗示了对统治者的希望。清初的沈雄在《古今词话》中就说,苏轼“一日不负朝廷,其怀君之心,末句可见矣。“苏轼在如此境遇下,对朝廷,对自己的理想并没有放弃,还是希望自己处境有所转机,寄希望于统治者。这也许就是苏轼的性格,也许就是苏轼能经受住不断打击的力量。同时,南宋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就认为是“兄弟之情见于句意之间矣”。据记载,这首词下原有注释“寄子由”。可见苏轼此词是在中秋之夜写给其兄弟苏辙的。中秋节是团圆的节日,自己孤苦伶仃身在他乡,触景伤情,不得不想起自己的弟弟,也不能不感叹自己不幸,从而也引发了对人生的感悟,对世态炎凉的伤感。

在艺术上,这首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以景寓情,情景交融;其次,意象鲜明,境界高远;再次,含蓄蕴藉,回味无穷;第四,触景伤情,感慨身世。

如果觉得《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审美赏析》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