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典传筋骨开发」内劲训练与骨骼 肌肉的关系

「典传筋骨开发」内劲训练与骨骼 肌肉的关系

时间:2020-12-02 19:00:09

相关推荐

「典传筋骨开发」内劲训练与骨骼 肌肉的关系

内家拳的知识体系中糅合了传统文化中许多哲学思想,特别是道家的。正统的道家典籍并不多,坊间的杂书汗牛充栋,里面有许多玄幻的内容,连带追求实践的传统武学也被其感染,真伪难辨。佛家修性,道家性命双修,认为自己更高明一些。其实,少林禅寺的武学发展也是冲着强体魄(修命)而去的。不过我们暂时探讨的

不是气功与内功那些功法,而是内家拳的内劲的修炼

引我见到内家拳的恩师,当年一句话让我投入门下:“按照你目前(刚的)路子练,身体承受得住,最终也能成。不过,还有一法,可从中入手,不刚不柔,可算捷径。”人都喜爱捷径,我也不例外,于是从学。从“中”入手,即是内家拳的“内”,也是修炼内家拳的捷径。

早年间学拳,喜爱发劲、跳跃、翻转的招式,看不上太极拳那种软绵绵的功夫。喜爱学习三皇炮锤(形态接近少林拳)、形意拳,太极拳也是从陈氏太极入手,更以练熟二路炮捶为目标。练习太极久了,那些发劲、跳跃的招式就收敛了,然后拜师学习杨式太极拳与吴式太极拳,将拳劲进一步收敛。近来再去欣赏少林拳,发现其中确有深意,只是花费数十年才领悟,但耍出来已不知是少林还是太极。

传统武学的根源都是传统文化,恩师当年引我入门的话已经解答了内、外家的关系与区别。由纯刚的由外入内,身体底子要好,能承受住;由纯柔的由内及外,易落入气功、意念的路子,难出功力;应由“中”入手。

如何从“中”入手?

学武的人中流传着一句话:“外练筋骨皮,内练精气神”。话大家都听过,也觉得挺像回事,但是怎样内练精气神,如何外练筋骨皮?那些所谓的外家拳就不练精气神吗?内家拳修炼者就不用训练筋骨皮吗?正常人在日常生活中,完全是按照意识行事,完全感觉不到筋骨皮的存在,想走就走、想停就停、想出手就出手,自己的身体自己(的意识)做主。一旦发烧感冒,躺在床上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的意识是多么弱小,控制连端起杯子的能力都没有。

内外家都练习筋骨皮,也练习精气神,外家练习精气神与筋骨皮的意都“重”。内家从“中”入手,要求练习中精气神与筋骨皮一直是相呼应的,意不会过度要求筋骨皮配合,筋骨皮的动作也不会失控于意。表面上看只是训练思想的区别,其实不仅如此,整个训练体系区别甚大。下面先从骨骼与肌肉的技能上入手为大家讲解一下。

骨骼、肌肉的功能

骨骼本身并没有主动的运动功能,它是人体中最坚硬的组织,互联连接在一起,帮助人体保持姿势。在人体运动的过程中,骨骼起到杠杆、支撑与枢纽的作用。人体的运动需要靠肌肉与韧带(连接骨骼关节的致密结缔组织),任何一个细微的动作都需要许多块肌肉参与收缩与拉伸来完成,这也是人体发力的根本所在。

肌肉如何发力?

大家通常的发力模式是收缩肌肉,再伸展。这个过程,势必会引起关节的折叠与展开。想要发出更大的力量,需要从脚到拳整个骨架支持链的剧烈运动才能完成。这属于肌肉的主动张力,只是肌肉力量的一半。肌肉力量的另外一半是:被动张力。它是肌肉受到牵拉而弹性回位的张力。两者合在一起是肌肉总张力。

主动收缩与被动牵拉是两个相反方向的力,为何合在一起是总张力呢?原因是肌肉初始被拉伸的长度在阈值之内,初长度越长,主动张力就越大。举个生活中的常识:原地直接起跳的高度(或距离),没有先站直、再下蹲、然后起跳的高度高(距离远)。关键是后一种方式在针对专业运动员的测试中发现,不仅后一种方式的成绩更加好,而且能量消耗更加低。它的科学名词是“超等长收缩”,是指肌肉先做离心式拉长,再做向心式收缩的复合式收缩形式。

内劲与骨骼、肌肉的关系

“超等长收缩”的前半段的拉伸依靠的是肌肉中的弹性组织,筋膜是它们主要的组成部分。可惜传统体育界并没有专门的筋膜训练体系,近年来流行的跑酷运动、健身运动对这方面的挖掘比较多。但是健身与体育运动对筋膜的训练又完全不同,前者目的在于放松筋膜增大肌肉,后者正在深入研究筋膜的运动链。

普通的出拳打击,没有人会先将手臂伸直牵拉,然后收缩再打击,对手也不会给你这个机会。多数时候,收缩都会成为对手攻击你的破绽。内劲的发放从科学意义上来说,更加重视筋膜链的训练,而非局部肌肉收缩的主动张力的训练。筋膜链条是一个覆盖全身的网,在肢体局部的调整可以影响到全身。

如果觉得《「典传筋骨开发」内劲训练与骨骼 肌肉的关系》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