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浅谈中国现代传统格律体诗歌的创新与发展(1)

浅谈中国现代传统格律体诗歌的创新与发展(1)

时间:2021-01-22 01:50:11

相关推荐

浅谈中国现代传统格律体诗歌的创新与发展(1)

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有着自己的规律特点,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各个不同时代的艺术家们经过了长期的摸索、探索、实践、总结,再摸索、再探索、再实践、再总结的基础上逐步完善、逐步定型被广泛接受的。中国的书法、中国画、中国的戏曲等艺术,在传统的继承、创作、创造和艺术创新方面,比中国现代诗词艺术(在中国的古代,诗词艺术的创造革新循序渐进比较完美)的创新来得更全面、更彻底、更完善、更完美、更丰富,流派、风格更趋于成熟和多元化。中国现代诗词艺术缺乏创新思想,缺乏领军领袖,各自为政、故步自封、闭门造车、千篇一律、葫芦画瓢。思想始终是保守、陈旧、僵化、守旧、复古停滞不前,看不到创造、创新的氛围和繁荣景象,平平庸庸地走到了穷途末路,自己把自己逼进了死胡同。

一、中国现代诗歌(词)艺术的现状分析

只要一谈诗词艺术的创造和创新,一些诗家们便开始施展拳脚、大刀阔斧地以学富五车之居,就开始高谈阔论、指手画脚似的什么犯孤平哪,出律哪,出格哪,出韵哪,失对哪,失粘哪,三平哪,三仄哪,没有对仗哪等等,完全彻底地避谈诗歌(诗词)的“意情”、“意象”、“意趣”、“意理”。一切都不加以分析、不加以选择、毫无保留地照搬、复制、抄袭、贩买古人陈旧的思想,炒现饭,替古人做做广告。这种思想的存在严重地影响并制约着中国现代传统格律体诗歌(诗词)的创造、创作、创新、发展和繁荣的局面。那种“为律填诗”、“为律造情”、“为诗而诗”,繁殖着“依声填词”的路子(依声填词可以说是对于传统格律诗诗体格律化后走向衰败和走向死亡的反叛、挑战、革命、革新、创造、改造与创新,是进步开放的思想对于落后封闭思想的激活与激化。新的诗体形式的产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诗歌(诗词)形式单一,风格雷同,缺乏时代感,做作、填诗、一般化、矫情。模拟仿拟,庸俗吹捧;平庸浅俗,陈词老调;苍白无味,了无新意。重传统轻现代;重形式轻内容;重格律轻意境;重守旧轻创新;重共性轻个性;重指责轻宽容;重名利轻扶持。古代意识浓厚,当代意识淡化,无病呻吟,抱残守缺。

传统的格律体齐言诗是受当时的朝代统治阶级的限制与控制,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体制等以及社会生活习惯、民俗同我们现代的生活习惯、民俗相比较而言,完全的不尽相同。传统的格律体齐言诗成熟于科举时代,是贵族文学体制,受到当时统治阶级的约束,有多少老百姓的子女能够读得起(私塾)?享受得了那种受教育的待遇和机会?而在现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时代,人人平等,人人都有义务和权利享受各种接受教育的机会,人们进入了一个文明开放、多元的社会。你写诗歌不受到来自国家的限制与管束,来来去去,自自由由,非常特别地自由,也不需要你去科举,诗歌艺术成为了贫民文学、大众文学!在这个文明、开放、包容、宽容、融汇、多元化的崭新时代里,可悲的是一些所谓的“诗家”们,竟然把科举时代陈旧、落后的不规范、不科学的糟粕奉为“神理”,不加选择地、毫无保留地照搬复制到现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明的时代,作为规范指导现时代的诗歌创作,形式主义和复古思想顽固不化。我们继承传统并不是盲目的继承,要继承传统好的思想和精华,为时代服务,“师古而不泥古”。那些所谓的“诗家”们是在为时代服务吗?我看不是,他们是在为自己个人进行“古典”包装,吆喝、炫耀学富五车之居,图名利、图虚荣之名!即使你有真学问,也应当去多多扶持初学者,关心他们,引导他们上路,给人以宽容,包容他们。不要动不动棒打他们,扼杀他们的感情,假使你遇到一个功底弱的初学子,也许方法还算灵便!假使你碰到一些功底深厚的诗家,你的评断就不会是那么的完美、准确,要知道创造与创新是深化阶段,诗家的起点和角度不同于学习阶段的初学子。他们的中心重点和注意力放在意象的建构与气象上,漫无边际、无的放失的指责和做法不利于诗歌的创作和繁荣。诗歌需要批评,需要合理合情的批评。交流与批评是两码事,应当实事求是,好出说好,坏出指出来,让人家心服口服,觉得指出合理有道理,人家就会信服你。那种盛气凌人以教师爷自居恐怕不太好,何况诗歌的繁荣是需要一大批人的广泛参与来推动的,不是依靠少数几个人就可以完成的!

二、中国现代诗歌(词)艺术必须解放思想

我们学习传统诗歌(诗词),首先应当遵守传统规则,但不是盲目的,关于犯孤平、出律、失对、失粘、出韵、三平、三仄等概念问题,初学者在入门学习阶段必须了解弄通搞明白。初学诗歌(诗词)入门从临摹学习开始,这就同刚开始学习中国书法和中国画一样,临摹是艰苦的,临摹功夫越像越逼真越好,如果你喜欢李白你就临摹研究李白,如果你喜欢杜甫你就临摹研究杜甫,到不到位,到不到家,将来从创作中看得出来。当我们经过了长期一段时间的学习模仿后,渐渐地积累并拓宽了自己的视野,随着时间逐步成熟起来,为创作提供了理论准备。不过这些理论的东西不是你自己的,仍然是古人的,即使是创作也是“蹈袭”拟作,因为你是走着古人开辟的道路,没有形成自己的诗歌观点,更没有自己对于诗歌(诗词)的理解。当你学习研究到了一定的深度时,就会发现孤平的概念很不科学并不规范,因为格律规则专门为仄声韵的句子大开绿灯,开后门,排它性;专门刻意地要求限制平声韵的句子。“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其中在“平平仄仄平”和“仄仄平平仄仄平”两种形式中,“一三”必须要论,片面性很不严谨,自相矛盾,不规范不科学。诗人李白、张籍、钱起、戴叔伦、白居易、杜牧、罗隐、许浑、孟浩然......,梅尧臣等都使用过孤平的句子,举例:李白的“一杯一杯复一杯”;钱起的“一言简圣聪”;戴叔伦的“出关送故人”;白居易的“曾到尚书墓上来”;杜牧的“清夜一声白雪微”;罗隐的“狂亿判身人酒船”;许浑的“寒殿一灯夜更高”孟浩然的“岁岁春草生”。等等......

周振甫先生在《诗文浅释》中评价讲解鲁迅先生的七言绝句《自题小像》时说,“究竟是形式为内容服务呢,还是内容要服务形式?要格律是为了取得音节之美,但不该因此影响内容的正确表达。写格律诗,当然要按照格律写诗,但碰到遵守格律要影响内容时,宁可放宽一下格律,要求内容的正确表达,因此这里还是用‘我以’来正确表达思想,不严格遵守‘以’字当‘平’的格律。”例:《自题小像》七绝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黄庭坚云:“宁律不谐,而不使句弱;宁字不工,而不使语俗”。 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明显失对,也违反平仄交替规则;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技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同样失对,同样也违反平仄交替规则 ;王维的《使致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吴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格律失粘;李商隐的《少年》、《茂陵》皆出韵;杜牧的《江南春》中,“南朝四百八十四”其平仄“平平仄仄仄仄仄”为五个连续仄;陆游的“一身报国有万死”其平仄“仄平仄仄仄仄仄”也是五个连续仄;尤其是崔颢的《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其平则关系“平仄仄仄仄仄仄”六个连续的仄;李绅的《悯农》“谁知盘中餐”其平仄关系“平平平平平”为五平等等不胜枚举。有成就古诗人的思想如此开放,有胆识有勇气,他们是改革和革新的先锋,是创造、创新的旗手,我们不学习他们,又学习什么?(待续)

如果觉得《浅谈中国现代传统格律体诗歌的创新与发展(1)》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