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刘禹锡他乡遇故知写下一首诗《送曹璩归越中旧隐诗》 尽显豁达本色 不愧是“诗豪”

刘禹锡他乡遇故知写下一首诗《送曹璩归越中旧隐诗》 尽显豁达本色 不愧是“诗豪”

时间:2020-12-31 20:18:26

相关推荐

刘禹锡他乡遇故知写下一首诗《送曹璩归越中旧隐诗》 尽显豁达本色 不愧是“诗豪”

古人云,人生有四喜“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对于一个长期漂泊在外的游子而言,遇上老乡是件多么令人欣喜的事情。

就像唐朝的刘禹锡。

他从805年永贞革新失败后,就屡遭贬谪,常年漂泊异乡。

原本他在8时曾短暂回京,可是因为一首《元和十年自朗州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得罪了当时的权贵。

那些人向皇帝进谗,所以才回京没多久的刘禹锡就被贬到更远的播州(贵州一带),那是一个未开发的偏远之地。

幸而好友裴度等人求情,才改为连州(广州一带)。

当时岭南因为张九龄主持修建的大庾岭,经济文化都有所发展,然而比起中原地区,依然荒凉。

他在连州呆了好几年,最后才因母丧得以离开。

在那期间,他曾遇上了一个名为曹璩的老乡,惊喜交加,写下一首诗,尽显豁达本色,不愧是“诗豪”。

这首诗名为《送曹璩归越中旧隐诗》,全文如下:

行尽潇湘万里余,少逢知己忆吾庐。

数间茅屋闲临水,一盏秋灯夜读书。

地远何当随计吏,策成终自诣公车。

剡中若问连州事,唯有千山画不如。

关于诗题中的曹璩,历史上的记载并不多,只知他大约是越中人。

而我们也知道刘禹锡出生于浙江嘉兴,他的祖父、父亲都曾在江南为官,他在那里度过了童年。

所以从这一点来算的话,曹璩确实算他的老乡。

而且根据刘禹锡这首诗的序言来看,曹璩也是个一心追求功名利禄的读书人。

他曾“遍干诸侯”,却没有结果,后来甚至想通过隐居名山来提升自己的名声。

刘禹锡认为这是不可取的,多读诗书才是王道。

曹璩听了刘禹锡的话,觉得甚有道理,于是便拜其为师。

九个月后,他学有所成,决定回会稽继续读书,临别之时,刘禹锡写下了这首诗。

诗歌首联是他对这几年贬谪生涯的概括。

自从被贬以来,他走过了潇湘很多地方,却都没有遇上能够和他一起回忆故乡的知心好友。

刘禹锡被贬的第一站原本是远州(四川),只是还未到任就改为朗州(湖南)。

而潇湘在古时指的就是湖南一带,他在那里呆了将近十年,可是却都没有遇到老乡。

而他到了连州,一开始也是“异乡无旧识,车马到门稀”,所以能够遇到曹璩这个来自越中的书生,刘禹锡的心情可想而知了。

接着的颔联写的是他在这贬谪生涯所作的事——读书。

他在邻水的湖边建了几间茅屋,每晚挑灯夜读。

刘禹锡在贬谪期间所担任的职位都是闲差,所以他有很多的时间读书,游山玩水。

而这也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灵感,他自己也曾坦言“及谪于沅、湘间,为江山风物之所荡,往往指事成歌诗”。

当然刘禹锡这里写自己读书,更多的是现身说法,为了鼓励曹璩读书。

如此看来,刘禹锡对这个老乡+学生,也算是用心良苦了。

接着的颈联连用两个典故,是他对曹璩的规劝和勉励。

前一句说的是西汉朱买臣随计吏上京求取功名利禄的故事,而后一句说的是贤者被荐入京公车待诏的典故。

显然在这两者中,刘禹锡更倾向于后者。

他用这两个典故旨在鼓励曹璩静心读书,待得有所成就时,终会达成所愿。

接下来的最后一联,是他要曹璩转达亲友的话。

如果家乡的亲友问起我在连州的情况,就说我这里风景如画,是个好地方。

“千山画不如”是对连州山水的赞美,这是刘禹锡的真心话,也是他对家人的安慰。

就像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全诗既有他乡遇故知的欣喜,也有他对曹璩的勉励,还有他对故乡亲友的安慰,淡而有味,值得一读再读。

尤其是最后一联,尽显豁达本色,令人肃然起敬。

他屡遭贬谪,却从不灰心丧志,即使身处偏远之地,仍能怡然自乐,这份豁达豪迈常人难以企及,后人称他为诗豪不是没有道理的。

如果觉得《刘禹锡他乡遇故知写下一首诗《送曹璩归越中旧隐诗》 尽显豁达本色 不愧是“诗豪”》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