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周邦肇作——陕西宝鸡出土商周青铜器精华

周邦肇作——陕西宝鸡出土商周青铜器精华

时间:2020-10-24 18:44:56

相关推荐

周邦肇作——陕西宝鸡出土商周青铜器精华

乔文杰

9月,由深圳博物馆联合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周原博物馆、扶风县博物馆、岐山县博物馆、渭滨区博物馆等多家陕西宝鸡文博机构共同举办的“周邦肇作——陕西宝鸡出土商周青铜器精华”展,在深圳博物馆开幕。展览展出各类青铜文物182件/组,涵盖了自建国以来宝鸡地区历次重要的西周考古发现,诸如眉县杨家村窖藏、扶风五郡西村窖藏、石鼓山西周墓等近十几年来的新发现。本次展览将延续到12月12日。

西周文明的重要组成

宝鸡古称陈仓,位于陕西关中平原,八百里秦川的西端,是西周王朝的发祥地,青铜文化遗存极为丰富,被誉为“中国青铜器之乡”。从西汉时载入史册的“尸臣鼎”到晚清时出土的“四大国宝”——毛公鼎、大盂鼎、散氏盘、虢季子白盘,两千年来,宝鸡出土了数以万计的青铜器。新中国成立以来,宝鸡发现的青铜器更是令世人瞩目,诸如西周初年的重器何尊,岐山董家、扶风庄白、眉县杨家村青铜器窖藏,都极大地震撼了世人并丰富了人们对西周历史的认知。以来,宝鸡石鼓山又相继发现了一批重要的西周贵族墓葬,其中出土了不少罕见甚至是首次发现的青铜珍品,被评为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青铜器作为西周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周王朝礼乐制度的主要载体。以周原为核心的整个宝鸡地区出土的青铜器,具有重器多、铭文多、器形种类多的特征,是研究西周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此次深圳博物馆“周邦肇作”展览所展出的青铜器,造型奇特、纹饰华丽、工艺复杂、铭文丰富,代表了西周青铜文明的最高成就,为公众直观了解西周时期的历史文化、社会政治、礼仪制度、工艺铸造等各方面知识,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机会。

“周邦肇作”一词来源于西周时期青铜器上的铭文。“周邦”指西周王朝,在西周时期的青铜铭文中,周人对自己的国家称为周邦。展览中的逨鼎就记述了周王称赞逨的先祖“有爵于周邦”,意为对国家有贡献。“肇作”是当时铭文中的惯用词。通常铭文开头经常是“作器者某某为其先人‘肇作’某器物”,语含恭敬、庄重之意。“周邦肇作”中,“肇作”也可以谐音“造作”,大意为周人建立西周王朝后铸造的众多青铜器,用在展览标题中,特指本展中的青铜器。其中,一级文物就有40件,带铭文的青铜器也有87件。比较重要的器物有户方彝、户卣、伯各尊、伯各卣、卫簋、卫鼎、四十二年逨鼎、单五父方壶、南宫乎钟、秦公镈等。

本次展览的主题是宝鸡出土的青铜器,目的是向观众展示西周时期周人创造的礼乐文明与青铜艺术。所展青铜器类别涵盖了青铜容器(又细分为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兵器、车马器等青铜器种类。展厅呈长方形,面积1200㎡,展线超过120米,靠墙设置固定通柜,中央的控电设备间及消防通道将展厅一分为二,中间以一条通道连接。展览文物绝大部分都陈列在固定通柜内的展台上,另外特别精选22件/组重要展品以中心柜展示。

展览设计了两条相互交织的叙事线索,一是围绕青铜器本身展开介绍青铜器礼器功能和装饰艺术;另一个是按照“透物见人”的原则,结合考古发现的场景和器物组合,介绍这些青铜器的主人——西周贵族和他们的历史。展览分为四个单元,依次为“周王朝的建立”、“周人的礼乐文明”、“周王与贵族”以及“西周的青铜艺术”。其中,一、三单元是结合重要考古发现,侧重于讲人与事,重在凸显展览中众多带铭文的青铜器的历史价值;二、四单元则是以青铜器为中心,侧重于讲器与礼,更多地展现青铜器的礼器组合功能和装饰艺术。这样的单元安排很好地平衡了展览的重心,如第一单元有新发现的石鼓山三号西周墓,第三单元有发现的眉县杨家村窖藏,这两次发现的青铜器无论是艺术观赏性还是历史价值都有吸引眼球、震撼人心的效果,保证了展览的开始和中间都有亮点。

周王朝的建立

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一举攻灭了殷商,由此开启了中国历史上一个崭新的王朝,史称西周。伴随着周人的东征西讨、开疆拓土,周王朝的势力范围不断地向四方延伸。为

了统治广袤的疆土,周王朝开创了封建制,将天下分封给有功的贵族,作为王室的屏藩。其中就有很多功臣被封在了宝鸡,这是当时王朝的西陲重地。

三千年后,考古人员很幸运地通过科学考古的方式完整发掘了“国”和石鼓山“姜戎”两支西周贵族的墓地,收获了众多商末周初的青铜器。通过研究其中带族徽与日名的青铜文物,发现很多都属于殷商末年商人贵族的器物。像众多西周早期周人贵族墓葬出土的殷商青铜器一样,它们可能都是周初武王、周公两次克商后俘获的战利品。

石鼓山墓地位于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石鼓镇石嘴头村,地处渭河南岸秦岭北麓的山前台地。3月,当地村民在平整住宅用地时发现了青铜器。在随后的考古工作中,先后发现了20余座墓葬。其中以编号M3、M4两座贵族墓最为重要,M3出土铜礼器14类31件、M4出土铜礼器11类50件,所获铜器数量众多,制作精美,造型罕见,堪称近年来中国商周考古最重要的发现。根据墓葬的形制、出土的器物,推测墓主人属于周人的盟友姜戎族群,很可能参加过武王伐商,墓葬的时代应该在周王朝建国之初。

展览以三号墓(M3)的发现为主,展出了墓中出土的16件青铜礼器。其中最重要的当属一套西周早期酒器,包括户方彝一件(图一)、户卣一组两件(图二)、青铜龙纹禁一件、兽面纹斗一件。三号墓出土的这套青铜酒器,是我国建国以来首次考古发现的同类器物。成套配置酒器的铜禁是周人灭商之后新创造的青铜器样式,仅见于西周早期周人高级贵族墓葬中。目前所能见到的,除石鼓山三号墓所出之外,仅有两套,也都是出自宝鸡,紧邻石鼓山的戴家湾一带。其中之一现藏天津博物馆,可惜的是上面配置的酒器多已流失海外;另一组铜禁,酒器组合完整,现藏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石鼓山三号墓出土的这组铜禁组合器物中,出土位置处于墓室北壁正中最显眼处。方彝和卣上都有“户”字铭文,被推测为墓主人的族名。户方彝整体呈长方形,上有庑殿顶式盖。通体装饰以兽面纹为主,间以夔龙纹,边角及中线饰以突出的扉棱,四面正中伸出带角的圆雕兽首。这件方彝通高63.7厘米,重35.55千克,是目前发现商周方彝中体型最大的一件。方彝始于商代晚期,西周的方彝出土数量不多。商代晚期对方形器极为推崇,如方鼎、方觚、方罍、方盉等,一般只有王室或高级贵族才能拥有,这种影响一直延续到西周早期。

户卣两件一组,一大一小,纹饰、形制、铭文一模一样,通体以各种凤鸟纹装饰为主,提梁饰回首夔龙纹,两端为圆雕兽首,头顶有两掌形角。器物整体造型厚重大气,装饰华丽典雅,属卣中精品。卣是盛酒器,《诗经·大雅·江汉》有“秬鬯一卣”的记载。秬鬯是古代以黑黍和香草酿造的酒,色黄而芬香,一般只在祭祀或赏赐功臣时才用。这种一大一小成对的组合,是西周早期青铜提梁卣常见的形式,通常只在高级贵族墓葬中出现。

本单元另一个亮点就是国青铜器。1974年冬至1981年秋,当时的宝鸡市博物馆在纸坊头、竹园沟、茹家庄三地考古发掘了一批西周墓葬,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铜器、玉器。这批墓葬保存较好,布局完整,出土文物丰富,早晚序列明确,分布有一定规律。从出土铜器铭文来看,这三处墓地都属于西周国墓地。国是西周早期一个史籍阙载的古老小国,其首领被称为伯。根据考古发现,国源自巴蜀地区。第一代伯,推测曾追随武王伐商,有功于王室,因而被分封在今天宝鸡西南一带,西周早中期时国较为繁盛,在纸坊头、竹园沟、茹家庄三个墓地先后埋葬了四代伯,西周中期以后踪迹渐失,或被兼灭,亦或被迫迁徙他处。由于国国小势微,因而有关国的记载在漫长的历史中湮灭了。

展厅中重点展示了出自宝鸡竹园沟七号墓的伯各尊(图三)、伯各卣(图四)。墓主人“伯各”,是国的第三代伯,大概在周康王、昭王时代。墓中出土一组三件铸有“伯各”铭文的酒器,包括一件伯各尊,两件一大一小伯各卣。这组器物通体用卷角兽面纹及夔龙纹装饰,提梁卣上还设有高浮雕立体卷曲的水牛首、盘羊首,设计精巧、造型复杂、工艺精湛,纹饰立体感强,堪称商周青铜器中的典范之作。展柜中并排展示了伯各尊和较小的一件伯各卣,器内均铸有铭文“伯各作宝尊彝”。这句铭文意为器主“伯各”为宗庙祭祀作了一套礼器。

周人的礼乐文明

第二单元是从青铜器的角度表现周人的礼乐文明。史载周代礼乐制度肇始于周公的“制礼作乐”。这里的“礼”是周代社会的核心和基本特征,礼的基本功能是“分”,也就是确立社会各阶层的亲疏远近、上下尊卑的等级秩序。等级制度既已确立,就要有相应的器用制度以彰显之。青铜作为当时最重要同时也是最珍贵的资源,就成为展现礼制最重要的载体。当时的贵族利用青铜铸造了礼乐器、兵器、车马器等一系列体现身份地位的器物。这些器物最初都源自日常所用,其后成为祭祀、陪葬等各种礼仪中使用的专门器具。比如说鼎、鬲、簋等是祭祀时使用的“食器”,爵、角、觚等是祭祀时使用的“酒器”。正如先秦古籍中所记载的,“器以藏礼”(语出《左传·成公二年》),以及“簠簋俎豆(这些都是青铜礼器的名称),制度文章,礼之器也”(语出《礼记·乐记》),都深刻地阐释了青铜器所蕴含的礼乐文明。

展厅在这一单元以连续通柜的形式展示了从商代晚期到整个西周,数百年间青铜礼器的演变,突出表现了商周两代青铜礼器的差异,体现“商人重酒、周人重食”的不同风俗。具体而言:商代以青铜酒器为主要礼器,而周代的主要礼器是青铜食器,以鼎、簋为核心;即便是酒器,商、周两代的器物组

合也不同,觚、爵是商代的核心礼器与组合,进入西周时期则以尊、卣为主。西周早期十分流行青铜尊、卣组合,有铭文、纹饰相同的两尊一卣或一尊一卣相配,到西周晚期青铜壶取代尊、卣成为最主要的酒器,尊和卣就完全退出历史舞台了。

展览还选取了周代礼乐文化最重要的标志之一的编钟,采用场景组合复原的形式,呈现西周时期的“乐”。根据考古发现,西周初期,周人仍然沿用少量殷商遗留的青铜铙;至第三、四代周王康、昭王时,开始出现青铜钟,以3件组成编钟;到了西周中期周穆王时,周人以4件组成编钟。随着周人礼乐制度的发展,编钟的数量日渐增加,西周晚期出现8件一编。到东周战国时出现了目前发现最大的一套64件曾侯乙编钟。编钟的出现,是青铜冶铸技术与音乐水平达到一定高度的产物,也是周代礼乐文化最重要的标志之一。由于西周时期贵族的音乐主要是配合各种礼仪演奏的,曲调讲究庄重、平和,编钟的演奏旋律正适合敲出骨干音,加强节奏,烘托气氛。

展览展示的编钟包括庄白一号窖藏出土的4件,五郡西村窖藏的5件以及最重要的南宫乎钟(图五)。南宫乎钟体型硕大,铸造精良,纹饰华丽。上有三段68字长篇铭文:“司徒南宫乎作大林协钟,兹钟名曰无射……先祖南公、亚祖公仲、必父之家,天子其万年眉寿,畯……永保四方,配皇天。乎拜手稽首,敢对扬天子丕显鲁休,用作朕皇祖南公、亚祖公仲……”铭文主要记述了西周贵族南宫乎作钟以纪念其先祖南公、亚祖公仲等历代先祖。

周王与贵族

第三单元名为周王与贵族,但主要讲的是得到周王册封的贵族。西周的最高统治者是周王,通常在位的周王会被称为天子。天子之下是众多被冠以公、伯、侯等称号的贵族。依靠这些分封在各地的贵族,西周王朝统治了广袤的疆土。宝鸡在西周时期属于王朝的核心区域,特别是宝鸡市下辖的扶风、岐山之间的周原地区,历史悠久,土肥水美,成为众多贵族的封邑。几千年后,这里发现数以百计西周贵族们遗留的家族青铜器窖藏。其中岐山董家村窖藏、眉县杨家村窖藏都出土了数十件带铭文的青铜器,分别记述了裘卫家族和单氏家族的历史,这些家族早已消失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之中,但是凭借这些“寿如金石”的青铜铭文,我们得以了解他们有些是世家大族,历史悠久的可以追溯到西周初建;有些仅是刚刚崛起,依托官职爬升的新贵。本单元展出的青铜器来自眉县杨家村、岐山县董家村、扶风县五郡西村等三处西周青铜器窖藏,所出铜器多铸有长篇铭文,记载了周王对贵族的册命、贵族之间的往来,具有十分珍贵的史料价值。

眉县杨家村窖藏发现于,共出土青铜器27件。这批青铜器保存完好,器形宏大,纹饰华丽,工艺精湛,而且件件都有铭文,总计达4000余字,内容涉及西周历史和12代周王的名号世系,十分罕见,被誉为“旷世国宝”,被评为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是“21世纪中国第一次重大考古发现”。

展厅中在显著位置以中心柜的形式,重点展示了眉县杨家村窖藏出土的几件青铜器。其中逨鼎有3件,按照铭文记录时间的不同,分为一件四十二年逨鼎(图六)和两件四十三年逨鼎。鼎内腹部都有数百字的长篇铭文,记述了器主“逨”两次受到周王的册命和赏赐的经历。另外还有一同出土的单五父壶(图七)和天盂,均为制作精美、保存完好的国宝级青铜重器。逨出身于西周贵族世家——单氏家族,这一家族先后有八代人辅佐王室,参与了伐商纣、建周邦、征荆楚、讨猃狁等重要历史事件,受到了历代周王的嘉奖与重用。这几件青铜器因保存环境适宜,氧化程度较轻,仍然保留着青铜器本来的金黄色。

岐山县董家村窖藏发现于1975年,一共出土西周中晚期青铜器37件,有铭文的器物就有30件。本展展出了其中大部分器物,其中以卫簋、九年卫鼎、卫盉和匜最为重要。卫簋铭文(图八)大意为,在周穆王二十七年三月,“卫”受到周王召见并得到命服等封赏,裘卫叩谢王命,作了这件簋,传之子孙永远宝用。这篇文字是西周典型的册命金文,册命是当时一项隆重的典礼和制度,主要是由周王对臣子进行封官赏赐。保留到今天的册命金文约有一百余件,通常的格式包括册命礼仪的时间、地点、参加册命的人物、主持仪式的大臣,然后被册命人觐见周王,由史官宣布王命,封官赏赐;最后被册命人叩谢王命。册命金文对于研究西周的年代学以及职官制度都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卫盉(图九)和九年卫鼎的铭文记载了“卫”两次与贵族“矩伯”进行土地交易,以玉器、皮货、车马等换得矩伯多块土地,反映了西周中期以后土地国有制度已开始削弱的史实。匜(图十)铭文则真实记录了一桩西周下级状告上级的民事诉讼案件,案件的主审伯扬父宣布了对小吏牧牛诬告上司的处罚判决,包括具体的刑罚和罚金,甚称我国第一部“青铜法典”。

西周的青铜艺术

第四单元西周的青铜艺术,选取了展览中最为精美,同时也最能反映时代特色的青铜器,以展示了晚商到西周时期青铜器纹饰、金文等方面的变化。西周早期青铜器,在器形和纹饰上基本沿袭商代晚期风格,兽面纹、夔龙纹仍是主要纹样。到了西周中期青铜器风格日趋成熟,凤鸟纹成为最主要的纹饰,展示出周人特有的艺术风貌。西周晚期时青铜器的风格又为之一变,逐渐趋向简化抽象,重环纹、瓦棱纹、环带纹、窃曲纹等几何纹饰逐渐成为主要题材。

青铜器上的铭文又称为金文,是汉字发展的重要阶段。西周以来,金文书体渐渐脱离甲骨文影响,字体趋于规范;书体端庄凝重,浑穆质朴。铭文数量逐渐增多,金文的整体布局日渐整齐,形成了从右至左、自上而下的行文纵势,这一规律被中国书法传承了三千多年,一直沿用到今天。这个单元最大的亮点,就是最后一个通柜中的各种动物造型的青铜器,包括青铜子母虎、三足鸟尊、邢姬貘尊等,这些器物造型生动、构思巧妙,可谓是古代青铜艺术中的精品。

邢姬貘尊(图十一)出土于宝鸡茹家庄西周国墓地,是伯送给其夫人邢姬的一件礼物。这件器物外形模仿的是一种名为“貘”的动物。貘是一种陆生哺乳动物,今天分布于东南亚及中美、南美洲。其体形较大,鼻端向前突出很长。目前在我国已经绝迹,但在商末周初,当时气候比今天要温暖潮湿,类似大象、犀牛、貘这类热带动物都还有生存分布。青铜工匠根据实际看到的貘,为伯夫人邢姬设计制造了这件貘尊。

本次“周邦肇作——陕西宝鸡出土商周青铜器精华”展无论是展品的数量,还是参展文物的质量,都堪称国内近年来少有的青铜器大展。展览采用全新的叙事手法,将青铜器的历史知识与艺术观赏性融于展示之中,从不同角度展现了西周王朝灿烂辉煌的青铜文明。

(作者单位:深圳博物馆)

文汇报学林12月08日 星期五

如果觉得《周邦肇作——陕西宝鸡出土商周青铜器精华》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