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上海当代水墨画会】“水墨立场” 参展艺术家(Ⅳ):戴化天 吴晨荣 李言 陈晓云

【上海当代水墨画会】“水墨立场” 参展艺术家(Ⅳ):戴化天 吴晨荣 李言 陈晓云

时间:2022-06-17 17:30:17

相关推荐

【上海当代水墨画会】“水墨立场” 参展艺术家(Ⅳ):戴化天 吴晨荣 李言 陈晓云

出品人:邹东方、林依峰

策展人:吴笠帆

学术主持:徐明松

参展艺术家(按年龄排序):张思华、吴春魁、余启平、王恬、汪东东、王国安、乐坚、何惠忠、林依峰、戴化天、吴晨荣、李言、陈晓云

主办单位:上海当代水墨画会、上海梧桐美术馆

展出日期:6月22日 — 7月22日

开幕式时间:6月22日 PM4:00

展览地点:上海梧桐美术馆(上海市金园四路258号)

鸣谢媒体:雅昌艺术网、在艺APP、央视书画频道、嘉定电视台、新浪收藏、搜狐、艺术百科、知乎、当代艺术网、腾讯文化、华人头条、百度艺术关注、天天快报、宝灵文化、趣头条、一点资讯、99艺术网、一号艺术公社、崇真艺术、东方电影频道《收藏》栏目、喜马拉雅、新民晚报、新闻晨报。

鸣谢:上海啤酒、水云精舍、上海贝丰环境艺术有限公司、上海圣乾印务科技有限公司、上海伟杰斯贸易有限公司

戴化天

1962年生于上海

职业画家、策展人,艺术评论撰稿人。

油画师从著名画家任微音先生,水墨师承杨维昌先生。

现为上海南岸美术馆馆长,浙江理工大学公共空间艺术研究所研究员。

凤冠(中国)战略經濟研究院副院長。

首届乌合全國青年艺术展策展人。

首届全國情色艺术展策展人。

水墨边的思考

文/戴化天

在当下,绘画的功能性已经逐渐消失,代之而来的则是思想,行为和介入社会事实的当代艺术模式。

关于中国画,有两个很热门的命题被频繁提及。既绘画已死和笔墨等于零。前者主要是南艺教授李小山发表的文章,其意指中国绘画中功能性的消失,而所作的耸人听闻的噱头。后者是对吴冠中在一次访谈中断章取义的截图。并没有实质性的意义。

实际上,中国的绘画在水和墨色中有着独特的传承关系,并不会因为某种理论或者话语权力的更迭而遭到本质性的改变。

文化本身既没有什么谁对谁错,也没有什么先进落后的说法。只不过是信仰这种文化的族群多了或者强盛了,这种文化边也勃然兴起成为主流。实际上,从历史看来,主流文化被边缘并不少见。谁也不能自证自己的正确和先进。

意义来源不同,而艺术的价值正是来源于这些不同的文化根性。世界由于不同才具有意义。

中国的水墨绘画本身就有着自己的独特基因,不可能也不会因为时代的变化产生本质性的改变。

而当代水墨画的发展,只能来源于自身的容纳和开放。

最后,我想说的是。伊斯兰的审美永远不是基督世界的审美。我们中国所依伴千年的儒释道文化也不可能因为当代艺术而泯灭。我们要做的只有一个:就是足够开放的去理解和包容。

——当代水墨艺术没有对错,只有好坏。

《季》 95 x 180cm 水墨、丙烯

《季》 95 x 180cm 水墨、丙烯

《醒石记1-4》 45x180cm 水墨

吴晨荣

执教东华大学,研究生导师,上海当代水墨画会副会长,上海抽象画会秘书长,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

作品参加了《亚洲国际艺术展》、《当代新抽象》、《中国抽象艺术邀请展》、《第11届全国美展中国画系列展》、《上海抽象艺术大展》等国内外美术展览百余次。

获奖:荣获《上海国际收藏论坛》艺术创新奖。

著作:出版《无畏先锋》、《思想的设计》、《风流—上海抽象》等书籍十部。

收藏:作品被宁波美术馆、朱屺瞻艺术馆、海派美术馆、驰瀚美术馆、明圆美术馆、瑞信艺术、虹庙艺术中心、汇丰银行、中国银行等机构及国内外私人收藏。

艺术当随时代——关于水墨艺术立场的思考

文/吴晨荣

中国的水墨艺术在当代社会的文化背景下如何发展,一直以来是从事中国水墨理论与实践的艺术家们苦苦思考的课题。

我认为,中国水墨艺术的当代化发展离不开传统,任何丢弃传统的行为都是愚蠢的,缺乏文化传承的艺术是没有价值的。然而禁锢其发展步伐的也是传统,固守古人的法则而没有所突破也是不会有发展的。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来对待我们的传统呢?

形式与技术是服务于内容的,所以我们应该搞清灵魂与躯体的关系。

在我看来,中国艺术的哲学理念、美学思想是其文化的根本与灵魂,这些形而上的东西,是我们文化几千年发展积淀的宝贵财富,她需要我们不断的去领悟,继承与发展的;而宣纸、墨材料与笔墨技法,则构成了绘画的形而下的视觉躯体体现,她需要我们不断的去用经验实践与开拓。古人石涛曾言“笔墨当随时代”,所以,中国水墨艺术固然离不开笔墨,但我们决不能狭义的去看待笔墨,固守古人的法制而使其进入狭隘的境地,由此出现以笔墨技法掩盖艺术文化本质的现象,而成为了中国当代水墨艺术发展的紧箍……

当代水墨艺术语言的独立性、个体性是非常重要的,任何趋同的、模仿的、潮流的艺术都是没有价值与意义的。而艺术作品的独立性根本源于艺术家的独立品格与自信。随流的艺术,可能享尽体制恩惠,也可能获得市场的青睐,却失去了一个艺术家最可贵的东西,其艺术最终必然将被潮流所淹没。所以,艺术家在市场繁荣的大潮面前,只有冷静地立足于本土文化去切身感受这个时代,以独立的品格,自信地创造发自内心的艺术,那么其作品无论是否入流,但无论作为一个人还是艺术,都会是有价值的!

而古往今来,能够在文化与艺术史上永载史册的大家,都不是跟随潮流的,无不是因为具有独立的品格与创造而流芳百世的。

我的 “心象笔记”“山形水意”等水墨系列作品,表达了我这样的思考:中国的当代水墨艺术必须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连接,以中国的审美趣味为目标,在文化的历史记忆中寻找新的自我。所以我的水墨作品除了视觉感受上要努力去探索形式风格的当代性,追求个人化的语言外,其哲学基础与文化归属以及传递的审美判断应该都是中国化的:创作方式的自然而为,强调人的感受的自然性;追求形而上的审美判断,由此来同中国传统艺术的审美相连接。中国古代画论的“六法”中,对艺术作品的第一位要求就是“气韵生动”,因此追求这种气息与精神无疑是中国艺术审美的重要价值标准,是中国文化艺术的精髓,也是我的当代水墨艺术作品需要不断探索与追求的目标。

《梦里山水》 宣纸墨色 60 x 50cm

《浮-天地-1》 宣纸墨色 138 x 70cm

《浮-天地-2》 宣纸墨色 138 x 70cm

《山形水意-1-3》 宣纸水墨 138.5x23.5cm

李言

1996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文学艺术系。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美术学院水墨缘艺术工作室成员,上海中外文化艺术交流协会江南画风专业委会秘书长,东华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民主同盟会盟员,上海美博美术馆馆长。获第九届上海美术大展暨第五届白玉兰奖佳作奖。

随心而画

人类之初,绘画就伴随着人们的生活而产生,不分肤色和地域,其内容和形式都是情感的自然流露:欢乐的分享、收获的喜悦、仪式的记录、场景的再现……稚朴而有趣,自由而传神。这正是我们应该思考和追求的艺术本质,也是现在提倡的写意精神之所在。

林风眠语“绘画的本质就是绘画,无所谓派别也无所谓‘中西’……”我想还应该有:无所谓形式也无所谓题材;无所谓手段也无所谓材质;无所谓写实也无所谓写意……无所谓,只是一种状态,并非不在乎、不讲究,而是要求画家从自然出发,不刻意“形”而得其意,不刻意“真”而得其韵,不刻意“术”而得其美……

画无新旧高下,然有好坏之别。好的绘画作品应该是由表及里、由象生意,其创作过程应是“从心所欲”……有情趣、有味道才能初看有意,再看有味,久看不厌。绘画之趣,在过程、在笔墨、在形神……

绘画有两个"形"同时存在,一是自然之形,即眼中之形;另一个是绘画之形,即手中之形。两者如何协调统一,是每一个画者都在思考、解决的问题。写实者当于灵通、神妙处下工夫;变形者当善写实,兴养灵性,随意而画,贵在自然。

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妙”的尺度把握,决定了作品的品格。好的画者常游走于“似与不似”的边缘,“似”在掌握之中,“不似”亦在掌握之中。

景中求境,境中求意;繁中求简,简中求变;取中求舍,舍中求趣……是我努力追求的方向。近期“后山”系列的作品,既没有三山五岳的特征,也没有名山大川的特指,主要是将故土家乡之山、他处所见之山、经典名作之山,杂糅在一起形成的笔墨丘壑。“后山”,只是一种精神符号、一种心灵寄托、一种书写体验、一种心境表达……

自由自在畅游山水之间,自由自在抒发内心之感,自由自在表达绘画之意。存在当下,个人感悟,自我表达。我思,故我在……

《大观系列-借花1》 47 x 45cm

《大观系列-借花2》 47 x 45cm

《大观系列-构山3》 47 x 45cm

《大观系列-构山4》 47 x 45cm

《大观系列-构山6》 47 x 45cm

《大观系列-构山7》 47 x 45cm

陈晓云

生于上海,农工民主党党员,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美术家协会版画工作委员会会员、上海市创意工作者协会会员,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创作沙龙成员,上海市美术家协会花鸟画沙龙成员,半岛版画研究院签约画师,擅长版画、水彩、水墨并涉足诗歌创作。现任美博美术馆副馆长。

上海华山美校师范专业、中国纺织大学服装设计系毕业。荣获网易中国书画年度人物评选'最值得推荐艺术家'称号。网易lofter首位应邀纯绘画类入驻艺术家。版画作品曾获第二届澳门国际版画3年展入围奖、首届上海文化艺术节美术作品大展优秀奖、庆祝建国65周年上海美术作品展暨第十二届全国美展选拔展等。水彩作品曾获上海水彩画作品展优秀作品奖、纸境--首届中国(长春)水彩双年展铜奖等,作品被上海图书馆、澳门艺术博物馆、朱屺瞻美术馆、香港视觉艺术中心、松江美术馆等艺术机构收藏。

水墨立场

文/陈晓云

作为中国文化的精粹和代表,中国画被赋予了极大的关注,而“水墨”这一提法是在中国画范畴内渐渐的形成的,从而也掀起了持续的热浪:从传承到革新,从形式到精神,均是中国艺术家甚至是国人赋予极多讨论和实践的演练场。我的立场时而清晰时而迷茫,这就对了,因为迷茫、必须冲进去打滚、沉浸,梳理自我的认识和表达。

《人面桃花NO.3》 56 x 44cm

《人面桃花NO.4》 56 x 44cm

《人面桃花NO.5》 56 x 44cm

《人面桃花NO.6》 56 x 44cm

《人面桃花NO.7》 56 x 44cm

《人面桃花NO.8》 56 x 44cm

《人面桃花NO.9》 56 x 44cm

如果觉得《【上海当代水墨画会】“水墨立场” 参展艺术家(Ⅳ):戴化天 吴晨荣 李言 陈晓云》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