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庆阳是华夏文明源头的五大理由(上篇)》

《庆阳是华夏文明源头的五大理由(上篇)》

时间:2020-05-25 06:42:35

相关推荐

《庆阳是华夏文明源头的五大理由(上篇)》

——写在关于“中华文明,根在庆阳”话题的文章连续发表100篇之际

.1.6./「原创首发」/作者:杨永辉/审稿:王春 王毅 于振东 姚生奇/摄影:窦生满/编辑:窦彦礼

近几年来,华夏寻根热持续升温,热情较高的地方有陕西、甘肃、山西、河南、山东、湖南、云南、贵州等地,我以为甘肃庆阳的可信度较高,理由有五:

一、庆阳有大量的古人类遗址。

目前,全国有仰韶文化遗址5213处,陕甘有3080处,甘肃有1080处,甘肃的古人类遗址大部分都在庆阳。庆阳有仰韶文化、齐家文化遗址千余处(庆阳古为陕西辖属,划归甘肃仅300余年,其在地域上属黄土高原腹地)。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这里遍地都是上古文化遗存。

庆阳市合水县境内有新石器文化遗址160余处,仅葫芦河流域合水段就有东关古人类遗址、上庄古人类遗址、野鸡台古人类遗址等20余处。从葫芦河石洞分布的层次可以看出,葫芦河先民在这里生存的时间较长,大约从旧石器晚期到新石器时代,历时3000余年。其中上层石洞与半地穴式居室遗址,距今约在1万年—7000年历史。

环县曲子镇楼房子村合道川庄塌洼山第二台阶一带,有个天然洞穴,相传曾是“毛野人”居住过的地方。考古人员从这里挖掘出土了丰富的脊椎动物化石和旧石器。有披毛犀、蒙古野马、原始牛、鬣狗、野驴、赤鹿、斑鹿、河套大角鹿、普氏羚羊、恰克图转角羊、盘羊等动物骨骼化石;有石核、石片、尖状刮削器、三棱尖状器等旧石器。同时,还在古人故居山洞的底层,发现燃烧过的木炭屑,一部分化石呈深黑色,说明当时生存在环江的人类已经掌握了取火、用火的技术。

1978年,考古人员又在环县环城镇龚家塬村的刘家岔古人类遗址中发掘出土大量动物化石和旧石器,其中除与楼房子遗址中相同的石器外,还有石球、雕刻器、砍斫器和有加工痕迹的鹿角,其中一个有加工痕迹的鹿角被专家定名为“鹿角鹰嘴锄”,这是目前中国发现最早的农具。这两处旧石器遗址,同处于环江流域西面,南北相距50余公里,无疑是当时原始先民群居的部落遗址。同时,也说明那个时代,环县境内由北向南,存在着大面积的古人类活动。从这两处古人类遗址中还可以看出,环县古人类不仅沿用着直接打制石器的技术,还能用砸击法来制造工具,而且工具的质料也趋于多样化。他们除了用石英岩、硅质岩等制造工具外,骨器、角器也得到广泛应用。

1963年,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在西峰巨家塬发掘出一批旧石器。1974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又对北石窟文管所发现的镇原县姜家湾等旧石器遗址进行复查和断代研究工作。随后,甘肃省博物馆,庆阳地区博物馆还相继发现了几处旧石器遗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专家贾兰坡教授在环江考察时,充分肯定了这些遗址对旧石器时代考古学和古人类学研究的重要价值。其中镇原县姜家湾20万年早期智人遗址,华池县上里塬中国第一件旧石器1.8万年至1.5万年古遗址,西峰区南佐5600年至4300年宫殿式遗址是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近几年来,庆阳市华池县摄影家协会原主席、企业家窦生满先生与折兴发、孟建智、张晓娟等文史爱好者,在华池县境内先后考察发现了11处古人类遗址,其中有太阳坡古人类遗址、芋子沟门古人类遗址、黄帝山古人类遗址、聂家寨古人类遗址、太古塬古人类遗址、木瓜寨古人类遗址、庙梁子古人类遗址、龙咀子古人类遗址、白家洼古人类遗址、朱咀子古人类遗址、红柳树庄古人类遗址。最近,笔者跟随窦生满先生等当地文史爱好者,走访了太阳坡和聂家寨两个古人类遗址,发现这里到处是古人类遗存,随便一捡,就是一堆上古时期的陶片、石器等文化遗存。其中太阳坡古人类遗址就在公路边上。在公路旁边的横断面上,一处古人的半地穴式居室清晰可见。室内有3米多宽,地面有六、七毫米厚,白色、平整、光滑、坚硬。据窦生满先生介绍,这是用黄土地里一钟叫“料僵石”的钙化物,烧热、击水后变成粉末的材料,伴水、挍拌后压制而成的,坚硬防潮,可坐、可当床在上面睡觉、贮存东西等。根据窦生满先生的发现和研究成果,以及国家层面的考古成果和当地老百姓收藏的大量古人类遗物看,华池及其周边的合水、镇原等地,在上古时期不仅有人类活动,而且密度很大,文明至今没有终断,是研究华夏文明的一块宝地。

更为新奇的是,当地有一位农民,自费30年,在自家门口的庙梁山古人类遗址捡拾、收藏中华上古文化遗存上万件。其中有部落首领佩戴、象征权力的玉簧、玉饰等;有劳动工具石斧、石铲、石刀、石臼、石锉、石硃、石球等;有生活用品陶碗、陶盆、陶罐、陶瓮等;还有化石、骨器、鹿角器和带孔的饰品等,把两间房子和一孔窑洞堆的满满当当,堆不下的就放在院子,满院和房子都是上古时期人类用过的遗物,俨然一个上古时期的人类遗存博物馆,凡是看过的人都觉得非常震撼!成为当地的一个奇闻。

黄土高原的窑洞与地质条件,决定了这里成为冰川、世界性海浸灾害时人类求生的地方。庆阳大量的旧石器遗址证明,远古时代,庆阳的生态条件符合古人类的繁衍生息。5万年前蒲河“泾川少女”头盖骨化石与华池上里塬1.8万年至1.5万年晚期旧石器及3万年前陶器残片证实,庆阳是人类由旧石器发展到新石器时代的古人类聚居区。

另外,俗称天下黄帝12陵,其中陕北3座、山西1座、河北1座、山东1座、河南2座,庆阳就有4座。这些情况都足以说明,庆阳是个古老的地方,我们的祖先最早就曾生存在这一带,是这里及其周边的黄土高原养育了我们的祖先,孕育了我们的中华文明。

二、庆阳出土了很多上古时期国家代表性文物。

庆阳是中国“第一块旧石器”的出土地。是“环江翼龙”和“黄河古象”的故乡。

196月,醉心于田野考古的法国考古学家桑志华,经过千辛万苦来到甘肃庆阳。在华池县上里塬乡辛家沟和王咀子乡赵家岔一带,发现了完整的三趾马化石动物群,并在当时政府的支持下,开展了史无前例的大规模挖掘。196月4日,他在上里塬乡马家拐沟黄土层底部的砂砾层中,发现了一块由黑色石英岩打制成,地质年代为1.5万年至1.8万年前的石核。两个月后,桑志华在王咀子乡赵家岔洞洞沟挖掘出两枚旧石器中期的石英岩石片,地质年代为10万年前的晚更新世。桑志华在上里塬挖掘出的第一件旧石器,被考古界称为中国大陆第一次发现的有正式记录的旧石器。这一考古结果,打破了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于1882年提出中国不可能有旧石器存在的断言。从此,拉开了中国古人类考古研究的序幕。

1973年的1月,甘肃省庆阳市合水县板桥乡穆旗村的一些农民在马莲河畔挖掘沙土时,“黄河古象化石”被发现。距今约200-250万年的黄河古象化石,是中国古生物发掘的重要成果之一,也是人们了解甘肃地区的古地理、古气候的珍贵资料。

1978年5月,“环江翼龙”在庆阳市庆城县三十里铺乡的环江东岸被发现,这是中国发现的时代最早(晚侏罗世)、个体最大(翼展2米)的翼手龙类翼龙。因它发掘于环江河岸,故称为"环江翼龙"。环江翼龙化石的发现,是中国古动物学界,特别是翼龙研究学的一件大事。这是因为地层中保存的行走在陆地的恐龙化石十分丰富,而翼龙化石却格外贫乏和稀少,在我国更是稀缺和罕见。

1999年,长庆石油勘探研究开发院袁效奇先生和他的同仁,在研究庆阳第四纪地层时,在庆阳十里坡、环县曲子一带晚更新世萨拉乌苏地层中,发现一些红色的陶器残片,经分析并用碳14测定,是距今约3万年前的堆积,与根据哺乳动物化石所确定的地质年代相一致。这一发现将中国陶器出现的年代提前了大约两万年,其意义重大。

另外,在庆阳环县曲子楼房子发现8万至7万年的古人类磨镲生火遗址。在合水县固城乡王昌寺曹家沟古人类遗址出土6800年前的骨针,长7.8厘米,近似现代钢针。在没有金属的时代,其针孔是用何物所钻,至今都是一个谜。在庆阳宁县董庄遗址出土7000年前的骨镰比周先祖“教民稼穑”的传说早数千年,证明庆阳人早就学会了用复合工具收割庄稼。庆阳的路笛、寇正勤等学者用田野调查数据,对这些上古农业考古遗址、工具尝试研究论述,得到社会的高度评价。这些都是具有国家代表性的出土文物,大大支撑了庆阳是华夏文明源头的结论。

三、庆阳的地名、民俗大都与上古文化传承有关。

当代学者殷涵、尹红卿在他们编译的司马迁新世纪普及版《史记》的《五帝本纪》开卷写道:“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从华胥氏开始,她是中华民族的始祖母。”庆阳合水的胥妵山附近有一个村子叫“庙华”,传说第一代女娲就出生在这里。庆阳“华池”地名,传说因华胥氏而得名。“池”在庆阳古老先民中的用意与“地”相近,即源地、根源、根基地之意,因华胥氏起源于此地,故曰“华池”。这里到目前为止,已发现古人类遗址50余处,反映当时不仅有人类活动,而且密度很大。

地名是历史文化的记忆,民俗是历史文化的影子。根据庆阳地区的地名和民俗,可以清楚的看到中华民族始祖母华胥氏就诞生在这个地方。华池县有东华池、华始山、中华咀。南边的合水县有华胥沟、华始村、西华池、伏羲庙。庆城县古名弘化(华)、安化(华)、顺化(华)。宁县盘克塬有华仙沟、载华村。早胜塬曾称华原县。与华胥氏有关的庙宇有:华池玄圣山华胥圣母庙、合水华始村华始圣母庙、肖咀庙华有三圣庙、段家集华胥沟伏羲庙、宁县盘克华仙沟有三圣母庙。“庙华”是庆阳胥妵山所在的一个村子,传说是第一代女娲出生地。另外,华池的太古塬、合鵹塬、葫芦河、大凤川;合水的葫芦城、胥妵山、镇天岭;宁县的华胥沟、元盇岭、地母河、九龙河、地儿庄、五梁山、九尾沟;镇原的婼水、蒲水、大黑河;环县的玄天山、姬河、天子庄、黄帝升天桥、黄帝泉、红帝城、白马城;庆城的白马铺、太极山、驿马镇太诺(乐)堡等地名,都与上古文化有关。

与华胥氏有关的民俗有:中国人至今结婚称新房为洞房,是只有在北方黄土高原上才有的窑洞,根据当地传说,此风俗就是华胥氏在庆阳始男婚女嫁的代代传承。驰名中外的庆阳香包,一说是上古青年男女在葫芦里装上香料,作为信物互赠传承下来的;一说是岐伯当年把各种香料缝装在布袋里,用“薰蒸”法给百姓治病传承而来的。不管是咋来的,其传承时间都在六、七千年以上。

庆阳籍上古文化研究学者窦彦礼先生,在他的《丝路先声》和《上古庆阳》著作中,梳理出庆阳上古文化储存了中华民族万年以来所有时段的文化信息:依次有华胥氏初始农业文化源头,太婼养蚕文化源头,男婚女嫁文明源头,阴阳太极易理文化源头,民间神话源头,道文化源头,中医药岐黄文化源头,龙凤图腾文化源头,月氏古道5000年丝路文化源头,玉器玉饰品崇拜文化源头,以及乐器、乐曲、乐舞、乐祖等10余个中华文化源头。同时,揭示出庆阳人祖传说历史,经过数千年的口头传承,逐渐形成了中国神话文学源头的事实。如华胥氏被演绎成玄天圣母、九天圣母、九天玄女等;女娲被演绎成子孙圣母、送子娘娘、西王母、碧霞仙子等;元盇圣母被演绎成盇娘娘、驱瘟圣母、紫霞圣母、太元圣母、太元玉女等;伏羲被演绎成昊天大帝、东王公、玉皇大帝;盘古被演绎成元始天尊;夸父被演绎成大力神;共工被演绎成水神;祝融被演绎成火神;后土被累封为社神等等。以及吴承恩先生巧用宁县和正宁的古老地名,以盘克卧龙台为天宫,以九仙龙池为瑶池,演绎出《西游记》这样天上人间的神话大剧。

各种地名记忆和民俗信息显示,中华民族始祖母华胥氏,为了人类的文明进步,在庆阳这块黄土大塬上,打造了第一叶小舟,装载着人类文明的烛光,扬起希望的风帆,由中国西部华池的葫芦河启航,经历无数次风雨的洗礼,走到了今天!

参考资料:

①《山海经》元阳真人著

②《史记》史马迁著

③《汉书》班固著

④《上古庆阳》《丝路先声》窦彦礼著 陕西三秦出版社出版

⑤《麦克尼尔全球史》麦克尼尔著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⑥《黄土高原,中华文明的原点》大地理馆

⑦《地球上到底出现过几次人类文明》百度问答

审稿、摄影、编辑简介:

王春:65岁原庆阳市博物馆馆长,甘肃省历史学会、民间文艺家学会、庆阳市历史学会、民俗学会、周祖农耕文化研究会会员。

王毅:87岁,庆阳祖传骨科名医世家,岐黄文化的传承者,陇东岐黄文化博物馆馆主,长期致力于上古文化的研究。

余振东:75岁,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庆阳市作家协会原副主席,在各类报刊上发表小说、散文、戏剧、论文等400多万字。

姚生奇:80岁,中学高级语文教师,华夏文明研究者,庆阳民俗文化研究者,合水胥妵山华胥氏文化传承者。

窦生满:65岁,华池县摄影家协会原主席、企业家、文史爱好者,长期致力于上古文化的研究和资助工作。

窦彦礼:70岁,中华上古文化研究资深学者,中华人祖图腾文化独立学者。出版《上古庆阳》《丝路先声》等上古文化研究专著500余万字。

如果觉得《《庆阳是华夏文明源头的五大理由(上篇)》》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