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针灸治疗颈椎病详解!

针灸治疗颈椎病详解!

时间:2019-03-17 06:21:24

相关推荐

针灸治疗颈椎病详解!

中医认为颈椎病是有人体经脉气血引起的,经脉不通就会导致了疼痛症状的出现。中医外用的具有活血化瘀、祛风除湿的功能,使病变部位自然恢复到健康状态,彻彻底底的治愈,从而达到消肿止痛的原理。是目前治疗颈椎病的最好的外用药物!

中医针灸疗法也是比较普遍的治疗方法,采用治疗加上针灸疗法对于治疗颈椎病效果更好。下面就为大家详细讲解中医针灸疗法。

针灸疗法是中医学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包括针法与灸法两个部分。针法就是用精制的金属针刺入人体的一定部位中 ,用适当的手法进行刺激 ,而灸法则是用艾条或艾炷点燃后熏烤穴位进行剌激 ,通过剌激来达到调整人体经络脏腑气血的功能和防治疾病的目的。现代针灸治疗颈椎病更是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 ,多种穴位刺激法被用于此病中。

针灸治疗颈椎病以局部取穴为主 ,随证( 症 )循经远近配穴 ,针刺颈部夹脊穴时 ,要掌握好针刺的角度和深度 ,行提插捻转手法诱导经气传感是取效的关键。配合电针可增强止痛效果 ,病久质寒可加灸法协同增效。久病入络可刺络拔罐祛瘀止痛。耳针按压可起防治作用 ,配合颈部活动可松解肌肉 ,解锁关节 ,缓解疼痛。头针、拔罐、针刀、穴位注射在治疗上各有长处。

针灸治疗颈椎病疗效显著且无副作用。其中以神经根型疗效为最佳 ,交感型、椎动脉型次之 ,脊髓型较差。在各种疗法中以穴位综合疗法效果最佳。针灸治疗主要适用于退变过程中的颈椎失稳期和骨赘刺激期 ,而对于骨赘压迫期 ,则需采用综合治疗措施包括外科手术。针灸治疗该病主要是通过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解除粘连和痉挛而起作用。实验表明 ,针刺可使血管痉挛得以缓解 ,使颈椎动脉血流增加;可使患者的主观疼痛感觉缓解 ,颈部肌电明显改善。颈椎病是退行性病变 ,针灸可缓解疼痛、改善症状 ,但不能根除 ,常易复发。因此 ,如何提高疗效、减少复发有待进一步研究。同时 ,在治疗期间应当注意防护 ,避免长期低头工作 ,工作 1~2小时后适度活动 ,平时采取正确的睡眠姿势 ,枕头高低适中 ,注意颈部保暖 ,避风寒、寒湿之邪。

分型治疗:

(1)颈型颈椎病:主症以颈强为主者 ,可针风池、合谷、列缺、悬钟、外关;以颈痛咽痛为主者可选针大椎、曲池、合谷、外关、后溪;俯仰受限者 ,配昆仑、列缺;旋转受限者配支正。

(2)神经根型颈椎病:主症以痛为主者 ,针风池、合谷、足三里、悬钟、后溪;有肩痛者配肩髎、肩外俞;肘臂痛者配曲池、天井、外关、尺泽;腕部者配阳池、阳溪、腕骨、大陵;以麻为主者可选合谷、外关、足三里、三阴交、肾俞、悬钟;以肌萎缩为主者 ,可针曲池、手三里、脾俞、八邪八风。

(3)脊髓型颈椎病:①以痉为主症 ,虚痉针中脘、足三里、悬钟、太溪、三阴交、阴陵泉、气海、关元、命门;实证针环跳、秩边、阳陵泉、委中、昆仑、脾俞、大椎、后溪;便秘可加天枢、支沟、上巨虚;小便不利针三阴交、阴陵泉、中极;②痿症:补肾益精:关元、气海、肾俞、三阴交、太溪;补养脾胃:脾俞、足三里。

(4)椎动脉型颈椎病:①偏痰湿者针中脘、内关、丰隆、 解溪、悬钟、阴陵泉;②偏血瘀者针太阳、风池、阳陵泉、支沟、合谷、太冲、足三里、束骨、中渚、足临泣、后溪;③偏湿热者针大椎、合谷、曲池、三阴交、阴陵泉、足三里、太冲;④偏气虚者针百会、气海、关元、肾俞、脾俞、足三里、悬钟、劳宫。

(5)交感型颈椎病:①肝阳偏亢针风池、曲池、足三里、太冲、行间、阳陵泉、太阳 ,前头痛加合谷。枕痛加后溪 ,头顶痛加太冲 ,颞痛加中渚;②血虚精亏针神门、太溪、三阴交、足三里、气海、关元、脾俞、肾俞;③胸痹针支沟、阳陵泉、郄门、内关、神门;④胃痛针内关、足三里、中脘、悬钟;⑤便秘针天枢、支沟、上巨虚、中脘、行间。

国医大师石学敏针灸治疗颈椎病处方

本病属于中医学“项痹”范畴。中医学认为项部感受风寒、痹阻经脉;或劳作过度、外伤,损及筋脉,气滞血瘀,“不通则痛”;或年老肝血亏虚、肾精不足,致筋骨失养,“不荣则痛”。石学敏院士治疗本病以局部治疗为主,针刺配合刺络拔罐。

针灸治疗

1. 治则

活血通络,祛风止痛。

2. 处方

主穴:风池、完骨、天柱、颈椎夹脊刺。

配穴:上肢麻、痛加合谷、手三里、外关、养老,眩晕头痛加百会、四神聪,恶心、呕吐加中脘、内关。

操作:风池直刺1.5 寸;完骨、天柱均直刺1 寸,三穴均施捻转补法1 分钟;颈椎夹脊刺,斜刺进针0.5 寸,施捻转补法1 分钟。留针20 分钟。1 次/ 日,10 次为1 个疗程。痛点刺络拔罐。颈椎夹脊刺得气后,可选首尾两穴通脉冲电针,以患者可以耐受为度,治疗3 分钟。

针刺注意事项:①饥饿、疲劳、精神高度紧张者 ,不行针刺以免出现晕针与滞针;体质虚弱者 , 尽可能选择卧位 ,刺激不宜过强以免晕针;②怀孕妇女 ,针刺须谨慎。怀孕3月以内者 ,下腹禁针 ,三月以上者 ,腹部与腰骶部及一些易引起子宫收缩的穴位如合谷、三阴交、昆仑等 ,不宜针刺以免流产;月经期间如非调经需要不宜针刺;③针刺应避开血管 ,有出血倾向与凝血功能障碍者,不宜针刺 ,以防出血或出血不止;④面项及躯干部穴位必须严格按照每个穴位要求的角度与深度进针 ,以免造成气胸或重要脏器损伤。

如果觉得《针灸治疗颈椎病详解!》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