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关于银行的三大误区 有的误导大众很多年 有的还在误导银行业

关于银行的三大误区 有的误导大众很多年 有的还在误导银行业

时间:2023-12-17 23:10:41

相关推荐

关于银行的三大误区 有的误导大众很多年 有的还在误导银行业

我国的银行业面临各种进化和改革,有的人说,我们处在一个变革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对未来充满不确定性和诱惑的时代。

当我们对未来没有选择的时候,我们觉得这样的改革是痛苦的;但是当我们的金融发展在各种高科技的冲击和支持下有了更多的选择时,我们会发现有了更多的甜蜜的痛苦,有的时候甚至比没有选择更痛苦。

关于银行的发展逻辑和未来发展的选择,有些当然是必须经过的,但有一些是对银行发展的根本性误导。我们可以选择三个关于银行的误导,有的误导了我们很多年,有的则仍然在误导着我们的银行业发展。

第一个误区:关于国外银行安全的案例实际上根本不可能存在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就流传着很多外国银行是安全的这种说法,并形成了一种类似于“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式的外国的银行比中国的银行安全的误区。

网上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是这么说的:

“有一个美国老太太在祖先遗物中找到一张200年前手写的存单,祖先在瑞士银行存了100美元,老太太于是拿着存单去银行取钱。银行经过查询确实存在该笔存款,于是银行的行长专程到美国找到这个老太太,并举行隆重的兑现仪式,不仅给老太太兑现了本息50万美元,还奖励了老太太100万美元。行长在兑奖会上表示,钱存在我们的银行,只要地球在,你的钱就在。”

通过这个故事,来充分说明瑞士银行的极好的信誉,从而树立了在人们心中的良好口碑。

看到这个故事,一些网友评论,如果是在我国的银行存款,要么会找不到这笔存款,要么让本人来取存款。

而实际上,这个案例有几个明显的漏洞,从而让这个美丽的故事成为一个虚假的传说:

一是瑞士银行前身是1862年成立的特图尔银行和1862年成立的托根贝格银行,无论哪家银行都完全不可能有200年历史,这个200年前的存款根本无从谈起;

二是美元成为全球流通的货币至少要追溯到19联邦储备统一发行纸币,也就是说目前我们看到的美元纸币也仅仅存在100年左右的时间;

三是在国内国外的任何银行,都不可能拿着别人的存单却取款。瑞士银行有一个银行保密法,无论任何级别、任何钱款和财物,银行内部都没有任何权限透露个人信息和总资产,瑞士政府也无权干涉,因此瑞士银行才会被认为是存款最安全的银行。存款人去世以后,要想在瑞士银行取走钱物,必须有死者在生前立下的遗嘱和一切符合取走钱物的条件,而且相关人士还要到场才能取走财产。有报道说,美国政府曾经想要拿走萨达姆和卡扎菲等人在瑞士银行的财产,但是都没有成功。所以,拿着200年前祖先留下的存单就可以在瑞士银行取钱那真的是天方夜谭。

但就这么一个漏洞百出的故事却在很多文章中引用,并成为一些国外银行安全的象征,是不是很可笑?但却有很多人相信。

第二个误区:工商银行原行长杨凯生反思普惠金融,简单强调秒贷并不科学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无论是正常借款还是普惠金融,快成为评价好坏的重要标准甚至是唯一标准。

快速审批、24小时到账甚至一小时到账已经成为一些金融机构的宣传关键要素,因此无论是银行还是其它金融机构都无一不以快速审批为特点和光荣。

如建设银行推出的“小微快贷”一站式金融平台,通过生物识别、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为支撑,为小微企业提供“一分钟”融资、“一站式”服务、“一价式”收费的信贷体验。突出了“小微快贷”和“一分钟融资”两大快点。

但是快就是好吗?不一定。如果在风险控制的同时片面突出和要求审批快,可能会造成资产质量灾难性的后果。

工商银行原行长杨凯生最近在一次财经峰会上表示:“普惠金融的内涵虽然包括提升金融服务的便捷性,但提升效率(即提升业务流程的速度)是不是解决普惠金融的主要痛点所在,这是需要思考的。过分强调缩短某项业务的时间和流程有失偏颇,在信贷投放中,一味追求快速的审批快投放是有问题的,简单强调秒贷并不科学,还是要对不同的信贷业务设置不同的标准和阈值。”

可见,片面强调金融服务的快并不是普惠金融的痛点,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才是根本。数字化技术虽然赋予了普惠金融全新的时代价值和丰富内涵,为解决普惠金融的难题提供了可行路径。但是,针对我国普惠金融仍存在成本高、风险大、服务不均衡、商业模式不可持续等问题,通过大数据等现代科技提高银行的运营效率和风控能力,重塑了产业链、交易链、金融链、服务链等关系链条,推动了金融生态向大众化、共享化、透明化、智能化和差异化发展,才能有效地拓展普惠金融的广度和深度。

单纯地强调审批的快无助于普惠金融的健康发展和真正创建一个新的服务模式。

第三个误区:黄金老称有些银行称小微金融不良率低至0.8%,这违反常识

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的既定国策,各项监管政策也不断地向小微企业倾斜。

中国银监会关于进一步落实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监管政策的通知》,要求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要按照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的目标,单列全年小微企业信贷计划,确保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倾斜,努力实现“三个不低于”。

3月13日消息,银保监会于近日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质效的通知》,除了重申月初政府工作报告中“大银行对小微企业贷款将增长30%以上”的要求外,还提出将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容忍度放宽至不高于各项贷款不良率3个百分点、支持银行探索对小微企业全流程线上贷款等新政。

在大力推进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同时,小微企业信贷取得了较好的发展。有数据显示,截至5月末,全国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5.15万亿元,其中,单户授信总额1000万元及以下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0.25万亿元,增幅达33.46%;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户数1928万户,较初增加660万户。

但是小微企业本来就是一个风险较大的金融服务群体,所以,监管部门也在每年的监管要求和监管政策中对小微企业信贷给予一些优惠和特殊扶持。

但有些政策却是与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特征背道而驰的。如8月银监会三次发文敦促银行加大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投放和改进银行服务效率,监管部门对于银行加大对小微企业贷款投放非常重视,要求一些大中型银行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贷款利率降至最低,如已有大行的小微企业贷款利率降至4.77%左右。与此同时,监管部门也重新开始鼓励银行开展针对小微企业的无还本续贷业务。这不仅不符合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较大的特点,更不符合高风险、高收益的信贷原则。

在大力推动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同时,我们理应对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后果如不良贷款率可能比较高、资产质量风险大等有充分的认识,但现实中却往往以较高的资产质量示人,从而告诉人们小微企业的信贷资产质量是好的,可以大力推广的假象。

以浙商银行为例,截至今年9月末,其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已经超过1600亿元人民币,占各项贷款比重超过17%,连续多年保持18家全国性银行第一位;普惠型小微贷款不良率仅1.11%,资产质量持续保持领先。这样的资产质量如何让人相信小微企业的风险性高呢?

近日,苏宁银行董事长黄金老在出席 中小银行发展高峰论坛上进行演讲时强调,小微企业风险较高,这是行业共识。现在有些银行宣称小微金融不良率很低,0.8%或者1.5%,这是违反常识的。日本号称是全球小微企业的典范,其小微金融的不良率是7.11%,日本的大企业不良率是0.58%,高了12倍。因此,如果真的是做小微金融,不良率怎么可能是百分之一点几呢?更不可能零点几。大数据风控和金融科技能够分散风险,却不能减少风险总量,金融科技改变不了金融业不确定性(风险)高的行业特性。

因此,还原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中风险较高的特性、实行优质优价的金融服务、提高小微企业不良资产的容忍度和风险资本的要求,才有利于更好地服务于小微企业,如果听任那种小微企业信贷低风险的现实,会从根本上否定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宗旨和服务本源。(作者:麒鉴)

如果觉得《关于银行的三大误区 有的误导大众很多年 有的还在误导银行业》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