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读中药故事 学中药知识】泽泻 28

【读中药故事 学中药知识】泽泻 28

时间:2023-11-11 08:57:06

相关推荐

【读中药故事 学中药知识】泽泻 28

泽泻小故事从前,有一个医徒从老医师那里学了扎实的理论知识后,老医师告诉医徒,要想更上一层楼,须到外面游历,积累更多的经验,方能成为一名大医。于是医徒开始了他的游医生涯。

某天,医徒来到一个沿海地区,当地的居民多患水湿之疾,大夫用茯苓、白术治疗,效果不佳,患者服药后见效慢,但停药后就复发,且疗程长,患者多因经济或疗效不佳等原因未能坚持用药,终成顽疾。

医徒想,大部分患者是因为不能承担长期治疗的经济压力而放弃治疗的,必须找到一种廉价的药材,才能解决根本问题。于是他研究当地盛产的药材,经过一段时间的收集,他发现该地盛产一种水生植物,它善利水渗湿。他采了一些单独煎水给一些患者喝,其中病情较轻者效果很好,而水湿症重者效果不佳。医徒让重症者自行买茯苓、白术等一起煎服,见效颇佳,待症状减轻后再仅用泽泻及一些当地能采集的草药服用,该法不仅水肿消的快,花钱也不多,患者可自行采集遍地都是的泽泻长期煎服。

这一方法得到了周围郎中的认可,他们请医徒为这种药草取名,医徒道:“去水曰泻,如泽水之泻也,就依其功用而取名泽泻吧。”

泽泻小百科

《本草经疏》:“病人无湿无饮而阴虚,及肾气乏绝,阳衰精自流出,肾气不固精滑,目痛,虚寒作泄等侯,法咸忌之。”泽泻为泽泻科植物泽泻的干燥块茎。

【性味与归经】甘、淡,寒。归肾、膀胱经。

【性能特点】本品甘寒渗利清泄,入肾与膀胱经。既利水渗湿,又清泄肾与膀胱之热,故为治下焦湿热及水肿兼热所常用。

【功效】利水渗湿,泄热,化浊降脂。

【主治病症】

1、小便不利,水肿,淋浊,带下。

2、湿盛泄泻,痰饮。

【用法与用量】6~10g。

【使用注意】肾虚精滑无湿热者禁服。

【产地】主产于福建浦城、建阳及四川、江西等省,多系栽培。

【采收加工】冬季采挖,除去茎叶、须根,削去粗皮,洗净,烘干,或装入竹筐中撞去须根及粗皮,晒干。

【鉴别】

泽泻:以个大、色黄白、光滑、粉性足者为佳。

药材:呈类球形、椭圆形或卵圆形,长2~7cm,直径2~6cm。表面淡黄色至淡黄棕色,有不规则的横向环状浅沟纹和多数细小突起的须根痕,底部有的有瘤状芽痕。质坚实,断面黄白色,粉性,有多数细孔。气微,味微苦。

饮片:呈圆形或椭圆形厚片。外表皮黄白色或淡黄棕色,可见细小突起的须根痕。切面黄白色,粉性,有多数细孔。气味,味微苦。

【现代药理研究】

泽泻主要含有三萜类化合物,如泽泻醇A、B,乙酸泽泻醇A酯、乙酸泽泻醇B酯和表泽泻醇A;另含挥发油(内含糠醛)、生物碱、天门冬素、脂肪酸(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树脂及蛋白质等成分。具有利尿、调节血脂、抗脂肪肝、抗动脉粥样化、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抗炎、减肥等药理作用。

【临床配伍应用】

1、用于小便不利,水肿,泄泻,淋浊,带下,痰饮停聚等症:泽泻甘淡渗湿,利水作用与茯苓相似,亦为利水渗湿常用之品,且药性寒凉,能泄肾与膀胱之热,故对水湿偏热者,尤为适宜。治小便不利、水肿、淋浊、带下等症,常与茯苓、猪苓、车前子等配伍;治泄泻及痰饮所致的眩晕,可与白朮配伍。

2、用于淋证,遗精:本品性寒,既能清膀胱之热,又能泄肾经之虚火,下焦湿热者尤为适宜。故用治湿热淋证,常与木通、车前子等药同用;对肾阴不足,相火偏亢之遗精、潮热,则与熟地黄、山茱萸、牡丹皮同用,如六味地黄丸。

泽泻食疗方

1、煲汤:白扁豆、薏苡仁各30g,猪苓、泽泻各12g,红枣5个,猪骨500g,生姜适量。各材料分别洗净,药材浸泡,红枣去核,猪骨砍成段,一起下砂锅,加水适量,武火煮沸后转文火煲约1.5~2小时,加入盐等调味即可,此为3~4人分量。具有清热、渗湿、滋润、补益等作用。

2、消脂汤:党参15g,车前子9g(用无纺布袋包好)、泽泻9g,山药12g、山楂6g、瘦肉80g。各材料洗净后放入砂锅,加水适量,武火煮沸后转文火炖1.5-2小时,调味后即可食用。能降脂减肥,美容护肤。

如果觉得《【读中药故事 学中药知识】泽泻 28》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