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曲海】天桥艺人是怎样炼成的?(一)

【曲海】天桥艺人是怎样炼成的?(一)

时间:2021-02-12 13:05:52

相关推荐

【曲海】天桥艺人是怎样炼成的?(一)

署名及版权声明

北京南城的天桥在清末与民国期间曾经是北京城最繁华的地方之一,有“倾城车马下天桥,多少游人不忆家”之美誉,张恨水的《啼笑姻缘》等小说多有再现。尽管天坛、先农坛、琉璃厂、大栅栏、八大胡同、龙须沟等皆在其左右,但天桥因独特的个性,使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成为平民、贫民、孤儿、败落的荡子或身或心趋之若骛的场所。著名的社会学家李景汉曾把天桥称为“旧式的平民文化宫”,认为它象征了“东方的文化和中国人民杰出的智慧”,认为到天桥和在天桥的人更显露“原形”。①

光绪三十二年,天桥的高桥身被拆掉,改成了一座低矮的石板桥

在天桥吸引人的诸多因素中,艺人们精彩纷呈、惊心动魄的表演是最为主要的因素之一,也是天桥最具特色的所在,这些表演在“老北京们”的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至今依然是他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对这些表演事项本身已经有不少的文字、图片记载,但对这些名不见经传的表演者本身却少有关注。本文在笔者访谈的基础上,结合已有的文献资料,力图再现这些街头艺人学艺本身的生活,展示他们身份(identity)的建构(construction)与获得的过程。

一个人要取得在天桥撂地卖艺的资格,一般都要经历以下身份的再塑造(reaggregation)和认同的过程:拜师、学艺、摆知出师、异地演出的盘道、绰号的获得等。

拜师仪式

在天桥习艺的街头艺人中,无论是说唱艺人还是杂技艺人,不论是师传、家传或者区域综合型的,严格地讲,都有明晰的师承关系,且拜师仪式相近。对拜师的强调在于从艺者必须磕头拜师才算有了门户,才能得到同行的承认,出师后无论走到哪儿才敢大胆行艺,否则,会被同行戏称为“没爹的孩子”②、“海青腿儿”,为同行所不齿,排挤你、歧视你,禁止你演出,赶你走。因此,天桥街头艺人的拜师仪式特别隆重,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会邀请尽可能多的人参加拜师仪式。

拜师仪式对师父而言,有“添丁增口”之喜,也说明师父的能耐;对徒弟而言,他获得了新群体的初步认同;对同行而言,他们又多了一位同伴,这意味着他们所从事的行当的“魅力”,从而增强他们对本行当的信心并获得心理上的满足。1927年4月12日,评书艺人、北京评书研究社社长潘诚立收徒弟李豫鸣,在隆福寺宏升饭庄举行拜师仪式,前来贺喜的有50人之多。根据现在所能看到的照片,能辨明的说书艺人有高阔轩、陈士和、金杰郦、李万兴、品正三、廷正川、刘云清、连阔如、傅阔增、袁杰英、王杰魁等10多人。

虽然说书说相声的、变戏法儿的、唱八角鼓的、练把式的属不同行当,但因为在天桥撂地时圆脸(疑为“圆粘”)、打杵(打钱)均有说口(说辞),所以在拜师时,各门都要请一位师父参加,这既是天桥街头艺人不同行当之间的群内认同,也是对其表演上的姻缘关系的肯定。从而使拜师仪式这一民俗表演,不仅具有身份认同功能,也具有整合联谊功能。

以往拜师仪式的具体过程已无记录。但笔者意外获得1999年10月14日,集相声、数来宝、拉洋片于一身的老艺人王学智在他家中举行的收徒仪式的详细情况。仪式中师徒都穿长袍,据王学智和他的忘年交好友张卫东讲,该仪式完全严格地按照过去的模式进行的,兹陈述如下:

拜师前,先在王的客厅靠北墙正中的桌子上摆放好王学智师父高凤山的照片(相当于以往的神码,但既没有穷家门祖师爷范聃的牌位,也没有周庄王的牌位)和供品。供品包括面供和水果,如苹果、橘子、香蕉、葡萄、柿子等,皆取其吉利之意,如“平平安安”“世世有余”等。但一定不能用梨子,梨子只是中秋节时可作为供果,那时也不叫梨而叫“团圆果”。供品摆放随意,对女性也没什么禁忌。

一、仪式开始时,上首就坐,由年龄辈份最高的一位担任的主持人颂赞辞:“世人传艺兼传德,德艺二字难分割,有德乏艺难糊口,有艺无德人笑责。德艺双馨成杰俊,江湖中人但难得。先师开创张口饭,徒辈传承留艺德。”之后,由下首坐的王学智向自己师父的牌位行弟子礼,向师父禀明自己在收徒传艺:“恩师,孩儿王学智向你上香了。你在世的时候,孩儿没给你磕头,现在给你补上。”然后三叩首。

二、新拜师的徒弟跪下听宣,恭听家门大义,由主持人宣读,上一炷香念四句。家门大义如下:“打鼓宣教设孝 坛,讲孝谈忠劝世篇。彭祖洪武尊始祖,历代相传到今天。相声快板江湖艺,求生江湖数百年。学智今举收徒礼,源流师承应先谈。奶师叩拜高德亮,德魁曹师原在前。相声快板两门艺,二者兼学高凤山。高师也曾收徒辈,学智王姓艺双全,洋片学智亦久练,相声快板兼洋片。师承高氏徒学字,再传友字接学班。今日学智大喜日,收徒典礼在此间。就此举行拜师礼,拜帖一张献师前。”

三、徒弟宣读自己的拜师帖。如陈友全的拜师帖是:“久慕学智先生,精通相声快板洋片艺术,学生陈友全愿拜在先生门下为徒习艺,愿先生赐教。习艺期间一切听从先生教诲。如有不逊,敬请引保代诸师管教。空口无凭,立此为据。弟子陈友全敬上。”除徒弟各自名字之外,其他内容大致相同。

四、签字画押。主持人诵读赞辞:“大红拜师帖一张,一秉虔心写中央,今朝赐我江湖义,恩同再造记心房。”然后,请引保代师、徒弟签字画押或盖私章。

五、赐艺名,徒弟给师父磕头行礼。主持人宣读王学智给徒弟赐的艺名:“为师接过帖一张,重若千钧非寻常,友鑫友全和友才,闯荡江湖走八方。”然后,隆重的磕头行礼开始。每个徒弟手持一炷/支香,点燃,并排跪下。主持人颂道“一炷高香奉明王,留下板子万载长,江南江北四门祖,徒继前贤理应当。”随后,师父从 徒弟手中接过香插在香炉里,回转身面向徒弟。徒弟们就在主持人的指挥下一叩首。主持人在颂完“彭祖寿有八百春,二炉高香朝上焚,朱祖留名穷不怕,吃水不忘挖井人”后,徒弟们二叩首。主持人颂完“三炉高香谢师尊,高门真嫡传后人。再谢诸师引保代,江湖路上多赐春”后,徒弟们三叩首。

六、引保代三师就位,徒弟给引保代师叩头。引保代师分别给徒弟发话,引师韩萍说:“师父教你们得好好学,不然我这引师将来都得挨骂。”保师恩文通说,“要跟师父多学,要尊师,要珍惜机会好好学。”代师刘树江说:“今天拜师就算比较简单的了,当然也算非常隆重了。我拜师时要比这复杂严肃的多,是磕头顶大帖。现在是新社会了,不要动辄就讲什么江湖义气,不要轻易用咱们的‘春点子’,有用的才说,学艺就好比是登云梯,要一步一步地、扎扎实实地学。”

七、业师王学智向在坐的人介绍自己新收徒弟的情况。完后,大家围聚就餐,谈天说地。至此,拜师仪式过程完毕。

引保代三师一般都是师父给徒弟找好。因为是师父找,所以一般都找与他自己平辈或关系特别亲近的同行当的艺人,有时也找不同行当的艺人。一般最初的介绍人一定是学艺之人自己找,最初的介绍人与引师不存在完全叠合的关系。引师必须出现在拜师仪式上,而且在艺人将来的从艺生涯中有一定的影响。

用关学曾的话说,被找的那些人也愿意,因为他们也有机会可以一起聊聊。主持人的身份要复杂些,有可能是饭庄的老板,也有可能就是引保代师中的某一位,或者是某个班社的班头, 或者前述三重身份兼有。虽然也存在象高凤山这样无依无靠的孤儿就自己直接求乞“曹麻子”曹德魁收他为徒的情况,但这只是极个别的现象。

拜师仪式举行的时间、地点,一般都是由师父定的。时间要么与师父的生日重合,要么就是另外的喜庆吉利的日子,地点一般都在饭庄,当然也有在家里的。如果是 在饭庄,仪式一般在上午八、九点开始,中午一、二点结束。如果是在家里,一般就在晚上进行了。很明显,前者的声势要相对大得多。究竟怎么办,要根据师徒双方的具体情况而定的,并无完全确定模式。以前在举行拜师仪式时,师父或者师母要将本行当的道具赐给徒弟一套,如说书艺人用的醒木、手巾、扇子,说相声用的装白沙子的布袋。当然,有的是徒弟自己就准备好了的,也有的说是道具是徒弟出师时由师父赐予。

解放后50年尚有如此琐细、完整的仪式,我们可以推想清末民初拜师仪式的大体情况。拜师仪式中,听家门大义,读拜师帖,听引保代诸师的训示和庄重的焚香叩 首都是对徒弟一个不断重构和再塑造的过程。正如刘树江所说,以往的拜师仪式要比这严肃复杂的多,这尤其体现在拜师帖的内容上。

拜师帖又称门生帖、写字或字据,常见格式如下:

“师道大矣哉,入门授业投一技所能,乃系温饱养家之策,历代相传,礼节隆重。今有 XXX(师赐艺名XXX)情愿拜于XXX门下,受业学演XX。X年期满,谢师效力X年。课艺期间,收入归师,吃穿由师供给。自后虽分师徒,谊同父子,对于师门,当知恭敬。身受训诲,没齿难忘。情出本心,绝无反悔。空口无凭,谨据此字,以昭郑重。”下面是艺徒签字画押,引保代师签字画押。X年X月X日立。有的还写有“死路生理,天灾人祸,车轧马踏,投河觅井,悬梁自尽,各听天命,与师无涉。中途辍学,赔偿X年膳费”。③

现在还能看到的1949年6月佟大方的拜师帖就是活的证据。

可见,拜师字据一般都说明了拜师学艺的正当性,规定了授业内容、学艺期限、收入分配方法及应负担的责任,承认了师父的绝对权威。同时,也隐示了师徒之间既 如父子、又如主仆的复杂关系。而含有“投河觅井、悬梁上吊,各听天命,与师无涉”之类字句的拜师字据更近似于被卖身到妓院作妓女的卖身契。

有了这样的字据,究竟是因何原因,徒弟觅死,与师无涉,师父可置身事外。而对把自己幼子/女送去学艺的父母来说,究竟孩子将来如何,只有听天由命了。对于尚是幼童的徒 弟来说,或许他已知晓学艺的辛酸,但多数是把希望寄予在将来有一天,能像师父那样挣钱就行了。另外按关学曾的回忆,在正式拜师仪式举行之前,要把字据先写好,在“写字”时,引保代师都得在场,当徒弟的要先给这些师父一一磕头。

字据是徒弟和师父关系的重要凭证,所以师父把字据看得非常重。如果徒弟要回字据或者师父将字据归还徒弟,就意味着师徒关系的终结。在街头艺人这个另类社会中,字据就好像是主体社会具有法律意义的合同,有明显的约束力,而且在街头艺人中,字据具有多重的文化内涵。因为每一位艺人自己的字据规定了每一位艺人的辈份乃至于名字,字据既是自己身份的标志象征,又表明了与其他艺人的关系和自己在一个行当中所处的位置,所以字据的习惯性约束力无疑强化了街头艺人之间的整合与链条关系。字据既是街头艺人自我强化与认同的手段,同时也成为这种认同与强化的标志。

如果师父这个人本身比较好,或者徒弟与师父之间存在一定的亲属关系,那么拜师仪式与字据要相对平和的多。比如“三蘑菇”常宝霆(相声艺人常连安的三儿子) 拜郭荣起为师时,同时还有杜三宝也拜郭荣起为师,因为郭荣起的妻子就是三蘑菇的姨(应为姑,疑原文有误)--相声艺人常连安的老妹妹,再加之杜三宝的父母 (父亲杜茂田是弦师,母亲筱月楼是二三十年代有名的说唱艺人)与郭荣起的关系特别亲近,是多年的老关系,所以这次拜师仪式是在相当轻松的气氛下进行的。

另外,也有师父向徒弟的父母许诺的情况,比如说保证徒弟将来能学到什么程度,将来每天可以挣回多少钱来。关学曾拜常德山为师时,常德山就向关的父母许诺保证这孩子将来每天能拿回一个大洋来。如果徒弟家特别的贫穷,或本身就是孤儿,再加上年龄、亲属关系等方面的原因,拜师的仪式会出现许多变通方式。

徒弟拜师有有拜师仪式与无拜师仪式的分别,前一类又包括3种:1、授业,即“入室弟子”,自幼拜师学艺;2、“拜门儿”,即“带艺投师”,在原有基础上受些指点,如侯宝林后来拜相声艺人“大面包”朱阔泉为师,高凤山后来拜相声艺人高德明,朱国良后来拜杂技艺人刘景斋就属此种情形;3、“代拉师弟”,指艺人由于年龄或其他原因,不便直接将投师者收作自己的徒弟,就以替师父收徒弟的名义,将此人收为弟子,如“小蘑菇”常宝堃的父亲常连安就是在“小蘑菇”拜张寿臣为师的同时,被张寿臣收为代拉师弟。

无拜师仪式的拜师也有两种情形:1、口盟,又称“寄名”,只凭一封信或一句话就算某老师的弟子了,如王学智拜高凤 山,高凤山拜曹德魁;2、“私淑弟子”,这种情况指某人特别喜欢某人的演技,由于种种原因,无法举行拜师仪式正式拜师学艺,只好借观摩他人演出之机,偷偷 用心学习,后来学得活灵活现,惟妙惟肖,遂自称是某某的私淑弟子,如王学智自称是“小金牙”罗沛林的私淑弟子,“天桥的马连良”梁益民被称为是马连良的私淑弟子等。

注释:

① 李景汉《人民首都的天桥·序》,见《人民首都的天桥》张次溪著,中国曲艺出版社。

② 那时师徒关系是“一朝为师,终身为父”,徒弟有为师父养老送终的义务。这在不少的街头艺人中都得以实施,并且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谁要是不尊敬师父,哪怕是师父不好,都会遭到同行人的耻笑。除了三节两寿到师父家探望送礼,尤其是为孤寡的师父养老送终是艺人尊师的主要表现,并且被徒弟看作是莫大的荣耀和 自豪的事情。孟继永和南城丐李都是独身艺人。孟继永一直和朱国良一家人生活在一起,是朱国良的母亲--朱寿山的妻子带着儿子们为孟继永送终的,而且是送回 孟继永的老家安葬。王学智在七十年代初,在自己也极端贫困的情况下,从北京城里接来了他的数来宝师父--南城丐李,每天将师父背进背出并送终安葬。

③ 参照《中国曲艺志·北京卷》第550页、551页,《中国曲艺志》编辑委员会编;连阔如:《江湖丛谈》第335-336页、332-334页,当代中国出版社;张次溪:《天桥一览》,中华印书局。未完待续(

③ 参照《中国曲艺志·北京卷》第550页、551页,《中国曲艺志》编辑委员会编;连阔如:《江湖丛谈》第335-336页、332-334页,当代中国出版社;张次溪:《天桥一览》,中华印书局。未完待续(来源:中华相声网,作者:岳永逸,原题:天桥街头艺人身份的建构与获得,选自《北京档案史料》2002年第1辑,文字扫描校对:相声仓库管理员,长城曲艺网··小楼编辑校对)

如果觉得《【曲海】天桥艺人是怎样炼成的?(一)》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