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易经百日——易经是什么

易经百日——易经是什么

时间:2020-10-20 12:29:59

相关推荐

易经百日——易经是什么

易经百日——易经是什么

炳岐

一个自出生就双目失明的人无疑是不幸的,在五官健全的人眼中,大自然五彩斑斓,人间景观精妙绝伦。无论物质世界的色彩多么美轮美奂,璀璨夺目,从未见过光明的盲人世界里,从来没有真正的感知和分辨,这不能不说是一种人生的遗憾。

庆幸没有进入“无明”的我们,似乎都很自信地看到这个切实的世界。“眼见为实,耳听为虚”,是大多数人观察和了解世界、判断和衡量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准。以物质为世界本源,以科学为根本世界观。

“我失骄杨君失柳, 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 问讯吴刚何所有, 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 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 忽报人间曾伏虎, 泪飞顿作倾盆雨。”这是毛泽东写于一九五七年十一月的一首诗词——《蝶恋花.答李淑一》 。极致的浪漫豪迈,天上、地下任翱翔,读来感染至深,堪称千古绝唱。其中“重霄九”即九重霄,指天的最高处。

“九重天”指天有九霄,神霄 、青霄、碧霄、丹霄、景霄、玉霄、振霄、紫霄、太霄。“九重天”是数量词,九重天中的九,是数字单数中最大的数字,有“极限”之意。

唐张鷟《朝野佥载》卷六引宋善威诗:“月落三株树,日映九重天。”

中国古代神话认为天有九重。

《封神演义》第二回:“愁云直上九重天,一派败兵随地拥。

关于九重天,正式的中国古典文献也有详细记载。

《太玄》曰:有九天,一为中天,二为羡天,三为从天,四为更天,五为晬天,六为廓天,七为咸天,八为沈天,九为成天。又曰:天以不见为玄。

《正义太玄经》云:“九天谓一为中天,二为羡天,三为从天,四为更天,五为晬天,六为廓天,七为咸天,八为沈天,九为成天。”

《尔雅》曰:穹苍,苍天也,春为苍天,夏为昊天,秋为旻天,冬为上天。

《吕氏春秋》曰:天有九野,何谓九野,中央曰钧天,东方曰苍天,东北曰变天。北方曰玄天,西北曰幽天,西方曰皓天,西南曰朱天,南方曰炎天,东南曰阳天。

《淮南子·天文训》:“天有九重。“

《淮南子》云:“中央曰钧天,东方曰苍天,东北旻天,北方玄天,西北幽天,西方魭天,西南朱天,南方炎天,东南阳天”也。

也并非只有中国人这么讲,西方世界同样有过九重天的说法。

但丁写的《神曲》中有第一重月天到第九重水晶天的说法。

第一重天——月天,居住着信仰不坚定的灵魂。

第二重天——水星天,居住着为追求世上荣耀而建功立业的灵魂。

第三重天——金星天,居住着多情的灵魂。

第四重天——日天,居住着智慧的灵魂。

第五重天——火星天,居住着为信仰而战亡的灵魂。

第六重天——木星天,居住着公正贤明的灵魂。

第七重天——土星天,居住着隐逸默想的灵魂。

第八重天——恒星天,代表基督的胜利,对玛利亚的赞美。

第九重天——原动天(水晶天),代表天使的凯旋。

此外,还有超越时间空间的净火(即上帝所在的严格意义上的天国)。

上面这些似乎扯闲篇,跑题了。

非然,学习易经是绕不过这个九重天的。我们在所处的这个三维时空里,我们依于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所认识的色声香味触法之”六尘“,也叫“六境”,进而生成的”六识“,各种思维尽管如此之多,却始终围绕在”眼见为实,耳听为虚“这个圈圈里。

实际上,无明是人注定要进入的,原因在于偏见。

让大家了解九重天并开始思考我们曾经的诸多惯性思维,最好怀疑,以此踏上易经学习之路。

用现代科学体系的语言讲,就是多维空间和多维世界。其实已经有科学家开始认识和提出这个”九重天“,有非常系统的理论。看来,我们所理解的科学也并非真正的科学。

国际上一些处于科研前沿的科学家在科研实践中,”科学地“发现新的存在和应用,却苦于暂时无法用已有的科学理论解释,甚至出现证明已经有着无数应用的原有理论是错误的,与新发现的规律相矛盾。那些善于积极深刻思考的部分科学家们认识到先前曾经“颠扑不破”的理论只能在三维、四维空间是正确的,意识到人类目前依靠科学的体系认识世界也是非常有局限性。于是一些科学家通过思考”空想“并建立相应数学理论模型中的“多维空间”标准。

多维时空标准模型,当今世界流行11维时空的说法。这里大家有必要阅读一下《多维空间》这篇文章。

大家注意一下,文章中在第九维空间后,十维空间里已经没有实体的物资了。了解一些佛学、道学的朋友们会想到什么?

佛陀、太上老君在“九重天”之外等待着我们,同时自性之佛,自性之道却从未远离我们,而我们却因无明而浑然不知。

那么,易经到底是什么?

经,字面上讲,最原始的意思是织布机上的纵线,是确定布的宽度的标准。后引申为标准之意。

经者,常也。 经,就是“总这样”,叫“经常”;也是“不会变”,叫“恒常”。 古人所谓“经”,就是永恒真理,刘勰的《文心雕龙》称之为“恒久之至道”。既是永恒真理,即颠扑不破,字字珠玑句句真理,刘勰称之为“不刊之鸿教”(一个字都动不得的伟大教导)。也就是绝对真理。这些永恒真理和绝对真理写成书,就叫“经”。

《易经》是经,而且是群经之首,设教之书,大道之源。其揭示的是宇宙的根本规律。从古代中国历代国家、王朝确立为经开始,无论如何增减,均把《易经》列为群经之首。

从汉朝以《易》、《诗》、《书》、《礼》、《春秋》确立”五经“开始(汉武帝“独尊儒术”,《易经》被尊为六经之首。),经历唐朝”九经“(唐朝时,《春秋》分为“三传”,即《左传》、《公羊传》、《谷梁传》;《礼经》分为“三礼”,即《周礼》、《仪礼》、《礼记》。这六部书再加上《易》、《书》、《诗》,并称为“九经”,也立于学官,用于开科取士。),晚唐的”十二经“(唐文宗开成年间,在国子学刻石,除了“九经”之外,加上了《论语》、《尔雅》、《孝经》。),五代《十一经》(五代十国时后蜀国主孟昶刻“十一经”,收入《孟子》,排除《孝经》、《尔雅》。),直到南宋的《十三经》(南宋时《孟子》正式成为“经”,和《论语》、《尔雅》、《孝经》一起,加上原来的“九经”,构成“十三经”。),虽历经不同历史时期王朝确立经书的裁减增补变化,均未撼动《易经》群经之首的地位。

魏晋“新道家”多谈玄,亦将其列为“三玄”之首。若无《易经》之启发,“北宋五子”的学问几乎不能成立。

《四库全书总目·经部易类小序》中说:“又《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音员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而好异者又援以入《易》,故《易》说愈繁。”

一代开宗大师、现代新儒学思潮的哲学奠基人,国学大师、新儒家开山祖师熊十力言:“中国一切学术思想,其根源都在《大易》,此是智慧的大宝藏。”

《易经》一般特指《周易》,是一部渊源邃古、博大精深的哲学著作,《三易》之一。或认为易经即三易,而非特指周易。

《易经》源于河图洛书(河图洛书是太极、八卦、周易各类之源),从伏羲创造八卦,彭祖创术数,黄帝时期二臣“容成作历,大桡作甲子”,青乌子堪舆集学,黄帝创《归藏易》,神农氏创《连山易》,”尝百草,始有医药“,灵山十巫医药、占卜、炼丹鼻祖,卜筮创始者占星家巫咸,年节日由来者巫贤创《万年历》(太阴历),周文王被囚羑里,演八卦,研《易》,将其规范、条理化,撰卦辞、爻辞,创《周易》。文王第四子,武王之弟周公姬旦把文王未完成的半部《周易》续写完整。最终使《周易》成为诸子百家之源。

老子受《易经》成卦原理思想影响,后函谷著书《道德经》(《老子》),将易经的思想精华融入《道德经》中,成为道家学派创始人。他的学说直接影响道教的产生,道教奉老子为道祖,尊称老子为太上老君,以老子所著《道德经》为根本经典。其思想被庄子所传承,并与孔子所创儒家和后来的佛家思想一起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核心。《道德经》、《易经》和《论语》是对中国人影响最深远的三部思想巨著。

孔子“老而好易”,作《易传》,即《十翼》,是解释《周易》的著作,共有十篇,故称《十翼》。“孔子见老聃归,三日不谈。”,“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

孔子七十二贤弟子之一商瞿,喜好《易经》,孔子传授之。商瞿卜易灵验如神。商瞿将《易经》传给楚人子弘。从此《易经》传丁后世儒者,传八代至汉川人杨向。至汉代以易学入仕者众。

战国时期道家、纵横家的鼻祖鬼谷子,长于持身养性,精于心理揣摩,深明刚柔之势,通晓纵横捭阖之术。因常入山采药修道。隐居鬼谷,故自称鬼谷先生。他是先秦诸子之一,纵横家之鼻祖(也是道家、兵家的著名代表人物之一)。他通天彻地,兼顾数家学问,人不能及。一是神学,日星象纬,占卜八卦,预算世故,十分精确;二是兵学,六韬三略,变化无穷,布阵行军,鬼神莫测;三是游学,广记多闻,明理审势,出口成章,万人难当;四是出世学,修身养性,祛病延寿,学究精深。有四大弟子孙膑、庞涓、苏秦、张仪。

以“师旷之聪”闻名于后世的师旷,民间有许多师旷奏乐的神异故事。师旷通星算于音律之中,能吹律听声预知吉凶。考钟吕以定四时,无毫厘之异。究天人之机,通古今之变。被尊为盲人算命的祖师。

黄石公,齐国人,齐亡后避难迁居下邳。世人称“圯上老人”、“下邳神人”。是秦末汉初的五大隐士之一。被道教纳入神谱。他通晓天机、地脉、人道之学。是风水学史上的开山鼻祖。撰武经七书之一、我国古代第一部专门从战略上论兵的兵书《黄石公三略》。授张良天书,助刘邦开汉立国。

夏有《连山易》,商有《归藏易》,到周代有《周易》。“易”有三种含义,一是变化,即世间万事万物的无穷变化;二是“简易”,即以简单诠释复杂、“以六爻穷变化”;三是“不变”,即永恒不变。“易”为夏、商、周三代王室卜官所掌管。

《易经》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 。《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卜之用。

《周易》没有提出阴阳与太极等概念,讲阴阳与太极的是被黄老道家与阴阳家所影响的《易传》。《传》包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统称《十翼》》,相传为孔子所撰。

春秋时期,官学开始逐渐演变为民间私学。易学前后相因,递变发展,百家之学兴,易学乃随之发生分化。自孔子赞易以后,《周易》被儒门奉为儒门圣典,六经之首。

儒门之外,有两支易学与儒门易并列发展:一为旧势力仍存在的筮术易;另一为老子的道家易,易学开始分为三支。

从易学发展史上看,先秦易学发展到老孔时代,形成了道家易、儒家易及术家易三支。其後秦始皇焚书,易以卜筮之书独存,然易学至此盛极而衰。三支易学的这一总趋势,到先秦以下乃由隐而显:透过淮南子,道家易的趋势明朗化;透过董仲舒的春秋繁露,儒门易的趋势明朗化;透过占断灾异之学,术数易的趋势明朗化 。

《四库全书总目》将易学历史的源流变迁,分为“两派六宗”。两派,就是象数学派和义理学派;六宗,一为占卜宗,二为禨祥宗,三为造化宗,四为老庄宗,五为儒理宗,六为史事宗。

《易经》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内容丰富深邃,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哲学巨著,历经七千多年的历史至今经久不衰,奠定了中华文化的重要价值取向,开创了东方文化的特色,对中华文化产生不可取代的重要价值和巨大影响。

《易经》的思想智慧已经渗透到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它的内容极其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无论孔孟之道,老庄学说,还是《孙子兵法》,抑或是《黄帝内经》,《神龙易学》,无不和《易经》有着密切的联系。 《黄帝内经》是元素论五行文化和阴阳文化结合的典范,成就大易“医病”;思孟学派的《五行》是德性论五行文化与阴阳文化融汇的渊薮,成就大易“医人”。大易医国、医人、医病。

“世之显学,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自孔子之死也,有子张之儒,有子思之儒,有颜氏之儒,有孟氏之儒,有漆雕氏之儒,有仲良氏之儒,有 孙氏之儒,有乐正氏之儒。…… 故孔、墨之后,儒分为八,墨分为三,取舍相反不同,而皆自谓真孔墨。”

《易经》研究被称为“易学”,是一门高深的学问。《三易》在周朝不是随便可以见到,孔子在得到周易之后爱不释手,“孔子读易,纬编三绝,而为之传。”《易经》代代相传,释家林立,许多学者皓首穷经,考证训诂,留下了三千多部著作,蔚为大观。

《易经》历经数千年之沧桑,已成为汉族文化之根。易道讲究阴阳互应、刚柔相济,提倡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在五千年文明史上,汉民族之所以能够久历众劫而不覆,多逢畏难而不倾,独能遇衰而复振,不断地发展壮大,根源一脉传至今,与对易道精神的时代把握息息相关。

看看关于《易经》历代评价。

虞世南:不读易不可为将相。

毛泽东:中国古人讲“一阴一阳之谓道”,不能只有阴没有阳,或者只有阳没有阴,这是古代的两点论,形而上学是一点论……

郭沫若:《易经》是一座神秘的殿堂。

冯友兰:《周易》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东方的,更是世界的,不仅是古代的,也是现代的,更是未来的。

南怀瑾:我始终怀疑《易经》的文化是上一个冰河时期留下来的,不是这一个冰河时期的产物,因为它的科学、哲学的道理太高明了。

张协和:近代学者由于易理之启示获得诺贝尔奖金者已有四:德国汉森堡,其论文为《测不准原理》;丹麦之玻尔教授,其论文为《相生相克原理》,并在庆祝酒会上以太级八卦纪念章赠人;中国杨振宁、李政道,其论文为《不对等定律》,并自称得之易经之启示。今后由此书而得奖者,当犹有其人,愿周易学者多为现代科技服务。

爱因斯坦:“西方科学家做出的成绩,有不少被中国古代科学家早就做出来了。这是什么原因呢?原因之一是古代科学家自幼学习《周易》,掌握了一套古代西方科学家们不曾掌握的一把打开宇宙迷宫之门的金钥匙。”

李约瑟认为易经的太极图显示了宇宙间力场的正极和负极的作用:“中国文明在科学技术史中曾起过从来没有被认识到的巨大作用。”

黑格尔:“《易经》代表了中国人的智慧。就人类心灵所创造的图形和形象来找出人之所以为人的道理,这是一种崇高的业。”

荣格:谈到世界人类惟一的智慧宝典,首推中国的《易经》,在科学方面,我们所得出的定律常常是短命的,或被后来的事实所推翻,惟独中国的《易经》亘古常新,相距六千年之久,依然具有价值,而与最新的原子物理学颇多相同的地方。

《易经·系辞》云:“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

阴阳五行,天人合一,格物致知。以此作为我们学习《易经》的开始和结语。

附:参考阅读

多维空间

标准模型

多维时空标准模型,当今世界流行11维时空的说法。

首先,应先思惟何谓空间,不能被感知的仅停留在概念范畴的应否被定义为空间? 其次,将“多维”这个概念加到“空间”前是否合理?仅停留在空想或数学理论模型中的“多维空间”对人类来说有实证意义吗?可以有“多维”的概念,但“多维”的还是空间吗?

11维时空模型

熟知维数

0维:没有长宽高,单纯的一个点,如奇点(一个无限小的点)。

一维:一维空间只有长度。

二维:二维空间平面世界,只有长度和宽度

三维:三维空间长宽高立体世界我们肉眼亲身感觉到看到的世界三维空间是点的位置由三个坐标决定的空间。客观存在的现实空间就是三维空间,具有长、宽、高三种度量。数学、物理等学科中引进的多维空间概念,是在三维空间基础上所作的科学抽象。

四维:四维空间一个时空的概念。日常生活所提及的“四维空间”,大多数都是指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在他的《广义相对论》和《狭义相对论》中提及的“四维时空”概念。我们的宇宙是由时间和空间构成。时空的关系,是在空间的架构上比普通三维空间的长、宽、高三条轴外又加了一条时间轴,而这条时间的轴是一条虚数值的轴。根据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相对论所说:我们生活中所面对的三维空间加上时间构成所谓四维时空。

理论维数

五维:从我们这个宇宙大爆炸开始到某个可能的结果,这段时间上的持续叫四维,而在这个四维时间线上任何一点都有无限种发展趋势。这样从四维上的某一点分出无限多的时间线,构成了五维空间。

六维:五维空间上两条时间线如同二维空间(如报纸上的两个对角点)不能直接到达,而把报纸对折就可以直接到达报纸上的对角点。在六维空间中正如把二维空间弯曲一样,五维空间也可以弯曲,产生了六维空间,在六维空间中可以直接到达五维时间线上的任意一点。

七维:七维空间包括了从宇宙大爆炸开始到宇宙结束,所有空间维,所有时间维上的所有可能性,以及在任意两点直接到达的可行性。五维空间是某一点产生无限个发展趋势,七维是所有点即无限点上产生无限个时间线。

八维:在七维空间上已经描绘了我们这个宇宙中从始到终,所有空间维,所有时间维,八维是什么呢?对了,还有一个可供操作的点,那就是大爆炸这个点,八维空间中包括了从大爆炸处产生的无限多个宇宙,这些宇宙中有不同的物理定律,不同的引力常数,或许有没有万有引力、光速是否相同也说不定。

九维:九维空间则是八维空间的弯曲,在八维空间中,不能直接在各个宇宙中到达不同的两点,而九维空间中则可以在八维空间中的两点间直接到达。

十维:根据超弦理论,最小粒子不是实体的物质,而是由不同振动频率的超弦形成的物质,不同的频率产生了不同外在表现。在十维空间中,已经没有物质了,只存在不同振动频率的弦。在十维空间中一切皆有可能。

十一维:十一维空间,是由十维空间加上记忆和感知构成,爱因斯坦认为记忆是可延伸且具有弹性的,而感知是存在于时间、空间、记忆之外的。超弦理论的十维空间之后,推出了十一维空间的超膜理论。总之,十一维空间是由时间、空间、记忆与感知构成的。

国际上的科学家们通过思考”空想“并建立相应数学理论模型中的“多维空间”,尚不能被感知的仅停留在概念范畴的应否被定义为空间?

维的定义

一维是线,二维是面,三维是静态空间,四维是动态空间(因为有了时间)。

我们在物理学中描述某一变化着的事件时所必须的变化的参数,这个参数就叫做维。几个参数就是几个维。比如描述“门”的位置就只需要角度所以是一维的而不是二维。

简单地说:0维是点,没有长、宽、高。一维是由无数的点组成的一条线,只有长度,没有宽、高。二维是由无数的线组成的面,有长、宽没有高。三维是由无数的面组成的体,有长宽高。维可以理解成方向。

因为人的眼睛只能看到三维,所以三维以上很难解释。正如一个智力正常,先天只有一只眼睛,一只耳朵的人(这样就没有双眼效应,双耳效应),他就很难理解距离了,他很可能认为这个世界是2维的。

人类只能理解到3维,所以后面的维度可以通过数学理论构建,但要仔细理解就很难。在量子力学,当今仍在建立的膜理论,认为世界是11维的。

存在意义

科学家们通过理解宇宙的空间有更多维存在,再回过来看相对论与量子理论是如何产生矛盾的,就很容易理解了:这两个理论在日常的三维空间里是不可能统一的,它们的矛盾是必然的,只有在高维空间里才能得到统一。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点,我们可以举一个三维世界和二维世界的例子。我们首先假设有一些生活在二维平面世界的生命,它们的世界里只有长和宽,根本无法理解第三维——“高”这一维。因此,它们对三维世界的感知只限于三维物体在平面世界的投影,或者三维物体与平面世界的接触面,试想一想,一个平面生命怎么能够通过投影来想象三维物体的丰富性和完整性呢?当三维物体与平面世界接触时,三维物体在平面世界上的零碎片段,比如一张桌子的四根脚柱、人印在地面上的两双鞋印,更让平面生命摸不着头脑——这些拼不到一起的碎片究竟意味着什么呢?它们不能想象,四片互不相连的印迹怎么会构成一张完整的桌子呢?那断断续续的鞋印上怎么会有一双完整的鞋呢?而且,鞋的上面竟然还有一个更加完整的人!用二维的眼光来打量这些碎片,你永远不可能将它们拼成一个整体。

于是有一天,一个足智多谋的平面生命偶然想出一个绝妙的主意。它宣布,平面世界之外还有一个“向上”的第三维,如果顺着这些碎片“向上”看,其实碎片是一个完整的整体!这真是个惊人的见解,大多数平面生命都困惑不解。

相对论和量子理论的遭遇与这种情况非常相似,在我们的三维空间里,它们就像两块互不相干的碎片,永远也拼合不到一起。但把空间“向上”抬一抬,把宇宙变为十维空间,相对论和量子理论这两块看似互不相干的碎片就会令人震惊地结合得天衣无缝,成为一个更完整的理论大厦的两根互相依存的支柱!虽然我们在三维空间中无法想象和描述一个多维的空间,但我们却能通过复杂的数学方程推导出它的存在。

宇宙大爆炸

在宇宙的极早期,它诞生的10^-43秒内,它的直径仅有10^-33厘米,含有丰富的十维空间,所有的空间维度平等地卷缩在一起。在那样的空间中,宇宙的能量极高、温度极高,所有四种力都融为一体,相对论和量子理论可以归结为一个理论。

但是,这样高维度、高能量、高温度的空间是极不稳定的,就像胀气太多的气球,于是大爆炸发生了。维度被解散、能量发散、温度降低。三维的空间和一维的时间无限延伸开来,逐渐形成了我们今天可感知的宇宙;而另外六维的空间则仍然卷缩在普朗克尺度(即10^-33厘米)以内。

当宇宙处在10^32K这样极高的温度(这温度比我们得到的太阳的温度高10^26倍)时,引力与其他大统一力分离开来,引力随着宇宙的膨胀而不断延伸成长成力,随着宇宙进一步胀大和冷却,其它三种力也开始破裂,强相互作用力和弱—电力剥离开来。

当宇宙产生10^-9秒之后,它的温度降低到了10^15K,这时弱—电力破缺为电磁力和弱相互作用力。在这一温度,所有四种力都已相互分离,宇宙成了由自由夸克、轻子和光子组成的一锅“汤”。稍后,随着宇宙进一步冷却,夸克组合成质子和中子。它们最终形成原子核。在宇宙产生3分钟后,稳定的原子核开始形成。

当大爆炸发生30万年后,最早的原子问世。宇宙的温度降至3000K,氢原子可以形成,其不至于由碰撞而破裂。此时,宇宙终于变得透明,光可以传播数光年而不被吸收。

在大爆炸发生100至200亿年后的今天,宇宙惊人的不对称,破缺致使四种力彼此间有惊人的差异。原始火球的温度已被冷却至3K,这已接近绝对零度。

这就是宇宙的演变史,随着宇宙的渐渐冷却,力将解除相互的纠缠,逐步分离出来。首先引力破裂出来,然后强相互作用力,接着弱力,最后只有电磁力保持不破缺。

使用几何体系是人们使用图形形象的描述运动的一种方法。在几何图形中,使用独立变量的个数称为维数。描述一个物体,三维也就够了,不需要第四维。更不需要多于四维的维度。当一个物体的形态不随着时间变化时,一个物体的运动就可以简化为二维,一个空间维,一个时间维。如果物体的形态随着时间变化,可以使用第四维vt,但不能使用ct,因为物体的运动速度不都是光速不能把所有的物体运动速度都说成光速。在所有几何体系中,只有欧氏几何的坐标轴是平直的,三维只在坐标原点有个交点,推广到四维,同样应该是这样。虽然弯曲的坐标轴可以方便的表示物体的运动,照样不是可取的。因为结果不是唯一的。坐标轴是比较基准的图上显示,是不能随意选取的。

空间裂缝

超弦理论还给我们带来一个更加令人震惊的结果:我们的空间结构居然是离散的,而不是连续的!在我们的日常经验中,空间和时间总是无限可分的,但事实却大谬不然。空间和时间都有自己的最小值:空间的最小尺度为10^-33厘米,时间的最小值是10^-43秒。因为当空间小到10^-33厘米后,时间和空间就会融为一体,空间维度就会高达十维,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空间还能分割,那也是我们现在所不能了解的了。

事实上,量子理论就是关于“离散的量”理论,“量子”一词的含意就是“一个量”或“一个离散的量”。早在1900年,量子理论刚诞生时,科学家们就发现,在微小的粒子世界,能量是一份一份发出的,而不是连续发出的。就像人民币的最小单位是“分”,乒乓球只能一个一个地买,而不能半个半个地买,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关于事物不可无限分割的例子。

虽然当时科学家已经知道了粒子能量的不连续性,但他们却不知道为何有这种不连续性,只是被迫接受而已。但我们都知道了,这与空间的不连续性密切相关。正是由于空间有最小的、不可分割的单位,才会影响到基本粒子的能量发射方式。

所以,我们基于时间和空间是连续的旧理论必须被抛弃,在普朗克尺度下,弦是一段一段的,开弦就是一段线,闭弦就是一个圆圈,每一个弦片携带的都是一份一份的动量和能量。

空间具有一个最小的、不可分割的值,这个不可思议的现象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呢?我们很容易想到:我们宏观的空间结构是由一份份最小的空间包组合起来,在这一份份的空间包中间,极有可能存在着我们无法探测的空间裂缝!所谓“虫洞理论”中在空间中凿开一个洞口的设想,从理论上来说真的是可行的,这就是寻找相邻空间包之间的裂缝,然后用难以想象的高能量轰开这个裂缝,一个虫洞就出现了!可以说,小小的十维空间包以及它们之间的裂缝存在于我们空间的每一个角落,只要我们有足够的能量,我们可以在任何地方凿开一个虫洞。

大统一宇宙理论

今天,我们深深知道,浩瀚宇宙中所有纷繁复杂的现象都可以追溯到同一个源头,人类发现的大大小小的规律最终都可以被一个根本的规律所囊括。为了理解这一点,我们以地球生命的发展为例:我们人类不同的人种都可以追溯到同一个起源,而人、猩猩、猿猴又可以追溯到同一个祖先,以此类推,所有的哺乳动物都拥有相同的祖先,所有的动植物也都拥有相同的祖先,最后,所有的生命都起源于同一个细胞——生命只有一个源头。

宇宙中所有星系的起源也同样能够追溯到同一个源头,太阳系中的星体都起源于同一个星云,所有的星云都起源于相同的分子,所有的分子都由那几百种基本粒子演变而来。这样,顺着时间之流一直向上溯源,我们终于来到了大爆炸开始的时刻,在这里,空间、时间和物质都是融为一体的,一切都归结为一点。

宇宙从同一点出发,经过了100多亿年的漫长岁月,进化出一个复杂多变的世界,但不管这个世界是如何千变万化,在所有现象的背后,都有一个最根本的规律在运行,这就是宇宙起点时的源头规律。这个规律就是一个包罗万象的规律——所谓“万物至理”即是如此。

这个“万物至理”的理论就是超弦理论,它建构了宇宙开始时刻的十维空间图象,随着十维空间的崩裂,超弦理论也分裂成两个理论——相对论和量子理论,此后,随着物质丰富性的增加,它们又分裂成更多的理论。今天,我们不断向上回溯,终于描绘出了宇宙大统一的图景——一个极具神秘色彩的十维宇宙。

如果觉得《易经百日——易经是什么》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