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清朝最后一个强盛的时期 官员们脸上还留有一些自信

清朝最后一个强盛的时期 官员们脸上还留有一些自信

时间:2021-07-29 01:45:47

相关推荐

清朝最后一个强盛的时期 官员们脸上还留有一些自信

约翰·汤姆逊(1837~1921),著名英国摄影师。1868年,汤姆逊来到中国香港,开始了解中国文化。1870年,他开始为期两年的的中国之旅,足迹遍布华东华北,拍摄了大量反映当时社会面貌的照片。尤其是他在北京以市井环境为背景拍摄的照片,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艺术内涵。

《晚清碎影:约翰·汤姆逊眼中的中国》一书,收集了大量汤姆逊拍摄的中国老照片。历史洞察家为了给大家更好地呈现晚清时期的街头生活景象,特意将此书的照片重新编排,分为多个主题,分期向读者展现最真实生动的晚清中国。

·百官·

汤姆逊在中国拍摄人像的时间主要集中在19世纪70年代初期。此时的中国正处于“同治中兴”时期,国家的经济、军事实力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这种状态反映在人像上就是此时的人们脸上还仍留有一些鲜活的表情——官员还有些自信,百姓还有些从容,女子还有些靓丽——与清末国民经济破产后人们麻木木讷的表情一对比,不禁令人唏嘘。

大清官员毛昶旭

摄于1871-1872年。毛昶熙,河南人,道光进士,同治元年随僧格林沁镇压捻军,授礼部侍郎,八年兼署工部尚书,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上行走。光绪八年(1882年)任兵部尚书。这是汤姆逊拍摄的几张总理衙门高官中少有的没有直视镜头的官员像。

可以看出,早年的征战还是在这位文官出身的大臣身上留下了一丝精悍和自矜的味道。

大清官员董恂

董恂,江都县人,时任户部尚书。还曾充殿试读卷,会试主考官。也曾入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作为全权大臣,与比利时、英国、俄国、美国等签订通商条约。

照片中的他虽然手持烟斗与折扇,但从衣着看来显然并不是天气炎热的季节。这也可以看出这位老夫子还是有些学究派头的。

恭亲王奕訢

恭亲王奕訢,道光帝六子,他是咸丰、同治、光绪三朝的名王重臣,晚清新式外交的开拓者,建议并创办了中国第一个正式外交机关。汤姆逊评价他,理解力快,广纳谏言,思想开放。照片拍摄于恭王府花园内的假山边。

总理衙门三满族大臣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是中国晚清主管外交事务,简称总理衙门。照片中三人从左往右为成林、宝鋆、文祥。成林当时还不到45岁,是总理衙门最年轻的官员。

晚清三大臣

左侧沈桂芬,江苏人,时任军机大臣,56岁;中间董恂,时任户部尚书,还是近代诗文家,他于同治三年曾翻译美国郎费罗的《人生颂》一诗,从而成为“具体介绍近代西洋文学第一人”(钱钟书语)。右侧为毛昶旭,时任工部尚书。他们三人此时还兼总理衙门大臣。

清代官员(北京,1869年)

这位手捧书卷,略带好奇与茫然的官员并没有留下姓名。但汤姆逊介绍说,正式场合,满清官员都要正襟危坐,说着正式的官话。

戴眼镜的官员与仆役

照片中的官员在构图上虽然是传统的中国特色,包括他手中的烟斗,几上的茶杯、茶壶和茶叶盒等,但从这位官员所翘二郎腿和仆人的姿势来看,汤姆逊正努力抓取人们生活中自然的一面。

室内站立的满族官员

从服饰中可以判断出照片中男子非富即贵,背景中还隐约可见他的仆人。当时眼镜还算是比较时髦的舶来品,也是财富和地位的象征。这种侧脸照相姿势并不是中国人的传统,男子努力想直视镜头,说明这是汤姆逊导演所致。

室内端坐的满族官员

这张照片中,男子坐了下来,并摆出了中国人传统的照相姿势。相比于汤姆逊拍摄的其他高官的照片,没有一张侧面照片,全是直视镜头的全身照。由此可以判断,此男子官位应远低于其他高官。

广东官员(广州,1869年)

这是汤姆逊作为肖像摄影师的代表作。虽然这位官员直视镜头,姿势也是正常坐姿,但他脸的一侧是有阴影的。这种西方很流行的明暗对比的技法在当时是不被中国人接受的。根据汤姆逊的记录,他是一名六品文官。

两广总督瑞麟(广州,1869-1871年)

瑞麟,叶赫那拉氏,满洲正蓝旗人,历官三朝,人称“瑞中堂”。他于1865年担任两广总督。

由于两广总督靠近香港,他们往往是欧洲人最熟悉的中国官员。瑞麟就和很多欧洲官员有不错的私交。汤姆逊拍摄的中国官员很多都着便装,表情轻松,可能摄影者更想从一个平常人的角度来发现他们的喜怒哀乐。

如果觉得《清朝最后一个强盛的时期 官员们脸上还留有一些自信》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