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雨水│雨水过 来喝茶

雨水│雨水过 来喝茶

时间:2022-10-07 13:41:29

相关推荐

雨水│雨水过 来喝茶

今天是小编宅在家里的第38天

从第不知道多少天起

小编开始对奶茶十分想念

眼看着解禁之日遥遥无期

小编只好打开家中书柜

翻出几本与茶有关的书籍

聊以解忧

(比如这本,图源网络)

一、茶之演变

其实在最早的时候,茶不叫茶,而是“荼”。茶的发现,通常被人们归结到神农氏身上。被称为“茶圣”的陆羽在《茶经》中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而这种说法也因民间传说而衍生出各不相同的故事。

有人认为茶是神农在野外用釜锅煮水时,刚好有几片叶子飘进锅中,煮好的水颜色微黄,饮之,甘甜止渴、提神醒脑,以神农过去尝百草的经验,判断它是一种药而发现的,这是有关中国饮茶起源最普遍的说法。

而茶的饮用方式,从古至今经历了三次演变。在这三次演变中,茶从饮品的配角逐渐成为主角,并最终从粗糙走向精细,乃至成为一种艺术。

煎茶

在此之前,先祖们对茶的食用尚处在生嚼或直接用水烹煮嫩叶的较为原始的阶段。约在秦汉以后,出现了将茶叶进行简单加工后再与葱、姜、橘子、盐等调料一并投入水中煎煮的“煎茶”。此时的煎茶虽然粗糙,但却是对茶叶进行加工后饮用的最早记载。而这种混煮的煎茶,如今仍作为一种传统保留在部分地区与民族记忆里。

到了唐代,陆羽在《茶经》中记录了煎茶技艺。唐代人民已经探索出了炒青法,煎茶时也不再是将各种调料与茶叶一起混煮一气,而是以滚水煮研成细末的烤茶。唐代煎茶是此后多种茶技艺的基础,也是茶叶加工技艺的雏形。

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欲煮茗饮,先炙令赤色,捣末置瓷器中,以汤浇覆之,用葱、姜、桔子芼之。

——魏·张辑《广雅》

点茶

到了唐宋时期,点茶开始流行。点茶起始于五代之前,盛行于唐宋。若说唐代点茶以技艺见长,那么宋代的点茶则以意境为上。点茶需先将饼茶碾碎,置碗中待用。以釜烧水,微沸初漾时即冲点入碗,冲水时需以茶筅(xiǎn)拼命用力打击,茶汤就会慢慢出现泡沫。宋代的斗茶之戏,便是以沫饽出现是否快,水纹露出是否慢来评定。沫饽洁白,水脚晚露而不散者为上。因茶乳融合,水质浓稠,饮下去盏中胶着不干,称为“咬盏”。

“钞茶一钱七,先注汤调令极匀,又添注入,环回击拂”“凡欲点茶,先须熁盏令热,冷则茶不浮”“茶少汤多则云脚散,汤少茶多则粥面聚”

——北宋·蔡襄《茶录》

泡茶

元代,人们已经开始普遍使用茶叶或茶末煎煮饮茶,过去常在茶饮中出现的调料逐渐退出舞台。这种简便、纯粹的“清饮”方式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到后来更是出现了纯粹的沸水冲泡法。这种技艺流传到明代,就形成了“泡茶”这种饮茶方式,这一冲泡形式也被我们一直沿用至今。

绮阴攒盖,灵草试奇。竹炉幽讨,松火怒飞。水交以淡,茗战而肥。绿香满路,永日忘归。

——明·陈继儒《试茶》

二、茶具演变

随着茶文化的发展,用于制茶、煮茶、品茶的器具也越来越多,它们并称为“茶具”,是我国传统器具中一个重要部分。

西汉辞赋家王褒《僮约》中有“烹茶尽具,酺已盖藏”一句,这是中国最早提到“茶具”的一条史料。

而茶具到底有多少种呢?现代考古也很难说清楚,但在《云溪友议》中,作者写道:“陆羽造茶具二十四事。”若以茶圣为标准,那么古代茶具当有二十四种之多。

收纳具

有茶,有器,那么必然需要一类收纳器具来进行存放。古人喜欢游山玩水,而在山水之间煮茶饮茶更是风雅,因此,古人发明了茶籝(yíng)等收纳器,用以摆设、收纳茶具,也方便了文人们携着茶踏青野游。

茶籝多为竹制或编制,有斜纹,后来也有木制的茶籝。皇家所用的茶籝则更加华贵,雕琢工艺极为美丽。

左:清 紫檀嵌楠木多宝格式茶籝

右:明 螺钿龙纹茶籝

图源网络

烹煮器

说到烹煮器,便不得不提一位老人——南宋时期的审安老人。审安老人真实姓名不详,他于宋咸淳五年(公元1269年)集宋代点茶用具之大成,以传统的白描画法画了十二件茶具图形,称之为“十二先生”。并按宋时官制冠以职称,赐以名、字、号,足见当时上层社会对茶具钟爱之情。

《茶具图赞》中的“十二先生”,注释顺序为职位、名、字、号

品茶器

前文说到,茶的发展顺序分为煎茶,点茶,泡茶三个阶段,由于每个阶段人们对茶的关注点不同,因此各时代所用到的茶器也各不相同。最为明显的便是茶壶与茶盏的选择,极具时代特色。

唐代:南青北白

唐代所用茶多为团饼茶,因煎茶盛行,注重茶色,所以用的多为青白瓷器。因为饮茶,唐代出现了“北白南青”共繁荣的局面。极受陆羽推崇的越窑青瓷在有唐一代达到了顶峰,甚至研发出了有“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之名的“秘色瓷”。

茶圣陆羽认为,茶碗“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岳州上,寿州、洪州次。”,又说“越州瓷、岳瓷皆青,青则益茶,茶作白红之色;邢州瓷白,茶色红,寿州瓷黄,茶色紫,洪州瓷褐,茶色黑,悉不宜茶。”

左上:法门寺出土秘色瓷盏

右上:晚唐 秘色瓷茶壶

左下:唐 越窑青瓷荷叶带托茶盏

右下:五代 邢窑白瓷茶盏

图源网络

宋代:黑盏汤瓶

宋代饮茶以点茶为主,煎茶为辅,在点茶基础上又有斗茶、分茶和茶百戏之分。

盏是宋人对茶碗的称呼,因为斗茶时要看茶沫之形与茶汤之色,因此宋人对黑色瓷器尤为钟爱,也使得宋代黑釉盏极为盛行。而为了在点茶时使茶汤更好地产生茶沫,宋人发明了汤瓶一器。汤瓶形制多为侈口,修长腹,壶流较长,便于将沸汤细细地冲入盏内,为打茶起沫打下基础。

黑釉盏以福建建窑产的兔毫、油滴、鹧鸪纹最为有名,建窑所产黑釉盏凡是底部刻有“供御”“进琖”字样的,皆是进贡给宋皇室的御用茶具。

左:宋 建窑黑瓷兔毫盏

右:宋 龙泉窑青釉刻花执壶

图源水印

明清:紫砂青花

明代饮茶以散茶为主,分壶泡和撮泡两种。由于茶叶不再碾末冲泡,前代流行的茶具大多废弃不用,黑釉盏也退出了历史舞台,代之的是景德镇的白瓷。

明代中晚期,宜兴人发现当地的特殊紫泥原料可以做茶器,紫砂器制作从此发展起来。因紫砂土质细腻,含铁量高,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吸水性,用紫砂壶来冲泡散茶,能把茶叶的真香发挥出来,因此紫砂壶越来越流行。

清代景德镇窑在明代基础上进行了改革和创新,除了传统的青花、素三彩、釉里红、斗彩等瓷器外,还新创了粉彩、珐琅彩等新品种。青花瓷作为一种美观实用的瓷器,在民间颇为流行。

左:清 紫砂壶

右:清 青花瓷壶

图源水印

三、茶与诗

茶文化自古以来便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数千年来,无数诗人学者对其进行了咏赞与夸奖,也有无数诗人在其作品中提到茶,其中不乏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接下来我们就来欣赏一下吧。

一字至七字诗·茶

唐·元稹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这首诗表现出了诗人对茶的喜爱之情,

诗文形式特别,朗朗上口,极富文采。

七碗茶歌

唐·卢仝

一碗喉吻润, 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 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 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 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 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七碗茶歌》是《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中的第三部分,

也是最精彩的部分,它写出了品饮新茶给人的美妙意境。

茶中杂咏·煮茶

唐·皮日休

香泉一合乳,煎作连珠沸。

时看蟹目溅,乍见鱼鳞起。

声疑松带雨,饽恐生烟翠。

尚把沥中山,必无千日醉。

这首诗描写了煮茶时的声与色,展现了煮茶的艺术感。

看了关于茶的这些知识

你是不是也想喝茶了呢?

不过

喝茶也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茶叶

不要喝错哦~

参考文献:

[1]胡小军.中国古代茶具[M].上海:文化出版社,1999.

[2]王旭烽.瑞草之国[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

[3]胡小军.茶具[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

如果觉得《雨水│雨水过 来喝茶》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