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中医理论:“心肾不交”与“气滞不通”的辨证分析!

中医理论:“心肾不交”与“气滞不通”的辨证分析!

时间:2019-07-30 23:22:11

相关推荐

中医理论:“心肾不交”与“气滞不通”的辨证分析!

导语:不同体质的人在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环境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不舒服。人体作为一个整体,如果出现头足两端寒热不平衡的现象,那一定是气血在全身的运行不能均匀一致的结果。热为阳,寒为阴。热气在上而不下,寒气在下而不上,上下不得沟通,必然会出现上热下寒的现象。而胀感出现则说明气血阻滞,流通不畅,淤积局部就会表现为胀。今天,我和大家一起从中医的角度谈谈心肾不交与气滞不通的致病机理、症状表现。

心神不交的概念

心肾不交症是因心肾既济失调所致的病症;指心与肾生理协调失常的病理现象;其原因多由肾阴亏损,阴精不能上承,因而心火偏亢,失于下降所致;心在上焦,属火;肾在下焦,属水;心中之阳下降至肾,能温养肾阳;肾中之阴上升至心,则能涵养心阴;在正常情况下,心火和肾水就是互相升降,协调,彼此交通,保持动态平衡;肾不交是指心阳与肾阴的生理关系失常的病态;心居上焦,肾居下焦;正常情况下,心与肾相互协调,相互制约,彼此交通,保持动态平衡;如肾阴不足或心火扰动,两者失去协调关系,称为心肾不交。心肾不交的根本原因,在于体质虚弱、气血不足。

心肾不交的症状表现

心肾不交这个病现代人常常会有,当心肾不交时,在下的肾水不能上济心火,必然导致心火偏亢。火性炎上,偏走人体之巅的头部,则头部发热。心火偏走头部,不能下降温煦肾水,必然导致肾水偏寒,腿足发凉。无论是起因于肾水寒还是心火热,其结果,都会陷入一种恶性循环,带来心肾不交的上热下寒症状。

心肾同为人体五脏六腑的核心。心肾相交、水火既济的功能,带动了机体上下气血的流动和贯通,主宰了机体上下阴阳的交会和平衡。所以,当心肾不交、水火不济时,在出现寒热失衡的同时,也会因气血阻滞不畅,出现头胀、足胀这样上下两端气血不均的症状。所以,寒热失调就常常伴随着头胀、足胀。

心肾不交的表现除了上热下寒的上下不交症状外,还会伴有以下表现:

(一)主症;咽干口操,心烦易怒,轰热升火,舌质红绛;

(二)临床表现:咽干口燥,轰热升火,心烦易怒,舌质红绛,脉细数;或夜寐多梦,心悸,舌碎,小便短赤(心火),或头痛,面红,目干涩痛,口苦大便干结,脉弦(肝火),或干咳少痰,痰中带血(肺火),或骨蒸潮热,颧红升火,男子遗精,甚则阳强易举,女子梦交(肾火);各脏的火旺可以交叉出现;

(三)证情分析:本证产生各种症状的机理,一是阴虚有热,阴虚则燥,阴虚则静少动多,二是一个或几个脏腑的火旺;

(四)本证的发展及影响:本证大多表现为慢性过程;其进一步发展,阴愈虚则火易旺,火更旺则阴更伤,形成恶性循环,病情日益加重,往往导致肾阴、肾精耗竭,甚至出现阴竭阳越的危象;

中医里面的“气滞不通”是指在人体里面运行的全身之气调息不畅,而导致的血液的运行受阻,郁结不通,从而产生胸闷,痛,或者呼吸不适等一些常见症状,这是中医里面情志疾病的范畴。

气滞不通的概念

气滞是指人体某一部分,某一脏腑或某一经络发生功能障碍,气的循行缓慢或停滞不通的病理现象。通常由情志抑郁、饮食积滞、外感邪气郁阻,或跌打闪挫等因素引起。 滞气即郁气 ,为正气不行,气机阻滞的内生邪气,临床也常称为气滞、气郁、气结、气聚等。确切地说,滞气是正气中的动气停滞不行。

气滞的临床表现

局部胀闷与疼痛并见。气滞于上焦则胸胁胀闷痛;气滞于中焦则胃脘闷痛;气滞于下焦则脐周或小腹部胀闷痛。疼痛特点往往胀多于痛,时轻时重。部位常不固定。其发作往往和精神因素有关,每于暖气或放屁后减轻。

滞气的病因、病机

气虚不行。动气不足,运行无力,气机停滞不行,而生滞气,即气虚导致气滞。

肝失疏泄之职,脾失健运之能,气机不畅而生滞气。

寒则气收,气机收敛,气滞不行,即寒凝气滞。

湿、食、痰、火等邪气,邪与气结,壅遏气机,气滞不行。

简单的说,就是气不动了......

滞气致病的特点

1、胀 ;胀是气滞不行的典型症状之一。气滞于头则头胀,气滞于胸则胸胀,气滞于腹则腹胀。

2、痛:气滞不通,不通则痛,痛则不通。气滞性疼痛的特点如下:

(1)呈胀痛,攻痛样,胀甚于痛;

(2)串痛不定,呈游走性,痛无定处;

(3) 疼痛 时作时止,时轻时重,呈阵发性或发作性;

(4)脘腹胀痛,得嗳气或矢气则舒;

(5)多随情志变化而改变其疼痛程度;

(6)揉按可使疼痛减轻或缓解。

3、痞塞、瘕聚:痞满滞塞不通之感。痞满无形的腹内肿物,边界不清,质软,时聚时散,聚散无常,推之浮移可动,揉之气过有声,为瘕为聚的特征性表现。

4、气滞、气郁可致气逆;气郁可以化火;气滞可令血瘀。从而成为气滞气逆,气郁化火,气滞血瘀等证。

气滞的治疗

以疏通经络,理气行气为主。除了药物,更多的是你要缓解心理压力,多想想高兴的事情,早上可以打一下二十四式太极拳,晚上工作完了以后可以一边听收音机一边围着操场慢跑个几圈,回家后再冲个热水澡,那么你的心情应该可以得到缓解,如果有条件的话,你也可以和家人出去旅游一番!

常见的气滞不通症的治疗

由于气滞所在部位不同,病因病机有别其证候各异。

1、气滞肌肤:气胀而肿,按之则消,抬指即起,也称“气肿”。可用大腹皮治之,大腹皮治表里中外有形之气。

2、气滞经脉:肢体串痛,稍事活动则痛减。或肢体麻木不仁,半身不遂等。

3、气滞上焦:头胀头痛,目胀眩晕,气滞心胸,胸中气壅,心胸痞闷,攻串作痛,游走不定,呼吸气喘,鼻翼搧张等。治宜行气宽胸,选药枳壳、枳实、薤白、陈皮、乌药、安息香、胡荽、熏香等。

4、气滞中焦:脘腹胀满,中空无物,外皮绷急,叩之鼓声,或痞块时隐时现,游走串痛,气过水声,或作呃逆。治宜行气宽中,选药枳壳、枳实、陈皮、砂仁、乌药、木香、香附、红豆蔻、大腹皮、香橼、佛手、薄荷、木瓜、胡荽、甘松、檀香、白残花(野蔷薇花);醒脾开胃用藿香、神曲、菖蒲等。

5、气滞下焦:腰腹胀痛,肠鸣串痛,为瘕为聚,气疝,气淋,气泄、气秘、痛经,经闭等证。可选用乌药、路路通、茴香、艾叶、荔枝核、天仙藤等。

6、气滞咽喉:痰气互结,阻于咽喉,可致“梅核气”。证见咽喉不利,咳吐不出,吞咽不下 ,犹如梅核梗于咽喉。治宜理气除痰,主方四七汤,药用半夏、厚朴、茯苓、紫苏、生姜、大枣。

如果觉得《中医理论:“心肾不交”与“气滞不通”的辨证分析!》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