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新生儿||黄疸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新生儿||黄疸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时间:2022-03-30 03:40:59

相关推荐

新生儿||黄疸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黄疸在新生儿较其他任何年龄都常见,其病因特殊而复杂,既有生理性黄疸,又有病理性黄疸,还有母乳性黄疸。这些情况要区别对待,加以处理。如果孩子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就出现黄疸或黄疸发展过快,持续时间较长,甚至伴有贫血、体温不正常、吃奶不好、呕吐、大小便颜色异常。有的是黄疸已经消退或减轻后又重新出现和加重,多属病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常见的原因是新生儿溶血病、新生儿感染、胆道畸形和新生儿肝炎等。

为什么会有黄疸?

小宝宝出生后身体体质较弱,许多身体功能没有完全发育好,抵抗能力差,所以很容易生病。黄疸就是危害宝宝们的一种常见疾病。许多新生儿的爸爸妈妈们都对此没有经验,不知道该怎么办,也不知道怎样去预防宝宝得黄疸。

黄疸有那几种?

生理性黄疸

①黄疸一般在生后2-3天开始出现。

②黄疸逐渐加深,在第4-6天达高峰,以后逐渐减轻。

③足月出生的新生儿,黄疸一般在生后2周消退,早产儿一般在生后3周消退。

④黄疸程度一般不深,皮肤颜色呈淡黄色,黄疸常只限于面部和上半身,黄疸时孩子的一般情况良好,体温正常,食欲正常,大小便的颜色正常,生长发育正常。

⑤化验血清胆红素超过正常2mg/dl,但小于12mg/d1。如果孩子的黄疸属于这种情况,父母即不必担心。

病理性黄疸是由于疾病所引起的,使胆红素的代谢出现异常,它发生在新生儿的特定时期,使生理性黄疸明显加重,并与生理性黄疸相混淆,给黄疸的诊断造成了困难。

母乳性黄疸:指与母乳喂养有关的特发性黄疸,临床主要特征是新生儿母乳喂养后不久即出现黄疸,但无其他全身症状,足月儿多见。特征为新生儿以母乳喂养后不久即出现黄疸,可持续数周到数月,而其他方面正常。分为早发型(母乳喂养性黄疸)和晚发型(母乳性黄疸),早发型与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出现时间及达到高峰值的时间相似,但母乳性黄疸的最高值要超过生理性黄疸;迟发型者常在生理性黄疸之后黄疸渐趋明显,也就是说母乳性黄疸常在出生后7~14天出现。无论是早发型或迟发型母乳性黄疸,一旦停喂母乳3~5天后,黄疸减退;若再开始母乳喂养,大多黄疸不再出现,少数黄疸又会重新出现。随着月龄的增长,黄疸可逐渐消退,有如下特点:

1.黄疸不消退 在生理性黄疸期间,即出生后2天~2周发生,但不随生理性黄疸的消失而消失。

2.黄疸程度 以轻、中度为主(≥342μmol/L),重度少见,以未结合胆红素升高多见。

3.一般情况好 婴儿除黄疸外完全健康,吃奶好、大小便正常、体重增长满意、肝脾不大、肝功能正常、HBsAg阴性。

4.停母乳后黄疸迅速消退 停母乳48~72h后黄疸明显减轻,胆红素迅速下降为原水平的50%左右,重新哺乳,血清胆红素将在1~2天内回升17.1~51.3μmol/L(1~3mg/dl),然后持续一段时间后缓慢下降。不停母乳胆红素也会自行降至正常。

用药治疗

1.继续母乳喂养 不主张为诊断而停母乳。正确的做法是鼓励母亲继续喂奶,可采取多次少量的母乳喂养的方法。早发型母乳喂养性黄疸鼓励频繁喂奶,避免添加糖水。喂奶最好在每天10次以上,同时密切观察患儿的黄疸及一般状况、吃奶及体重增长情况。

2.干预措施 当出现高胆红素血症时,根据情况采取停母乳及其他干预措施。各种干预手段以尽可能不影响母乳喂养为前提,尽快降低胆红素水平。目前比较公认的干预标准为血清胆红素275~425μmol/L(16~25mg/dl)时停母乳,改配方奶喂养2天以上,直到胆红素降到安全范围再恢复母乳,300~375μmol/L(17.6~22mg/dl)时,暂停母乳改配方奶同时给予光疗。轻时可以继续吃母乳,重时应该停用母乳,改用其他配方奶。早产未成熟儿,血清胆红素达到170μmol/L时应停母乳给予光疗。

晚发型母乳性黄疸,血清胆红素<257μmol/L(15mg/dl)时不需停母乳;>257μmol/L(15mg/dl)时暂停母乳3天,>342μmol/L(20mg/dl)时则加光疗,一般不需用人血白蛋白或血浆治疗。

3.支持疗法 同时注意保暖,增加热量、营养,预防感染。

4.酶诱导剂 给以保肝、酶诱导剂等药物治疗。

5.饮食宜清淡为主,合理搭配膳食。

引起病理性黄疸的原因

新生儿溶血症、新生儿感染、胆道畸形、新生儿肝炎等疾病是病理性黄疸最常见的原因。不管是那种疾病能够引起的,病理性黄疸严重时很可能发展为对新生儿神经系统产生损伤甚至可以致死的“核黄疸”,一定要加强预防和治疗。

1、某些原因(先天性代谢酶和红细胞遗传性缺陷)以及理化、生物及免疫因素所致的体内红细胞破坏过多,发生贫血、溶血,使血内胆红素原料过剩,均可造成肝前性黄疸。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不稳定血红蛋白病等。

2、由于结石和肝、胆、胰肿瘤以及其他炎症,致使胆道梗阻,胆汁不能排入小肠,就可造成肝后性黄疸。常见疾病包括:化脓性胆管炎、胆总管结石、胰头癌、胰腺炎、胆管或胆囊癌。

3、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吉尔伯特(Gilbert)病及Dubin-Johnson二氏综合征引起的黄疸和新生霉素引起的黄疸,都是肝细胞内胆红素结合障碍、胆红素代谢功能缺陷所造成的。

4、严重心脏病患者心务衰竭时,肝脏长期淤血肿大,可以发生黄疸。

5、药物性损害。有服药史、服用氯丙嗪、吲哚美辛(消炎痛)、苯巴比妥类、磺胺类、对氨水杨酸、卡巴胂等,可至中毒性肝炎。此时胃肠道症状不明显,黄疸出现之前无发热,血清转氨酶升高很明显,但絮浊反应正常等可资鉴别。

基本危害

1、小儿黄疸的病因有很多。比如小儿溶血病、小儿球形红细胞升高症、小儿围产期疾病等既可造成高胆红素血症和胆红素脑病,又可造成贫血、缺氧和缺氧缺血脑病些疾病及病理改变均可导致胎儿和小儿脑损伤,继而导致脑瘫。

2、胆红素脑病是由小儿高胆红素血症及多种小儿疾病。如早产、感染、缺氧、酸中毒等综合造成小儿胆红素脑病可造成严重脑损伤,是导致儿小脑瘫痪的重要原因;早产、感染、缺氧等同样可造成或合并脑畸形、脑发育障碍和脑损伤也可能导致小儿脑瘫。

3、小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各种治疗措施的使用是否及时,是否正确,均有可能使黄疸的控制不平衡,甚至使黄疸加重,导致胆红素脑病的出现和加重,因此小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不恰当治疗也是引起小儿脑瘫的原因。

医生强调,不论何种原因,病理性黄疸严重时均可引起“核黄疸”,除了造成神经系统损害外,严重的还可能引起死亡。因此,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应重在预防,如孕期防止弓形体、风疹病毒感染,尤其是在孕早期防止病毒感染;出生后防止败血症的发生;新生儿出生时接种乙肝疫苗等。家长平时要密切观察孩子的黄疸变化,一旦发现有病理性黄疸迹象,应及时送医院诊治。

勉县《妈妈咪吖产后康复团队》使用中医穴位无痛开奶技术,为宝宝妈妈们保驾护航!

end

感谢阅读 感谢转发

如果觉得《新生儿||黄疸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