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有人说刘邦当上皇帝 靠的是运气 真是这样吗?

有人说刘邦当上皇帝 靠的是运气 真是这样吗?

时间:2022-03-23 08:01:43

相关推荐

有人说刘邦当上皇帝 靠的是运气 真是这样吗?

在悟空问答中,有人提问“刘邦能成为西汉开国皇帝,他靠的是运气吗?”

我们今天来说说这个问题。

在秦的时代,刘邦绝对是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他生活在苏北,四十七年的人生几乎没有什么波澜。要说有什么亮色的话,不过就是远远地看见秦始皇时,给历史说了一句很提振精神的话:“大丈夫生当如此。”

然而,在秦末农民起义的烽火中,刘邦一路走来,最后站到了高处,成为西汉的开国皇帝。

天上不会掉下白花花的馅饼,任何成功,都要离不开广阔的胸怀、聪明的才智、艰辛的努力和坚定的意志。对刘邦,同样是这个道理。

大度明达为刘邦赢得了广阔的人际空间。

我特别喜欢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中对刘邦个性的记述。“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同样班固在《汉书》中也说过“高祖不修文学,而性明达。”

仁人、爱人、好施、豁达、大度、明达。生而为人,人性中的闪光点往往成为照亮人生之路的火把。刘邦虽然从社会底层走出来,但他身上的这些特征足以支撑起大写的人生。

刘邦曾经询问大臣,自己为何能胜过项羽时。有人回答是:“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说项羽仁人、刘邦侮人,这话真伤刘邦的面子。好在部下补了一句,陛下您却能够与天下百姓共享胜利成果。

是呀,天下是老百姓的天下。刘邦好爽明达,“与天下同其利”,出现了“豪英贤才皆乐为之用”的局面。

大方、直率、豁达的性格特征,成为刘邦成就大事的基础条件。

人人尽展其才是刘邦成就帝业的关键所在。

干事靠人,干大事靠人才。常言道,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项羽勇猛无双,但他刚愎自用、弃用范增,最终单打独斗,落得自刎乌江的下场。而刘邦不同,他广泛的招揽天下贤人,并使得他们各尽其用,发挥最大的效果,有“兵仙”之称的韩信就曾经评价刘邦说:“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

是呀,韩信的这句话说到了点子上。“善将将”绝对是刘邦的高处,他不但让大家能为我所用,关键是还做到了“各有所用。”

刘邦是泗水亭亭长时,萧何、曹参都是沛县的官吏,樊哙当时以屠狗为生。萧何、曹参后来成为开国重臣,樊哙成为重要猛将,还曾在鸿门宴中舍命保护刘邦。

说到刘邦用人,“汉初三杰”和刘邦之间的关系是人们反复提起的话题。运筹帷幄,我不如张良;保障给养,我不如萧何;带兵打仗,我不如韩信。从用人的角度看,刘邦把每一个人的潜能都调动出来,并且知道让每一个人把能力最大化。

用好人,贯穿着刘邦的创业之路。

秦末乱世,风云动荡。在队伍壮大的过程中,萧何力挺刘邦,并尽心辅佐,长期坐镇后方,进行调度。在想要依附于楚假王景驹的时候,刘邦与张良相遇,成就了历史上的一段佳话。

人和人互相欣赏,绝对不是简简单单的缘分。缘分往往是建立在人格魅力、互相认同的基础上。张良一见刘邦,就给刘邦讲述太公兵法。对于没有读过几天书的刘邦而言,这真还有醍醐灌顶的作用。“沛公善之,常用其策”。

而在张良看来,“沛公殆天授。”便下定决心跟着刘邦干事,放弃了投奔景驹的念头。

韩信初在项羽帐下,始终没有得到项羽的重用,他投奔刘邦,刘邦释放了韩信的潜能。核下之战中,韩信逼死了自己的老东家。

用好一个人,救活一大片。韩信是项羽的宿命,而成为刘邦作战班底中的骨干。

能吸纳各方面意见是刘邦成就帝业的重要因素。

班固在《汉书》中说过,“高祖……好谋,能听。”我一直以为,大多数人会认为自己“好谋”,而要做到“能听”,那真是难上加难。翻开史书,真正做到这一点的还真不是很多。

当年名义上的诸侯王楚怀王下令刘邦和项羽,先入关中者为王。

在西进中,张良建议智取峣关,刘邦听了。

攻入秦都咸阳,面对美女珍宝,张良建议简衣素食,从长计议,不可贪图一时享受,刘邦听了。

秦亡由奢,张良建议整顿军纪,安民稳民,刘邦听了。

项羽气急败坏,鸿门设宴,刘邦命悬一线。张良建议智斗,刘邦接受了。

在关键节点,张良的救场计策,悉数为刘邦所用。

干事靠人,干大事靠人才。刘邦的成功,实际上是历史的必然。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如果觉得《有人说刘邦当上皇帝 靠的是运气 真是这样吗?》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