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全国科技馆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全国科技馆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时间:2020-12-23 23:03:37

相关推荐

全国科技馆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02月17日

达标和临近达标科技馆的总体运营情况是,年总收入为6 700万元,年总支出为7 150万元,缺口为450万元。

(2)副省级城市以上行政区划单位拥有的科技馆情况分析。按照我国科技馆发展的基本战略方针,人口密集的大中城市应该建有符合标准的科技馆,这样,我们把副省级城市以上行政区划单位拥有科技馆的情况进行了简单分析。截止到,我国副省级城市以上行政区划单位拥有科技馆46座,建筑面积为113.4万平方米,展教面积为54.8万平方米,展教面积占建筑面积的比例为48.3%。年观众数为1 174万人次。

(3)地(市、自治州、地区、盟)级科技馆情况分析。本次调查表明,到,我国333 个地(市、自治州、地区、盟)级行政区划单位中,已经建立或正在筹建的科技馆有94座,约占28%;有不到一半(42个)的馆填报了相关数据,这些填报数据的科技馆年参观观众为514万人次;年总收入为3 625.32万元,总支出为3 598.87万元,收略大于支。

(4)县级科技馆情况。由于县级科技馆大多不具备基本的科技馆建设标准的要求,也不具备开展展览的基本条件,因此,我国县级单位的科技馆大多有名无实。但是,这并不是说县级科技馆就不重要。实际上,许多县级科技馆虽然条件差、经费短缺,仍然坚持做科普活动和开展科普宣传工作。有的坚持开展科技培训,有的坚持举办小型的展览,这些规模小的“科技馆”是与我国农村人口占多数、分散偏僻、缺乏科技活动场所的具体国情相适应的,只要我们通过研究,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开展科普活动,并提供资源,实现城乡互助、资源共享,则一定能够为我国全民科学素质的提高作出应有的贡献。

2.1.3 地(市、自治州、地区、盟)级以上科技馆总体情况分析

(1)数量与分布。本次调查掌握的情况是,地(市、自治州、地区、盟)级以上科技馆137座,占调查获得科技馆总数的50.2%;按照我国东中西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的划分,具体分布可见表4。

表6 地(市、自治州、地区、盟)级以上科技馆分布情况

东部

中部

西部

60

40

37

图4

(2)展厅面积与建筑面积。本次调查中,填报了展教和建筑面积数据的地级以上科技馆有71座,占51.8%;总建筑面积为128.5万平方米,展教面积为60.9万平方米,展教面积与建筑面积之比为47.4%.

(3)年参观观众情况。本次调查中,填报了观众数据的地级以上科技馆有69座,占50%;年参观人数1 531万人。

(4)收入—支出情况。这里之所以用收入—支出而不是用投入—产出,主要考虑科技馆的公益性,主要强调社会效益,但社会效益一时又难以衡量,故只好用收入支出来进行象征性分析,以简单说明科技馆的运营情况。地级以上的137座科技馆中,填报了收入支出数据的科技馆有61座,占44.5%;总收入为41 218万元,总支出为39 195万元,收略大于支。

由此可见,科技馆处于完全收不抵支的情况是少数,占1/3强,而收大于支和收支大致平衡的占近2/3。因此,大多数科技馆是能够依靠现有收入(包括财政拨款和其他收入)维持运营的。

2.2 问题和讨论

以前的调查表明,超过70%的科技馆反映运行经费短缺,其中近半数的科技馆把经费短缺作为本馆所面临的最主要问题。,各科技馆都将根据中央有关部委的要求免费向未成年人开放,而科技馆观众中未成年人的比例一般在50%以上,这势必会造成门票收入的锐减,进一步加剧经费短缺的矛盾。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调查表明,大多数省级以下尤其是地市级的中小科技馆,其年度运营的总支出与总收入能够持平,有的还略有盈余。

科技馆经营困境的更深层次的原因可能有如下几点。

2.2.1 科技馆的数量是多了还是少了

不管本次调查的科技馆数量是否准确,现实情况是,现有科技馆中无论是“达标”率,还是年观众数,以及收支情况,都不十分理想。由此,引发了我们的思考,现有的科技馆是多了,还是少了?如果是少了,为什么现有的科技馆都不能发挥作用,观众量如此之少?如果现有的科技馆数量都不能发挥作用,那么继续建设大量的科技馆是不是有必要?新建设的科技馆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能否维持生存?现有科技馆为什么不能实现其功能,仅仅是因为不达标,还是因为有效需求不足,或者是经济发展水平还没有达到进入大规模文化需求的阶段?如果是多了,为什么还要大张旗鼓地建设?而且规模越建越大,仅仅是为了科普需要吗?或者说是经济发展以后对文化设施提出的需求吗?是建设应该超前,以创造需求吗?等等这些问题,都有待深入的调查研究。

2.2.2 科技馆的功能定位:是唤醒科技意识还是普及科技知识

无论是《科普法》的要求,还是科普理论的描述,以及社会上对科普实践的必要性陈述,都把科普说成是“四科一能力”,即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和提高处理公共事务的能力。这样的定位即使是正确的,也是宏观上的笼统和抽象表述,具体到科普实践中的一些项目,比如科技馆,应该如何进行功能定位,还值得认真研究。科技馆虽然是科普教育场所,但其展示教育的方式表明,其主要功能应该是通过直观视觉刺激和互动体验,来唤醒人们的理性意识、科学理念,激发好奇心,激励人们进行探索和学习的兴趣,并逐渐改变观念,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人文的价值观。科技馆的这种科学教育理念,与学校正规教育的科学教育理念是有明显区别的,对此我们应该有清醒的认识。只有对科技馆有了正确的认识和功能定位,才能充分发挥科技馆的功能,才能明确建设科技馆的目的,才能依据自身的特点给科技馆注入灵魂,使科技馆焕发出生命力。

2.2.3 如何激发需求:是要我看还是我要看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宏观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之所以能够发生这么大的变化,通俗而简单地说,是通过体制和机制的变化,调动了广大民众的积极性、潜在的创造力,从以前的“要我干”改变为“我要干”。但遗憾的是,在科普教育领域,长期以来一直是自说自话,忽视公众的需求,采取了一种“供给主动型”的模式,导致虽然公众的需求很大,但由于供需脱节,使得需求不能实现,成为无效需求,而难以实现效益。根据中国科普研究所“科技传播机制研究”课题组研究的结果,目前,我们的科技传播(科普)机制已经从供给主动型转变为供需共同推动以需求为主的模式,因此,相应地,在科普工作方面,应该认真调查研究公众的需求,针对需求来组织供给和研究传播模式,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把要我看转变为我要看,这样,才能使科技馆有连续不断的观众。但是,这样做需要科技馆的从业人员,积极主动地进行研究,转变工作模式,转变思路。而目前的体制是,科技馆是公益性的机构,甚至都不能算是经营性机构,由国家财政支持着,这就等于把科技馆事业放进了温室,冻不着也晒不着,只能成为一棵娇嫩的禾苗,又怎么能茁壮成长呢?

从理论上说,科技馆作为公益性机构并没有错,也应该得到税收优惠和国家财政的支持,但问题是这不等于公益性机构可以不要业绩、不进行评估考核,而缺少评估、考核的地方,又怎么可能有激励、有效益、有绩效呢?

2.2.4 科技馆理念:是展品陈列还是思想启迪

科技馆的展教理念是科技馆的灵魂,也就是说,科技馆展览决不是展品的陈列,而是通过展览,来启迪人们的思想、唤醒观众意识。但从调查的情况和我国科技馆展览教育的实际情况看,离这个标准还有很大的差距,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常设展览和展品缺乏创新,简单模仿、相互雷同的现象十分普遍,展览主题和设计理念不明确,展品更新速度慢,大多数科技馆未能达到《标准》中“年更新率不低于5%”的要求。二是短期专题展览(临时展览)开发力度弱,即使偶尔举办专题展览,也主要靠从外单位引进,缺乏自主创新。三是重展示、轻教育。展览或展品仅仅是为开展科普教育工作提供了一个舞台和工具,关键是如何将其利用好,根据不同对象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但目前大多数科技馆还停留在简单展出的水平上,很少能够围绕展览或展品组织多种多样的活动,更谈不上如何实践当代科技馆的展览教育思想——通过展品引导观众进入“发现与探索”科学的过程。虽然大多数科技馆都把培训、实验列为本馆的重要科普教育功能,然而我国科技馆事业起步已有20多年,但至今尚未开发出具有科技馆自身特点的培训、实验等非展览科普教育活动模式。展览教育工作水平低(特别是展品更新慢和短期专题展举办次数少)所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目前许多科技馆建成开放后出现的“一年热、二年冷、三年少人问津”现象。似乎观众量逐年下降已成为每一个新建科技馆不可避免的趋势。

3 我国科技馆进一步发展的政策建议

3.1 加快科技馆建设和改造的步伐,为落实《全民科学素质纲要》提供硬件支撑

建议开展全国县以上科技馆等科普场所普查工作,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制定全国科技馆的中长期建设和发展规划。建议依据普查情况和规划要求,修改《标准》,因地制宜地进行科技馆建设和改造工作。现有的科技馆建设标准对于大中城市建设的科技馆具有参考价值,但对于一些中小城市则不太适用。随着我国的城市化步伐的加快,这些城市建设科技馆等科普类场馆、科技文化设施也势在必行,这些设施应该依据地域不同、城市规模不同,有不同的标准,而不应该一刀切。因此,应该修改《标准》或制定类似的《科学(活动)中心标准》,使各地在筹建科技馆(科技活动中心)时,结合当地的经济、科技、文化条件和观众资源,合理地确定建设规模。

3.2 采取综合措施解决科技馆经费问题

科技馆是公益性的科普教育设施,在现阶段应以政府投入为主。建议各级政府要把支持科技馆的建设和运行作为必须履行的公共服务职责,加大投入,保障科技馆建设、运行和展品更新、展览开发的经费需求。同时,要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法规和政策,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和海外资金支持科技馆建设,并通过设立基金和发行彩票,建立多渠道的科技馆资金来源,形成科技馆的长效运行机制。

3.3 加强和改进科技馆的科普展教工作

要加强常设展览开发和展品研制工作的力度,加快展品更新速度。要加快完成“模仿→模仿创新→自主创新”、“展品形式设计创新→展品展示技术创新→展品原理内容创新”和“展品创新→展区创新→科技馆展览整体创新”的转变进步过程。要注重展区内部展品之间的内在联系,避免简单的展品罗列与堆砌。

要高度重视短期专题展览,并将其作为提升观众量、扩大科技馆社会影响的有效手段。中小型科技馆每年举办的短期专题展览一般不应少于5次,大型科技馆一般不应少于10次。要注重与社会力量的合作,积极引进社会上的智力和资源,及时跟踪科技发展动态、捕捉社会热点、了解公众需求,努力开发出主题突出、特色鲜明、内涵丰富、广受观众欢迎的短期专题展览。

在培训、实验等非展览型科普教育活动的开发上,要大胆探索和创新,特别是要注重与科技馆的展览相结合,努力创造出具有科技馆自身特色的非展览型科普教育活动的新模式。

3.4 引进和普及当代科技馆的先进展教思想和理念

在科技馆的专业人员中,当前特别需要宣传和普及当代科技博物馆以“发现与探索”为核心的展教思想,并以其作为设计展览、展品和开展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要加强科技馆理论的研究,逐步建立符合当代科技馆发展潮流并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馆理论体系。同时,还应积极引进现代博物馆营销学的理念,使展览等活动的选题策划、市场调研、观众定位、内容选择、主题确定、展品创意、风格设计、公关宣传、市场推广等的过程科学化、精确化,提高展览等活动的成功率和影响力,从而提高展览教育效果。

3.5 加强科技馆专业队伍建设

应在现有高校文博专业课程中增设科学技术史、自然进化史、社会发展史、文化史、教育学、传播学、心理学、管理学、营销学、工业设计和展览装璜设计等课程,并招收理工科专业大学毕业生攻读文博专业研究生,为多种不同类型博物馆特别是科技类博物馆培养适应性广泛的通用型专业人才。要加强对现有科技馆专业人员的培训,举办针对不同岗位、不同专业背景人员的进修班,通过“补课”,培养大批“文博兼通”并熟悉科技馆展教业务的专业人才。要有意识地挑选一批具有科技学术背景的学者担任科技馆的馆长。要加强科技馆内部的业务学习和学术交流,形成浓厚的学术氛围,建设学习型的科技馆,为科技馆的可持续发展奠定雄厚的人才基础。

中国科普研究所 郑念

原载《科普研究》第6期

如果觉得《全国科技馆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