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泄泻 失眠 腹胀 眩晕……这个方子原来能治这么多病

泄泻 失眠 腹胀 眩晕……这个方子原来能治这么多病

时间:2019-07-27 09:03:48

相关推荐

泄泻 失眠 腹胀 眩晕……这个方子原来能治这么多病

古往今来,流传下来的医方千千万万,有的方子不好用、不受宠,现在已鲜少有人问津,而有的方子一直受到医家们的喜爱和重视,半夏白术天麻汤就是其中的一个。

此方出自《医学心悟》,书中言其有燥湿化痰、平肝熄风的作用,但其实只要抓准病机,半夏白术天麻汤在其他一些病证的治疗中也可发挥作用。下面我们就通过几个医案来见证一下半夏白术天麻汤的疗效吧。

半夏白术天麻汤

组成:半夏,天麻、茯苓、橘红,白术,甘草,生姜,大枣,蔓荆子。

方歌:半夏白术天麻汤,苓草橘蔓大枣姜,眩晕头痛风痰证,热盛阴亏切莫尝。

头痛案

李某,女,40岁,工人。1992年7月2日初诊。头痛而重7个月,疼痛以前额部目眶为甚,开始轻,现越来越重,时有剧痛而难忍,市某医院诊断为三叉神经痛,经中西药物治疗无效。因剧痛难忍而半年未工作,就诊时患者头痛欲吐,夜难入眠,视物模糊,目眩物摇,苔白微腻,脉弦滑。

中医:头痛。证属风痰上扰。治宜化痰降逆,祛风止痛。

处方:半夏、白术、茯苓、陈皮、生姜、天麻、竹茹、枳壳、白蒺藜、蔓荆子、僵蚕、桃仁、川白芍、鲜竹沥各15克,全蝎、甘草各10克。每日1剂,水煎服。

并针刺胃之络丰隆,脾之会阴陵泉,胃之募穴中脘,三穴合用健脾胃化痰浊,百会透上星,醒神清脑。太阳、头维善治偏正头痛及昏蒙。针药并治3次后头痛减轻,两周后患者自述病除多半,精神体力明显恢复,又治疗1周,痊愈而上班工作。1年后随访,头痛未见复发。

按语:患者头痛昏蒙而沉重,胸脘痞闷,呕吐痰涎,纳呆,苔白厚腻,脉滑。治疗以化痰降浊,祛风止痛。拟以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以夏、苓、陈、术、姜健脾化痰,降逆止呕;天麻平肝息风。加白蒺藜、蔓荆子以祛风止痛。如痰湿久而化热,临床出现口苦、苔黄腻、大便不畅则去白术,加黄连、竹茹、竹沥等清热化痰。

神经性呕吐(呕吐)案

沈某,男,44岁。患者夜间突发性呕吐,每月数次,已历年余,经检查诊断为神经性呕吐,曾用中药、西药及针灸治疗未能根治。近因工作紧张,5天来每晚都要呕吐1次,于1992年10月25日来诊。自诉近日每晚刚入睡或夜半醒来时则感胃脘不适,继而恶心并呕出痰涎,剧则吐出食物,吐后才能入睡。白天常感口腻,头胀肢重,食欲不振,苔白腻舌淡,脉弦滑。查消化系统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血压偏高。

辨证为痰浊中阻,胃气上逆,入夜阴气盛而引痰致吐。治用《医学心悟》之半夏白术天麻汤祛风痰,止呕吐。

处方:姜半夏12克,焦白术15克,明天麻10克,陈皮10克,茯苓20克,蔓荆子10克,清甘草5克,生姜5片,红枣10枚。水煎服,3剂。

药后呕吐止,睡眠安,效不更方,原方再服10剂以巩固疗效,余证亦平,至今未见复发。

按语:本案是由痰饮内停而致胃气上逆引起呕吐,病情较特殊,日久不愈,实中见虚,用药应辨之确切。古有“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之说,但前医曾用苓桂术甘汤加味施治乏效。如用《脾胃论》的半夏白术天麻汤,恐温补有过,呆脾胃,留风邪,方中黄柏一味又易苦寒伤胃。今治以《医学心悟》的半夏白术天麻汤祛风痰、止呕吐,为之切合。方中姜半夏、陈皮、生姜温胃化痰饮,降逆止呕;白术、茯苓、甘草、红枣健脾调中止吐;天麻、蔓荆子祛风痰,安神醒脑。

眩晕案

赵某,女,75岁。以反复发作性头晕,目眩,伴恶心呕吐就诊。查体:血压150/90mmHg,其他生命体征正常,排除颈椎病、肾性高血压等引起的头晕,多次中西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观其舌质暗,苔白厚腻,脉滑。

当属痰湿上扰清窍所致。治则:燥湿化痰,健脾利湿为主。

处方:半夏20克,白术15克,天麻15克,茯苓30克,橘红18克,丹参30克,泽兰6克,薏苡仁30克,石菖蒲15克,远志15克,桔梗15克,牛膝15克,生姜4片为引。

日1剂,水煎服,服用5剂后,头晕、目眩、恶心呕吐均明显减轻,仍有头晕不适,按上方加减治疗,服药20剂,诸症悉除。随访3日,未再复发。

按语:高血压病引起的眩晕,在临床中比较常见,西药需长期服用降压药,一旦停药即复发,而应用中药辨证施治则可以取得持久的疗效。观察患者舌质舌苔及脉象,证属痰湿上扰,治宜燥湿化痰、健脾利湿,故应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能取得好的疗效。

失眠案

吕某,男,36岁。2001年11月24日初诊。不寐时轻时重年余,药后少效,苦恼不安。近几日来失眠加重,甚则彻夜难眠,常服安眠药才能入睡片刻。昨晚又通宵不眠,今起头痛头昏,恶心多痰涎,口淡纳少,大便溏薄。察其颜面虚浮,双目畏光,神疲乏力,苔白舌淡,脉沉弱。

证属脾胃虚弱,痰浊内扰。治用《脾胃论》方加味以健脾胃,化湿痰,安睡眠。

处方:姜半夏10克,苍白术各15克,明天麻10克,茯苓20克,炒党参30克,生黄芪30克,北秫米50克,陈皮6克,泽泻20克,炒麦芽30克,干姜1克,清甘草6克。水煎服,5剂。

药后睡眠日见改善,上方连服月余,睡眠如常人,诸症皆愈。

按语:不寐证有“胃不和则卧不安”“痰热内扰”等原因。本案是脾胃久虚,痰湿内生虚中夹实,影响睡眠,曾以归脾、温胆之类治之疗效不显,现用《脾胃论》的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施治获效。其方中健脾化痰,调中安神并施,使湿痰得化,睡眠可安,余症亦平,此乃探本求源之法。

慢性肠炎(泄泻)案

王某,女,53岁。2000年10月5日初诊。主诉大便溏泄,腹痛肠鸣两年余,曾先后经中西医治疗,并做内窥镜检查,排除肠道器质性病变,按“慢性肠炎”给抗感染、对症等治疗,均无明显好转。又改为中医治疗,服用健脾利湿、理气之品20余剂,诸症未减。

详询病史,2年前因进食生冷瓜果后腹泻,大便如稀水样,经治疗后好转。但此后经常出现大便溏泻,每日5~6次,泻前或泻中伴有腹痛,肠鸣有声,大便中夹有多量淡黄色风泡,身困乏力,食欲不振,脘闷腹胀,矢气,舌苔白腻而滑,脉弦滑。

证属脾失健运,痰湿内阻,风邪内扰之症。治当健脾,化痰,祛风。遂改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治疗。半夏、白术、茯苓各12克,陈皮、天麻、柴胡、白芍各10克,生姜、大枣、甘草各6克。

先服5剂,腹胀肠鸣减轻,大便中风泡减少。再进5剂,腹泻明显减轻,食欲渐增。效不更方,原方再进5剂。四诊时腹泻已止,大便成形,每日1次,唯觉脘闷、身困,为巩固疗效,原方去柴胡、白芍,再进3剂,诸症悉除,随访1年未复发。

按语:泄泻之病机,无不与湿盛与脾虚相关,故《内经》中曾指出:“湿胜则濡泄”。然临证之时,脾虚与湿盛往往互为转化,而痰湿郁久,势必生风,故临症中出现便中夹有风泡,腹胀肠鸣,此为本例之特点。故治疗不可完全拘泥于健脾与利湿之法,则当灵活运用之。本例有鉴于前医屡用健脾利湿理气之法不效,而改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柴胡、白芍健脾化湿、祛风化痰而奏效。

十二指肠壅滞症(腹胀)案

王某,男,45岁。1992年5月20日就诊。患者腹胀,呕吐,反复发作2年余,每因饮食不慎即发,食后甚,于去年5月在省某医院诊为“十二指肠壅滞症”,服中西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刻诊:脘闷腹胀,呕吐清涎,头重眩晕,消瘦乏力,大便10日未行,舌润苔滑,脉濡缓。

此乃脾虚不运,聚湿成痰,痰饮内停,脾胃升降失调所致。予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旋覆代赭汤降逆化痰,和胃止呕。

药用:半夏10克,白术12克,天麻5克,茯苓30克,陈皮12克,旋覆花15克(包煎),生赭石45克,党参15克,炙甘草6克,生姜10克。

水煎温服。药进2剂,便通呕止,上方减旋覆花、代赭石、天麻,加桂枝12克,取“温药和之”之意,继服10剂,诸症尽失,饮食渐增。后以香砂六君子丸调理善后。

按语:因久病脾虚,痰饮中阻,胃气不降而脘闷呕吐,合旋覆代赭汤和胃降逆。因为有眩晕头重,呕吐恶心,舌苔白腻等症,故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化裁,以燥湿化痰、平肝息风、和胃降逆,症方合拍而愈,充分体现了中医学“异病同治”之辨证观。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如果觉得《泄泻 失眠 腹胀 眩晕……这个方子原来能治这么多病》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