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医疗信息化深度研究报告(75页)

医疗信息化深度研究报告(75页)

时间:2022-09-30 19:08:31

相关推荐

医疗信息化深度研究报告(75页)

核心观点:

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将不断驱动健康数据应用,打开行业天花板。我国医疗信息化建设起步于HIS 系统,主要针对收费数据进行管理;紧接着建设重点转向CIS系统,主要是医疗数据的管理和应用;现阶段,大力建设的电子病历主要对居民大健康数据进行管理,由此我们看到每次医疗信息化的建设浪潮都是基于更深入的数据应用。未来物联网、5G、大数据分析、AI 将提供更为便捷的医疗数据集采、传输、分析服务。我们认为,今后的医疗健康服务将不仅仅是信息化,更多机会将来自于医疗大数据的整合及应用。谁能够获取数据,并将数据转化成健康服务等应用,谁就能在未来医疗健康服务的万亿市场中获得金钥匙。

医疗痛点需求不断提出,医疗信息化建设无止境。第一代医疗信息化系统建设主要用HIS 解决财人物问题,第二代医疗信息化系统建设主要用CIS 解决医技问题,第三代医疗信息化建设主要用GMIS 解决区域互联互通问题。我们通过历史复盘可以发现医疗领域的痛点层出不穷,医疗信息化行业不断通过技术进步满足更高层次的医疗需求,并且新产品带来的市场空间要显著高于老产品。我们认为未来两年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区域互联互通和院内电子病历建设上,其中电子病历升级将显著拉动行业增长。

市场集中度有望持续提升,产品化和研发投入奠定企业长期成长能力。根据我们统计的15-四年期间8 家上市公司3439 个公开采招医疗信息化建设项目看,目前院内市场竞争格局较为分散,院外市场较为集中。院外市场厂商的先发优势主要是由于业务体量较大的医疗信息化公司通过多年在医院端项目实施积累的广泛医疗机构客户资源和良好的品牌效应,各地卫生管理部门更倾向选择在医院端有丰富产品经验的龙头公司。而院内市场中信息化厂商与客户深度绑定则带来更强的议价能力。我们看好具备完善的产品体系和注重研发投入的医疗信息化公司的长期成长动力。

投资建议:重点推荐创业慧康、卫宁健康、思创医惠、国新健康,建议关注万达信息、东华软件、东软集团、和仁科技、麦迪科技。

报告内容:

一、医疗信息化产品体系及发展路径

1、医疗信息化及医保信息化产品体系

我国医疗信息化及医保信息化经过数十年的本土化发展,根据面向用户的不同及所实现的核心功能的差异,整体产品体系可进行如下分类:

发展历史概览:由点及面,实现纵深化发展

自20世纪70 年代初的起步至今,我国医疗信息化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从医院内部管理到关注患者诊疗,再到区域性信息互通,医疗信息化建设实现了从个体到整体、从局部到广域的发展,内涵与功能得到强化,服务范围不断延伸。

2、医疗信息化发展第一阶段(1970s-21 世纪初):以 HIS 为核心,聚焦医 院内部管理

医疗供需矛盾突出,传统管理体系效率低下

20 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卫生技术人员缺乏,医疗资源短缺,无法满足大规模人口需求,医疗供需端矛盾突出;另一方面,传统医院信息处理方式落后、运行效率低下,由此衍生出财务混乱、物资积压等一系列问题。原有的管理方式严重阻碍医院发展,亟待转型升级。

信息化建设与科技双向驱动,发展持续性强

小型机进入中国后,部分医院将其引进管理,医疗信息化建设起步,HIS 系统应运而生。技术的革新带动了HIS 系统的转型升级,同时HIS在医院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衍生出的新需求又带动科学技术的进步。在与科学技术的双向驱动下,HIS 系统朝着存储空间增加、运行速度加快、统一协调、规模化方向不断升级,提升了医院管理效率,降低运营成本,维护医院的运行秩序,利于增强医院的竞争力。

以收费为中心,统筹“人、财、物”的管理

HIS 系统立足医院内部事务管理,以收费为中心,将门急诊挂号、核价、收费、配药和住院登记、收费,以及医疗机构人、财、物等资源调配信息,借助信息网络技术进行管理,并采集整合各节点信息,供相关人员查询、分析和决策。

系统早期主要被应用于财务工资管理和病案统计工作,在互联网发展驱动下开始采用网络系统运行。软件系统以门诊、住院收费为基础,功能扩展至收费管理、药品数据等。目前HIS是医院信息化平台的一个重要部分,在技术推动下功能不断扩展、系统持续升级。

功能覆盖业务事务双环节,统筹管控医院内部工作

HIS 系统分为医院业务系统与事务管理系统两大部分,医院业务系统主要用于医院非诊疗业务的管理工作,事务管理系统则主要用于医院内部事务的管理工作,系统功能覆盖业务事务管理双环节,统筹管控医院内部工作。

利好政策层层推进,助力渗透率大幅提升

HIS 的发展一方面源于医疗服务需求攀升、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另一方面受益于国家政策的推动作用。 年利好政策频出,我们认为这将有利于HIS 在医院的进一步推广升级。

目前HIS 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推广,部署渗透率较高。据CHIMA 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度我国医院门急诊划价收费系统、药库管理系统和门急诊挂号系统已实施或在建的比例接近80%,其他多数系统实施比例也保持在60%左右。我们认为未来政策加码、患者需求攀升以及技术革新,将持续HIS 系统建设,渗透率有望进一步上升。同时,由于目前HIS渗透率已处于高水平阶段,未来市场增量将主要集中于系统更新升级。

3、医疗信息化发展第二阶段(21 世纪初-):需求向 CIS 延伸,产 品以诊疗为核心

三大主力驱动,信息系统延伸发展

20 世纪末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发展,不断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技术的发展及国家政策引导是医院信息化发展的三大主要驱动力。在原有的HIS 系统的完善、信息技术的发展基础上,为满足医院自身建设的需要,信息化的重点由管理信息化转移到临床信息化,CIS 被引入医院应用。

以患者为中心,面向诊疗过程

CIS 以患者为中心,以医生临床诊疗行为为导向,借助多种软件应用系统整合患者临床诊疗数据,完成电子化汇总、集成、共享。医务人员通过信息终端浏览辅助诊疗路径、发送医嘱、接受诊疗结果、完成分析,实现全院级别的诊疗信息与管理信息集成,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延伸出各类信息应用系统。从HIS 到CIS 的转型,医院信息系统的中心发生变化,决定了其运行目标、服务对象等各方面的差异。二者虽特点相异,但相互联系,相互支撑。

功能覆盖临床医技,全方位支持诊疗过程

CIS 系统包含临床系统与医技系统两大部分,临床系统聚焦患者诊疗环节全流程信息化,医技系统主要用于实现医院各个医技科室信息化。每一部分包含多个系统,全方位协助医生完成诊疗的各个环节。

根据CHIMA 的调查,CIS 各系统在医院重要程度排名前三位的分别为电子病历系统、数字化影像存储交换系统和临床决策支持系统,以下我们将对CIS 的重要产品进行介绍:

(1)电子病历(简称EMR)是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过程中,通过医院信息系统生成的文字、符号、图表、图形、数据、影像等数字化信息,并能实现存储、管理、传输和重现的医疗记录。与过去的纸质病历相比,电子病历不仅是将信息存储于计算机中,而且将其变成计算机能识别理解的结构化数据,便于进一步的处理分析,是CIS 的核心。

(2)数字化影像存储交换系统(简称PACS)是应用在医院影像科室的系统,把日常产生的各种医学影像(包括核磁,CT,超声,各种X 光机,各种红外仪、显微仪等设备产生的图像)通过各种接口以数字化的方式海量保存起来,当需要的时候在一定的授权下能够很快的调回使用,同时增加一些辅助诊断管理功能。

(3)临床决策支持系统

(4)临床路径和临床指导是根据各专科、各病种而制定的规范化诊疗计划,是临床决策支持的具体应用和初级阶段。

(5)实验室信息系统(简称LIS)是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对临床实验室信息进行采集、存储、处理、传输、查询,并提供分析、诊断支持的信息系统。

(6)放射科信息系统(简称RIS),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放射学科室管理的数据信息,包括图片影像信息,实现输入、处理、传输、输出自动化的计算机软件系统。RIS 涉及的一般数据信息包括受检者(病人或体检者)信息、检查申请信息、检查结果及结论信息,以及科室运作、管理的其他辅助信息。RIS 不同于一般信息系统之处,在于RIS 还包含对复杂的图像信息处理,以及与PACS 的集成。

相关政策不断加码,促进系统推广创新

CIS 在我国的引入和发展,离不开医院运行的需求与技术革新的支撑,也受益于国家政策的助推。从局部试点,到基本规范的试行以及修订,国家在CIS 系统的发展上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近年来CIS 的相关政策不断加码,我们认为这将有利于助推CIS 的进一步推广与创新。

4、医疗信息化发展第三阶段( 年以来):区域医疗信息化,实现院间 互联互通

危机爆发中起步,政策引导下发展

年SARS 危机后GMIS 在我国开始受到重视,此后卫生部完成了覆盖中央、省、市、县、乡五级的网络直报系统,同时加强中央和省两级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指挥决策系统建设。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节省患者支出、合理有效利用医疗资源,在政府引导下, 年以后我国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重点逐渐从临床信息系统建设转移到区域医疗信息化。

院内外信息联动,实现区域性互联互通

GMIS 立足整个医疗区域,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核心,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通过联动院内与院外平台实现集成网络,建立面向病人、医院、公卫及行政部门的信息系统。医疗信息系统通过区域内各子系统相互协调,共同实现各级医疗机构的信息系统集成及信息共享, 建立区域协同医疗公共服务集成平台和运行机制,最大化利用有限的医疗卫生资源,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医疗质量,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看病乱” 等问题。

用户类别多样,满足差异化需求

在以HIS、CIS 主导的阶段,面向用户主要为病人与医务人员、医院的管理者,GMIS 的用户扩展至所有与医疗服务相关的人群和机构。根据GMIS 的用户类别,可将其分为五个部分,各类型用户需求具有差异性。

GMIS 的功能可分为两部分:一是基础性关键服务,另一个是互联互通性服务。随着区域信息化的不断发展,GMIS 功能不断扩展,安全性逐步提升。

区域与辖区管理信息交互,实现资源共享

GMIS 系统的总体架构分为两个层次——区域卫生管理层和辖区卫生机构层。区域卫生管理层和辖区卫生机构层之间通过区域卫生信息应用访问层来进行信息交互,在社区、偏远地区实现远程医疗信息资源共享。

区域卫生管理层,是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管理中心,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是一个地市级卫生信息数据中心,也可以是更高一级的数据中心。区域卫生管理层主要提供一系列服务,作为服务于卫生医疗区域(如省、地区、县市卫生管理机构)的单一实例而存在,主要服务组件包括注册服务、公卫数据服务、医疗数据服务、全程健康档案服务、数据仓库服务等。

辖区卫生机构层,是指在所管辖的区域范围内相关医疗卫生机构(包括三级医院、二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共卫生机构等)所有业务应用系统,这些系统生成、收集、管理和使用那些可以公布在与区域范围内居民相关的健康数据,包括临床医疗数据、健康档案数据、公共卫生管理数据等。这些系统分布在所有为居民提供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点,提供各类健康服务。

政策持续助推,发展前景广阔

GMIS 本质上是在政府推动下,形成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核心的区域性医疗信息系统。 年以来国家政策不断强化医疗领域的数据融合以及大数据的应用,我们认为有利的政策环境下GMIS 有望迎来发展黄金期。

5、医保信息化:依托金保工程建设加速发展

根据功能性质,我国医保信息系统主要分为医疗保险业务管理、医疗保险财务管理、医管监督管理、综合查询和系统维护五个部分。

二、医疗信息化未来5 年关键词:健康数据共享及应用

1、医疗信息互换已从院内延伸至院外,健康数据共享势不可挡

我国医疗信息化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从以医院管理流程信息化为出发点的HIS,跨越到以围绕患者诊疗流程信息化的CIS,再到连接院外区域性卫生医疗信息互通,医疗信息化建设实现了从个体到整体、从局部到广域的发展,内涵与功能得到强化,服务范围不断延伸。

根据“十三五”规划建议,人口健康信息化和健康医疗大数据是国家信息化建设及战略资源的重要内容,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支撑。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建设健康信息化服务体系”的两大重要目标:完善人口健康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

年7 月,国家卫健委印发《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标准、安全和服务管理办法(试行)》,明确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定义、内涵和外延,以及制定办法的目的依据、适用范围、遵循原则和总体思路等,明确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的边界和权责,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及相应应用单位的责权利,并对三个方面进行了规范:

一是标准管理,明确开展健康医疗大数据标准管理工作的原则,以及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的工作职责。提倡多方参与标准管理工作,完善健康医疗大数据标准管理平台,并对标准管理流程、激励约束机制、应用效果评估、开发与应用等作出规定。

二是安全管理,明确健康医疗大数据安全管理的范畴,建立健全相关安全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和技术规范,落实“一把手”负责制,建立健康医疗大数据安全管理的人才培养机制,明确了分级分类分域的存储要求,对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数据安全保障措施、数据流转全程留痕、数据安全监测和预警、数据泄露事故可查询可追溯等重点环节提出明确的要求。

三是服务管理,明确相关方职责以及实施健康医疗大数据管理服务的原则和遵循,实行“统一分级授权、分类应用管理、权责一致”的管理制度,明确了责任单位在健康医疗大数据产生、收集、存储、使用、传输、共享、交换和销毁等环节中的职能定位,强化对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共享和交换。同时,在管理监督方面,强调了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日常监督管理职责,要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接入相应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并向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开放监管端口。定期开展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的安全监测评估,并提出建立健康医疗大数据安全管理工作责任追究制度。

其实,国内医疗信息交换与健康数据共享已有成熟的案例。 年10 月,由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组织建设旨在申康内部23 家市级医院实现临床信息共享的“医联工程”(上海市市级医院医疗信息共享及协同服务工程)正式启动, 年基本完成。各家医院的临床信息交换平台可以实现检查检验结果、门诊处方、住院病案首页等临床信息的共享。

2、健康数据应用将撬动国内健康险市场迅速成长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到2030 年,现代商业健康保险服务业进一步发展,商业健康保险赔付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显著提高。

年,我国健康险保费收入规模达到4389 亿元,同比增长8.58%;近5 年复合增速达到38.45%。

长期以来,限制我国健康险发展的一大主要原因为保险精算失真,因为无法掌握投保人的历史健康记录等数据,保险公司在进行健康险精算时信息不对称,对费率的厘定、准备金的计提以及业务盈余分配等判定较为模糊。

未来,随着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配套政策出台,推动健康医疗大数据惠民应用,促进健康医疗大数据产业发展,我国健康险市场将迎来突破性发展机遇。

3、走入 5G 万物互联时代,医疗场景潜力十足

基于目前的4G蜂窝网络、RFID、Wifi等无线通信技术,医疗物联网已经有较为成熟的应用。目前,国内已有医惠科技、昂科信息等24 家公司在移动护理、体征监测、人员管理、手术室管理等方面开展医疗物联网相关业务。

预计5G建设将于大规模启动,推动医疗物联网深度发展。根据移动运营商规划, 年5G 将开展初步的试商用, 年5G 将大规模建设。5G 应用分为三大场景,分别为eMBB(移动宽带增强)、mMTC(大规模物联网)、uRLLC (超高可靠超低时延通信)。eMBB 应用技术通过更多的带宽和更高效的频谱效率,所支持的上网速率将比现有的4G 网络快百倍,这将使得运营商网络支撑更高容量的医疗物联网应用如无线体征采集、移动护理等。mMTC 应用技术通过大范围广联接技术,可以使得运营商网络支持更低功耗、更大范围的医疗物联网应用如医疗器械追踪、耗材管理等。uRLLC 通过低于1ms 的时延,可以使得运营商网络支持如远程手术操作等应用。我们认为,5G 网络在高速率、广覆盖、低时延的进步上面能够支撑医疗物联网向更深入的领域发展。

5G医疗物联网带来巨大商机,已有多个市场主体抢跑。根据IHS 预计,到2035 年时5G 技术将推动全球医疗市场销售至1.1 万亿美元,约占届时全球5G 相关经济规模的9%左右。目前已经有多个机构在开展5G 医疗商业应用的前期探索工作。例如 年高通成立子公司QualcommLife 开发医疗护理无线连接技术,给予患者一个连结医院和家庭智慧医疗设备的平台。 年1 月,AT&T 与拉什大学医学中心、Rush System for Health 合作,建立美国第一个5G 医院。 年3 月,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移动、华为签署协议共同打造5G 应用示范医院,涵盖远程急诊急救、多学科视频会诊等多个功能,并计划在年内推出门诊一体化的智慧医疗服务。

4、“AI 医疗”将成为重要技术突破方向

年7 月,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发展便捷高效的智能服务,在智能医疗领域推广应用人工智能治疗新模式新手段,建立快速精准的智能医疗体系。

年12 月,工信部发布《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年)》,对医疗影像辅助诊断系统提出明确发展规划:推动医学影像数据采集标准化与规范化,支持脑、肺、眼、骨、心脑血管、乳腺等典型疾病领域的医学影像辅助诊断技术研发,加快医疗影像辅助诊断系统的产品化及临床辅助应用。到 年,国内先进的多模态医学影像辅助诊断系统对以上典型疾病的检出率超过95%,假阴性率低于1%,假阳性率低于5%。

根据 年底IDC 与英伟达联合发布的《专业化医疗人工智能平台》白皮书显示,过去两年医疗人工智能取得了突破性发展,逐渐被医院和医生所接受。医疗影像人工智能发展尤其快速,广泛应用到肺、心脏、脑、眼科、皮肤等多器官的多种疾病诊断中。

在IDC 的一项针对医院使用医疗影像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的调查中,受调查的36 家医院中对于使用效果总体上满意的比率达到100%。在医疗影像人工智能系统为诊疗工作所带来的价值方面,提高诊疗工作效率、提升诊疗水平和提高诊断准确率是该系统带来的主要价值。

目前国内医学影像人工智能系统可用于支持多个领域的疾病诊断,以肺结节和肺癌诊断最为常用,腹部肿瘤、心脏疾病、脑疾病、眼科疾病、皮肤病等辅助诊断都在快速发展。

医疗人工智能平台包括数据资源层、人工智能平台和医疗应用层。数据资源层提供基础数据,通过采集各个科室的医疗影像数据,病历数据等,打通业务系统间的数据壁垒,为人工智能平台提供数据基础。

三、医疗信息化应用场景深化,行业需求动力十足

1、院内:卫健委出台《医院信息化建设标准》,各级医院信息化建设需求 强劲

卫健委发布标准规范医院信息化建设

年4 月国家卫健委发布《全国医院信息化建设标准与规范(试行)》(简称《建设标准》),提出了三甲医院、三乙医院和二级医院临床业务、医院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业务和要求。标准立足互联网 医疗健康的“服务便民”、“资源下沉”、“信息互通”三大核心优势,从业务应用、信息平台、基础设施、安全防护、新兴技术5 大方面,对不同等级医院的信息化体系构建的细则侧重做了具体规定。

《全国医院信息化建设标准与规范(试行)》指标体系自下而上层层深入,对不同等级医院的信息化建设要求越来越严格。对二级医院来说,该标准强调信息化的基础性应用,如便民服务、医疗服务、硬件设备、容灾备份、云计算平台等;而针对三乙医院,则重点推动信息平台、大数据和物联网的信息化建设;并进一步助力将人工智能、云计算管理、大数据利用等技术运用到三甲医院的临床业务和医院管理之中,发挥AI 的辅助诊疗作用,加强医院的智能化管理。

卫健委《医院信息化建设标准》出台,院内信息化建设再迎加速

根据我们从中国政府采购网、中国政府采购招标网、各省市的省内招标网等采集的- 年医院信息化建设项目(不包含医保端)3439 个订单,选用累计订单数量不少于4 个的88 家医院为样本对院内信息化建设现状进行分析,其中三甲医院63 家、三乙医院13 家、二级医院12 家,三甲医院占比达72%。由此可以看出,三甲医院信息化建设投入持续性较强,平均每年都进行一次信息化项目建设,而三乙医院和二级医院信息化建设项目投入连续性相对较弱。

自国家卫健委发布《全国医院信息化建设标准与规范(试行)》以来,三甲医院和二级医院的订单总额高速增长, 年订单总额分别为 年的3.4 倍和2.5 倍左右,而三乙医院的订单总额较 年略有下降。三甲医院加快落实卫健委医院信息化建设相关标准,不断加大订单投入,- 年平均每家医院订单总额为1801 万元,远高于三乙医院和二级医院。

根据CHIMA 公布的《- 年度中国医院信息化状况调查报告》,医院近三年信息化建设累计投入金额差异较大。按医院级别进行分层分析发现,三级医院信息化建设累计投入多分布在500-2000 万元之间,而三级以下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投入集中分布在200 万元以下;总体而言,三级医院信息化建设累计投入超过三级以下医院,其投入金额在500 万元以上的比例明显高于三级以下医院。

通过将医院- 年度平均信息化投入按医院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分层分析发现,经济发达地区医院的平均信息化建设投入金额为658 万元,高于经济中等发达地区医院的543 万元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医院的378 万元。不同规模医院的信息化投入差异显著,医院规模越大,其进行信息化建设的需求越强,投入越高。床位数大于1000 张的医院- 年度信息化建设平均投入金额为903 万元,其次为床位数在501-1000 张之间的医院,信息化投入仅为362 万元。

各级医院单笔订单总额不断增加,行业天花板不断突破。我们订单统计覆盖范围内,三甲医院单笔订单最高达1.47 亿元,系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医院建设项目,该项目旨在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技术建立完善的医疗协作体系。三乙医院中大连市儿童医院聚焦信息平台和医疗服务,积极进行信息化建设整体改造项目,单笔订单投入达899 万元。二级医院依托互联网加强自身智能化医疗服务和管理的需求强劲,上海市金山区亭林医院五级电子病历项目订单金额高达856 万元。

为进一步对医院信息化建设现状进行研究,选取各级医院中订单总额最多的5 家医院为样本。-间,15 家样本医院信息化建设需求日益旺盛,订单项目变化不一。三甲医院中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出资1.47 亿元进行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医院建设,其中1.05 亿元用于软件及开发服务,占总订单金额的71%;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积极扩展公司在智慧医院方面的产品应用,以1.26 亿元投资象湖院区(一期) 智能化设备采购项目;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在新院迁建工程中致力于建设数字化手术室,未来医院各科室级信息化建设市场空间广阔。

三乙医院中大连市儿童医院投资899 万元用于医院影像管理系统(PACS 等)建设; 天津市北辰医院出资590 万元进行数据加工处理服务建设,包含医院HIS、CIS 系统升级改造。整体来看,三乙医院与三甲医院的信息化建设项目投入金额差别很大且落后于三甲医院,目前三甲医院已转向打造基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智能医院,而三乙医院还处在HIS、CIS 系统整体建设改造阶段,由此看来,未来三乙医院的信息化建设目标较为明确,市场发展空间大。

为更好地服务临床,二级医院上海市金山区亭林医院积极践行卫健委发布的《全国医院信息化建设标准与规范(试行)》,于 年第2 季度出资856 万元建设五级电子病历系统,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整体来看,二级医院的信息化建设起步晚,HIS、CIS 系统建设不完备,处于单一信息化项目建设阶段。对比三乙医院,二级医院未来应加强HIS、CIS 系统的整体建设,全面提升医疗信息化水平。

2、院外:公共/区域卫生平台信息化建设市场深度大,空间广阔

立足民生,公/区卫平台破新医改难题

目前,我国正处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新医改面临众多困难和挑战。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突出,基层医疗技术水平不足、医疗服务质量低下且医疗信息孤立、缺少有效的疾病实时监测手段,应急能力不足。自 年以来,我国区域间卫生平台逐步建立,在分级诊疗、院间转诊、疾病监测、出生率上报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提高了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安全性,降低了居民的医疗负担。

互联互通助推公/区卫平台的信息化建设

国家卫生计生委制定《医院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指标体系(试行)》,积极开展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互联互通综合测评工作,公/区卫平台建设在各级政府财政的推动下蓬勃发展。

根据我们从中国政府采购网、中国政府采购招标网、各省市的省内招标网等采集的- 年公/区卫平台信息化建设项目(不包含医保端)1141 个订单, 年以来公/区卫平台订单投入增加较快, 年订单总额为14.86 亿元,约为 年的两倍,其中,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的医联工程二期(便民服务与电子病历)系统订单额度高达1.29 亿元,是目前统计范围内首个上亿的订单,订单总额的不断突破体现出院外信息化建设的飞速发展。

公/区卫平台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市场空间广阔

从统计范围内公/区卫平台- 年信息化建设项目的地理分布来看,订单总额最多的10 个省份累计订单总额占公/区卫平台订单总额的比例高达82%,其余省份的公/区卫平台建设还较为落后。沿海发达地区,如上海、浙江地区公/区卫平台建设走在全国各地区前列,上海地区公/区卫平台累计订单总额高达96139 万元;经济较为发达的北京和广东地区的公/区卫平台建设程度也较高,累计订单总额分别为31473 万元和27341 万元。中西部地区(如四川、安徽、陕西、湖北地区)由于经济欠发达,医疗条件较为落后,公/区卫平台建设投入金额不高。

从各地区 年卫生总费用来看,统计范围内公/区卫平台累计订单总额较高的广东和江苏地区,其卫生总费用也较高,政府、社会和居民对卫生保健费用的负担能力较强。尽管山东地区公/区卫平台累计订单金额较少,但其开展卫生服务活动的资金较为充足,未来公/区卫平台信息化建设进步空间大。相比之下,中西部地区对卫生健康的重视程度较低,卫生总费用维持低水平,事实上,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医疗条件落后更需发挥医疗协同作用,通过分级诊疗、院间转诊等合作医疗方式带动地区整体医疗水平的提高。可见,公/区卫平台发展不平衡的现状为其进一步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市场空间,行业前景广阔。

在公/区卫平台建设项目统计订单累计金额较多的五个地区中,一期项目占比较高,均在80%以上,二期及以上建设项目较少,各地区公/区卫平台处于初级建设阶段。由此可见,尽管目前部分经济发达地区大力进行公/区卫平台建设,但目前院外信息化发展程度较低,发展不充分问题存在。平台建设一期项目投入后,由于维护和升级换代的需要未来二期及以上项目建设潜在需求较大,纵向来看,公/区卫平台信息化建设市场深度大。

3、投资较为刚性,与经济周期弱相关

随着 年“健康中国”国家战略的实施, 年“互联网 医疗健康”背景下《全国医院信息化建设标准与规范(试行)》的出台,医疗信息化产业已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迎来巨大的发展空间与机遇。目前,我国卫生总费用已由 年的24346 亿元增至 年的51599 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3.34%,卫生总费用占GDP 比重也不断提升,从 年的5.03%增长至 年的6.2%。

随着我国卫生总费用的增长,我国各级卫生机构及卫生管理部门的IT 支出占卫生机构总费用比例也在逐年提高。过去十年,我国医疗IT 投入规模占卫生机构卫生总费用的比例已由 年的0.49%上升至 年的0.83%。

由于公立医院非盈利性要求导致医院对支出刚性,医院基本上会保持收入支出平衡的财务结构。医疗服务行业具有民生属性色彩,相对宏观经济形势存在一定钝性,因此医疗信息化建设需求相对受到经济周期波动影响较小。目前国家卫健委对医院信息化投入的指导意见为医院收入占比的1%~1.5%,具体的投入比例视国家对医疗信息化鼓励政策的强度而定。

从 年统计订单情况来看,行业订单总额达43.55 亿元,同比增速为68%,呈爆发式增长,增长主要来自于公/区卫端订单的加速落地。 年公/区卫端订单总额14.86 亿元,同比增长93.62%。 年公/区卫订单金额占比波动变化,18Q1/18Q2/18Q3/18Q4 分别为27.6%/38.4%/45.3%/28.2%,整体上体现了政策引导下公/区卫业务需求旺盛。

医疗信息化行业抗周期性凸显。 年开始随着一系列利好政策的推出,互联网医疗进入爆发期,医疗信息化作为互联网医疗的关键环节迎来高速发展。从16 年Q1 以来的行业统计订单区域分布情况来看,由各地卫生部门主导建设的实现医院外部连接的公/区卫平台已经进入加速建设期。同时,招标单位逐步开始由完善程度相对较高的三级医院向二级医疗机构转移。在全国范围内,医疗信息化建设在以上海、浙江为代表的发达地区率先开展,逐渐延伸至二、三线城市,山西、山东等其他地区订单占比不断上升,由 年的38%提高至 年的51%,医疗信息化建设需求进一步下沉。

四、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1、行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

根据IDC 发布的数据, 年,我国医疗信息化行业解决方案(不含硬件)市场份额前10 的公司合计占比仅为54.3%,其余规模较小的医疗信息化公司市场份额合计达45.7%,行业集中度处于较低水平。其中,东软集团、卫宁健康、东华软件、创业慧康、万达信息依靠在行业内的多年产品研发积累和实施经验保持市场领先,共同组成行业第一梯队。随着大型厂商在客户资源、研发实力、产品完善程度、交付能力等方面不断形成竞争壁垒,我国医疗信息化行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

2、竞争格局:院内分散,院外集中

根据我们的统计订单,本报告选取规模较大的卫宁健康、创业慧康、万达信息、东软集团、东华软件、思创医惠、麦迪科技、和仁科技8 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对院内、院外市场的竞争现状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院内市场中,市场份额前3 的卫宁健康、创业慧康、东软集团合计占比为56%,东华软件、和仁科技的市场份额均在10%以上,整体竞争格局较为分散。院外市场集中度较高,排名第1 的万达信息占据39%的市场份额,市场份额前3 的公司合计占比高达73%。

由于大型医疗信息化公司通过多年在医院端信息化项目积累的广泛医疗机构客户资源和良好的品牌效应,各地卫生管理部门更倾向选择在医院端有较强积累的龙头公司,因此院外市场主要厂商的先发优势较为明显。

3、院内市场一般盈利能力高于院外市场

我们以思创医惠、卫宁健康、创业慧康、万达信息四家上市公司作为样本,随着其院外业务占比依次增加,对应的医疗信息化业务的毛利率整体呈现出依次降低,可以看出医疗信息化行业院外市场的毛利率一般低于院内市场。由于院外市场主要客户为地方政府、各级卫计委、社保局、社区服务中心等,为2G 端业务,医疗信息化厂商在产品定价方面的能力稍弱,院内市场中信息化厂商与客户深度绑定则带来更强的议价能力,因此院内市场毛利率一般高于院外市场。

4、产品化程度越高,毛利率端优势越明显

目前医疗信息化厂商中,客户群体往往决定了公司的产品研发思路。东华软件主要客户为三甲医院,定制化、个性化需求较多,产品设计复杂程度较高,项目实施周期相对较长。和仁科技专注为大型医院及新建医院提供整体数字解决方案。卫宁健康主要

客户群体为二级医院,采用“柔性产品化研发模式”,即结合客户“项目化开发”的需求,以建立完善的基线产品模块库为中心,设立了统一版本合并机制,产品研发周期短,在HIS 厂商中毛利率端优势明显。

麦迪科技作为典型的CIS 细分龙头公司,主要提供手麻、重症(ICU)、急诊等科室级CIS 产品的开发应用,产品标准化程度高,成本控制能力强,毛利率一直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5、研发投入稳步增加,支撑行业长期发展

研发投入推动医疗信息化公司生产力的提高,有助于其打造完整的产品链体系,增强获单能力,保持竞争优势。统计范围内的8 家公司中由于东华软件、东软集团以及万达信息的其他业务研发投入占比较高因而剔除此3 家公司。- 年间行业整体研发投入呈现平稳上升趋势,平均研发投入的增速维持在40%以上。其中卫宁健康研发投入居行业榜首,增长速度最快;创业慧康和思创医惠研发投入也处于较高水平,为公司业务产品核心竞争力及业绩长期增长提供内生动力。

从- 年各公司研发费率变化情况来看,卫宁健康、思创医惠、麦迪科技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不断上升, 年卫宁健康研发费率达20.09%,公司不断提高对核心行业产品的研发力度,为公司未来的业务扩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6、行业订单持续增长,订单金额再创新高

从统计订单分季度数据来看,由于受到医疗机构招标季节性因素影响,前三季度订单体量全年占比较小,四季度订单金额占全年订单总和的比例在40%左右。 年年初以来,由于受政策不断加码电子病例等医疗信息化领域建设的积极影响,行业订单集中释放,推动医疗信息化上市公司业绩增速持续增长。

从各季度统计订单均额来看,- 订单均额整体稳定在250 万元左右。其中订单均额于Q2 突破350 万元,但订单数量维持稳定,主要原因在于Q2 千万量级订单数量突增至14 个,同比增长180%,且项目主要集中在信息化基础建设和设备采集,订单总金额中含有部分硬件采购。由于200 万元以上订单多为信息化平台建设、运维,订单均额的高位维稳体现出行业公司获单能力稳定。乘政策利好东风,预计未来大量新增平台的建设和运维、升级改造等业务有望为各公司提供长期稳定的收入。

从统计订单汇总来看,- 年间三千万元以上订单共计26 个,亿级以上订单共计3 个,前五大订单总金额为5.4 亿元,其中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医院建设项目订单金额高达1.47 亿元,订单金额创新高,行业天花板不断突破。从三千万元以上订单来看,招标项目均为大型院内信息化、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项目,大型项目实施周期一般在一年到一年半,为上市公司中标后连续两年的业绩提供有力支撑。大额订单的高倍增长反映了医疗信息化建设在真真实实地加速推进,行业需求加速释放,助力长期强力增长。

五、行业上市公司主要产品及商业模式(简略)

1、创业慧康三大方向发力,构建智慧事业群

创业慧康(原“创业软件”)成立于 1997 年,是国内较早进入医疗卫生信息化的软 件供应商之一,成立至今一直专注于医疗卫生信息化领域,以智慧医疗、区域卫生、 健康城市为主要发展方向。近年来公司积极构建医卫信息化事业群、医卫互联网事业 群、医卫物联网事业群,以数字医卫、智慧医疗、健康城市及医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 行业研究和应用为主要发展方向。公司营销网络遍及全国 30 多个省、自治区及直辖市, 累计实施超过 10000 个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项目,客户数量 6000 余家,其中三级医 院客户超 200 家。公司先后承担了国家电子发展基金项目等 40 多项国家、省、市级 重大技术研发项目,公共卫生项目遍及全国 340 多个区县,为 30 万基层医生提供工 作平台,积累超过 2.5 亿份居民健康档案,处于医疗卫生信息化行业第一梯队。

2、卫宁健康实施专业化战略,产品线功能丰富

卫宁健康成立于 1994 年,是国内第一家专注于医疗健康信息化的上市公司,致力于 提供医疗健康卫生信息化解决方案。公司的健康业务覆盖智慧医院、区域卫生、基层 卫生、公共卫生、医疗保险、健康服务等领域,为医院提供数字化产品解决方案,为 区域医疗机构提供监管、信息共享等信息化产品,为患者提供健康管理、医疗服务等 平台。

3、思创医惠打造智能产业链,医疗服务标准化

年中瑞思创收购医惠科技公司并进行业务重组,更名为“思创医惠”,由智慧商 业向智慧医疗领域拓展,医惠科技成为思创医惠的医疗信息化运营主体。思创医惠着 力打造以智慧医疗、智慧健康、智慧养老和智慧商业为核心的全产业链布局,致力于 提供智慧医疗和智慧商业整体解决方案。公司产品主要分为四大板块——医院平台解 决方案、临床应用解决方案、运营管理解决方案与硬件产品。

4、东华软件医疗领域加速深化,四大产品线齐开花

东华软件成立于 2001 年,公司以应用软件开发、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信息技术服 务、网络流控安全产品及互联网 为主要业务。 年为适应大健康时代需求,东华 软件将医疗板块业务独立出来,成立东华医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华医为),业务覆盖医疗机构、卫生管理机构、互联网医疗、人工智能、大数据、健康管理等领 域。

东华软件的医疗信息化产品分为四大系列——整体数字化医院解决方案领域的 B2HO产品线、区域医疗领域的 B2HE 产品线、DRGs 医改领域的 B2MI 产品线和互联网 健康医疗领域的 B2IH 产品线,产品线呈现多元化发展。

5、东软集团硬件与软件相结合,构建产业新生态

东软集团成立于 1991 年,是一家以软件技术为核心,提供行业解决方案、智能互联 产品、平台产品以及云与数据服务的公司,业务覆盖 200 多个方向,其中医疗健康与 社会保障、智能汽车互联、智慧城市、企业互联与云化产品为公司的核心业务。医疗 信息化业务上,公司在医院信息化、区域卫生信息化、医疗健康和医疗保险领域提供 从硬件到软件、从技术到服务的全面解决方案。

东软集团致力于构造高效精准、标准化、可度量的大健康运营服务运行体系,通过人 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等信息技术与医疗知识的融合,促进与“智能互联网 ”的融合, 构建可持续的大健康产业新生态。

6、万达信息转型“造”、“租”、“孵”,聚焦云服务

万达信息成立于 1995 年,1997 进入医疗卫生领域,公司业务由软件开发、系统集成 和运营服务(3S)逐步过渡到系统建设 “造房子”、运营服务 “租房子”以及 “互联 网 ”增值业务。万达信息依托云计算服务,通过健康云、医疗云、医药云、保险云和 智慧城市运营中心,形成面向政府、面向企业、面向个人的“造”、“租”、“孵”业务的协 同发展,助力智慧城市建设。

7、和仁科技后起之秀露锋芒,智慧医疗三合一

和仁科技成立于 年,是一家致力于向全国医院、政府、个人提供医疗信息化、 医院场景化应用、区域卫生信息化等解决方案和整体服务的智慧医疗提供商。作为行

业内的后起之秀,和仁科技抓住科技的翅膀,研发核心产品,迅速发展成为智慧医疗 建设的中坚力量,为客户提供集医疗信息化、智能场景化、智慧区域卫生于一体的三 合一方案。

8、麦迪科技专注临床信息化,建立数字化医院

麦迪科技成立于 年,是一家以临床医疗管理信息系统(CIS)系列应用软件产品 和临床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为核心业务的专业化公司。公司以数字化医院为目标,以 临床应用为基础,以患者为中心,通过与医院现有信息系统及多种床边监护设备的无 缝集成,实现各类设备资源和信息资源的共享;通过信息技术与临床知识库的结合, 实现向导式辅诊和预警功能;通过高清实时手术视频视教系统,实现远程会诊、手术 观摩。

来源:未来智库,转载仅限分享,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如果觉得《医疗信息化深度研究报告(75页)》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