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走过重庆(十)铜梁安居古镇

走过重庆(十)铜梁安居古镇

时间:2024-01-27 18:53:26

相关推荐

走过重庆(十)铜梁安居古镇

安居古镇位于铜梁县城西17公里,地处琼江、涪江交汇的南岸,因其水陆交通方便,曾于明朝成化(公元1481年)建县,后于清雍正6年(1728年)撤并入铜梁县,系重庆历史文化名镇,商贸中心镇。

安居古镇距今1500多年的历史,是重庆北部重要的口岸城镇,自古便有“安居依山为城,负龙门,控铁马,仰接遂普,俯瞰巴渝,涪江历千里而入境。”之说。

安居古镇也是一座体系保存完整、规模庞大、具有立体感层次感的风水古城,其东起飞凤山、南绕化龙山,西跨乌木溪接冠子山,北面临涪江,蜿蜒高峻,壁立江岸。

安居古镇集古县城文化、巴渝文化、宗教文化、书香文化、移民文化、抗战文化和龙文化于一体。

依山而建的传统民居、通幽曲折的古街小巷和独具韵味的吊脚楼、川江号子、安居旱船,都描绘着整个巴渝风貌。

安居古镇文化底蕴深厚,宗祠、行会、商会、哥老会群雄林立,“九宫十八庙”璀璨夺目,街巷明清建筑鳞次栉比,琼江、崇德书院香气诱人,湖广、福建、江西、广东等地会馆闻名遐迩。礼部尚书、封疆大吏、巡抚、进士、翰林学士等人才辈出,古城文化源远流长。

穿过星辉门,踏入古风浓郁的火神庙街。青砖、木门、红灯笼,轩窗、檐角、老茶馆渐次呈现,古城的一砖一木都散发着原生态的历史气息。

琼江书院出现于唐朝,发展于宋代;原由富豪、学者自行筹款办学,后由朝廷委派教官,调拨田亩、经费,逐步变为半民半官性质的地方教育机构。1870年,时任清朝翰林院编修的安居名儒吴鸿恩回乡奔丧,铜梁知县邵坤仰慕其人品、才学,亲自聘请他担任书院山长。各地学子慕名而来,均得到他的悉心传授,学识大增。短短五年不少学生中举,耀祖光宗,书院名扬四海。

千年书院孕育了200举人、23进士、4翰林,王、吴翰林世代书香传为佳话,曲折凄美的“碧玉簪”故事诉说着人间真情;湖广移民、南北客商汇聚安居水码头,江西风格的万寿宫、徽式风格的妈祖庙、湖南风格的濂溪祠,古城多元文化相互交融。

天后宫原系福建会馆,又名妈祖庙,明成化(1481年)修建,构造独特,尤其是徽式建筑风格为巴渝罕见,具有极其珍贵的文化艺术价值。庙内平面组织精妙,庭院楼台布局严谨,徽式建筑特色的马头山墙,造型高低错落,富于变化,青瓦白墙,雕刻装饰题材十分丰富。

安居古镇禹王宫,又名湖广会馆,始建于明朝中叶,明末毁于战乱。清乾隆年间重建。会馆依山而建,由低到高多重进深。宫门上方书“万世永赖”。古戏台前柱上斜撑雕刻精美,神仙人物栩栩如生。天井、院落造型独特,房间布局错落有致,石栏杆雕有狮子、麒麟、盘龙等多种瑞兽和吉祥图案。

正门和戏台柱联:

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吃杯茶去;

谋衣苦谋食苦苦中作乐拿壼酒来。

凡事莫向前看戏何如听戏好;

为人须顾后上台终有下台时。

齐安公所又名地主宫、黄州公馆,由湖北齐安郡移民共同出资修建,正殿供有“三元大帝”或称“三官尊神”,即天官、地官、水管。源自上古先民对天、地、水自然现象的崇拜。

黄埔军校13至17期曾驻训安居古镇5年,培养了抗战英杰8425人,蒋介石、冯玉祥、刘伯承等均在安居留下足迹。

药王庙是安居古镇九宫十八庙之一,明末毁于兵燹,清又重建,修缮。

药王庙柱联:

不望大名垂千古,

願畄药典济众生。

“只有王家科第盛,街头高耸木牌坊”,“一门三进士,父子两翰林。”说的是王恕和他的两个儿子。王家大衙门是王恕的祖宅,科甲坊就是皇帝御赐给王家的牌坊。

古镇巷里多为民居四合院,天井居中采光排水,纵横居住四户人家。依山而筑的房屋,结构上以封闭院落为单位,沿中轴线分布,几重进深,主次分明,有院、有廊、有多重偏院,各院之间有巷相连。

城隍庙依山而建为”三合头“构造,中间合檐,两边飞角精雕细镂,十分精妙。

火神庙,始建于明,原为明万历年间安居县察院所在地。因明末安居屡遭兵燹与人为火灾,清乾隆年间把明旧察院改建为火神庙

隐藏在青山绿水中的青瓦房,浸透着历史的沧桑

如果觉得《走过重庆(十)铜梁安居古镇》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