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国画研究 | 石涛是提倡还是反对“笔墨当随时代”?

国画研究 | 石涛是提倡还是反对“笔墨当随时代”?

时间:2022-07-03 19:10:21

相关推荐

国画研究 | 石涛是提倡还是反对“笔墨当随时代”?

近日,笔者看到有位艺术评论家在某专业美术报撰文称:“我们常常讲‘笔墨当随时代’,较真的人会说这个观点是错的,属于断章取义。石涛完整的那段话是‘笔墨当随时代,犹诗文风气所转……’,真正的意思是反对笔墨当随时代,想表达的是如果笔墨当随时代就会跟诗文一样,常常是一代不如一代,到后面就会像白开水一直煮,毫无味道可言了。”笔者觉得,这样来解读石涛,十有八九会冤枉了他。近些年来,书画界不断有人对石涛“笔墨当随时代”观点提出异议,甚至臆断石涛是反对“笔墨当随时代”而主张复古的。我们究竟该如何来解读石涛的“笔墨当随时代”?他是在什么样的历史语境下作出这番题跋的,其本意究竟是什么?这里笔者不揣浅陋,想就此问题做一些探讨,以求走近历史真相,尊重先贤初心,促进艺术进步。

首先,从题跋文本来看。目前所见相关文献对此题跋一般这样记述:“笔墨当随时代,犹诗文风气所转。上古之画迹简而意淡,如汉魏六朝之句;然中古之画如初唐、盛唐雄浑壮丽;下古之画如晚唐之句,虽清洒而渐渐薄矣;到元则如阮籍、王粲矣,倪黄辈如口诵陶潜之句‘悲佳人之屡沐,从白水以枯煎’,恐无复佳矣。”此段题跋长期饱受争议,所得结论往往南辕北辙,莫衷一是。笔者认为,题跋之所以会长期以来龃龉不断,并非石涛语焉不详,而是后人断句出了问题。石涛这段题跋墨迹本无句读,标点乃后人所为。传本几乎屈于一尊,将“笔墨当随时代”语后标为逗号。若不假思索照此一口气读下去,很容易得出“笔墨当随时代就会一代不如一代”这种前言不搭后语、自相矛盾、逻辑混乱的结论来。依笔者之见,石涛这段题跋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是立论,鲜明提出“笔墨当随时代”的观点;第二层是采取“反证法”予以论证。

历史上曾有因袭古成风导致“文衰八代”之说,直至韩愈提出学古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强调作文“词必己出”才使文风为之一振。石涛以史为镜,提出“笔墨当随时代”观点后话锋一转,拿“犹诗文风气所转……恐无复佳矣”的前车之鉴来从反面推证“笔墨当随时代”的正确性。在石涛看来,笔墨应当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借古出新;相反,如果像“诗文风气所转”那样,一味重复古人“悲佳人之屡沐,从白水以枯煎”,是不会有出路的。题跋中“笔墨当随时代”应是肯定句,而非假设句;标点应为句号,而非逗号;最后所得“恐无复佳矣”的结论是“犹诗文风气所转”导致的,而非由“笔墨当随时代”所致。对一个标点符号的使用常为人们所忽视,然其对于文意的理解实则至关重大。“笔墨当随时代”一句一逗之间,足以使石涛语意是非两重天!

为便于加深理解,笔者还想将此题跋与石涛同期相关题跋联系起来一并参悟解读。“笔墨当随时代”跋于1703年《赠刘石头山水册》之第二幅《河舟》上。同册第九幅《客至》则题曰:“古人未立法之先,不知古人法何法。古人既立法之后,便不容今人出古法。千百年来,遂使今人不能一出头地也……冤哉!”第十二幅《山径漫步》则跋曰:“此道见地透脱,只须放笔直扫。千岩万壑,纵目一览,望之若惊雷奔云,屯屯自起。荆、关耶?董、巨耶?倪、黄耶?沈、赵耶?谁与安名?余尝见诸诸名家,动辄仿某家、法某派。书与画,天生自有一人职掌一代之事,从何处说起?”此外,另有《狂壑晴岚图》题“掷笔大笑双目空”“吾取吾法夫何穷”“不道古人法在肘,古人之法在无偶”“天生技术谁值掌?当年李杜风人上;王杨卢骆三唐开,郊岛寒瘦标新赏”。由此可见,上述诸如“一出头地”“一人职掌一代之事”“古人之法在无偶”以及“标新赏”等提法,皆与“笔墨当随时代”观点相呼应。

其次,从石涛所处时代背景来看。石涛时代正是以清初“四王”为代表的复古派主张笔墨“随古人”的时代。他们拜倒在古人脚下,以多嗅些古人“脚气味”为荣,视创新为洪水猛兽。而以“四僧”为代表的“力主推新派”则认为笔墨不该做“古奴”,应当“随时代”借古开今。然作为“野逸派”的“四僧”并不为当时世人所重,“四王”却被推为“正宗”,导致画坛一度摹古成风,“程式化”一统天下,“恐无复佳矣”!年届花甲的石涛实在忍无可忍,愤然提出“笔墨当随时代”,对复古势力当头棒喝。若说石涛写下这段题跋是为了反对“笔墨当随时代”而主张“随古人”,难道他是挺身给“四王”站台?!

再次,从石涛一贯艺术追求实践来看。石涛究竟是一位什么样的艺术家?其笔墨究竟是在“随古”还是在“求新”?他有那么多画作摆在那,人们自可从中寻找答案。石涛是一个头上长着“反骨”的人,艺术上有与古人一比高下的大志,历史之刀早就在石涛艺术上刻下两个鲜明大字:一是“变”,一是“我”。石涛艺术渴求塑造自我,不屑重复古人,其艺术理念深刻体现在他的画论中,如“一画论”“搜尽奇峰打草稿”“不恨臣无二王法,恨二王无臣法”等。石涛认为,“夫画,天下变通之大法也”。他一扫倪瓒一路“平平淡淡”,以“万点恶墨,恼杀米颠;几丝柔痕,笑倒北苑”。石涛不负时代,不辱使命,勇于担当,以其独特艺术成就惊艳史册,以其终生艺术实践为“笔墨当随时代”作出了最好的注脚。

最后,从笔墨发展规律来看。笔墨从哪里来?洪荒时代,本无笔墨。笔墨发展成今天的面目不是哪一个时代、哪一个人的功劳,而是一代代人一笔笔“随时代”积淀而来的。魏晋南北朝时尚无“山水画”之说。隋代展子虔将一幅《游春图》推给世人,始创具有独立意义的山水画。隋唐时代,山水画有勾无皴或粗笔简皴,五代后的荆、关、董、巨相继创出了种种皴擦点染之法。宋人赓续古法、锐意出新,将山水画推向了历史高峰,更有《清明上河图》成为“笔墨当随时代”的绝好例证。元人高举文人画大旗,闯出了一片新天地。明清仅“四僧”“八怪”出奇制胜,便足以闪射时代异彩。现代以来,张大千之泼墨、张仃之焦墨、傅抱石之“抱石皴”、潘天寿之“铁画银钩”、陆俨少之“陆家山水”、黄宾虹之“五笔”“七墨”、李可染之对“黑”与“光”的尝试、吴昌硕之以书入画及齐白石之虾蟹草虫,皆于前人笔墨语言上生发新意。

一部笔墨史就是一部时代进步史。时代从未停下前进的脚步,笔墨应“随时代”不断借古出新。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作为,一代人烙下一代人的印记。一潭死水、一成不变,笔墨则不会有未来。石涛提出“笔墨当随时代”,强调笔墨只有与时俱进、继往开来方能生生不息,这是对规律的洞悉和敬畏。

比石涛出生稍晚些的清代文学家赵翼有诗句云:“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赵翼发此感慨,或是曾受同时代人石涛的影响;或是纯属巧合,彼此心有灵犀。将其诗句引来,也许对我们理解石涛“笔墨当随时代”会有所助益。

如果觉得《国画研究 | 石涛是提倡还是反对“笔墨当随时代”?》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