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上海音乐学院里的老房子(薛理勇)

上海音乐学院里的老房子(薛理勇)

时间:2021-08-23 05:05:32

相关推荐

上海音乐学院里的老房子(薛理勇)

​返回

上海音乐学院里的老房子(薛理勇)

-04-26 14:02:14

上海音乐学院位于沪西汾阳路20号内,校园里的图书馆是一栋漂亮的德式花园洋房。图书馆高而陡的红瓦屋顶,装饰华丽的山墙和木敞廊,设计在建筑中心的塔式望楼,建筑边角的角塔、屋脊小塔,以及承重的石墙,挑楼使用的外露的木构架,随处透露着巴伐利亚乡村气息,营造了德国建筑艺术独特的氛围。

上海音乐学院是蜚声中外的艺术学府,培育出一代又一代、一批又一批的优秀音乐家。这些音乐家见多识广,当他们游学或演出归来,对母校的这栋老洋房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音乐学院还有许多来自欧洲,特别是来自德国的老师和留学生,他们更想知道这栋老洋房背后的故事。

这栋老洋房最初的主人叫马丁·克里希(Martin Krieg)。约1858年,他只身来到上海,投奔在上海鲁鳞洋行(Reuter Brockelmann)的朋友泰来(B.Telge)。不过当时从德国坐船到上海至少要花半年多的时间,当克里希到达上海时,泰来已经辞去了鲁鳞洋行的工作自己创业。泰来创办了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泰来洋行”(Telge & Co.),克里希自然就成了泰来洋行的职员。

泰来洋行主要经营中德贸易,代理清政府向德国定购军火、机器、钢材等;泰来洋行还是开滦矿务局的大股东,代理矿务局的销售业务。克里希主管中德贸易中的军火贸易,双方往来的金额十分庞大,克里希的提成当然也十分可观。闯荡上海若干年后,克里希就成了上海的豪富。

在19上海法租界最后一次扩张之前,法租界的西端在今天的重庆路,以西则是中国地界。由于中国政府禁止外国人在租界以外的地方购买土地,沪西中国地界的土地相对便宜。克里希因为与中国政府有着特殊的关系,1904年左右,他买进沪西宝昌路(是越界筑路,以法租界公董局总董宝昌的名字命名,即今淮海中路)约60亩土地。他希望在这里建一栋与自己家乡相似的房子,这个任务落在了他的同胞海因里希·贝克身上。

海因里希·贝克(Heinrich Becker)是德国建筑师,19世纪80年代初,他受德国驻上海领事馆的邀请,主持苏州河北岸虹口美租界的德国领事馆新楼的设计。这栋坐落在苏州河入黄浦江口处的德国领事馆新楼于1884年竣工交付使用,建筑十分漂亮,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成为上海的地标性建筑(该建筑于1937年被拆除,计划重建,但没能实现),也使海因里希·贝克由此名声大噪。

1899年,海因里希在上海成立了自己的设计事务所——“贝克洋行”(Becker & Baedecker,后来大多译为“倍高洋行”)。

克里希住宅始建于1905年,由于占地面积很大,一直到19才基本完工。

主建筑被大块的花园相围,主立面朝东和朝南。朝东的立面设计为重叠的三角尖顶墙,这是德国建筑惯用的手法,能够在视觉上起到提高建筑气势的作用;主楼的正中设计为高耸的塔式望楼,室内的环形扶梯可以通往望楼,当时这里是农村,没有太高的建筑物,登高远眺,周围的景色一览无余;在两侧的转角处设计有角塔。其它的立面大量使用外露的木构架支撑的露台或眺楼,不仅是为了采光,而且最大程度地增强了建筑的视觉立体效果。这里也成了早期上海德国侨民聚会和寻欢作乐的好去处。

海因里希设计的克里希住宅

19,法租界扩张成功,租界的南界和西界伸到了今天的肇嘉浜路和华山路,克里希住宅被划进了法租界。也是这一年,欧洲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与法国成为敌对国。19中国宣布对德国作战,中德断交。根据国际战争惯例,在华的德国官方产业将被中国政府没收,德国在华的侨民则作为敌对国难民被遣返回国。于是,贝克洋行关闭,上海此后再也没有出现海因里希的作品;法国人觊觎克里希的房地产已久,为了避免自己的产业被法国人强夺,克里希在被遣送回国之前,只能匆忙地处理自己在上海的不动产。他将房产以低价卖给了英商天纶洋行的大股东尼西姆(Edward Nissim),于是这里又成了尼西姆的住宅。

尼西姆住宅内景

天纶洋行由原新沙逊洋行合伙人利维(Simon A.Levy)创办于19,以利维自己的名字作为公司名称。

尼西姆原是新沙逊洋行的职员,19退出新沙逊洋行后即入股天纶洋行,后来又成为天纶洋行的老板,公司名改称Edward Nissim & Co.,Ltd.,华名不变;

洋行长期设在北京路2号,主要经营贸易和佣金代理,还代理几家英国保险公司的业务。

尼西姆以较低的价格买进克里希住宅后,除了保留那栋住宅以及周边约10亩土地,把其余约50亩土地分批、分期出售。于是,原来克里希住宅的大门开在宝昌路(淮海中路)上,如今的尼西姆住宅则改开在毕勋路(今汾阳路20号)上。

尼西姆是天纶洋行的老板

关于尼西姆的生平不详,有人说他是英籍犹太人,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被日本人投入集中营,后来离开了上海;又有人说他是英国人,太平洋战争后被日本人驱逐出上海……反正尼西姆在上海的房产被日本人强行接管,成了日本军官的住宅。

1945抗日战争胜利后,原来被遣散的上海犹太人总会恢复建立。1947年4月,犹太人总会迁入汾阳路。上海解放后,犹太人相继离开中国,离开上海,汾阳路20号的房地产由上海相关房地产部门接管。1958年这里成为上海音乐学院。

1947年的上海地图,汾阳路20号是犹太人总会

(作者系上海市历史博物馆研究员)

如果觉得《上海音乐学院里的老房子(薛理勇)》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