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敦煌莫高窟 第275窟 北凉

敦煌莫高窟 第275窟 北凉

时间:2019-02-28 11:36:28

相关推荐

敦煌莫高窟 第275窟 北凉

longzizhai 的敦煌莫高窟 第275窟 北凉

今天有时间看敦煌的石窟。我手头的材料告诉我第275窟是北凉时候建造的,有一尊交脚弥勒的塑像非常珍贵,而壁画中有很多本生故事,体现着舍身求法的境界。壁画的绘画手法为晕染法,也叫凹凸法,线条的外侧颜色深,里面颜色谈,以此体现出立体效果。而由于年代久远,内侧的颜色也逐渐变深,所以体现出粗犷的线条,或许这不是原貌。除了275窟,北凉时代的洞窟还有268、272两个窟。

我又查了一下伯希和的笔记与照片,很可惜对照表中标注的118M窟名没有照片,同时这个洞窟也没有引起伯希和的关注。倒是我看到了伯希和对118L窟的介绍,提到了它具有非常古老的气派,背屏上的大菩萨在腿肚之下交叉等,我怀疑伯希和所指的就是275窟,而不是460窟。

最后我想说的是敦煌艺术研究所的编号方法似乎并不科学,似乎是按照先第一层再第二层的顺序,同时中间一块还有跳跃,这样通过编号似乎无法判断出哪几个洞窟是挨着的,也不能判断那几个洞窟的开凿时间和风格是相近的。似乎应该按照一个顺序先纵向再横向、如同中国古代书法的顺序依次编号吧。可惜事实已经既定,再改也没必要了。期待数字敦煌吧,那样对于敦煌洞窟的认识就直观了。

---------------------------------------------------------------------------------------------------------------------------------------

莫高窟第275窟 北凉

此窟是莫高窟最早的洞窟之一,其建筑形制为长方形殿堂窟,窟正壁(西壁)塑高3.40米的弥勒菩萨像,扬掌交脚坐狮子座上。

交脚弥勒佛像 莫高窟第275窟西壁

阙形龛内的弥勒佛 莫高窟第275窟北壁

菩萨像 莫高窟第275窟南壁

左壁(南壁)、右壁(北壁)上部对称地分别开凿两个阙形龛和一个双树龛。阙形龛内塑手印各异的交脚坐菩萨。双树龛内塑思惟菩萨。弥勒是佛教的“未来佛”,是“兜率天宫”的主宰,交脚坐菩萨与阙形龛,象征弥勒菩萨高居“兜率天宫”。思惟菩萨与双树龛,象征树下思惟。塑像造型雄健,面相丰圆,神情庄静,高髻宝冠,发披两肩,上身半裸,肩挂披巾,腰束羊肠裙,造型与衣饰可以看出中原传统雕塑艺术与西域佛教艺术的融合。

在左右壁阙形龛下面绘有本生故事和佛传故事。右壁左起为毗楞竭梨王本生、虔闍尼婆梨王本生、尸毗王本生和月光王本生,表现的内容都是释迦牟尼前生的事迹,宣扬佛教所倡导的忍辱牺牲的精神。毗楞竭梨王本生和虔闍尼婆梨王本生的某些内容相似,均描写二王心好妙法,有婆罗门名劳度叉者,自称能说法,但以在求法者身上钉千钉(毗楞竭梨王)、燃千灯(虔闍尼婆梨王)为条件。二王求法心切,不顾臣民眷属劝阻,毅然同意让劳度叉钉千钉,燃千灯。画面上前者婆罗门执钉挥锤向毗楞竭梨王胸部钉钉,地上跪在眷属,作嚎哭状;后者婆罗门向虔闍尼婆梨王身上燃灯,眷属于一侧跪地作悲伤状。

尸毗王本生,故事说:有饿鹰逐鸽,使鸽求救于尸毗王;鹰求肉与鸽体同重。王身肉将尽,其重犹不足一鸽,遂举身坐秤盘内。画面重点表现了割肉和过秤两个相连续的主要情节。

月光王本生,故事说:月光王乐善好施,驰誉诸国。有一小国国王毗摩斯那心生忌妒,遂募婆罗门乞月光王头。有劳度叉应征,至月光王处乞头,月光王允之。劳度叉持刀欲砍头,被树神以神通力惩治。月光王对树神说,我于此树下曾以头施人九百九十九次,施此一次,即满千数,遂由婆罗门砍头而去。图中一人胡跪于月光王前,以盘盛三头,以示施头千次。此图将几个不同内容的画面组合在一起。每个故事的主人公形体较大,完全借助周围人物的动作和所持器物来说明故事情节。构图上不分远近,平列人物,其表现方法与汉画传统一脉相承。

左壁的佛传故事为出游四门,故事讲:太子婚后不好娱乐,仍思出家,国王十分忧虑,与诸臣商议令太子出游,以化散其出家之意,于是太子在诸侍从的陪伴下出宫游观。但出东门时见老人,出南门时见病人,出西门时见死人,出北门时见僧人,于是太子更欲舍俗出家。画面为汉晋传统形式的横卷连环画,人物和景物作不分远近的平列构图,人物的形象、服饰、晕染则明显受西域艺术的影响,风格古朴雄浑。

----------------------------------------------------------------------------------------------------------------------------------------

莫高窟北凉石窟鉴赏

北凉,是莫高窟现存最早洞窟的凿建时代。换句话说,我们现在看到的莫高窟时代最早的洞窟,就是北凉时期凿建的。北凉,这个名字对于多数人来说是陌生的。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它只是一颗细小的沙粒,无论从它曾统治的地域,还是它存在的时间来看,它都显得那么微小与短暂。那么,北凉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政权呢?

北凉政权的建立者沮渠蒙逊,临松卢水胡人,就是祖祖代代居住在卢水的少数民族。沮渠蒙逊不仅通晓汉文,而且博览史书,雄才大略。397年,后凉吕光令沮渠蒙逊伯父罗仇、麹粥从征乞伏乾归。吕光的弟弟吕延不幸战死。吕光就迁怒于罗仇、麹粥,并处死了他们。沮渠蒙逊是罗仇的侄子,当时正在姑臧(今甘肃武威)担任宿卫工作。罗、麹二人被杀后归葬临松,卢水胡一万多人前来送葬,对吕光心怀怨恨。沮渠蒙逊带领卢水胡人起义,他的堂兄沮渠男成也聚众起事,反抗后凉。他们共同推举后凉建康太守段业为主,建元神玺。

398年,段业占领张掖,自称凉王,改元天玺。段业此人,原是中原汉人,虽颇有学问,但一介儒生,不懂权术,又讲迷信,喜听谗言,没有判别是非的能力。401年,沮渠蒙逊设法诱使段业以谋反的罪名杀了沮渠男成,又借口段业滥杀无辜,聚众万人攻破张掖,杀死段业,自称使持节、大都督、大将军、凉州牧、张掖公,改元永安,北凉政权正式建立。从此占据张掖,屡屡击败西凉李氏。

4,沮渠蒙逊占据姑臧城,次年迁都于此,自称河西王,改元玄始。4,北凉灭西凉,西凉王李歆弟李恂据守敦煌继续抵抗。4,沮渠蒙逊率部以水灌敦煌城,李恂派壮士出城掘堤,均被擒获。李恂最后兵败自杀,沮渠蒙逊屠城,敦煌丁壮遭灭顶之灾,一时间城毁人亡,满目疮痍。北凉沮渠氏虽有屠城之过,但蒙逊在治理北凉期间,采取了一系列强国富民的政策,积极发展农业生产,秣马厉兵,稳定了统治,巩固了北凉政权。

终东晋十六国之世,河西一直远离中原混战,中原名士避难迁居河西者甚多,一时大儒云集,文化兴盛,史称“天下丧乱、凉州独全”。河西的安定富庶为敦煌莫高窟开窟提供了物质上的支持,文化的繁荣为莫高窟提供了精神上的条件。于是,我们今天看到,即使在北凉时期,这段敦煌相对萧条的时间里,仍有令人赞不绝口的艺术珍品留存下来。莫高窟现存北凉石窟共7个,编号为267、268、269、270、271、272、275,为北凉统治敦煌时期(401~439)一次性建造的禅室、佛殿、佛堂的三堂组合,集禅修、礼拜、讲经说法为一体的完整的石窟群。在这7个洞窟中,主室编号为268、272、275,因此也被称为“北凉三窟”。

这一系列石窟的建筑形式为印度佛教建筑与中国传统建筑的合璧。彩塑多为单体塑像,衣饰上装饰密集的衣纹,有薄纱透体之感。壁画内容有千佛、说法图、本生佛传故事画、图案纹样及供养人像等。北凉时期人物造型体态健壮,用晕染法来表现立体感,人物形象均以土红线起稿,赋色后以深墨铁线定型,线描细劲有力。艺术风格以印度及西域为主糅入中原风格,其中各类人物形象为西域人与汉人兼有。

一、第268窟与修禅的静室

莫高窟第268窟建于北凉,位于南区崖面中段三层,主室编号为268。洞窟形式属毗诃罗窟,又称禅窟,是主要用于坐禅修行的洞窟。此窟为一纵长方形平顶主室,西壁开一圆券形小龛,南北壁各开二对称仅容一人方形平顶小禅室,所附四个小禅室,编号分别为第267、269、270、271窟,一般以268为通用窟号。

(图1莫高窟第268窟 内景 北凉)

西壁龛内塑佛像一身,交脚而坐,内着僧祗支,身着右袒袈裟,左肩以片衣覆之。佛像头部经后代重修,带有明显的希腊化特征,身体部分为原貌,袈裟紧贴躯体,有薄纱透体之感。

(图2莫高窟第268窟 西壁 北凉)

龛外绘供养菩萨,龛柱绘希腊爱奥尼亚式柱头,龛下壁面绘男女供养人,着汉装和胡汉混合装。主室南北壁绘有飞天、千佛、药叉等。平顶部分采用浮塑技法,并彩绘莲花、飞天、化生、火焰纹等纹样。壁画以土红色为底色,使用西域的凹凸表现技法,风格朴拙浑厚,手法简炼概括。在公元4北凉攻占敦煌之时,敦煌曾遭屠城之祸。在此窟正龛中,寄托了当时人期待借助佛教天国安置亡灵的思想。正龛下部的供养人,似乎借助了佛教特有的升天方式,从莲花中化生到佛的两侧,又继续成为飞天直至在以大莲花为背景的窟顶佛教天国中自由翱翔。

(图3莫高窟第268窟 窟顶 平棋 北凉)

该窟经隋代重修,主室南北壁有隋绘千佛、飞天等。千佛是佛教壁画中的常见形象,多是绘制大量排列较为规则的小佛像,来表达世界中充满成佛者及众生皆可成佛的思想。窟中隋代所绘的千佛,仍以土红色为底色,与北凉原作的色调一致,而无突兀之感。因天长日久,表面隋代千佛壁画部分剥落,底层又隐约透出北凉时期原来绘制的护法神形象。

主室两侧的四个禅室,内部空间狭小,仅可容一人坐于其中,最初仅以白色粉刷,专用于坐禅,隋代重修时绘制千佛与说法图。

二、第272窟与神秘的供养菩萨

莫高窟第272窟建于北凉,位于九层楼以北。主室长方形,覆斗顶,西壁中央开龛,龛内塑倚坐佛像一身。主室南北壁画千佛和说法图,西壁龛内外画供养菩萨,姿态各异,扭腰屈腿颇具印度风格。东壁门两侧画千佛。晚唐发生地震时曾使前壁大部崩塌,五代在窟中部建一土墙才将此窟分出前室、后室,并对局部进行重绘。甬道两壁五代重修,画观音变。

覆斗顶,又称倒斗顶,此类顶部中心与四个坡面形成的空间,类似于将中国古代盛粮食用的斗倒扣过来,故称覆斗。顶部最中心凹入部分呈方形,被称为藻井,古人迷信,于此处模仿井口,并绘以莲花海藻类水生植物,取以水克火之意。这种洞窟最早出现于莫高窟北凉时期,隋唐洞窟多是这种形式。覆斗顶洞窟内空间宽敞明亮,适于聚众讲经和瞻仰礼拜。因此在石窟修建过程中,从北凉到元代一直被大量采用,是莫高窟中最多见、延续时间最长的一种石窟空间形式。

此窟顶藻井浮塑莲花火焰飞天图案,四坡绘有千佛和飞天等。千佛以白、青、绿等冷色调绘制,五组交替出现,形成极具装饰性的道道色光,表现了佛教的“佛佛相次,光光相接”的意境。飞天双腿伸展、衣裙飞扬,极具动感。在四壁和窟顶连接处,绘穹窿宫楼,内有天宫伎乐在演奏横笛、琵琶、腰鼓和海螺等乐器。

西壁佛龛两侧的供养菩萨是这一洞窟最大的看点,其布局为佛龛两侧各画四排小菩萨,每排有五身。“供养菩萨”的称呼,并不是来源于佛教典籍,凡是在故事画、经变画、说法图之外,所画的呈礼佛和供养之状的而又没有具体名号的菩萨均称之为“供养菩萨”。敦煌壁画中的供养菩萨与敦煌壁画同始同终,从北凉到元代的洞窟内这一形象随处可见。其静时的姿态主要有坐、跪、胡跪三种;手中经常持有花或供器,也有双手合十的;还有的供养菩萨画成舞蹈或奏乐的状态,总之造型各异,姿态万千。

(图5莫高窟第272窟 西壁南侧 供养菩萨 北凉)

此窟供养菩萨的姿态有持花、徒手或坐或跪于莲台之上,并都作舞蹈状,以表示听佛说法时产生的欢欣鼓舞的热烈场面。其特点是40个小菩萨的舞姿竟无一雷同,从而保留下来了古代的四十个舞蹈动作。由于日久年深,人物身上的晕染、线条都发生了变色反应,使其更显得粗犷豪放。这些阿娜多姿的供养菩萨引起了普遍的猜测:多数人认为她们是在表演印度的舞蹈;一些人认为她们是在炼气功,被称为敦煌脐密功;还有人认为她们的招式更像武术,所描绘的是一本印度武功密笈。众说纷纭,她们到底代表什么,仍是一个谜。

三、第275窟与牺牲精神

莫高窟第275窟建成于北凉,位于九层楼以北,与第272窟相连。甬道接主室,主室纵长方形,盝顶。西壁塑交脚弥勒菩萨一身。南北壁上部各开两个阙形龛和一个双树龛,龛内分别塑交脚弥勒和思惟菩萨;塑像体魄强健,比例适度,神态自然,恬静超俗。西壁围绕塑像绘有胁侍菩萨和供养菩萨;南壁中部画佛传故事:太子出游四门,看到世间生老病死,决心出家修道等情节,壁下部画供养菩萨及垂幔;北壁中部画佛本生故事,有“毗楞竭梨王身钉千钉”、“虔阇尼婆梨王剜身燃千灯”、“尸毗王割肉贸鸽”、“月光王施头”、“快目王施眼”等情节;画面突出主要人物,构图简洁紧凑,壁下部画男供养人;东壁门两侧画观音变及女供养人,门上画说法图;窟顶四坡为宋画飞天和千佛。北宋年间窟中加一墙,将窟分为前、后两室,九十年代初将此墙搬移。

(图6莫高窟第275窟 内景 北凉)

此窟主尊,位于西壁中央,保存基本完好,唯头部略有重妆,双手残损。此塑像高3.34米,头戴化佛三珠宝冠,发披两肩,右手置膝作与愿印,左手已残,颈饰贴花镶宝的项圈及璎珞,上身袒裸,胸挂璎珞,肩披大巾,腰束翻边羊肠大裙,衣褶贴泥条隆起,加阴刻衣纹线。菩萨面相浑圆而略长,隆鼻直通额际,眉长圆眼,上唇较厚,下唇作半圆状,肩宽胸平,体态健硕,双足相交,身靠三角形靠背,端坐在比较高大的方形双狮座上,神情庄重凝静,威严肃穆,造型概括稳定,比例均称,色彩明快单纯,手法简朴。其造型风格及坐具、服饰均表现出西域佛教艺术的影响,具有十六国时期造像的显著特点。

(图7莫高窟第275窟 西壁 交脚弥勒 北凉)

南北两壁上部的阙形龛是中国传统建筑的象征。阙,常见于中国古代标志性建筑群前两侧,所谓“阙者缺也,中间阙然为道”。阙是一种带有观望与军事作用,与“观”类似的建筑。阙形龛是在两龛之间加上殿顶,来代表天上的宫阙,借以表现佛教天宫的样式。龛中塑菩萨,或交脚,或思惟,他们都应属于“补处菩萨”,即佛的候补,降世之前均在考虑将来如何成佛的问题。

南壁上部的双树圆拱龛则来源于西域或印度,仍是表现菩萨在树下静思的情景。此处颜色经宋代重涂,但人物整体形象仍突显原貌,带有较为浓厚的西域风骨。龛侧对称两树,树干塑的较为真实,有树木纹理,而上部的处理又较为图案化,看起来枝繁叶茂,又不显得纷乱。树下菩萨,坐于高座,左脚着地,右腿曲置左膝之上,左手抚右脚。右臂残损,但仍可看出原应是拄头思惟之状。菩萨面部浑圆,神态自然,似已陷入沉思不能自拔,颈部与胸前的璎珞厚重,带有西域王者的装饰特征。佛教早期的菩萨装多取自西域和印度的王族衣着装饰,于此可见。

(图8莫高窟第275窟 南壁 双树圆拱龛 北凉)

南壁中部的佛传故事,主要表现的是释迦牟尼成佛的因缘。故事讲:释迦太子成婚之后,不喜娱乐,终日仍掂念舍身出家。他的父亲净饭王十分忧虑,与大臣们商议后,决定让太子出宫游玩,以此来打消他出家的念头。太子在侍从的陪伴下,出宫游玩,于城东门遇老人,在南门遇病人,西门遇死人,见人世间老、病、死三种大苦。之后在北门遇见出家之人,出家人神采奕奕,不被世间诸苦纠缠,于是太子更加坚定了出家的决心。整个画面采用汉晋传统形式的横卷连环画形式,人物和景物不分远近,平列构图。人物形象服饰则明显受西域画风的影响,显得较为古朴粗犷。

壁画中太子遇老人与出家人两情节保存较好,均是太子骑马从城门中出,前有伎乐弹箜篌、琵琶引导,下有侍从百姓礼拜,上有飞天散花相迎。图中右侧情节为遇老人,老人发、眉、须皆白,面容憔悴,弯腰弓背,老态龙钟,仅着短裤,似正在向太子行礼。左侧为遇僧人之情节,僧人着右袒袈裟,面容饱满,姿态自然潇洒,左手握袈裟,其健康超脱与老人形成鲜明对比。

北壁绘佛本生故事,是释迦牟尼成佛前,前生累世行善的故事。此窟的这类故事很有代表性,主人公都是佛祖释迦牟尼的前世,体现了他过去为求法而不惜施舍眼睛、头颅、身体甚至生命的自我牺牲精神。此图仍采用横卷式连环画形式,自西向东排列。

毗楞竭梨王身钉千钉,故事讲:毗楞竭梨王喜好妙法。有一个叫劳度叉的婆罗门,称如果有人愿意在自己身上钉一千个钉子,他就为那人说法。毗楞竭梨王知道后非常高兴,请劳度叉说法,并任劳度叉在自己身上钉钉子。图中劳度叉一手执钉、一手挥锤,正向毗楞竭梨王身上钉钉。国王神态安祥,似乎正沉浸在听闻法语的喜悦当中,完全忘记身钉千钉的痛苦。

(图9莫高窟第275窟 北壁中层 毗楞竭梨王身钉千钉 北凉)

虔阇尼婆梨王剜身燃千灯,故事讲:虔阇尼婆梨王为人正直,喜好正法,向全国发布命令寻求能讲说正法之人。劳度叉应召愿为其说一偈语,但要求国王必须在自己身上剜一千个洞点燃千灯。大臣属民都劝国王不要这样做,国王却毫无惧色,为听闻法语果然身燃千灯。佛教护法神帝释天被其诚心感动,最后使国王身体恢复如前。壁画略有残损,国王端坐,上有飞天散花,前有一人正在剜凿国王的身体,坐下一人正恐惧的看着眼前发生的一切。

尸毗王割肉贸鸽,故事讲:尸毗王善良,喜欢佛法,想普救众生苦难。帝释天和毗首羯摩变成鹰和鸽子,想考验他的志向。鹰紧追鸽子,鸽子逃到尸毗王的面前以求保护。鹰逼尸毗王说,如果你不把鸽子给我,我也会饿死;尸毗王为了保护两条生命,只好割自己身上的肉给鹰吃以救鸽子。老鹰要求割下来的肉必须与鸽子肉重量相同,并设天平称量。可是,尸毗王快要割尽了自己身上的肉仍不够鸽子的重量,但他为了表示诚意,举身坐上了秤盘。他的行为感动了天地,一时间天地震动,帝释天恢复了原形,以神力使尸毗王身体恢复了原状。画面左侧,国王右手握绿色的鸽子,一刽子手正在割国王腿上的肉;右侧一人提一杆大称,称的一头是小小的鸽子,另一头是双手合十而坐的国王。

(图10莫高窟第275窟 北壁中层 尸毗王割肉贸鸽 北凉)

月光王施头,故事讲:月光王仁明慈悲,救济贫困,爱民如子。有一毗摩斯那王,很妒忌他,悬赏找能取月光王头的人。外道劳度叉应募,冲破重重阻力,来到月光王面前,向月光王乞头。月光王不顾众人劝阻,毅然应允,并说过去已经布施过999颗头,再施一次就满一千了。于是他将头发系在树枝上,让劳度叉砍头。此图也是由两个画面组成,左侧月光王端坐于束帛座上,用左手指自己的头,面前有一侍者跪捧托盘,盘上有三人头,表示月光王在前世已经布施过很多次头颅了。右侧月光王以发系于树上,身后一刽子手举斧欲砍,表示任劳度叉砍头的情节。

(图11莫高窟第275窟 北壁中层 月光王施头 北凉)

快目王施眼,故事讲:富迦罗拔城,有一名叫快目王的国王,眼睛明亮,心地慈祥,喜好施舍,得到众人的赞扬。他属下有一小国国王名叫波罗陀跋弥,天生傲慢,从不服从快目王的命令;快目王派兵讨伐,波罗陀跋弥为了逃避惩罚,派一盲婆罗门去要快目王的眼睛。快目王十分高兴,说用这双眼睛进行布施,可以求得佛无上一切智眼,遂令部下将自己的眼睛剜下布施给婆罗门。此处壁画损坏较为严重,仅能隐约看见王者端坐,面前有一人刺国王的眼睛。

南北两壁下部的供养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建立北凉政权的沮渠氏,属匈奴后裔,在这些供养人中能看到匈奴人的一些特点。这些人均着袴褶,是北方少数民族的传统服饰,上自王公贵族,下至军士百姓都穿此种服装。褶为上衣,款式类似现代的短大衣,圆领或交领,对襟或左衽,窄袖。画中男供养人头戴幅巾,上身穿的就是交领窄袖褶衣。左衽是北方少数民族和西域胡人的衣服款式,与汉族传统以右衽为习尚不同。所谓“右衽”即衣襟在胸前相交,左襟压右襟,在右腋下挽结。而北方少数民族则相反,是右襟压左襟,在左腋下挽结,故称“左衽”。 特别是在队伍最前列的两人,正在吹奏长长的号角,被民族学家认为是匈奴族的特征。

(图12莫高窟第275窟 南壁 供养人 北凉 线描图)

(文/图 赵晓星)

如果觉得《敦煌莫高窟 第275窟 北凉》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