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情绪管理:稀释情绪强度而非压抑宣泄情绪|全民心理阅读会

情绪管理:稀释情绪强度而非压抑宣泄情绪|全民心理阅读会

时间:2021-04-11 15:32:56

相关推荐

情绪管理:稀释情绪强度而非压抑宣泄情绪|全民心理阅读会

#情绪是一种能量#

安全感的核心其实是一种感觉,一种关于我们是否安全,是否可控,是否有能力应对外界变化等的感觉。

而感觉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它的本质是什么,受哪些因素左右,和我们的行为、状态之间又有什么样的关联?当它对我们的生活施加影响的时候,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去对待它?这些都属于情绪和感受的研究范畴。

在传统的领域里,我们习惯用情绪管理这个词来描述一个人驾驭情绪的能力,这难免会让人有些害怕,因为管理似乎是一个需要非常强的自我主宰能力的词汇。所以,说起和情绪的关系,我更喜欢另外一个词,那就是情绪生产力。什么是情绪生产力呢?我们首先得知道什么是生产力,狭义的生产力是说人类创造新财富的能力,我们常见的有个人生产力、企业生产力还有社会生产力,但是从广义上说,生产力还分为物质生产力和精神生产力我们内在的情绪、感受就属于精神生产力的一种。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位员工最近正在闹离婚,你能指望他像正常状态一样百分百专心去工作吗?几乎是不可能的,而一位员工每天都觉得特别的开心、幸福,精神抖擞,他的专注度和创造力,与人沟通的能力都特别的高效,这就是情绪产生的生产力。

虽然我们通常把开心、高兴、愉悦、平静当作正向情绪,把悲伤、愤怒、恐惧、委屈、内疚等等当作负面情绪来看待,但事实上,只要我们能够洞悉情绪的本质,把所有的情绪都当作是一个传递信息的信号兵,都当作可有效利用的正向工具,所有的情绪都可以成为我们优化自己生命状态的生产力。

所以,我们要隆重地向大家推荐法国精神科医生和心理学家弗朗索瓦·勒洛尔和克里斯托夫·安德烈所联合撰写的《我们与生俱来的七情》。这是一本在阅读层面几乎不会给人任何压力感的书,而且在法国这样一个本身哲学和思考文化浓郁的国度,法国的心理学家所撰写的文字有一种唯美而艺术的哲学意境,读起来格外的酣畅淋漓。

经常有人说,如果我没什么情绪就好了,或者是,如果我没那么情绪化就好了。没有情绪一定好吗?我们可以一起来畅想一下,比如你是一个有演讲恐惧症的人,恐惧的感受被阉割之后,你可以开始在舞台上畅所欲言了,再比如你是一个见到喜欢的人就慌张的人,这下子可以在对方面前表现得落落大方、毫不怯场了;或者说,你原本对别人的评价特别敏感,有时候谁和你说话没有正眼看你一眼你都会怒不可遏,但现在的你开始不在乎这些外界评价了,你的人际关系大为改善,听上去是不是特别的美妙?

但是,随之而来的,你也可能发现,你丧失了对他人的热情,你因为不知道什么是恐惧做出一些违法乱纪甚至伤害他人的事情,你开始不能通过自己的感受去判断你和别人之间的关系,仿佛整个世界都失去了信号。

这样的副作用绝不是危言耸听。

在巴基斯坦,曾经有过一个得了无痛症的小男孩,他从小被寄养在马戏团。由于他感觉不到疼痛,所以马戏团的主人经常让他负责钻火圈,因为他不知道疼痛,所以总是敢做别人不敢做的事,受到观众的满堂彩,但是他的皮肤经常被烧坏,一次次被烧坏,一次次接受治疗,整个过程,对他似乎都没有太多官能上的伤害。于是,马戏团长让他表演越来越危险的节目。

终于有一天,他从一座很高的楼上往下跳,结果摔死了。这个故事说的是疼痛其实是我们自我保护的信号——一般人觉得被火烧很痛,就不会去做那么危险的事情,一般人如果从高处往下跳曾经被摔伤过,就会知道这样做是有生命危险的,就不会去冒险。所以,情绪其实也一样,也许悲伤让你感到绝望,委屈让你感到压抑,愤怒让你想要爆炸,恐惧让你裹足不前,嫉妒让你如火中烧,但是,恰恰因为这些感受的出现,让我们一次一次地了解自己:原来我是如此地在乎某些事,如此地渴望一些东西,原来,我们就是在依靠这些形形色色、此起彼落的感觉,和世界产生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于是,我们不禁要问,看不见摸不着的情绪,到底是什么?如果我们可以像科学家一样在显微镜下解剖它,观察它,是不是就可以更好地使用它,驾驭它,最低限度,不被它所控制,而是可以和它和平相处?

进化派心理学家说,当我们面对生存和地位之争的时候,就容易产生情绪。要知道,在长达800万年的时间里,我们都是以狩猎和采集卫生的灵长类动物,在十万年前,才进化为猿人,一万年前,我们进入农耕社会,所以我们身上大量生理和心理基因,都是为了适应狩猎和采集而形成的。

明白这个道理,我们也许可以自我安慰,当我们出现任何一种情绪的时候,都不妨问问自己,眼下,这种情绪的出现对于我在生存和发展方面有什么好处,是在提点我什么,如果情绪太过激烈让你无法思考,至少你可以明白,此时此刻,我们出现这些情绪,是为了帮助我们更好的生存,所以,它是我们的朋友,而不是我们的敌人。

第二种理论认为,我们的情绪是来自身体的应激反应。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发现,在出现某种情绪之前,我们的身体是率先做出反应的。比如说,在面对一场车祸的时候,我们通常在事后才会感到害怕,但是在事发那一刻,我们率先出现肾上腺素飙升,心跳加速等现象。心理学家安东尼奥.达马西奥提到一种躯体标记,说的是当我们出现某一种情绪的时候,这些标记会通知我们的思想,并且帮助我们以最快的速度做出反应。

和这一理论相对应的,是心理学家詹姆士发现的面部反馈理论,说的是,如果我们对不同的面部表情进行刻意的模仿之后,便会出现相应的身体反馈,甚至会导致相应的心情变化。所以很多人会信奉早上对着镜子大笑三声可以调节自己的精神状态,或者坐直腰背挺胸收腹让自己心情舒展。我想,如果我们可以熟练地运用身体和情绪之间的关系,也可以很好地借助情绪的出现和作用来帮助我们更好地生活。

关于情绪的第三种理论是最广为人知的一种理论,那就是情绪来自思想。大家熟悉的艾利斯的ABC理论说的就是A是事件,B是信念和认知,C是结果,说的是现实发生的事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对它的解读和看法,这些认知决定了我们随之产生什么样的情绪。人们总是在无意识里把所有的外部刺激分为四大类交叉组合继而形成自己的情绪:这四大类分别是:让人愉快的和让人不快的,可预见的和不可预见的,可控的和不可控的,自己造成的和他人造成的。比如,不可预见的加上让人不快的加上他人造成的=愤怒,可预见的加上让人不快的加上可控的=焦虑。

还有第四种理论,说的是我们的情绪来自自己所处的文化。这些情绪文化主义的发明者认为,情绪首先是一种社会角色,是我们每个人在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中成长习得的。话句话说,世界上不同社会环境中的人感受到并且表达出来的情绪是不一样的。比如,一个人在亲人去世之后当众嚎啕甚至做出一些过激的行为,我们会认为可以理解,并且可以提供更多的包容。

无论情绪的来源到底是什么,作为普通人,我们只关心它对我们有什么样的影响,有什么样的意义,以及我们可以怎样去最大化它带给我们的好处,削弱它们带给我们的弊端。

如果你自己留意我们自己面对情绪的模式,会发现大多数人通常会使用两种方法来应对,第一是回避和压抑,第二就是爆发和宣泄。这两种方式对我们都是非常有害的——回避、压抑让我们错过了通过某些情绪去了解自己内在需求的机会,而且就像把家里的杂物塞进储物柜一样,长此以往,我们无意识里积压的情绪能量只会越来越多,成为影响我们一些不可控的行为的促因;如果过度地宣泄和释放呢,很可能只会强化某种外在刺激和我们出现某种固定情绪的关系,我们的大脑神经回路会不断在这种被强化的过程中让自己变得越来越条件反射,越来越易怒,越来越容易悲伤,无论是压抑还是宣泄,长此以往,我们都可能越来越容易失去自己的平衡和健康,甚至破坏我们和他人的人际关系。

所以,希望很好地借助我们的情绪能量,把我们的情绪变为一种生产力,需要我们对情绪有充分的可控的认识,并且可以练习出一套收放自如的不压抑,不宣泄的合理应对模式,并且我们要充分地认识到,我们调适情绪强度的目标不应该是消灭情绪或者让我们归于绝对的平静,而应该是让它们的强度降低到不至于影响我们的生活,即便是表达情绪,也是需要服务于帮助我们更好地改善与他人的交流和沟通的目的。因此,在下一次的内容当中,我们会为大家总结比较常见的人类的几种情绪的本质,让我们进一步地了解它,从而增强对它们的驾驭和掌控能力。

三句话总结我们第一期情绪生产力主题的核心内容,那就是:

情绪是一种能量,能量无法消灭,只能转化;

不同的流派对于情绪是如何产生的给出了不同的结论,这些不同的视角整合起来,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去理解情绪,理解自己;

所有的情绪都可以被我们善加利用,当我们找到与它们和平共处的方式,就可以把它们转化为情绪生产力,帮助我们优化自己的生命。

如果觉得《情绪管理:稀释情绪强度而非压抑宣泄情绪|全民心理阅读会》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