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长安十二时辰:张小敬强的不是“技能” 而是……

长安十二时辰:张小敬强的不是“技能” 而是……

时间:2019-05-12 19:55:03

相关推荐

长安十二时辰:张小敬强的不是“技能” 而是……

技能和经验的区别是什么?

到底什么是经验?

经验重要性高的工作有什么?

怎么让自己的经验更加丰富

■.1

三个误解

我上周去北京电台做职场节目嘉宾,遇到这样一个案例:

我大学毕业喜欢上了互联网,于是找的所有工作都是网络相关的工作。我在工作中主要就是学习网络专业技能,积累经验,当觉得没什么可学时就消极怠工,最后被迫离职。不过那时没关系,一直以来都觉得自己有能力有经验,不愁找工作,但现在开始害怕起来,96年的刚参加工作的人似乎能力都很强,我的收入很久没有增长了,我该怎么办?

如果简单分析一下,我猜这同学的认知犯了三个错误:

a. 误把公司当学校

这是最典型的学生思维。他们在学校里待了至少,所以一切的思维都固化成“学习”。到了公司也是这样的思路。“这个公司能让我学到更多,培训更多”那就是好公司;“我在这家公司学不到东西了”就准备走人。

如果公司是学校,那你应该给公司交学费,而不是来赚钱;

b.误把技术当筹码

这是很多职场人的误区,他们以为自己有技术,就有本事,就可以跟公司谈待遇。但是,站公司老板角度,其实老板并不看重你的技术,而是看重你能给我解决什么问题。当年我毕业做通信工程,我们部门老大说过:“如果你技术水平高,你搞定甲方,你厉害;如果你没啥技术水平,你还是能搞定甲方,那你更厉害。”

你能帮公司解决问题,这是筹码;

c. 误把技能当经验

OK,前两个问题如果细讲我们以后再开话题谈,这回我们着重谈第三个误解:误把技能当经验

一般企业招聘时都会写一句

”三年XX行业工作经验“

”在XXX领域有丰富经验“

那问题来了:

“技能”到底是不是“经验”

如果”技能“不是”经验“,那”技能“跟”经验“的区别在哪里?

《长安十二时辰》里恰好有解读

■.2

“不良帅”张小敬

李必请了张小敬做都尉破狼卫刺杀案,结果案情一环套一环,直到阙勒霍多大案出现。故事里说李必是用了当年的大数据方法(“大案牍术”)发现的张小敬,后来主事徐宾承认是自己推荐的张小敬。

但你有没有想过,长安城的刑警大队长(就是“不良帅”)这么多,为什么独独选上死囚张小敬?

仅仅是因为张小敬“技能”强吗?

不单是“技能”,而是“经验”。

张小敬在各个方面都具备了丰富的经验。

我们且不说最直接的技能:能打。电视剧里拍的简直就是唐朝版的“我要打十个”。这权且算个技能。

也不说作为刑警大队长的“侦破”技能。估计长安城其他不良帅也都多少有这个技能。

单从这几件事就能看出不单单是“技能”,而是“经验”。

事件一:张小敬从诱使丁瞳儿提供线索

第七集,张小敬到葛老处获取线索,知道丁瞳儿曾伺候过龙波,想从丁瞳儿那获取线索。但丁瞳儿与情郎有约同生共死,要挟必须放了自己和情郎才能透露秘密。

张小敬先使了诈,故作听到情郎说放自己,然后用了一堆语言诱惑:

看看,今天的长安阳光多好啊

一会儿呢,到西市十字街老马家来份水盆

他们家水盆羊肉做的,比万年县还好

西域的滩羊炖的滚烂

热乎乎吃两碗睡上一觉

早上起来伤也不疼了该忘的也忘了

抬头一看阳光比今天还亮了

——《长安十二时辰》

而且,手也没停,把牢门打开,让整个阳光照到情郎的脸上。

之后,丁瞳儿再拉回情郎,但他已经沐浴到了阳光,回不去了。

整个过程,张小敬从语言到动作,一幕幕拍给你看。如果是真有这么一个刑警队长为了套出情报,这么一步步操作,绝对不单单是技能所达,内里藏着丰富的查案经验

事件二:张小敬提示伏火雷

第十三集,崔器率领旅贲军查到昌明坊,下令让军队搜房屋,张小敬马上觉察问题,阻挠搜捕。而后阻挠不成,张小敬脱口说出”伏火雷“。

能说出”伏火雷“,且了解伏火雷威力的,长安的刑警队长,也只有张小敬一个人。不是因为他的作战技能,而依然是因为他之前在陇右作战的”经验“。

后边还有更多的事件能看出,张小敬不光是格斗经验,查案经验,甚至泡妞,都充满了经验。

好,那各位就莫名其妙了,这些不也可以是技能吗?为何我偏偏说是”经验“呢?

■.3

经验 VS 技能

为什么我这么强调经验跟技能的区别?

是因为,很多职业,达到高手时,技能就够不到了,企业会招有经验,而非有技能的人。

那这两个差别到底在哪里呢?

如果你查字典,经验的解读就是,从多次实践中得到的知识和技能。

似乎经验是在技能范围之内的概念。

但是仔细想想,不那么简单。

一个有经验的刑警队长跟一个经验一般技能熟练的刑警队长有什么区别?

或者,

一个有经验的程序员,跟一个经验一般但技能熟练的程序员有什么区别?

我曾经做互联网创业时,我们的那个技术总监,是从某世界首位软件公司来的程序员,跟其他程序员的一个最大的差别是:

别人写的代码有bug,需要花很多时间去查;而他查别人的代码,能很快发现bug,还能跟快看到这些bug的原因。

这代表了经验。

他经历了什么,能实现快速发现bug和看到原因,仅仅是因为他写代码时间长,练习多吗?

答案是,因为他在写代码时,遇到并处理的偶发事件多。

记住,偶发事件,这个词。

张小敬为什么会有丰富的经验?是因为他在过去的查案、战争、人脉、乃至泡妞中,遇到并处理的偶发事件多。

这些偶发事件,都是小概率事件。

同样另一个程序员,每天只开发同样类型的功能,遇到的偶发事件少,他自然没经验。

同样另一个刑警队长,每天只面对同样类型的案件,遇到偶发事件少,他也自然经验一般。

所以,我给经验的定义是:

个人面对、评估、决策、处理业内偶发事件的能力。

一个经验一般的讲师,课堂上发现PPT放不出来,就不知道该怎么讲了;看到听众没反应,就不知道该怎么互动了。

而有经验的讲师,没有PPT,拿张大白纸依然讲的生动,甚至还能诱发出什么新活动;看到听众没反应,能随口讲个段子,设计个小互动,提神。

因为”没有PPT,听众没反应“以及课堂中的很多意外,都是偶发事件

一个企业,希望重金招一个有丰富设计经验的设计师,目的决计不会招一个设计熟练的人,而是要招一个能快速处理设计中各种偶发事件的设计师。

别人遇到偶发事件,要犯难,不知所措,讨论好长时间才能分析原因,他不用,因为他遇到过,一下就说出问题原因和解决方案。

回到最开始那个案例:一个网络工程师仅仅对网络知识和技能学习有概念,所以会出现“学会了就消极怠工”,他以为掌握了技能,但经验却要靠他一次次各种做项目才能积累下来。他多少有一些技能,但是却没有经验。

那弄懂了“经验”这个概念有什么用呢?

■.4

人工智能难取代经验

现在的科技,5G加人工智能,大家既期待又害怕。期待是因为这科技能极大改变人们的生活;害怕,是因为这科技能极大取代人类的工作。

那最快取代的工作岗位,比如:生产线工人,收费站服务,银行柜员,电话销售……有什么特点?

这些岗位的人,可以有很熟练的技能,但是经验却不可能丰富。

因为这些岗位不会遇到什么偶发事件,最多客户有投诉,按话术应对投诉即可。

熟练的技能,比如点钱。再熟练能拼得过机器吗?各种个人业务,记得再牢能拼得过电脑吗?

那什么类型的岗位偶发事件会比较多呢?

比如:老师、律师、医生、刑警、咨询师、导演、演员,甚至产品运营、销售,乃至架构师,高级程序员,这类岗位,一个项目一个样,一个客户一个样,各有巧妙不同,经常出偶发事件,就得凭经验。

这类岗位,新技术要取代,就有点难度了。

新技术还不能取代什么职业呢?

偶发事件会产生致命影响的职业。比如:空中管制员;飞行员;外科医生;投资分析师;这里有的岗位可能偶发事件并不多。但是一旦偶发事件发生,不能正确应对,就会出人命,甚至对人类产生大影响。这种职业,科技可以部分取代,但人类还是不太放心全部交给科技。重大决策还是得靠人类自己,哪怕人类自己没准更不靠谱。

这对我们的工作选择是不是有点帮助了?

不要去选择偶发事件少的工作,不要去选择偶发事件对人没太大影响的工作。

这两类工作,不能积累经验。科技会最快淘汰掉。

■.5

经验怎么练?

既然,经验是针对偶发事件来的。那让一个人经验丰富的办法?

a. 平时就制造偶发事件

运动员会把大量的时间放在比赛中的偶发状况中练习:有一个说法,说丁俊晖能在台坛top5这么多年,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很小就被父亲训练打斯诺克,那时候因为他小,根本没法用普通姿势打球,大量的出杆全都用“架杆”,结果这种练习反而让他在后边的高级比赛中完全不担心架杆的影响。(要知道,大多数球员在打球时都是尽量避免架杆,因为架杆的出杆很难掌控)而用架杆,就是斯诺克上边的偶发事件;足球选手会花大量时间练习刁钻角度的自由球,这也是偶发事件。在大家的工作中,同样也会有各种偶发事件:销售过程中总会有一些客户问你很难回答的问题;培训过程中总会冒出想跟你挑战的学员;谈判过程中总会出现你很想躲的冲突,客户故意拍案走人,故意提高声调;开发过程中也会在某个难以置信的地方出现不知道如何处理的bug。经验丰富的人总能“临机应变”。但他们真的是“临机应变”吗?他们只是在练习中就已经把这个临机练到了。张小敬在昌明坊阻挠旅贲军搜查,是因为此情此景,他已经在过去的某个战场,某个案发现场遇到过,练习过。所以大多数偶发事件,对别人是偶发,对他们则全在火力范围之内。从工作角度上说,如果你在工作半年就觉得自己已经掌握单调的工作,没成长的话。你知道后边要干嘛了吧?丰富偶发事件,练习偶发事件的应对。当工作出现了意外,该庆幸,一个锻炼经验的机会出现了。这就是有十年工作经验,和,一年工作经验重复十年的人的区别。再讲第二个办法:b. 练习出错的应对再说“临机应变”。那些能临机应变之人,也不是所有的“临机”都有所准备,毕竟还会有一部分偶发事件自己从来没遇到过。但是他们依然有惊无险的处理下来。那不是因为他们练过这个偶发事件,而是因为他们练过“出错”。练习出错实际上是在练心。有这么个故事:一个马戏团小丑,玩抛球玩的特别好,有一天他发了一个广告,两天时间教会所有人两只手抛三个球。但要求一定要按他说的去做

很多人都报了名。第一天小丑啥都没教,只给了每个人两个任务。把球扔到地上,然后再捡起来,先左手扔一千次,捡一千次;再右手扔一千次,捡一千次。大家都很失望,不是教技巧吗?为什么干这个,但小丑说,之前说好了按我的说的去错。于是少数人不做,但多数人照做。第二天,小丑再教几个简单的技巧,结果第一天照做的人,很快就能同时扔三个球,甚至扔四个球;而第一天没照做的人,却很难成功。为什么?因为第一天的练习,是在练“出错”。如果你不练出错,你心理就会怕出错,结果反而出错,出错了就马上慌,然后就会更怕出错,继续出错。但如果之前练捡球,内心就会有种不怕,球扔掉地上也没事,结果反而出错少。我们看看大脑反应的过程。未经出错训练的人内心担心偶发事件出现,但是怕什么就来什么。一旦遇到偶发事件,先会激活“蜥蜴脑”,人会先僵住,或快跑;之后会激活“情绪脑”,产生后怕,烦恼,失望等感受;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才会回到“理性脑”,分析问题,分析原因,解决问题。当大脑走过了这么长的时间,那个事件的负面后果早就显现出来了,大错就已然酿成。而练过“出错”的人,他们在平时犯过大量的错误,这让他们训练出冷静的心态,对出错的恐惧大幅下降。一旦遇到从未出现过的事件,能让大脑快速度过蜥蜴脑,情绪脑时间,进入理性脑来做判断。与其怕出错,不如提前练出错c. 复盘总结偶发事件毕竟是少数,所以如果你遇到了,处理了,以后很可能很长时间都遇不到。此时如果不总结一下,做个记录,万一多年以后再遇到,没准又慌。总结三个点就好:偶发事件可能触发的原因和迹象;偶发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应对方案和预案

■.6

如果着急不妨请个专家

最后讲个耳熟能详的故事。这故事应该是真的。有一着名的电气工程师斯坦门茨,后来成为通用电气的主要工程师。上世纪初被福特公司请去处理一个问题,福特公司的一个发电机出了故障,怎么也修不好。当时发电机又贵又大又笨重。那时斯坦门茨就很出名了,被福特公司请过去。他啥助手也不要,就拿个笔记本拿个笔,在那台机器上连看带测带听了两天,第二天叫人拿个梯子,爬上梯子在一个地方拿粉笔画了一道,说:“把这里打开,里边有个线圈,减少16匝,就好了。”结果福特公司的工程师按他说的做,真的机器就修好了。他开价10000美元,估计按现在算大概值100万美元。大家都很惊讶,不就干了这么一个事,值10000美元吗?他说:“画条线值1美元,知道在哪里画值9999美元。”福特大笔一挥,给他了。

这是他跟爱因斯坦、特斯拉等大牛的合照,中间C位那个小矮个就是斯坦门茨。这故事当然说的是经验的价值。而我想说的是,知道谁有经验也很有价值。如果你遇到个大麻烦,自己经验又不够,也没时间练经验了。你的办法应该是:请个有经验的专家,他来帮忙。比如福特遇到个大麻烦就请了斯坦门茨;李必破案遇到个大麻烦,就请了张小敬;你职业规划或者你公司员工激励遇到个麻烦,你知道该请谁了吧。当然,下边这句对你十分重要。至少你得先知道谁可能有这些经验,并且第一步关注他的公众号,第二步点个“在看”,第三步转发他的这篇文章发到朋友圈里。————————分隔符————————下边几篇文章,也许有用:5G降临,如何职业规划才能弯道超车?华为备胎转正,但我们工作的备胎在哪里?治愈马:低学历毕业生咸鱼翻身的4个策略

如果觉得《长安十二时辰:张小敬强的不是“技能” 而是……》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