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当他们对上海说开麦拉的时候他们在说些什么

当他们对上海说开麦拉的时候他们在说些什么

时间:2020-07-10 03:34:41

相关推荐

当他们对上海说开麦拉的时候他们在说些什么

文/费里尼

偷懒,用了卡佛的标题句式,开篇告诉大家一个小窍门:当你没办法或者懒得对你将写的文字起标题的时候,卡佛是一枚万金油。

昨天吐槽了《上海堡垒》。自从电影诞生以来,已经有无数导演对着真实的抑或虚幻的抑或纯粹YY的上海说过“开麦拉”,那么,他们真的知道他们说开麦拉的时候在说什么么?以我接近40年的观影史,我可以保证,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属于“自说自话”——这并非贬义词,艺术本身就是自说自话的产物,拍电影这个东西,如果每个观众都表示理解,那它得平庸成什么样子。

今天,我想结合我大约30+部关于上海题材的观影经验,做一点梳理兼影片推荐。

上海的历史,很多在电影里。电影本身就是人类突破自身经验和生命物理长度桎梏的产物。如果要了解上海这座最近100年来中国最老卵城市的前世今生,电影是最直观的。

太久远的默片就不说了。时间朝前推80年左右吧。

要看上海1940年代的历史,以下非常3+1不可或缺。三件套就是着名的《乌鸦与麻雀》《十字街头》《马路天使》,1则是放到同时代世界电影之林亦不逊色的《一江春水向东流》。1980年代的电视机里,经常轮播这些老片子,如今电视里有了专门的电影频道,倒很少播经典老片了,有点奇怪。

这几部属于正宗的上海市民电影,由生活在上海的上海人(文化概念非地域概念)拍摄的深刻反映上海现实生活的作品。之后中间跳开几十年,直到1994年,另一部称得上真正上海市民电影的《股疯》方遥遥地续上了与《乌鸦与麻雀》暗通款曲的文脉。赵丹的“轧金子”有多疯魔,潘虹的炒股就有多疯魔。《股疯》历史上出过两个版本,要看必须看沪语版的。对了,这部邪气上海的片子是由香港导演李国立执导的。

1949-1980年代,值得看的上海电影不少,按照今人的价值观,其中或许不少已经格格不入,但是仅从故事性和影像中保持的上海风貌,还是值得移步。片单个人推荐如下:《战上海》《霓虹灯下的哨兵》《魔术师的奇遇》《不夜城》《舞台姐妹》《大李老李和小李》《陈毅市长》《405谋杀案》《今天我休息》《苦恼人的笑》。别用手机看,至少投个屏,进入上海的语境,你一定看得下去。

大约左右,我在长乐路新旺夜宵等座,忽然发现旁边一位笑吟吟的老者十分面熟,定睛一看,正是电影《不夜城》的主演之一顾也鲁老先生。老先生当年已年过九旬,下巴托在手杖上,身体微微晃动,一直朝我笑眯眯。我犹豫再三,没有开口认星。第二年,老先生就去世了。我至今后悔,当初为什么不肯说一句:老先生,我看过侬额电影!

补充说明,这里的《不夜城》说的是社会主义改造的故事,不是金城武的同名电影。

以上电影,依旧遵循了“上海人拍上海电影”的路数,大的豁边不可能出现。时间到了1980年,这之后的上海题材,我称之为“巴子时代”来临了——大量只是听说过甚至没见过上海的各路艺术家们纷至沓来。此地申明一下,“巴子”不算标准意义的骂人话,只是说一个人的言行与他所处的语境格格不入。

这期间,最巴的上海电影是哪部?窃以为,是侯孝贤大导演的《海上花》。余生也晚,没有考察过四马路,《海上花》里七翘八裂的上海话我也就忍了——或许那个时代混迹上海的各色人等正在努力学上海话的过程中也未可知。这个片子最巴的是碗盏。阿城是侯孝贤的艺术顾问,据说片子里的老家具都是阿城相帮挑选的,碗盏不晓得是不是北京人阿城帮忙选的——夜宵用的碗盏大小和北方的海碗比只大不小,上海人的半两粮票你以为哪里来的当然是有历史“劣根性”(其实也就是文化合理性)的,跑到主打精致生活牌的高级四马路堂子里,盛夜宵的碗可以直接送到陕北吃biangbiang面,搿记巴得不是一眼眼。

第二等级巴的矩阵里,陈列着《半生缘》《摇啊摇,摇到外婆桥》《长恨歌》《大城小事》等,然后个中翘楚谁也不要和他争——《小时代》也。同样租过思南别墅的小四,和现在还租在思南别墅的袁巴元一样巴。对了,小四个人最巴的还不是执导了《小时代》,而是对外号称买了之前汪精卫三姨太的房子。全国人民都晓得汪先生屋里厢的情况,就伊勿晓得。

同样是香港导演,《长恨歌》的上海味道是一点儿也没得,有句讲句,虽然黄奕身上的小太妹味道重了点,相比郑秀文,还是更适合演王琦瑶。想想真的王琦瑶,也可以先上华亭职校再选美出道的。

《半生缘》不做评价,喜欢黎明吴倩莲梅艳芳的完全可以忘记上海元素;《摇啊摇》除特从上海民谣里拷贝了一个题目,其他一泡污;《大城小事》拍得最美的是上海弄堂,其他一泡污。

巴子时代仍在继续且不可避免。Shanghai在西方词汇里有“绑架”的意思,也就是讲,只要侬欢喜,任何人可以shanghai上海一记,搿就是我昨天讲的“嫖”,不但是嫖,还是白嫖。

最近十多年,还是看到有关上海题材的一点灵光一闪。推荐我两位80后导演朋友的作品:程亮的《宅男电台》和黄凯的《上海公园》。上海的水逆,基本都体现在这两部片子里了,重要的是,他俩都是上海人。

最后推荐三部电影:《太阳帝国》,故事一般,但是可以看到1940-1980年间基本保持不变风貌的上海,据说这也是斯皮尔伯格当初最满意的地方;《her》,科幻电影,里边可以看到五角场下沉广场以及陆家嘴的未来魔幻感——每一个五角场人民看到主角坐在中环大飞碟下边的时候都会由衷地冒出一句:哦,册那!

还有就是《罗曼蒂克消亡史》,虽然里边最大的bug是上海话(系1970-1980年代之后,而非1930-1940年代),但是从片子里我看到了对这座伟大城市的敬畏——伊努力学说上海话说要和你正经轧朋友,而不是搨了便宜就想跑。上海人正是这些气质仿佛的人们的集合。

如果觉得《当他们对上海说开麦拉的时候他们在说些什么》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