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报告解读 | “双轨”力量相辅相成 驱动中国医疗健康产业未来发展

报告解读 | “双轨”力量相辅相成 驱动中国医疗健康产业未来发展

时间:2019-12-29 21:31:33

相关推荐

报告解读 | “双轨”力量相辅相成 驱动中国医疗健康产业未来发展

[ 亿欧导读 ]我国医改之路前行30多年,医疗服务体系逐渐形成“保障轨”和“竞争轨”两部分,但“看病难、看病贵”依然是社会痛点所在。“双轨”力量如何驱动中国医疗产业发展?

(图片来自“东方IC”)

放眼观察当下中国医疗健康服务需求的格局,老龄化和中产阶级的崛起为医改捕获发展良机。近日,清华大学全球产业研究院发布了《双轨拉锯:开启中国医疗健康产业的未来》报告,对中国医疗体系演进的完整图景进行分析,探索“双轨”整合在不同维度的新机会。

“保障轨”指支撑着公众基本医疗服务,而新兴的中产阶级在健康医疗上的消费升级;“竞争轨”指私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保险和个人自费为主要筹资来源,实行竞争性定价的医疗服务体系。两者的磨合促使中国的医疗健康体制得以重构,最终达到一个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的医疗水平。

医疗体系的三大结构性问题

近年来,人口老龄化加速成了世界各地的共同问题,中国甚至已经成为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导致很多疾病问题变得复杂,而现有养老模式则难以解决;与此同时,我国在十三五规划的经济发展下,医疗产业出现消费升级的趋势,医疗健康消费则随着人均支配收入加速发展、中产阶级对健康医疗品质要求增高。

医疗品质和数量的需求急剧增长,体系结构也在快速裂变,越来越呈现出多元化、层次化、动态化的特征,这种趋势性变化来得快且急,并且不可逆转报告指出,中国医疗体系的核心问题不在于人口需求总量,而是呈现出体系结构三大弊病:

1、供给与需求的严重背离

首先,医疗健康的供给与需求之间已经产生了极为巨大的“鸿沟”。核心医疗的资源包括医护人员、执业医生等,其增长幅度反应严重滞后于需求变化。医疗需求的隐藏边界是指当医生工作量达致饱和状态,在同一时间,大量医疗服务需求仍然无法得到回应。简单而言,这是导致“看病难”的主因。医疗产业人命关天,新型疗法、医生培训、医疗案例累积而成的经验,皆无法一蹴而就。

2、医疗供给内部结构不平衡

医疗资源分配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均衡导致运行效率极低,其核心医疗资源价值也被搁置。公立医疗服务体系资源垄断造成“以药养医”、“过度医疗”的医疗乱象。根据《中国卫生统计年鉴》,在,公立三级医疗机构的财政补助是一级医院的20倍,其年均每家医院的门诊量分别是二级、一级和基层医疗机构的4倍、10倍和175倍。可见医疗需求向大医院聚集,资源错配的后果是公立医院体系超负荷运转;反之,一、二级以及基层医疗机构的资源利用被闲置。此外,新兴医疗健康需求爆发性增长,给基层医疗服务带来极大压力。

不过,基层医疗的沉重压力孕育出强大的市场需求,特需门诊、国际医疗部、境外就医、医疗旅游等等的新发展机遇也随之诞生

3、单一的医保支付体系

目前,中国公费医疗体系呈现“广覆盖”的格局。政府实行基本医保制度,目的是保障中国幅员辽阔、内部经济社会水平差异庞大的国民医疗服务。在总体经济上,中国事实与发达国家水平相当,社会对于高品质而具体化的医疗需求持续增长。同时,老龄人口疾速增长,而针对养老的医疗服务并不单单包括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更包括健康管理、养生、保健、临终关怀。以往的模式只有基本医保支付体系孑然发展,无法面对沉重经济负担。

开启“双轨拉锯”中的新机会

在医疗服务供不应求、健康领域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中国迎来产业发展的黄金时代。“健康2030”战略规划把健康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规划指出,健康产业规模在超过8万亿,在2030年达到16万亿。启动战略规划则需要加快“保障轨”和“竞争轨”的相互辅助的演进过程。

商业保险体系引导下的“竞争轨”逐步成型

在双轨拉锯中,竞争轨必须深入掌握市场最新导向,从而领略其发展逻辑。当核心医疗资源匮乏,竞争轨将会遇上快速成长的瓶颈,因此,竞争轨必须足够高效。提升效率的方法就是发展医疗管理创新,在多重维度上寻求突破。

从消费人群角度,中产阶级接收的健康知识和观念渐趋成熟,他们成为驱动健康消费升级的主力。他们对高端医疗服务、全面健康管理、商务医保和医疗效率的需求关注,可以使竞争轨实现优先突破。

从地理区位而言,竞争轨将优先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孕育出新体系,以满足新兴医疗需求,并在这些区域形成相对完整的产业链,进而影响全国医疗健康产业。

从疾病谱角度看,患病率高、发病率增速快的慢性病值得竞争轨关注,“中产阶级消费意愿、医疗风险可控、技术壁垒不高、当前竞争尚不激烈”四个特征,是竞争轨的潜在机会。

从医疗服务供给模式来看,竞争轨一个重要的突破口是以全科医生为支撑的基础医疗服务。以家庭医生模式为代表的全科医疗体系可能在竞争轨形成突破,主要提供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慢性病管理、长期健康体检、疾病预防等基础医疗服务。

“保障轨”脚踏实地,缓步发展

多年以来,政府坚持“保基本、广覆盖”的基本原则,让保障轨结构不趋向松散。在不改变现有原质的条件下,“保障轨”是提高现有医疗服务体系运行效率的产品、服务和商业模式。

第一,推动保障轨医疗信息化建设向更高层级发展,建立全生命周期的个人健康档案,提高医院的服务水平与核心竞争力。

第二,医保的控费仍是当前保障轨面临的一大难题。我们应该关注有一部分公司采用类似“合同能源管理”的模式,面向政府提供控费服务。

第三,保障轨的核心在于公司管理水平及商业可行性,传统医疗机构的组成一个核心部分,将基于提升管理效率的需要,逐渐放开外包。服务外包给第三方机构的趋势日益明晰,蕴含着投资机会和发展空间。

第四,伴随着医疗信息化的进程,保障轨注重采集海量的临床健康数据,发挥医疗数据信息在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所拥有的价值。

整合全球资源,利用本地优势

我们多次提及中国自身的医疗供给端严重匮乏,事实上,竞争轨可挖掘全球医疗资源适应竞争轨的快速成长,促进竞争轨的快速发展成型。而中国本土优势也不能漠视,中国地域辽阔,在过去40年发展进程中,实行了“渐进式改革”,疾病谱高度接近高收入国家,基于此点,中国医学研究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医药研发,特别是爆发性高的病种。同时,中国的劳动力在世界层面上仍然具有一定的地位,在成本的优势下,承接研发外包,可能成为被发崛的投资新大陆。其中,有待改进的是医疗资源对进口的依赖性,因此,国产医疗器械需要推动自主研发和“进口替代”

结语

中国医疗健康产业发展在现阶段的首要原动力并不是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打开医改的核心环节是在于中产阶级的消费升级,以及医疗服务体系转轨。“医保”则是加速演进的紧要力量,只要服务环节变革选准医改时机进行突破,就能达到新医改的关键。在双轨共行过程中,医疗卫生事业需要的是保持坚决和稳妥,便能抓住契机,展出与目前发达国家相类似,但又独具中国特色的医疗卫生体系。

团队介绍

高昂

总裁

郭铭梓

主编

梁永生

运营负责人

武单单

作者

于靖

作者

吴慧玲

作者

胡敏

作者

向雪

作者

徐涛

作者

高秀松

作者

邱俊儒

作者

龙盼

市场运营

钟乐怡

内容实习生

刘振友

商务运营实习生

等你加入

如果觉得《报告解读 | “双轨”力量相辅相成 驱动中国医疗健康产业未来发展》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