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为产业扶贫注入科技动力 ——全国农业科教系统助力脱贫攻坚侧记

为产业扶贫注入科技动力 ——全国农业科教系统助力脱贫攻坚侧记

时间:2023-02-27 04:02:36

相关推荐

为产业扶贫注入科技动力 ——全国农业科教系统助力脱贫攻坚侧记

1

几年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和县农民艾合提热木?艾买尔在该县设施农业基地承包温室,种植蔬菜,开始创业生涯。她一边种植销售蔬菜维持全家生计,一边积极参加地、县两级举办的农民教育培训班,认真学习温室蔬菜种植技术,短短几年时间,就成为了当地科技致富能手。

和她一样,千千万万的贫困农民,通过科技帮扶,创新发展观念、运用先进技术,实现了脱贫致富。

近年来,全国农业科教系统充分发挥科技、人才、资金、成果、体系等优势,主动投身脱贫攻坚战,为贫困地区产业扶贫提供了更有效的科技成果、技术服务和人才支撑。

激活产业新动力

1

治病要找病根,扶贫也要找“贫根”。贫困地区普遍缺少有竞争力的特色产业,不少地方不知道该发展什么产业,有的尽管发展了产业,但效益不好,发展受阻。

河北省平泉县曾是国家级贫困县,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发展食用菌产业,但菌种质量不高、老化、退化、劣化等问题一直困扰着全县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几年前,该县分管农业的副县长高玉怀说:“平泉食用菌发展十几年了,发展的情况如何,应该像人定期体检一样,请专家来把把脉。”

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研究员张金霞了解到这一诉求后,立即主动与平泉县政府对接,经过调研,对平泉如何通过发展食用菌产业实现扶贫脱贫提出了建议:应充分发挥气候冷凉、靠近京津、产业传统的“天时、地利、人和”优势,依靠发展食用菌产业扶贫脱贫,以科技为支撑走差异化路线,瞄准夏秋季热销的优质菇中高端市场发力。

选准发展方向后,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立即组织专家,与平泉县政府紧密合作,着力打造园区规范化生产模式,实施以规范环境管理和菇棚升级为核心的清洁生产,对贫困户开展专业技术培训,助推食用菌优质安全生产。

通过几年的培训和示范,平泉食用菌生产环境大为改观。为解决农户菌种质量问题,专家们通过多方争取资金,在平泉县建立了国家食用菌育种创新基地,年产菌种700万袋,成为该县的支柱产业。为提高产业整体效益,体系还组织栽培、保险、加工等岗位专家与一线经验丰富的综合试验站站长密切合作,为平泉食用菌提供全产业链技术支撑。

在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的大力帮助下,平泉的食用菌产业总体实力已稳居全国县级第一,错季香菇更是成为全国菌类产量单品冠军。全县食用菌产业产值达到54亿元,食用菌产业从业人数达12万人,占农民人均纯收入比重达到45%以上,带动贫困户脱贫比重达到60%以上,成为农民受益最多、扶贫效果最好、发展潜力最大的脱贫致富产业。10月,平泉宣布成功脱贫摘帽。

关键技术助发展

1

找准贫困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后,最重要的是解决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大别山是着名的革命老区,也是安徽省贫困人口最多、分布面积最大、扶贫任务最重的地区,,被国务院列入国家连片特殊困难片区。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将大别山区列为特色产业扶贫的重点区域,提出以优质特色产业发展为主要抓手实施产业扶贫。

新浒村是岳西县的一个小山村。郁郁葱葱的树林中点缀着烂漫山花的“神马峰”下,是大自然赋予新浒村的宝贵盆地,但因世世代代从事靠天吃饭的传统农业,勤劳质朴的新浒人守着这份土地,一直未能摆脱贫困。

在外打工多年志愿回村创业的王世遐动了种植高端蔬菜的念头。他流转了400亩土地,成立了岳西县山水间种养专业合作社。为了解决不会种菜、缺少技术的问题,王世遐了解到国家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在合肥设有试验站,就与其进行了联系。合肥综合试验站便主动派人到王世遐的合作社帮助更新种植品种,创新种植模式,指导合作社开展了瓜菜轮作间作套种,幼年茶园间作瓜菜,改四季豆、瓠瓜“人”字架为“拱棚架”栽培等,使合作社实现了增产增收,产业迅速发展起来。

新浒村村民胡发文原来住在危房里,家中一贫如洗,日子过的看不到什么希望。他加入了合作社并负责蔬菜生产和销售,工资加土地流转年收入近4万元。如今,山水间种养专业合作社不但成为了岳西县蔬菜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者,还是产业扶贫的排头兵。该村16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548人通过劳务用工、土地流转、利润分红等实现了脱贫。

看到新浒村的发展变化,邻近的毛尖山乡板舍村也想发展蔬菜产业。由于工作量大了,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合肥试验站的人员感觉力不从心。为此,试验站主动联系了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内的其他单位和专家帮助其做好服务。为了确保板舍村的蔬菜产业顺利发展起来,蔬菜产业技术体系轮流派出专家到该村进行技术培训、试验示范、巡回指导、现场演示等。几年来,体系在该村共举办12期培训班,培训1010人次,印发技术明白纸2500份,建立示范基地50亩,培养技术人员5名,使村民科学种菜意识和水平明显提高。现在该村建有蔬菜基地500亩,年产蔬菜近2000吨,销售收入达到420万元,带动贫困户人均增收1500元。

经过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和试验站的帮扶,大别山贫困县区的蔬菜产业实现了跨越发展。在岳西县,蔬菜新品种覆盖率达到90%,新技术普及率达到95%,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100%,有4万多农民靠种菜脱贫致富。全县90%以上蔬菜种植户住进了新楼房。一幢幢“蔬菜别墅”掩映在青山绿水旁,成为岳西县乡村中的亮丽风景。8月,岳西县摘掉了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

授人以渔育人才

1

打好脱贫攻坚战,关键在人的观念、能力、干劲。基层农技人员是贫困地区发展产业最稳定和最重要的人才支撑。

蒙泉镇是湖南农业人口最多的乡镇,地处湘西北边陲的石门县南部。这里有位被农民朋友称为“土专家”“大能人”的“喇叭站长”——张斌欣。自1982年高中毕业后,张斌欣在该镇农技推广站工作了37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集镇上发现一位摆地摊的商贩用电喇叭吆喝,生意出奇的好。他受到启发,也买了一个电喇叭,走到哪里喊到哪里。一开始,有人以为来了货郎,后来只要听到他的喇叭声,老百姓就会说:“‘喇叭站长’来了,我们快去取经。”

近年来,张斌欣明显感到产量效益在下降,一些新品种、新技术,他连听都没听过,更别说指导农户进行农业生产了。他意识到,自己的农业技术知识过时了。为此,他参加了全国农技骨干人才培训更新了知识体系,建立健全了一套独特的病虫害预测预报系统和控防机制,并定期编印《蒙泉农技》向全镇发布病虫防治指导意见。这个做法每年为全镇农民挽回水稻、柑橘两大作物病虫害损失达2000万元以上。

石门县中稻稻飞虱曾经大面积暴发成灾。由于张斌欣调查监测及时,并准确发布稻飞虱大发生的病虫防治意见,镇村户联动跟踪防治,蒙泉镇3.5万亩中稻无一“穿眼死秆”,按当年全县平均12%的损失水平,蒙泉镇共挽回损失492.8万元。当年该镇中稻平均亩产达512.5公斤,大灾之年仍获得较好收成。

在张斌欣的带动下,蒙泉镇培育发展了科技带头人20名、家庭农场47家、科技示范户156个、种粮大户189个。,蒙泉镇实现农业总产值6.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356元,成为了石门这个国家级贫困县里的“发达地区”。

为培养更多像张斌新一样扎根贫困地区为农民服务的农技推广人员,,国家共投入16.4亿元支持709个全国贫困县健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吸引青年人才进入基层农技推广队伍,依托补助项目分级分类培训,保障每年1/3以上基层农技人员接受培训时间不少于5天。

为如期实现脱贫攻坚提供人才支撑,国家大力加强对产业扶贫特别是对“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农民教育培训支持力度。在高素质农民培训经费中针对贫困县和西部地区分别设置5%和10%的权重予以倾斜支持。面向扶贫带头人和建档立卡贫困户,围绕当地主导特色产业开展专项技能培训。—,原农业部(改为农业农村部)向“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投入农民培训资金近2亿元,把带头人和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作为培训对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近6万人。

来源:中国财经报

如果觉得《为产业扶贫注入科技动力 ——全国农业科教系统助力脱贫攻坚侧记》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