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龙泉宝剑 | 剑为什么逐渐退出了古代战场

龙泉宝剑 | 剑为什么逐渐退出了古代战场

时间:2022-07-21 00:54:46

相关推荐

龙泉宝剑 | 剑为什么逐渐退出了古代战场

龙泉旅游随时随地了解龙泉旅游那些事儿

刀以砍劈为主,剑以刺击为主。这样的基本用法决定了两者的形制、生产工艺以及训练。也可以看出剑退出战场的原因端倪:

1、剑的生产成本高,工序复杂,难以适应大规模战争。就中国剑来看,早期的剑是青铜造,汉代开始是钢铁造。青铜硬度高,但是也脆,导致剑不能做长,长了就经不起碰撞。所以春秋战国时的剑一般都不超过50厘米。这种剑的劈砍性能基本为零,只能以刺为主。但是青铜铸造为后来钢铁剑的生产积累了许多经验,例如分层铸造,就是后来夹钢法的雏形。我们注意到,青铜武器的生产采用“铸造”,而钢铁武器生产采用“锻造”。

充分表面钢铁的可塑性比青铜强,我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调整武器性能。虽然如此,但是古代钢铁的生产是艰难的,即使国家支持钢铁生产,钢铁的产量也很小,还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导致冷兵器时代钢铁的成本很高。这样巨大的成本显然不是封建王朝能够随便承担的,所以我们看到,钢铁剑大规模装备军队只在西汉时期。而刀,既可以用生产剑这样复杂的工艺生产,也可以用比较简单的工艺生产,而且实战的性能不会差太多。二战中,中国的大砍刀和日本的军刀对战可以看出。

2、刀剑自身力学特点决定剑的使用成本比刀大。而且剑是双刃,战场上容易误伤自己。剑开双刃,剑脊突出。战斗中难免磕碰,一旦磕碰了刃,极易损坏,所以“剑走轻灵”。实际情况是,剑再走轻灵也难保不被磕碰。一旦要发生磕碰,剑用哪个部位格挡都不是办法,都会损坏剑,影响性能。而刀不同,刀开单刃,刀背、刀身可以格挡,而且不易给刀造成很大损坏。即使有少许损坏,也不影响刀的使用。在战争这种拼消耗的环境下,节约成本的选择无疑是刀,而非剑。

3、剑术复杂难学,需要很久的训练。刀比较容易,很快可以上手,然后再去战场磨练。矛、枪更如此。而且剑是双刃,战场上容易误伤自己。剑法的核心是刺击,刀法的核心是劈砍。刺击强调准确,对力量要求较小。砍劈强调力度,只要偏离不是太多,都可以给对手造成伤害,但是对力量要求高。剑术除了手法,步法、眼法等也很重要,只要有一点差错,自己可能就挂了。

刀术主要就是手法,而且容易掌握,步法、眼法也比剑术的要求低。就算哪里出了点差错,凭借刀的力量,也可以有所挽回。战争中,要快速培养出能够上战场的军队,培训刀法明显比剑法合适。当然,矛、枪可能更加简单。中国古代的战争规模一般都比较大,几千人只能算暴动了。大规模混战中,没有太多时间让士兵思考自己手里的武器怎么运用,只能以保命为要。这时,双刃的剑可能在混乱中伤及同伴,造成无谓的牺牲。而刀,士兵只要管一刃就可以,刀背不容易伤人。

4、剑兼具劈砍与刺击,但是哪方面都不突出,也没有距离优势。要强调劈砍的话,大刀明显优于剑;要强调刺击的话,矛、枪也明显优于剑。攻击距离还要加长的话,可以用弓弩。由此看来,剑在战场上是鸡肋,也难怪只有少数军队将领装备。

5、防护装备的强化抵消了剑的刺击优势。这里所指的防护装备是身上穿的“甲”。从最初的皮甲,到木甲、藤甲,再到青铜甲、钢铁甲,制造装甲的材料越来越好,剑对装甲的刺击能力也越来越差。而且装甲的结构也变得五花八门,典型的有鳞甲、板甲、锁子甲。在这3种甲中,剑除了对锁子甲有点杀伤力,对鳞甲、板甲基本没用。要对付他们,得用钝器,例如棒、斧钺、锤。刀间于剑与这些钝器中间,还有点杀伤。就算没有劈砍开,人多少会有些痛。

6、作战方式转变导致刀更适应。西汉时,骑兵大量装备。骑战中,劈砍的机会远比刺击多。当然也可以用剑刺击,但是剑的砍劈能力不如刀,自然会淘汰掉剑。

这六点都是在管形火器大量应用前的原因。管形火器可不只是让剑退出战场,而是让全体冷兵器退出战场。

来源:龙泉市沈广隆剑铺

如果觉得《龙泉宝剑 | 剑为什么逐渐退出了古代战场》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