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博士专栏】普通人(包括学生) 每天都接触或使用兴奋剂

【博士专栏】普通人(包括学生) 每天都接触或使用兴奋剂

时间:2024-05-24 07:58:11

相关推荐

【博士专栏】普通人(包括学生) 每天都接触或使用兴奋剂

↑ 点击上方“动商研究中心”关注我们

国际奥委会规定:运动员应用任何形式的药物或以非正常量或通过不正常途径摄入生理物质,企图以人为和不正当的方式提高他们的竞赛能力即为使用兴奋剂。兴奋剂是国际竞技体育界违禁药物的总称。如今通常所说的兴奋剂不再是单指那些起兴奋作用的药物,而实际上是对禁用药物的统称,包括刺激剂、合成类固醇类、麻醉止痛剂、肽类激素、糖皮质类固醇、利尿剂、治疗心脏病的药物。所以,兴奋剂一般是在竞技体育领域内的概念,最近有些地方爆出中考体育用兴奋剂的新闻,真是让人大跌眼镜,不可思议。

一、实际上兴奋剂就在我们身边,按照竞技体育的标准,我们普通人可能每天都接触或使用兴奋剂,兴奋剂早就入侵学校了

刺激剂

兴奋剂类型

老百姓日常使用的绝大多数的感冒药、鼻炎药、止咳祛痰药、止喘药是含有麻黄碱的,绝大多数去风湿风痛药、各类活血化淤和止痛膏药都是含有士的宁的,而麻黄碱、士的宁、苯丙胺等都属于兴奋剂中的刺激剂。20世纪70年代以前,运动员所使用的兴奋剂主要都属于这一类,也是最原始意义上的兴奋剂,能通过对神经系统的作用,增强人的神经-肌肉兴奋性,提高体能。

近几年经常出现的运动员误服兴奋剂事件都与“瘦肉精”——克伦特罗有关系。它曾经作为药物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喘舒片、喘息灵胶囊、止喘灵气雾剂、肺气肿片都含有克伦特罗成分。瘦肉精让猪的瘦肉率提高,所以有些不良饲养者就会使用,以带来更多经济价值。瘦肉精完全能耐受100℃高温,要经126℃油煎5分钟才会破坏减半。因此常规烹调对肉食品残留的瘦肉精起不到破坏作用,而如果吃了存留瘦肉精的肉,就很有可能服兴奋剂了。

其它这样类似药物还有沙丁胺醇(Salbutamol)和特布他林(Terbutaline)等,同样能起到“瘦肉”作用。咖啡因作为刺激剂在以前被世界反兴奋剂机构列为禁药,由于它的危害没有那么大,成绩提高的效果也微乎其微,之后就解禁了。有不少人运动前喜欢喝咖啡、红牛等含咖啡因的饮料或营养品,就是因为其具有一定刺激剂作用,但食用多了还可能导致肠胃问题、失眠和精神焦虑紧张。

合成类固醇类

兴奋剂类型

作为兴奋剂使用的合成类固醇,其衍生物和商品剂型品种特别繁多,多数为雄性激素的衍生物,主要是促进蛋白质合成作用,增加进攻性、增强肌肉体积力量、促进血红蛋白合成等等。这是目前使用范围最广,使用频度最高的一类兴奋剂,也是药检中的重要对象。国际奥委会只是禁用了一些主要品种,但其禁用谱一直在不断扩大。一些治疗性功能不全、贫血、慢性消耗性疾病的药物如康力龙、诺龙,以及老百姓常用的片仔癀类、八宝丹、救心丸、康氏牛黄解毒片、麝香类药物、川贝枇杷类药物都含有相关违禁成分。

麻醉止痛剂

兴奋剂类型

麻醉镇痛剂,包括杜冷丁、吗啡、其衍生物及同类合成制剂。使用后能使人产生快感及心理亢奋,给运动员造成能超越体能的幻觉,并降低痛感使运动员感觉不到受伤的真实情况,仍继续参加比赛从而造成更为严重的伤害。绝大多数止痛药和相当多的止咳、止喘药、肠胃宁都含有相关成分。

肽类激素

兴奋剂类型

比如大家所熟知的临床上用于治疗侏儒、手术创伤的人体生长激素(hGH),治疗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贫血的红细胞生成素(EPO)等都是这一类兴奋剂。

糖皮质类固醇

兴奋剂类型

临床上,糖皮质激素也是很重要的药物,具有抗炎抗休克的作用,临床常用于多种疾病如严重感染性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等,比如各种****松的注射液、喷雾剂、滴眼液、软膏等等都是,被当做兴奋剂使用也是因为它能够对蛋白质、糖类和脂类代谢有调节作用。另外还有一种情况,运动员受伤实在疼痛,有的就会打封闭,是将一定浓度和容量的强的松龙注射液和盐酸普鲁卡因(或它们的同类药物)混合,注射到病变区域,以达到急性消炎止痛上场比赛的目的。

利尿剂

兴奋剂类型

利尿剂,顾名思义,此类药物有稀释尿液的功能。利尿剂主要用于掩盖或“清洗”体内其它违禁药品的存在,以逃避兴奋剂检查。近年来,氢氯噻嗪被查出来的也有不少报道。氢氯噻嗪其实是抗高血压药,比如降压避风片、溃疡宁片、罗己降压片、脉君安片都含氢氯噻嗪。

治疗心脏病药物

兴奋剂类型

大家熟知的硝酸甘油可以扩张血管和增强心脏的功能,被用于预防和治疗心绞痛和心力衰竭。还比如,曲美他嗪是治疗心脏病的药物,特别是心绞痛、心肌炎、冠心病,由于其可以增加冠脉循环而提高心肌的氧供,而增强心功能,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曲美他嗪兴奋剂事件的报道。

二、兴奋剂的危害超乎想象

使用兴奋剂,将对人的生理、心理产生极大的危害,长期应用常导致人格改变,如冲动、攻击、易激惹和猜疑,还会产生药物依赖性,导致细胞和器官功能异常,产生过敏反应,损害免疫力。有些服用者心力衰竭、激动狂躁,成年女性男性化,男子过早秃顶,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患糖尿病,心脏病等,严重损害人的身心健康。长期或大量使用后停用,可产生戒断综合征,表现为抑郁心境、疲劳、睡眠障碍。特别令人担心的是,许多有害作用只是在数年之后才表现出来,而且即使是医生也分辨不出哪些运动员正处于危险期,哪些暂时还不会出问题。

三、竞技体育运动员使用兴奋剂的原因

使用兴奋剂不仅损害奥林匹克精神,破坏运动竞赛的公平原则,而且严重危害运动员身体健康。国际奥委会严禁运动员、马匹使用兴奋剂,中国竞技体育对兴奋剂采取“零容忍”的态度。但是为什么还有运动员使用呢?

主要有三个原因:

1.本身有病不得不用含有兴奋剂药物治疗。

其实运动员有伤病的不少,并不是完全健康的,有些运动员还必须使用兴奋剂药物才能继续生存、参赛。比如鼎鼎大名的英国赛艇运动员斯蒂文·雷德格雷夫被称为“最伟大的奥运会选手”,被英国女王授予爵士爵位。实际上,史蒂夫需要承受的不仅仅是多年的辛苦训练,竞技生涯后期他还得了糖尿病,不得不使用胰岛素。他以超常的毅力,坚持了下来,夺得奥运第五金,创造了连续五届奥运会夺得金牌的奇迹。

也有不少心脏病人,也是参加奥运会的顶尖选手,必须使用治疗心脏病的药物。还有些运动员伤病疼痛严重,而要打“封闭”。对于这些病人运动员,不得不使用兴奋剂治疗疾病的,必须先向反兴奋剂部门申请“治疗用药豁免”,只有通过豁免,他们才可以继续使用含有兴奋剂的药物。

2.铤而走险,人生在此一搏。

一旦夺得奥运金牌,运动员的人生就会改变,无论是在经济收入、还是社会地位都可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有些队员、教练员(一般是个人私自使用)就会冒险使用兴奋剂,以求赢得金牌。体能主导类项目(田径、游泳、自行车、赛艇、皮划艇、速滑、滑雪、举重等),使用兴奋剂突破成绩的瓶颈可能性更大,而一些技能类主导项目、球类项目使用兴奋剂的必要性不高。

3.误服、误用。

比如近年来闹的比较多的“瘦肉精”误服事件。国家队在训练基地对运动员食用的肉制品都有严格的检测,而如果运动员去训练基地以外的地方进食,比如烧烤、火锅等等,食用了含有“瘦肉精”的食物,那么误服事件就有可能发生了。还比如队员去医院治病,误服或误用了含有兴奋剂的药物。实际上,在国家队,对运动员饮食、营养、就医、化妆品等等都有严格规定,运动员入口、涂抹的任何东西都得“严格审查”,即使是吃方便面,也不能吃带肉的。所以,误服兴奋剂更暴露了队伍管理和运动员自我约束的问题。

四、学校体育专门使用兴奋剂真没必要

近日中考体育兴奋剂事件吸引了很多关注,有些家长为了孩子中考时能取得更好的成绩,考上一个更好的高中,不惜让孩子使用专门的兴奋剂提高体育成绩,着实令人感到意外和震惊。虽然这并不是普遍现象,但其背后的深层原因,非常值得深思。

法律上,国务院就已经颁布《反兴奋剂条例》,严格禁止任何体育运动参加者使用兴奋剂。学校体育考试目的是促进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兴奋剂入侵学校体育,无疑是与相关法律和体育测试的初衷背道而驰的。

实际上,对于像中学普通生这些竞技水平不高的个体来说,想使用兴奋剂提高成绩,还不如多花时间去训练来得有效,而且没有训练、体质的基础,兴奋剂的功能发挥也很有限。体育中考使用兴奋剂实在没有多少必要。

兴奋剂(特别是激素类、刺激类)对在生长发育期的孩子产生的恶劣影响比成年人使用更可怕和不可控,当然有家长认为就用几次、急性使用、危害不大,不仅反映了家长、孩子对兴奋剂的知之甚少,而且这种违背法规和道德去获得“更好的成绩”给孩子、别人、社会带来不良甚至错误的价值观的风险是很大的。

孩子的文化课学习总可以挤出很多时间,而对于体育锻炼每天半小时都腾不出,更可以看出在很多家长和孩子深层意识里面体育课与文化课的重要性难以相提并论,可以作为投机取巧的捷径。与花时间训练比,兴奋剂的确似乎效率高,虽然有点儿伤身体,但面对这么多的残酷升学竞争,在不进行兴奋剂检查、学校体育使用兴奋剂的惩罚也不明确的情况下,豁出去一把也似乎也是可以理解的。

如果体育硬试继续按照当前趋势发展,那么中考体育、高考中的体育类考试、高校高水平招生都可能越来越多出现兴奋剂事件。要探索学校体育考试特别是与升学挂钩的体育考核长效机制,以一次考试成绩决定体育分数越来越显现出弊端,而当前通过一系列或多次考核或抽查更可能督促孩子平时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另外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学校、社会缺乏普遍认可的、专业的、独立的学生体育平台和联赛体系,只能通过学校硬试这个相对公平的办法去考核身体素质和体育技能。美国那么多体育突出的孩子,他们是在一系列的比赛上展示出自己的水平而获得更高一级学校的亲睐,一次体育成绩根本代表不了个体的真实体育水平。

面对兴奋剂入侵学校体育的尴尬,难道学校体育有一天也要引入兴奋剂检查吗?兴奋剂就在身边,难道以后孩子们也得像运动员那样小心谨慎,这不敢吃、那不敢用?那将会是孩子的悲哀,那将是学校体育的悲哀,更是中国教育的悲哀。

>>>>相关链接

图文编辑|郑淞

图片来源|网络

投稿邮箱:dongshangyjzx@

微信ID:dongshangyjzx

长按左侧二维码关注

如果觉得《【博士专栏】普通人(包括学生) 每天都接触或使用兴奋剂》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