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后端锂电设备龙头 有望持续受益下游产能扩张--杭可科技(688006)深度报告

后端锂电设备龙头 有望持续受益下游产能扩张--杭可科技(688006)深度报告

时间:2023-05-01 00:05:18

相关推荐

后端锂电设备龙头 有望持续受益下游产能扩张--杭可科技(688006)深度报告

投资要点

公司层面:后端锂电设备龙头,业绩维持高增长。

(1) 公司深耕后端锂电设备,技术积累深厚,毛利率和净利率长期维持在较高水平。-上半年公司毛利率分别达到49.91%、46.66%、48.10%,净利率分别达到23.42%、25.80%、28.43%。

(2) 在手订单充裕,业绩有望持续高增长。公司在手订单确认周期为12-15个月左右,底在手订单为19.65亿元(含税),我们预计公司营收有望达到15亿元左右,将持续维持较高增长态势。

行业层面:下游产能扩张加速,后端锂电设备有望持续获益。

(1) 电动化浪潮席卷全球,新能源汽车维持高速增长。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达201.8万辆,同比增长65.0%;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125.6万辆,同比增长61.7%。

(2) 动力电池行业加速整合,产能持续扩张,预计-全球各大锂电池厂商合计产能分别为431GWh、683GWh、998GWh。根据我们测算,-全球后端锂电设备市场空间约为575亿元,后端锂电设备行业有望持续获益。

竞争优势:设备技术先进,绑定国内外众多知名厂商。

(1) 公司长期重视研发支出,核心设备技术领先,建立较高竞争门槛。公司充放电设备电压控制精度0.02%,电流控制精度0.05%,充放电效率达80%以上,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2) 公司消费型+动力型充放电设备双轮驱动,与LG化学、三星、日本索尼(现为日本村田)、比亚迪、国轩高科、孚能科技、比克动力等众多国内外知名厂商长期保持紧密合作。

(3) 公司积极推进集成化+自动化生产,提供后处理系统整体解决方案,未来前景广阔。

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我们预计-公司净利润分别为3.69亿元、4.92亿元、6.45亿元,对应PE分别为57、42、32倍。公司作为后端锂电设备龙头,未来有望充分收益下游产能扩张,给予 “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源汽车销量下滑、动力电池厂商产能扩张不及预期、下游成本上升导致公司坏账增多。

正文分析

1、公司层面:后端锂电设备龙头,业绩维持高增长

1.1、公司定位:后端锂电设备龙头,聚集充放电设备

发展历程:具备后端锂电设备研发经验,技术积累深厚。1997年公司研发成功首台64通道圆柱锂电池化成设备,2001年、相继成为ATL、三星SDI设备供应商。-期间公司开发成功高精度线性充放电技术、推出能量回收型动力电池化成分容系统、全球首家投产3C软包512通道聚合物恒温化成设备及400通道18650和21700兼容圆柱型锂离子化成分容系统。公司深耕后端锂电设备,技术实力雄厚,7月成功在科创板上市。

主营业务:聚焦于后处理阶段,以充放电设备为主。公司业务集中在锂离子电池生产后处理阶段,产品包括充放电设备、内阻测试仪、分档机、自动上下料机等,其中充放电设备又可分为圆柱电池充放电设备、软包/聚合物电池充放电设备(包括常规软包/聚合物电池充放电设备和高温加压充放电设备)、方形电池充放电设备。

行业地位:后端锂电设备细分龙头,国内市占率约20%。根据高工锂电统计数据显示,-中国锂电生产设备产值分别为119.6 亿元、150.0亿元、186.1亿元。假定后端锂电设备价值量按三分之一估算,对应-产值规模为39.87亿元、50.00亿元、62.03亿元。公司-后端锂电设备生产入库额分别为8.09亿元、11.36亿元、12.41亿元,对应市场占有率约为20.23%、22.72%、20.01%。

1.2、经营业绩:盈利能力突出,业绩有望持续高增长

受益下游产能扩张,公司业绩增长稳健。公司主营产品主要面向锂电池生产领域,近年业绩增长充分受益于下游产能持续扩张。-公司营业收入CAGR为62.61%,归母净利润CAGR为71.47%。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09亿元,同比增长43.88%,归母净利润2.86亿元,同比增长58.50%。上半年公司经营状况良好,实现营业收入6.30亿元,同比增长24.76%,归母净利润1.79亿元,同比增长31.00%。

长期维持较高毛利率,盈利能力突出。公司产品技术含量高,定位高端,具备较强竞争力。与竞争对手相比,毛利率和净利率长期维持在相对较高水平。-上半年公司毛利率分别达到49.91%、46.66%、48.10%,净利率分别达到23.42%、25.80%、28.43%。此外,公司盈利能力也相对突出。-上半年总资产净利率ROA分别为11.69%、13.81%、7.35%,呈现上升趋势;净资产收益率ROE(加权)分别为31.50%、36.56%、17.88%,领先于竞争对手。

主营构成:充放电设备占比高,消费型+动力型双轮驱动。公司充放电设备实现营业收入9.09亿元,占整体收入的81.97%。其中,消费型锂电池充放电设备收入4.91亿元,占比44.29%,动力型锂电池充放电设备收入4.11亿元,占比37.07%。公司消费型和动力型锂电池充放电设备核心竞争力强,具备较高毛利率,分别达到49.23%、53.66%。

在手订单充裕,业绩有望维持高增长。公司订单确认周期为12-15个月左右,我们以预收账款进行历史订单确认周期测算:公司预收账款为7.75亿元,占年底在手订单19.17亿元的40.43%(公司采用3331收款模式)。我们假设-公司预收账款占在手订单的比例均为40.43%。即公司-底在手订单分别为4.87、11.24、15.97亿元,扣税后在手订单为4.09、9.44、13.41亿元(税率按16%计算)。-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4.10、7.71、11.09亿元,与前一年底的在手订单呈现高度相关(相关系数为99.78%),测算后公司-在手订单确认周期分别为0.99、1.22、1.,区间均在1-1.25年内(12-15个月)。

公司底在手订单19.65亿元,扣税后为17.10亿元(税率按13%计算)。我们假定在手订单平均确认周期为13.5个月,即公司营收有望达到15亿元,将持续维持较高水平增长。

1.3、股权结构:实际控制人充分持股,控制权稳定

公司实际控制人为曹骥和曹政,两人系父子关系。截至7月22日,曹骥直接持有公司股份46.7872%,曹政直接持有公司股份1.0579%。曹骥和曹政通过杭可投资间接持有公司股份21.8423%,两人合计持有公司股份69.6295%。

2、行业层面:下游产能扩张加速,后端锂电设备有望持续获益

2.1、后端锂电设备对锂电池性能影响大,高精度/效率+自动化是发展趋势

锂电池生产工艺复杂,分为前中后三个阶段。前端极片制作主要包括包括正/负极配料、涂布、辊压、分切、制片等工序。中端电芯制作主要包括卷绕或叠片、封装、注液等工序。后端电池组装主要包括化成、分容、PACK组装等工序。

后处理阶段以充放电设备为主,对锂电池性能影响大。后处理主要对制作完成后的电芯进行激活、检测和品质判定,具体包括电芯的化成、分容、静置、检测、分选等工序。相应设备包括充、放电设备(充电机、放电机、充放电机)、电压/内阻测试设备、不良品排除设备、分选设备、自动化物流设备及相应的系统整体控制软件等。后处理阶段作为最后一道关键工艺步骤,直接决定锂电池的品质、成品优良率,对制造一致性高、稳定性好、性能优异的锂电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锂电设备基本实现进口替代,后端国产化率最高。国外锂电设备行业发展较早,起初技术处于领先优势。但近年几年,国内厂商通过不断追赶,在技术、成本、售后服务等方面逐步比肩甚至赶超国外企业,锂电设备基本实现进口替代。据高工锂电数据显示,在锂电设备前端、中端、后端的国产化率分别达到88%、90%以上、95%以上。

核心锂电设备价值量占比大,市场集中度高。前端锂电设备价值量约占比35-40%,其中涂布机价值量约占比80%,在涂布机CR5达60%。中端锂电设备价值量约占比30-35%,其中卷绕机价值量约占比70%,在卷绕机CR5达90%。后端锂电设备价值量约占比30-35%,其中化成分容检测价值量约占比70%,在充放电设备CR10达60%。

后端锂电设备朝高精度、高效率、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后端充放电和检测工序直接决定了锂电池的各项性能以及一致性,不断提高充放电的控制精度和检测精度,是后端设备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以杭可科技为代表的高水平充放电设备制造企业,电压控制/检测精度达到万分之二,电流控制/检测精度达到万分之五,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对电芯进行充放电需损耗巨大能量,提高充电能量利用效率并将电芯放电时释放的电能重新回馈电网,成为后端工序发展方向之一。目前,以杭可科技和泰坦新动力为代表的企业,充电效率和放电能量回馈电网效率达80%以上。

国产锂电设备在性价比和服务水平方面具有优势,但自动化水平相比国外差距较大。目前国外先进企业锂电池生产线自动化水平达85%,而我国一线厂商自动化水平为60%,二线厂商自动化水平为30%。在未来,提高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是我国锂电设备行业发展必然趋势。

2.2、新能源汽车维持高速增长,动力电池行业加速整合

锂电池主要应用于3C产品、新能源汽车。锂电池下游按用途分为消费锂电池、动力锂电池和储能锂电池三大类。消费锂电池主要用于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等3C产品领域,需求趋于稳定。动力锂电池主要用于新能源汽车、电动工具等领域,发展迅速。储能锂电池主要用于调峰电源、储能电站等领域,目前市场规模相对较小。

3C产品需求趋于稳定。3C产品是锂电池重要应用领域,近几年步入成熟期,整体需求稳定甚至略有所下滑。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13.95亿部,同比下降4.82%,全球PC出货量2.58亿台,同比下降0.39%。后期随着5G技术日益成熟,3C产品或迎来更换潮,市场需求有望恢复。

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增长。近几年电动化浪潮席卷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达201.8万辆,同比增长65.0%,上半年销量达111.8万辆,同比增长47.4%。在中国市场,新能源汽车销量达125.6万辆,同比增长61.7%,上半年销量达61.7万辆,同比增长49.6%。6月25日起中国政府对新能源汽车补贴大幅退坡,7月份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受前期抢装带来的短期需求透支,销量8.0万辆,同比下降4.76%。后期随着新能源汽车新车型加速推出,叠加特斯拉上海投产超预期,市场将企稳。

全球锂电池增速稳健,动力电池成主导。全球锂电池出货量189GWh,同比增长27.0%,增速稳健。由于全球3C产品需求趋稳,消费锂电池出货量68GWh,同比下降2.86%,占全球锂电池出货量从46.98%下降到35.98%。而受益于新能源汽车发展,动力锂电池快速增长,出货量106GWh,同比增长54.52%,占全球锂电池出货量由的46.04%上升到的56.08%。

中国锂电池出货量102.0GWh,同比增长28.14%。其中,消费锂电池出货量31.4GWh,同比下降1.88%,占比30.78%;动力锂电池出货量65.0GWh,同比增长46.07%,占比63.73%,呈上升趋势。

动力电池行业整合加速,头部效应日益凸显。动力电池市场经过前几年的快速发展,目前进入整合阶段。强者愈强,弱者愈弱,不断有厂商被淘汰出局。根据起点研究院数据,-全球动力电池厂商装机量前三名CATL、松下、比亚迪合计市占率分别为46.06%、63.14%,CR10企业市占率分别为78.86%、88.65%,市场不断向头部企业集中。中国是全球最大动力电池市场,在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前十企业中,中国占据8席(含AESC)。

动力锂电池方形市场份额占比高,软包或成未来发展方向。锂电池按封装类型不同可分为方形、软包、圆柱三种类型。方形电池技术工艺成熟、能量密度相对较高,受益CATL、比亚迪、国轩高科等厂商大规模生产,近几年在市场占据较大份额。软包电池在3C产品应用广泛,但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受限技术工艺难度大、成本高,应用规模相对较小。在,中国动力电池装机量56.98GWh,其中方形电池装机量42.25GWh,占比达74.15%,软包电池装机量7.11GWh,占比12.48%。

软包电池具备重量轻、能量密度高、安全性能好等特点,在国家政策补贴不断提高能量密度要求和软包电池技术日益成熟背景下,或成为未来发展方向。目前国内传统软包电池厂商孚能科技、卡耐新能源、万向等在积极开发软包电池,CATL、国轩高科、力神、亿纬锂能等也在积极布局,软包电池有望加快发展。

2.3、下游产能持续扩张,后端锂电设备有望充分获益

全球车企加速布局,高端化助推需求。随着环保意识增强,各国政府重视新能源汽车发展,全球车企纷纷加速布局,不断扩大新能源汽车规划产能,加速推出新车型。降本增效是新能源汽车发展方向,车企在未来车型规划中,纷纷提高续航里程,有望激发消费者需求。根据中泰电新团队观点,-全球新能源汽车将迎来需求向上拐点。

电动化大势所趋,动力电池厂商与车企捆绑加速。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在全球电动化浪潮大势所趋背景下,动力电池厂商与各大车企不断深化合作关系,捆绑加速。目前CATL已与宝马、大众、戴姆勒、本田、丰田等国际车企展开合作;比亚迪也在积极开展外部客户,将与丰田共同开发电动车和动力电池。

动力电池产能扩张加速,后端锂电设备有望充分获益。随着车企加速布局新能源汽车,各大动力电池厂商纷纷宣布增加投资,扩大产能。其中,动力电池龙头企业CATL7月宣布将在德国建立电池工厂,产能规划为14GWh;但到2月重新宣布将扩大产能,提升至2026年100GWh,届时将成为全球最大动力电池工厂。根据CATL、比亚迪、松下等企业的产能规划,-产能合计将分别达到431GWh、683GWh、998GWh。随着动力电池产能不断扩张,后端锂电设备有望持续获益。

市场空间测算:-后端锂电设备市场空间为575亿元。

我们基于以下假设对后端锂电设备市场空间进行测算:

1、 假设不考虑锂电设备升级改造所带来的投资需求,利用各大锂电池厂商公布的产能规划数据,推算-每年增量产能。

2、 根据宁德时代招股说明披露的湖西项目1GWh生产设备投资额约2.8亿元,根据国轩高科募投的南京项目1GWh生产设备投资额约2.5亿元。假设国内外锂电池厂商1GWh设备投资额相同,且每年按10%水平下降,-1GWh新增产能所需锂电设备投资额分别为2.8、2.5、2.3、2.1亿元。

3、 根据公司招股说明书,前中后端锂电设备价值量占比分别约35-40%、30-35%、30-35%。假设后端锂电设备投资额占比为三分之一。

基于此,我们测算出-后端锂电设备市场空间分别为161.67亿元、193.35亿元、220.15亿元,-合计为575.17亿元。

3、竞争优势:设备技术先进,绑定国内外众多知名厂商

3.1、设备技术先进,建立较高竞争门槛

公司长期重视研发支出。从研发费用看,-公司研发费用CAGR为46.11%,研发费用为0.57亿元,占营收比重5.18%,处于行业中等水平;上半年研发费用为0.35亿元,占营业比重5.58%,呈现上升趋势。7月22日公司成功在科创板上市,拟将所募集资金的1.20亿元用于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其中建设投资0.97亿元,研发费用0.23亿元。

技术累积深厚,不断更新迭代。公司长期致力于锂离子电池生产线后处理相关的技术开发和积累。截止3月31日,公司拥有专利数量69项,其中发明专利13项,实用新型专利56项。目前公司在充放电过程电压/电流的控制检测精度、能量利用效率、充放电过程温度/压力控制、系统集成自动化/智能化水平等取得显着技术成果。

核心设备技术领先,建立较高竞争门槛。公司充放电设备电压精度0.02%,电流精度0.05%,最大400个通道同时校准,充放电效率达80%,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公司凭借掌握的核心技术,建立起较高竞争门槛,占据较大市场份额。目前国内化成分容设备口碑较好的企业主要集中在杭可科技、泰坦新动力、瑞能股份、星云股份、恒翼能、精捷能(排名不分先后)等10多家企业,CR10市场占有率60%,公司排名靠前。在后端锂电设备,公司市场占有率达20%。

3.2、绑定国内外众多知名厂商,有望充分受益下游扩张节奏

绑定国外内众多知名厂商,客户结构稳定。公司消费型锂电池充放电设备客户集中在LG化学、日本索尼(现为日本村田)、韩国三星、ATL等国际一线生产商,动力型锂电池充放电设备与LG化学、比亚迪、国轩高科、孚能科技、比克动力等知名厂商合作。(公司消费型和动力型锂电池充放电设备第一大客户均为LG化学)-公司前五大客户销售金额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达到80.04%、63.70%、62.85%。公司产品获得行业认可,客户结构较为稳定。

外销收入增长迅速,前五大客户海外企业占比大。按照地区区分主营业务收入,公司实现外销收入4.14亿元,同比增长达449.21%,占公司当年总收入37.31%,公司外销收入增长迅速。因外销统计口径不含公司将产品销售给海外企业设立在国内的公司,我们利用前五大客户统计公司海外企业收入占比情况。在-前五大客户中,海外企业收入分别达到2.69亿元、3.21亿元、4.76亿元,占前五大客户收入比例达81.87%、65.42%、68.24%,公司与海外企业长期保持紧密合作关系。

受益绑定众多知名厂商,运营能力表现优秀。公司主要客户均为国内外知名企业,且前五大客户中海外企业占比大,公司账款回收较快,资金运营效率高。-公司应收账款周转率分别为8.59、9.90、8.17次,高于竞争对手;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分别为1.31亿元、2.78亿元、2.53亿元,表现状况较好。上半年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0.18亿元,因下游波动导致客户回款放缓,与去年同期相比出现下滑。

下游客户产能扩张不断,公司有望持续获益。公司消费型充放电设备应用于数码锂电池领域,市场需求稳健。动力型充放电设备受益新能源汽车发展,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公司与国际一线动力电池厂商LG、三星拥有长期合作关系,在LG、三星重返中国市场扩产背景下,将给公司带来新机遇。此外,公司在国内与比亚迪、国轩高科、亿纬锂能、孚能科技、比克动力等龙头动力电池厂商合作紧密,在境外积极与SKI、AESC、NorthVolt等公司展开合作。随着动力电池厂商客户产能扩张不断,公司有望持续获益。

3.3、积极推进集成化+自动化生产,把握软包电池设备发展先机

积极推进集成化+自动化生产,提供后处理系统整体解决方案。公司在提供单一充放电设备时,还将内阻测试仪、自动化物流及其他设备等集成销售,提供后处理系统整体解决方案。公司利用掌握的自动化及系统集成类技术,完成了后处理设备的自动化运行,可对后处理工艺所有数据进行自动收集、存储、热备份和统计处理,逐步实现锂电池生产过程自动调度,无人化、智能化运行。目前公司对方形、软包、圆柱等形态电池生产,均具备提供全套自动化后处理系统整体解决方案能力。

把握软包电池设备发展先机,前景广阔。公司在软包、方形、圆柱三种锂电池充放电设备均布局,软包锂电池充放电设备占比最大。公司软包锂电池充放电设备实现营业收入5.73亿元,同比增长51.45%,占公司总收入51.63%;其中,高温加压充放电设备实现收入3.63亿元,占比32.68%,常规电池充放电设备实现收入2.10亿元,占比18.95%。目前高温加压充放电技术在全球仅国内公司和少数厂商可实现,恒温充放电技术仅公司可实现。软包电池可能是动力电池未来发展趋势,公司技术储备丰厚,产品不仅供应给消费型锂电池厂商,动力型锂电池厂商客户也在逐步扩大,未来前景广阔。

4、杭可科技 VS 泰坦新动力

4.1、主营业务:杭可消费型+动力型双轮驱动,泰坦以动力型为主

泰坦新动力成立于,是一家专业研发、制造能量回收型化成、分容、分选、自动化仓储物流、锂电池电芯及模组测试设备厂商。主营产品包括动力软包电池设备及系统、动力硬壳电池设备及系统和圆柱电池设备及系统三大类。泰坦新动力被先导智能收购,成为旗下全资子公司。

杭可科技和泰坦新动力都深耕于后端锂电设备,其中杭可科技在消费型和动力型锂电池充放电设备均布局(消费型、动力型充放电设备收入占总收入44.29%、37.07%),而泰坦新动力专注于动力电池业务设备(动力电池业务收入占总收入比例为94.92%,其他收入占比5.08%),两者存在竞争关系。

4.2、财务状况:杭可和泰坦业绩整体增长稳健,盈利能力优秀

从经营业绩来看, -杭可科技和泰坦新动力实现的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整体增长稳健,杭可科技规模相对较高,但增速相对较低。泰坦新新动力动受益于先导智能整合带来的协同效应,实现快速增长,体量超过杭可科技。上半年杭可科技实现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6.30、1.79亿元,同比增长24.76%、31.00%,业绩维持稳健增长;泰坦新动力实现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2.63、0.58亿元,受结算周期和去年同期高基数影响,同比下滑32.75%、51.17%。

从盈利能力来看,-杭可科技毛利率分别为45.16%、49.91%、46.66%,净利率分别为22.41%、23.42%、25.80%;泰坦新动力毛利率分别为48.67%、43.19%、42.96%,净利率分别为30.33%、25.41%、30.96%。杭可科技毛利率整体相对较高,但净利率相对较低。

4.3、研发+客户:杭可和泰坦重视技术研发,与一线厂商合作紧密

杭可科技和泰坦新动力都致力于提高设备性能,在电压/电流控制检测精度、高温加压技术、自动化/智能化技术等方面不断加大研发投入。从研发费用支出来看,-杭可科技和泰坦新动力研发费用支出规模不断扩大,分别为0.26、0.49、0.57亿元和0.16、0.29、0.41亿元;但随着收入快速增长,研发费用支出占营收比重出现下滑,分别为6.38%、6.36%、5.18%和9.12%、5.94%、3.18%。-杭可科技研发费用支出规模和占比均高于泰坦新动力,且费用占比水平相对平稳。

凭借技术优势,杭可科技和泰坦新动力与下游一线厂商均保持紧密合作关系。泰坦新动力主要客户为CATL、比亚迪、亿纬锂能、力神、欣旺达等厂商,杭可科技主要客户为LG化学、韩国三星、日本索尼(现为日本村田)、比亚迪、国轩高科、孚能科技、比克动力等厂商,双方客户存在交叉。随着先导智能海外业务迅速扩展,与LG化学、三星SDI、NorthVolt等展开合作,且杭可科技在积极开拓动力电池厂商客户,双方竞争日趋激烈。

5、投资建议

公司层面:后端锂电设备龙头,业绩维持高增长。

公司深耕后端锂电设备,技术积累深厚,毛利率和净利率长期维持在较高水平。-上半年公司毛利率分别达到49.91%、46.66%、48.10%,净利率分别达到23.42%、25.80%、28.43%。

在手订单充裕,业绩有望持续高增长。公司在手订单确认周期为12-15个月左右,底在手订单为19.65亿元(含税),我们预计公司营收有望达到15亿元左右,将持续维持较高水平增长。

行业层面:下游产能扩张加速,后端锂电设备有望持续获益。

电动化浪潮席卷全球,新能源汽车维持高速增长。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达201.8万辆,同比增长65.0%;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125.6万辆,同比增长61.7%。

动力电池行业加速整合,产能持续扩张,预计-全球各大锂电池厂商合计产能分别为431GWh、683GWh、998GWh。根据我们测算,-全球后端锂电设备市场空间约为575亿元,后端锂电设备行业有望持续获益。

竞争优势:设备技术先进,绑定国内外众多知名厂商

公司长期重视研发支出,核心设备技术领先,建立较高竞争门槛。公司充放电设备电压控制精度0.02%,电流控制精度0.05%,充放电效率达80%以上,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公司消费型+动力型充放电设备双轮驱动,与LG化学、三星、日本索尼(现为日本村田)、比亚迪、国轩高科、孚能科技、比克动力等众多国内外知名厂商长期保持紧密合作。

公司积极推进集成化+自动化生产,提供后处理系统整体解决方案,未来前景广阔。

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我们预计-公司净利润分别为3.69亿元、4.92亿元、6.45亿元,对应PE分别为57、42、32倍。公司作为后端锂电设备龙头,未来有望充分收益下游产能扩张,给予“增持”评级。

6、风险提示

新能源汽车销量下滑。

新能源汽车补贴大幅度退坡,可能会对市场带来较大冲击,导致新能源汽车销量下滑。

动力电池厂商产能扩张不及预期。

动力电池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厂商纷纷宣称扩大产能。但市场存在各种不确定性,实际产能扩张情况可能不及预期。

下游成本上升导致公司坏账增多。

动力电池占据新能源汽车成本份额大,随着补贴退坡,车企成本上升,导致动力电池厂商回款放缓,从而使得锂电设备供应商账款难以收回,坏账增多。

文章来源:《杭可科技(688006)—后端锂电设备龙头,有望持续受益下游产能扩张》-0831

重要声明:本订阅号为中泰证券机械团队设立的。本订阅号不是中泰证券机械团队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所载的资料均摘自中泰证券研究所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或对已经发布报告的后续解读。若因报告的摘编而产生的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请注意,本资料仅代表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的研究观点可根据中泰证券后续发布的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作出更改,本订阅号不承担更新推送信息或另行通知义务,后续更新信息请以中泰证券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为准。

本订阅号所载的资料、工具、意见、信息及推测仅提供给客户作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中泰证券及相关研究团队不就本订阅号推送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任何订阅人不应凭借本订阅号推送信息进行具体操作,订阅人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所有投资风险。在任何情况下,中泰证券及相关研究团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推送信息所引起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中泰证券及相关内容提供方保留对本订阅号所载内容的一切法律权利,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或机构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转载或者复制本订阅号推送信息。若征得本公司同意进行引用、转发的,需在允许的范围内使用,并注明出处为“中泰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机械组介绍

冯胜,机械行业首席分析师。硕士毕业于南开大学世界经济专业,本科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3年机械行业实业工作经验,6年证券公司机械行业研究经验;具备深厚的产业资源,熟悉企业发展规律和运营管理,对产业与资本的结合具有细致的观察和体会。机械行业细分领域全覆盖。5月加入中泰证券研究所。

联系方式:18664308001

王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硕士,5月加入中泰证券研究所,重点覆盖光伏装备、3C装备、通用设备等领域。

联系方式:13544051861

郑雅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5月加入中泰证券研究所,重点覆盖油服装备、轨道交通、消费属性装备等领域。

联系方式:15251763176

如果觉得《后端锂电设备龙头 有望持续受益下游产能扩张--杭可科技(688006)深度报告》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